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还看今朝 > 第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当有所为

还看今朝 第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当有所为

作者:瑞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8:11 来源:小说旗

“有此打算,不过我是打算在高升电子之外另外成立一家专门生产手机的企业,高升电子目前仍然会以VCD和DVD生产为主,嗯,明年开始可能会开始生产MP3播放器,不过这玩意儿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郭总觉得这玩意儿从成本角度来说,可能最大市场会在美国,其次才是日韩和欧洲,因为她认为MP3播放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Inter网下载音乐,然后再像Walkman一样使用,这可能会直接摧毁日本的Walkman市场。”

段庸铭压低了声音。

虽然在座的众人都是核心圈层的,但是MP3研制现在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不敢掉以轻心。

一方面就是考虑到MP3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拿出一个全面领先的产品来,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到来自美国唱片协会(RIAA)的巨大影响力,还有诸如日本索尼等Walkman生产企业巨大能量,这两者如果联合起来,足以杀死一切干预侵犯他们利益的人。

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加入WTO,但是国家正在努力像那方面靠拢,所以如果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先提出来,只怕国内未必能抵挡得住这个压力。

前世中MP3也是在帝盟公司的全力抗击下,最终才打赢了这场官司,最终为MP3的全面铺开打开了局面。

今世中,华海高科和高升电子,郭真和段庸铭他们打算如何做?作为重要股东的东方红集团态度如何,都需要认真考虑。

这不比其他,一旦掀开盖子,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从近期来看,MP3国内市场是很难撑起大局的,只能是美日韩等国市场,尤其是美国,这是电脑和互联网普及情况决定的。

国内市场起码也要等到三五年后才能开始蓬勃兴起,而抢先拿出了MP3播放器的华海高科完全可以凭借这一套技术专利来短期进行垄断,并迅速打开美日韩市场,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你要能冲破来自美国唱片协会的封锁和日本Walkman生产企业的打压。

沙正阳不认为以国内一家企业就能够在美国市场上打破对方的封锁,如果想要在美国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只能在美国国内寻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而且是必须要实力够强,同时对方又能对分享的利益满意的伙伴。

“郭总的意见是正确的,她对美国市场很了解,同样很清楚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强横霸道,十多年前的日本人一样在美国人手里吃足了苦头,谁让你想人家的市场呢?”沙正阳点点头,“那郭总是什么意思?”

“郭总的意思是,可能要在美国那边寻找一个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美国建厂,产品主打欧美日韩市场,至于国内这边也可以建厂,但恐怕只能局限于国内市场销售。”段庸铭很是不甘,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面对美国人的打压,没有理由可讲,人家可以用无数种方式来解决你。

“这恐怕应该有一个时间限制吧?”沙正阳问道。

“郭总考虑3年合作期,3年之后,我们可以把技术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估计那个时候市场竞争已经充分,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了,那个时候美国唱片协会那边可能压不住了。”

这个方案郭真和段庸铭、宗文峰都已经商量过,也通报给了作为大股东一方的宁月婵。

只要产品出来,实际上要形成产能很快,特别是这类电子产品,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电子元器件的整合组合集成,真正一旦铺开,产能马上就能上来,所以三年时间真正要全面铺开,估计真的能让Walkman市场崩溃。

如果在美国生产的MP3杀入日本市场,估计会让日本人欲哭无泪,面对早就看日本企业不满的美国企业的强势,日本人哪怕再是不满,也不敢反抗。

“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我们国内生产可以暂时缓一缓,等到美国市场那边彻底打开,并了结了那些麻烦之后,国内企业再来启动,反正技术专利在我们手上,我相信就算是美国企业设立了生产线,但是他们的成产成本是根本无法和国内相比的,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沿着他们开辟的市场反攻回去就行了。”

沙正阳想了一阵之后才给出这个建议。

段庸铭和宗文峰在思考了之后都赞同这个观点。

这种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线,哪怕现在在美国建成投产,但是其生产成本肯定不会低,当然现在处于独占期,肯定没问题,但是随着其他企业开始进入,产能提升,价格下滑,那么成本优势就很重要了,到时候恐怕也只有在大陆生产才能和日韩和台湾的企业竞争了。

“一句话,现在要抓住这段空窗期,先把市场打下来,给日本人的Walkman以迎头痛击,他们的Walkman大赚了这么多年,也该我们的MP3来转转风水了。”

沙正阳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以前他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无所不能,知道那么多大势,而且也不缺资源,只要稍加指点,那么一切就可以随着自己的指挥棒而动,现在看来还是太天真幼稚了。

基础条件不具备,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你就是有逆天之能也只能扼腕叹息,就像CPU芯片一样,五年前自己就知道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那又如何?

人家英特尔公司的技术积累,你能三五年就能赶上?怎么可能?

高通同样如此,当然这一块要略好,毕竟还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泛滥,还有些时间。

弯道超车,那你也得要找对路径,起码到现在,沙正阳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很多。

像MPEG解码芯片,前世是斯高柏一家独享,后来才有亿世加入,都是美国人来抢钱,现在不一样,华海高科和华众电子的练手就不让斯高柏独享,而亿世更不知道被蝴蝶翅膀煽到哪里去了。

再比如像手机芯片,现在华海高科在拿下了联想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技术团队之后,现在更是大规模的招募人员,立志要打造全国最强大的技术团队在芯片行业有所作为,目前研发团队的实力也已经初具规模,ARM的精简指令集授权已经拿下,这一块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至于说电脑芯片这一块,技术差距太大,甚至没什么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跟上积累,不可能指望能在这一块上就一下子能和美国人把差距拉近,只能说在一些专用芯片领域能取得突破。

沙正阳很得意的是自己推动成立的华海高科在芯片设计这一块已经走在了最前列,而这个时候华为甚至还没有在这方面做好准备。

当然沙正阳也知道以华为那一位的性格,肯定是不甘人下的,迟早要在这一块上有所作为。

沙正阳也很希望看到在有华海高科存在的情况下,华为还能不能复制前世中的那样悍然独走,冲出一条血路来,但是他认为能行。

华海高科和华为在目前看来有些领域是竞争对手,比如程控交换机,但是实际上两家只是把国外品牌给挤了出去,历史上这个时候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占有率也和现在差不多,华海高科只是夺取了原来外国品牌的市场。

不过沙正阳觉得华海高科的出现也许能够提前为华为指明一条出路,那就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在这一点上,沙正阳相信华为一旦认准形势,那局面就会截然不同。

也许有华海高科这样一家企业来和华为相互伴飞,看看两家企业能不能各自在竞争中合作,突破美日韩台企业的技术壁垒,真正让芯片这一块领域有中国大陆的话语权。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还是得要取得一个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也就是说,你得要让企业进入一个能够良性运转的模式,不能光靠烧钱来拼,那玩不长久,除非国家全力支持。

而现在这种局面,沙正阳觉得国家恐怕也没有意识到在芯片领域的这场竞争会是多么的残酷而激烈,特别是在目前国企刚刚开始改革,要让国家大规模投入到这一块上,既不符合历史潮流,紧迫性也还不足以让国家下这个决心。

这顿饭,借助着酒意,沙正阳和段庸铭、宗文峰都谈得很尽兴,甚至沙正阳还在电话里和郭真也说了十来分钟,己方对未来的发展都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

“正阳,我感觉你对芯片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任何领域,你真的觉得在这一块上可以大有斩获?”宁月婵开着车,沙正阳靠在椅背上酒意醺然。

“婵姐,你觉得我是那么看重钱的人么?”沙正阳此时脑海中酒劲儿上来了,很有点儿想恣意汪洋发泄一番的冲动,胸中无限想法也正好找一个人倾诉,而宁月婵无疑是最好的倾听者。

“或许以前我对资本很看重,但那是因为我需要足够的资本来启动我想要做的事情,但现在东方红发展很顺,焦虹和我通过电话,他在内蒙、青海、新疆以及黑龙江那边都在选点,基本确定,她也很有信心,我告诉她,大胆去做,没什么大不了,跌倒了,重来,我支持她!”

沙正阳一只手放在脑后,一只手扶在车窗上,目光狂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