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435章 矿石换装备之材料为王

重生军工子弟 第435章 矿石换装备之材料为王

作者:葫芦村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6 00:11:48 来源:小说旗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对咱们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谢凯神色严肃地说道。

郑宇成等人都是脸色严肃地点头同意他的看法,确实是如此,苏联在幕后提供经费,导弹最后落到尚未结束与国内战争的越南手中;美国人在幕后提供经费,甚至是海湾对面的湾湾提供经费,最后导弹落到湾湾手中。

无论是落到谁的手中,导弹的目的地,都是中国领土。

绝对不能卖。

“万一波斯人或则伊拉克人把他们手中的导弹转手一部分,咱们也不可能阻止啊!”郑宇成被谢凯的想法吓着了。

这个想法,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

“那个不至于,毕竟我们在签署导弹外售协议的时候,有条款明确规定,后勤保障等得有我们的人看着不是?”谢凯倒不担心卖给伊拉克以及波斯的。

波斯在未来可能会转手一些不好用的武器,比如曾经伊朗采购了歼-7,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即使根本没有机会从国外引进战机的情况下,依然把从中国采购的数十架歼-7转手卖给了唐桑尼亚跟苏丹。

从中国引进的由红旗-2防空导弹改进的对地战术导弹M7,也就是8610工程的成果,伊朗从来都没有卖出去过。

当然,曾经伊拉克是没有采购这样的导弹的,他们的导弹,大多数都是苏式。

“那么说来,这两百枚导弹,真不能卖了。”汪贵林也有些失望,“上亿美元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

“也不是不能卖,但是得弄清楚背后的买家究竟是谁。敌人,自然不能卖。”谢凯摇头说道。

坦桑尼亚这次的采购,有着太多让人怀疑的地方,至于怎么弄清楚他们背后是朝鲜,而朝鲜又是帮古巴采购,古巴靠着卖雪茄,能支付这笔款项?

“到了古巴这边,就联系不上了,他们政府的人并没有表态。”

“那就不卖!”谢凯坚定地说道,“不过,咱们倒可以跟古巴那边联系一下,那边的镍矿资源,储量丰富,对于咱们国内来说,是好事。”

“那玩意儿要来干啥,咱们国内啥矿产都不缺。”郑宇成不解,“国内的各种矿产开采产能都过剩了。”

“对,石油什么的,咱们还能要。”汪贵林也是点头,“再说了,咱们基地又没有冶炼单位,矿产不挣钱,要搞也是投资矿山。”

对于这些大佬的眼见,谢凯不想过多地评论。

课本上都写着,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种矿产储量在世界都是位居前列。

郑宇成等人完全想不到,再等不了二十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矿石进口国。

不是中国物产不够丰饶,不是中国矿石储量不够丰富,而是中国的消耗太过恐怖。

拥有世界第一多的人口,甚至在未来三十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庞大的GDP数据,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都是海量的。

无论是太平洋,还是印度洋,到处都是往中国运输各种矿物的货轮。

“有些东西,咱们要来太麻烦了。谢凯,还是务实一些比较好。石油什么的国内产量不高,而且原油不如进口的质量好,咱们可以要;矿石什么的,比如镍矿,钨矿等,曾经可是咱们国内换取外汇的东西,现在出口量也是不小。”白彦军跟齐志远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一直都没说话,李念更不吭声,最终,白彦军还是开口了。

矿产,中国要多少有多少。

需要,直接开挖就行了。

“不,目前看来,国内确实不缺,因为我们的不锈钢产量很低;更因为我们镍基高温合金的生产成本太高……如果我们的经济总量发展到美国那样的程度,国内需要多少的矿产资源?”谢凯问着众人。

“那是国家矿业部门的事情,跟基地没关系。”郑宇成不屑地说道,“石油换装备,就足够麻烦了,这次波斯人就想要如此,就连伊拉克,虽然是说全款,可也是希望用石油来换。”

石油换装备,还比较可行。

目前这两年,国家经济有些过热,对过热的经济再次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地方政府盲目攀比,为了GDP,重复建设严重,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国家宏观调控也没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短期内看,国内不会缺乏供应。

甚至,国外进口的矿石加上成本,会比国内更贵。

“咱们要考虑长远发展。特别是民品领域。而且我们需要把基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回收科研资金,实现科研经费的循环使用。”谢凯并不是想到哪里就说道哪里。

而是之前就有计划。

矿石,这将会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

美国人一直都封存国内的各种矿产资源,只进行少量开采,欧美同样如此,保留本国的矿产储备……

就连小鬼子,一直都是拼命地买各种矿产,甚至在海外进行各种矿山的投资,每年都会在国内储备一批各种矿石。

因为他们国内没有太多储备。

唯独中国,为了经济发展上去,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了GDP,根本就不考虑子孙还有没有矿产可用。

稀土,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中国的稀土,最丰富的时候,占据世界总储量71.1%,经过几十年白菜价的出售,最后,总储量只剩下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变化。

储量下降,不是世界其他国家发现的储量升高,而是几十年全球稀土都由中国一家供应。

无论是导弹,飞机,还是计算机等,都离不开稀土元素。

这是国人现在看不到的。

中国电子产业不发达,电子技术也不够先进,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需要从国外花费高昂代价进口稀土……

更不要说每年数亿吨的铁矿石进口。

“普通的铁矿石什么的,咱们可以跟国内矿业部门的单位合作,反正我们要钱,他们要矿,有色金属这东西价格贵,利润高,咱们就自己捏在手里。甚至,可以收购一家钢铁企业,专门开发生产各种合金……”谢凯的计划,从来都是遇到了机会,一步步地推销给基地管理委员会。“这些年,国内一直搞基础建设,普通钢铁厂技术门槛低一些,只要有钱就能搞,所以竞争也激烈。但是高端的特种钢材,不仅资金需求大,技术门槛也高,一般地方政府不会去搞这些。哪怕他们有矿,最多也不过是搞个采矿厂啥的……”

特种钢,在国内,价格高昂,利润非常丰富。

到现在,就连军用的特种航空铝材,高温合金等,都是进口的。

如果说材料的研究方面,谢凯完全是门外汉,曾经搞了几十年的一线技术工人,对于材料的各种配方,性能特性,他太了解了。

这是每一名基础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了解材料特性,才能更好地加工,知道用什么方法加工,了解材料用到什么地方,这也是顶级技术工人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加工技术,包含这些东西。

一线技术工人,从工人向着技师级别升级的过程,就需要掌握这些。

“投资太大。”汪贵林直摇头,“特种钢材等,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成本太高。”

“不投资,即使我们需要,难道进口?别的不说,我们目前重点精力就是搞战机跟发动机,坚固导弹的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强度最好的超硬合金铝7075,国内生产的质量能跟国外比么?或者,发动机使用的高温合金,不需要进口么?”

不是谢凯想要去搞材料,而是对整个工业领域来说,材料这东西,是基础。

国内很多东西设计出来,制造不出来,不是制造技术达不到。

精密制造的设备,国内没有,但是有全世界最顶级的超级技术工人——九级钳工。最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而已。

最大的限制,依然是材料。

材料的生产,对材料的运用。

贝斯发动机全套技术引进,一直没有完成消化工作,最大的关键点就在材料方面,虽然也有制造精度,装备精度等方面的问题。

不了解材料特性,无法自己生产,没有相应的加工刀具,生产质量自然没法保证。

“谢凯,咱们能不能不玩那么大?”汪贵林知道谢凯说的是事实,“可目前咱们基地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对,摊子铺大了不是好事情。”郑宇成也有些头痛。

材料限制了技术发展,谁都知道。

国家都没有办法,只能慢慢去研究。

“不铺这个摊子,怎么搞?即使我们仿制出了超七工程需要的发动机,没有制造发动机最关键的高温合金,靠着进口,能不被卡脖子?钛合金,国内目前不是依然也得进口?军用领域都无法保证,民用领域的市场,更不要指望了。”谢凯质问着众人,“咱们基地这么多经费,难道真的等着放在银行里面用利息?那点利息能追上物价的上涨?”

基地资金的使用,一直都是问题。

虽然跟中信银行有合作,而且基地也有不少的股份,可利息,真心不如用来投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