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772章 首长,这不是要挟,只是表明态度

搬走运十,明显就是表示不满。

不给美国**害国产大飞机的任何机会。

“你们这搬家,太耗费时间了,就留在这边,我们双方的技术合作也更容易不是?”孙道乾劝着,希望郑宇成他们改变想法。

可无论如何说,郑宇成都表示,要把运十搬回404基地。

“不能让他们搬走,一旦搬走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很可能就终止了,甚至,他们会把我们的人也给挖走。”苏兴国一脸愁容,“能生产大飞机的不止我们一家。到时候要是洛克希德的合作谈不下来,他们也搬走了,我们整个厂就麻烦了。”

孙道乾如何不知道,“运十项目现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单位项目,上面虽然重视,却没有任何财政拨款,要是他们真的要搬走,咱们阻止不了,就连上级首长都没法直接下命令。”

运十当初是下马了的。

404接手,不断在投入,甚至从国内运输机领域挖人来充实研发队伍,养着整个国产大飞机的众多配套厂。逼急了,他们把项目放弃,上级要么继续投入,要么就看着眼看成功的大飞机再次因为资金问题而下马。

这次是真的要成功了,跟之前完全是两码事。

原本的运十,结构强度等问题并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解决,机体使用寿命很短。

现在不同,大压机已经完成试生产,现在正在持续不断地对运十飞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发动机设计的强度跟制造工艺都全部解决了。

不继续搞下去,毁掉的不只是运十一款大飞机,还有运十大飞机的整个配套产业。

军方肯定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继续投资?

军方穷的不行,根本就没钱。

李明山觉得自己这趟就不该来,秦飞他们要谈引进,自己筹集资金去引进美国的军用运输机制造技术就是了,到时候还能促使运十的改型发展。

上面对于这样的项目,并不是非常支持,当然,同样也不反对。

哪个领导不希望自己国内技术更强?

“首长,现在咱们怎么办啊!”孙道乾见李明山不说话,要是李明山不帮忙,他们就彻底凉了。

引进洛克希德的C-141制造技术?

他们自己是绝对无法筹够这笔钱的。

需要404的兄弟资源他们大笔的经费。

“他们明确表示不引进技术。”李明山叹了口气,“在目前的情况下,换成谁处在他们的位置上,都会这样做,运十眼看成功了。”

“可我们国内……”苏兴国有些急了。

领导之前不是支持他们跟洛克希德的合作吗?

“空军未来对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很大,那是一个长远规划。不过目前来说,执行战略防御的国防政策,需求量不是很大。花数亿美元引进制造技术,在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飞机摊薄技术引进成本,这将会让单位造价很高,那不是空军的军费可以承受的……”

秦飞的人没想到,李明山现在改变了态度。

李明山也没法解释,总不能说,从一开始他就不是非常看好不是?

如果能引进,404愿意花大笔钱引进,最终技术消化,用到运十的改型上,可以让运十发展更快不是?

现在倒好,成了钻风箱的老鼠,里外不是人。

郑宇成他们都怪自己。

“搬到基地?基地里面的配套等,都没有这边完善啊。”程不时有些不解,“在这边,设计跟生产可以无缝衔接,遇到什么问题马上可以改进的。搬回基地,就得来回跑,这成本也不低。”

马凤山等人沉默不语。

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运十的发展前景,如何更好更快地改进运十的技术,让这种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大飞机有着更光明的前途。

“马老,您怎么看?”谢凯见马凤山沉默,开口问道。

谁都知道,运十搬回404基地不如放在秦飞更合适。

除非404再建设一家生产飞机的工厂。

建厂的事情,在原本就确定,404连大飞机的组装厂都不建设,利用秦飞的大飞机生产线改造,这样一来,成本将会低很多。

“我觉得,还是留在这边比较好。”马凤山说道,“你们担忧秦飞跟洛克希德合作,引进C-141运输机会对我们的运十发展造成影响,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

“此话怎讲?”郑宇成来了劲。

“美国人不可能把他们的战略运输机出售,尤其是出售技术给我们。”马凤山坚定地说道,“连C-130这样五十年代研制的不到百吨级,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0吨的涡桨运输机技术都不愿出售,更不可能出售更先进的喷气运输机。”

在飞机研究方面,马凤山是专家。

对于整个国际上公开的各种大飞机,他了解的自然清楚。

“万一他们有更好,更先进的呢?核心技术又不会出售,出售了可以回收一部分研发经费,再用到新型飞机研制中去。”郑宇成觉得,这种理由站不住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谢凯补充着说道。

他知道C-141将会在未来很快被C-17取代,而且现在洛克希德的C-17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原型机虽然尚未出现,可要不了几年,就会服役美军。

即使这样,C-141也会继续服役到二十一世纪。

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不可能让他们的飞机详细性能被别人了解,只因为这是战略级别的军用运输机。

马凤山看着谢凯,嘴角上扬,这话,他不会说,也不可能说。

“秦飞的目的很明显,想要自己搞项目,而不是一直跟我们合作。相对来说,我们属于竞争者。”谢凯说道,“但是只要搞别的项目,就会阻碍运十的研发进度。目前情况下,运十绝对不能受到任何影响。搬走,是表明我们的态度,告诉他们,随时都可能终止合作!”

搬走运十,不仅是给秦飞的人看,也是给军方领导看。

谁想用别的项目取代运十都不行。

运十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

“上面并没有引进的意思。”马凤山强调着。

“那李明山来干啥?他们巴不得马上就引进,虽然空军现在用不上。”郑宇成才不相信上级没有想法。

目前没有引进,在于军方手中没钱。

“军方首长自然希望我们的技术储备更丰富。”马凤山的话中,满是苦涩,“美国跟苏联,大型运输机越来越庞大,不断地建设全球大规模空投能力,咱们的军队,连大飞机都没有,就靠着几十架运输能力不怎么样的运-8,没有想法么?”

这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郑宇成同样理解,国与国就是这样,人有我也想要有,人无,我同样想要有。

只有保持科技上的领先,装备上的优势,国防才会稳如磐石。

搞军工的都知道,所以,整个军工系统的国防科技工作者,都是拼命地想要研究出更先进的技术,奈何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时间太短,一直都穷,技术基础薄弱,配套不完善。

“这确实是让人闹心的事情。美国在七十年代服役的C-5,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79吨,最大载重量可以达到130吨……苏联的安-124,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超过400吨,最大载重量可以达到150吨……”说到这,如果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

谁不希望自己国家强大无比?

还有苏联最大起飞重量超过600吨的安-225,最大载重量超过250吨,美国同样有与之相对的超级大飞机项目,现在还处于绝对机密中,最终因为苏联解体,美国才放弃这样的想法。

“不搬不行?搬回去,需要浪费不少时间,你们那边建设飞机厂,周围配套什么的都得建设,重复建设,浪费成本。”李明山看着谢凯跟郑宇成,用商量的语气问道。

“不搬,一旦秦飞跟洛克希德达成合作,他们的技术人员肯定会抽调去研究那个……”谢凯看着李明山,没说搬或不搬。“而且,这跟运十的宽体机性能数据差不多……”

“现在只是一种可能。咱们都知道,国外不会心甘情愿给技术给咱们,真要搬走,等这边谈妥了再搬走也行?运十进展快,到时候就完全不用引进了。”李明山说道,“再说了,只要你们不同意参与到跟洛克希德的合作中,这谈判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秦飞没钱。

李明山更担心的是郑宇成等人一怒之下,在祁连山深处自己建设一座大飞机厂。

本来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就多,再被这些给挤占了研究经费,不划算不是?

“不搬也可以,只要不影响我们运十的发展。”郑宇成说道,“别人想要用买或者什么来发展技术,我们管不着,但是在我们这里,不可能!”

“对,首长,这不是我们以此为要挟,而是实际情况如此。如果真的有必要,大不了我们就在基地的飞机厂里面增加大型运输机生产线。”谢凯平静地说道。

404在建造飞机生产厂,李明山是知道的。

当然,那边的飞机生产厂,并不是为了大规模生产战机,而是用于生产各种模型与技术验证机,更主要的则是用于无人机研发生产。

“运十的宽体机具体性能能达到什么水平?”李明山没有再说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