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还看今朝 > 第八第四十九章 走到哪里都是一条鲶鱼

还看今朝 第八第四十九章 走到哪里都是一条鲶鱼

作者:瑞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8:11 来源:小说旗

沙正阳洋洋洒洒一口气提出了六七条自己的设想和看法,他也知道其实第一天上班就做这种事情很容易引发出风头的看法,但是茅向东和吕宗平都有这个要求,他无法拒绝,只能照办。

既然得罪人也好,留下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免不了,那么索性就大大方方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和意见抖落干净。

他相信能坐在这个会议室的人没有哪个的眼光和见识会差太远,顶多也就是各有专精各有侧重罢了。

自己把一些前世中的见识观点提前了十年八年放出来,沙正阳相信自然有人能辨识出这其中的分量。

至于说他们如何来理解,能不能接受,甚至为他们所用,那就要看他们的胸襟气度和执行能力了。

吕宗平一直没有说话,下笔的时候也不多,他不想给周围副手们留下一个自己过于重视沙正阳观点意见的看法,虽然他很认同和欣赏沙正阳的一些观点。

但沙正阳这种风格的确容易成为木秀于林的架势,只不过吕宗平觉得在当下汉都这种略显沉闷和懒散的风气下,这种奇峰突起的风格,或许还真的能起到一些鲶鱼效应。

事实上沙正阳在吕宗平有些拔高似的介绍自己时,也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意思,领导驾驭局面自然是得心应手,自己这种刚进来的小卒子肯定只能按照领导意图来“发挥作用”,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顺带也还能“刺激和促进”别的人有所作为。

茅向东没和他提起过汉都市委市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这么久来沙正阳和汉都市的干部打交道也不少,像季国力、刘胤伯、尤哲,之前时不时也能从桑前卫和郭业山那里获知一些零碎的消息,所以多少也有些感觉。

汉都市委市政府班子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却显得过于四平八稳,推进工作有条不紊,每项工作在全省都能居于中上游,但是却很难做到第一,这可能和汉都各方面体量最大,要做到最好难度最高有一定关系,但是话说回来,你汉都市难道不该做到最好么?

作为全省的中心核心,你都做不到最好,那谁该做得最好?

在这一点上,沙正阳的观点很明确,其他城市抓工作是争第一,而汉都市则是理所当然的保第一,没当到第一,那就是失败。

这个观点沙正阳很明确的向茅向东和吕宗平二人表达过,这让茅吕二人也是大为震动之余也是极为赞同。

这就是针对汉都当下一种平庸风气而来。

要破除现在汉都市里边那种动辄保三争二夺一的观念,就是一个信念,必须拿下第一,没有拿下第一那就是失败,就要自我检讨,查找问题不足,不允许连续出现两次这样的情形,出现了第二次,那就要问责。

在这种具体工作会上,沙正阳当然不可能去说本该是市高官和市长说的话,但是他言语中还是明确的表示,在汉都高新区的发展建设上,不能对标汉川省,而应该对标深圳、苏州,同样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汉都也应当要对标深圳、苏州。

在沙正阳看来,苏州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等诸多方面其实真的不算好。

苏州既笼罩在身旁上海的巨大虹吸阴影下,省内还有省会南京和另外一个条件并不输它多少的无锡激烈贴身肉搏竞争,另外在长三角范围内还有杭州这样的副省级城市虎视眈眈,也没有长三角内另外一座副省级城市宁波的海运之便,甚至连机场都是和无锡共用。

可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苏州却能创新求变,不断打造出其高质量高水准的招商引资环境,使得每年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在长三角区域内高居除上海之外的城市榜首。

同样深圳除了在国家给予了它特区政策优势之外,其他条件一样不算好,香港和广州这样两座老牌都是眼皮子地下,如何扬长补短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还不是那种断断续续的爆发,而是持之以恒的创新追赶和超越,这同样让人仰慕。

而且从前世中的表现来看,未来二十年,深圳表现出来遇强越强的创新能力,苏州展现出来的包容和适应能力,哪怕是遭遇各种挑战,两座城市依然能保持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冲锋态势。

学就要学最好的。

所以沙正阳一直认为汉都如果要在走发展制造业作为固本强基之路,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深圳和苏州。

学深圳的机制和产业创新,学其产业链培育建设,学苏州的招商引资环境营造,学苏州的重点产业培育,这两座城市因为各自所处的区域不同内外环境不同,所以各有所长,而汉都一样和这两座城市截然不同,所以要学也只能结合汉都的实际来进行融合式的学习。

会议结束了,不可能有什么大家都被震慑莫名心服口服的那种情形发生,但是沙正阳相信,自己的这一番观点看法总还是能对这些人有所触动,的鲶鱼就是用来激荡搅水的,让大家都要有紧迫感,把自身潜力和主观能动性逼出来。

吕宗平把沙正阳留了下来,二人回到了吕宗平的办公室。

这个会议的基本目的算是达到了,吕宗平不动声色的仔细观察了,虽然大家都还是努力表现得云淡风轻,但是却在没有之前那种古井不波了,特别是涉及到各自分管工作中的一些建议,恐怕都需要认真思考了。

提出来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的方向,行不行,你都该好好考虑一下,对错与否,都要自我评估,该怎么来处置。

“讲得很好。”吕宗平示意沙正阳入座,点点头:“说得也很透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

“有感而发而已,在中央那半年,能看到很多东西,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太快了,他们的嗅觉敏锐意识超前,我们这边还在琢磨,人家已经动手干起来了,不怕出问题,就怕不肯动。”沙正阳也很感触,“总感觉沿海地区这些政府运转速度都要快一拍,我们各方面都更迟钝。”

吕宗平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这是一种直观感受,但实际上就是最真实的表现,说明我们在全方位都比沿海地区落后了,办事效率上,琐碎程序上,推进力度上,都落后了,大家也习惯了,所以看到人家的动作和效率,我们反而觉得有些不适应了,觉得人家不正常,不适应,结果呢?”

“所以还是要由点及面,逐步推开,让大家都要在思想上绷得更紧,彻底打破现在这种庸、懒、散、浮、拖的风气,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良好风气,我觉得市里边可能还是由于安逸日子过太久,缺乏来自外界的压力,毕竟我们汉都的各方面数据都不是省内其他城市能比的,所以就形成了这种习惯,如果我们摆对位置,对标深圳苏州,或者杭州武汉成都这些城市,我觉得恐怕大家就不会有那么乐观的心态,也不会这样轻松了。”

沙正阳的话语还是比较含蓄委婉的,但对吕宗平来说却再清晰不过了,他来了这么久,也很清楚市里边的这种风气,班子里如此,市里的干部们亦是如此,要扭转这种风气,许多多管齐下。

“正阳,对扭转我们市里的这种风气,市委市政府都有一些政策和措施要陆续出台,我留你下来主要还是想要和你谈谈你在会上提到的几个产业培育,我注意到你专门提到了汽车产业,嗯,你的意思是咱们汉都市在发展汽车产业也有很好的条件?之前我和茅书记也商量过,都还是觉得和其他很多城市比,我们汉都的优势不突出,很难竞争赢。”

吕宗平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很关注,因为他深知汽车产业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可以说一台汽车所涉及到的配套企业可能多达百家,其带动的产值、税收和就业乃至消费都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所以哪怕茅向东和他都觉得汉都在这个产业上的确没有太大优势,但都还是迟迟无法下决心不把这个产业列入未来汉都的主导产业来培育。

“看来茅书记和吕市长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研究,嗯,我说了,汉都肯定无法和上海、长春这些汽车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比,但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走细分化市场,咱们汉川两家汽车厂都在汉都,论规模也都不算太小,只是从产值、技术和人才等来说,与国际大品牌车企相比当然不值一提,但是这却是一个进入内陆地区市场的跳板和桥头堡,……”

沙正阳的话让吕宗平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和外资品牌合资?”

“这是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路。”沙正阳沉吟了一下,“如果是这两家企业目前状况来说,要生存下去很难,所以我觉得找到一个可靠合作对象合资是可行的,可以借助合资来从为自己培育人才,吸纳消化技术,为未来有其他机会的时候做好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