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1864 军品与民品经费之争

重生军工子弟 1864 军品与民品经费之争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17:37: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大佬们,整天都是闲的。我又没有干涉这些,就是为了避嫌。我爹整天忙的人影都见不到,还不是为了基地,如果真有私心,我自己去随便搞点什么产业,小日子都滋润着呢。”

谢凯懒得理会这群人。

整天吃饱了撑的。

“我们自然没什么问题,要不然不支持你。其他单位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想要我们给更多经费是真的。所以,现在咱们一直都在装穷。”齐志远见谢凯冒火,知道他们有些过火了。

这事情并不只是表面上这样简单。

他们同样在试探谢凯。

谢建国作为基地优先级别比岳林高的第一主任,从来都不过问任何军品项目,甚至打压对军品领域的投资,所有精力全部投放在民品开发领域。

这就让基地其他人有些紧张。

终究,谢凯在暗中掌控整个基地的发展。

如果谢凯的真实目的是丢掉军品领域,全力发展民品领域,到时候,404这个基地,就彻底完了。

“咱们难道不是真的穷?大部分的资金都投资出去了,哪一样不要大笔的钱?如果不转换成民品,以后经费怎么来?谁能保证咱们永远拥有充足的经费?装备开发的成本,那是最难回收的。卖给部队的装备,几乎都是成本价!而国家每年的财政拨款,甚至占不到我们每年科研经费的5%!”

谢凯真的难以理解他们这样的心态。

说是别的单位担心他们不搞军品,不如说是基地内部担心。

他倒是也能理解,按照现在的操作,一旦民品事业部要脱离404的掌握,岳林等人根本没办法。

程睿跟谢建国等人,那都是负责民品领域去了。

“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我们在军品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占比降低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整个基地每年科研投入增加了多少?别的不说,仅仅是今年,科研投入,超过了30亿吧?确实,民品领域因为国光VCD以及691等厂升级,占了大约50%的投资……”

谢凯提醒众人。

军事工业科研领域投入,现在一年依然增长到了超过15亿的投入。

这不是一笔小钱。

所有人都是盯着军品科研跟民品科研投入所占的比重,但是却没有想过,整个基地一年投入多少。

谢凯一说,几人一想,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按照收入,军品收入如果抛开前几年尚未交付完成的订单,新增收入几乎为零,可投资,依然在疯狂增长。

想明白了这一层,几人脸上顿时就尴尬了。

“也不是没有收入,今年技术咨询公司出售的技术,总额都已经超过8亿了,虽然大多数都是股份……”岳林争辩着。

谢凯看了他一眼,“那其他的收入呢?抛开691厂,691厂现在归属民品事业部,其他的军工项目,有几个不是靠着之前基地卖装备的款在支撑?”谢凯质问岳林,“这世界上,已经很难再有一场两伊战争,也不会再有科威特战争。”

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红旗集团能卖出那些装备,几乎都是运气。

波斯人被制裁了,傻大木被打得没钱了,石油也卖不出去,科威特跟沙特,在美军大量驻扎中东的情况下,再买中国装备,已经不是很现实的事情。

“在未来,国际军火市场上,我们可能只有少量的订单,国内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部队经费少,每年基本上也就那样。连359坦克这样的廉价装备一年也就只能采购40辆左右……在军品利润来源大幅度减少后,经费哪里来?难道等国家财政拨款?之前404的项目自主权,自主经营权,不都是为了这个?我们的一切,都是为军工技术发展而努力!以后你们爱怎样怎样,不要牵扯我!”

谢凯真的很烦躁。

他不认为这些大佬不理解。

总是非得自己亲口说。

有这个必要吗?

为了让基地正常运转,不再成为谁的一言堂,所以他才这样操作。

无论是他以前的行为,还是郑宇成那种拍巴掌就做决定,在早期发展,为了更快做出决定,抢占先机,没有问题。

毕竟,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需求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只要认真去做,都能赚钱。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发展,加上国内对外商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淘汰就变得惨烈起来。

必须要适应市场才行。

哪怕是谢建国,如果最终不适合红旗集团的发展,谢凯也会建议他辞职。

谢建国也不是贪恋权利的人,现在同样学着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红旗集团下属企业。

郑宇成等人也就是为了基地将来适应市场变化才真正放下权利的。

却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事情。

“你别生气,这个也不能怪咱们。基地到现在,实在太不容易了。”齐志远跟白彦军两人主动到了谢凯家里。

一个人提着一包酱牛肉跟花生米等一些下酒菜,一人提着两瓶酒。

谢凯这家里,平时没住人,不过依然有人帮着打扫。

要不然,平时回来只能住招待所。

“不容易我知道。可现在这样有意思吗?各人守好各人的位置就行了。”谢凯没好气地说道。

白彦军把酱牛肉跟花生米等下酒菜摆好,见齐志远还要说什么,急忙用眼神阻止了他,看着谢凯,说道:“咱们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喝酒,喝点。”

几杯酒下肚,白彦军才开口,“你平时不太管基地的事情,现在甚至连基地各种投资计划也不看,不知道基地这几年的变化。去年年底做今年财政预算的时候,你爸动用了一票否决权。”

谢凯看着他,这事情老爹没说过。

基地也没有人给他说。

连郑宇成跟汪贵林同样没有提过。

“这一票否决权,否决了所有新军品项目的立项,同时也在超-7项目跟海军项目上砍掉了大量新增加的经费,连运-15请求增加预算,按照运-10那种试飞模式的方案,同样被他一票否决了。这事儿,你还不知道吧?”

谢凯真不知道这事儿。

但是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父亲做的是正确的。

要不然,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都不可能啥事儿都没有,还帮着他疯狂投资各个民营单位。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基地现在资金链已经很危险了。不过,在民品领域的投资……”

“你们要说的就是这事儿吧?齐叔,这些事儿,是基地管理委员会考虑的。”谢凯态度再次发生了变化。

一副不管我事情的样子。

他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不代表他必须支持他们的想法。

该说的,他都说了。

目前在军事科研领域中再加大投入,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运-15跟预警机,进度都受到了影响。空军那边一直都希望加快进度……”白彦军负责的空军装备方向。

直接用实例来告诉谢凯目前的问题。

被削减预算,已经让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

“白叔,你觉得不削减预算,即使按照进度来,空军能全额给付研发成本跟生产成本吗?或者咱们换个说法,空军需要多少架,生产多少架能收回技术研发投资?后续还要不要继续提升性能?”谢凯一脸平静地问白彦军。

白彦军为之语塞。

空军哪里装备得起几架?

最多也就装备一架,用于作战试验跟培训技术操作人员。

在空军主力作战装备依然还是歼-7、歼-8,甚至这两款战机数量都不多的情况下,苏-27的引进有消耗了大量经费,哪里支撑得起更高的投入?

齐志远看着谢凯,倒是明白了谢凯的想法。

这跟谢凯建议海军装备研究没有必要着急,慢慢研究应该是一样的。

“既然空军支撑不起,那么,我们支撑得起吗?军事装备的收入将会越来越少。我们总不能把利润来源的民品研究放下,优先军事装备开发!开发出来,缺钱的部队也用不起,就如同当初我们的359坦克,如果不是巴基斯坦的5000万美元经费,我们即使有能力把国内最顶级的坦克技术整合起来,有资金么?靠着部队每年不到40辆的订单?”

白彦军没法反驳。

事实就是如此。

他们只追求性能先进,至于是否有大量的订单,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内。

搞技术的人,就是这样。

“空军短期内,经费会大幅度增加吗?”谢凯问白彦军。

后者摇头。

不被削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财政部巴不得把所有军费都削减了。

“所以,既然空军给不起这个价格,那么,慢慢研究技术有什么问题?知道为什么老郑跟老汪两人都不插手这事儿么?很多项目还是他们张罗的。就因为他们知道,继续按照这样搞,把经费大量砸到军品研究中,民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最终资金链会断裂!”

谢凯已经决定,这是最后一次解释这事儿。

国家这么大,这么多能人,都依然要优先发展经济呢。

“那现在……”白彦军还是有些不放心,“后面会不会继续削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