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还看今朝 > 第九卷 雨后复斜阳第三章 定了

还看今朝 第九卷 雨后复斜阳第三章 定了

作者:瑞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8:11 来源:小说旗

沙正阳稳如狗。

既然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什么,沙正阳就索性什么都不去打听,什么都不去想了,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带孩子。

也就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十天就能出来一个大概的方向,不太可能再拖多久,这样也挺好。

沙正阳就这么老老实实的上午在家带带孩子,中午老老实实睡一个午觉,下午去麒麟丘或者百花山公园健步走一圈,挺好。

偶尔能接到像叶和泰、桑前卫、郭业山、曲晓伟、卢雅他们的电话,聊几句,甚至连钱正都神神秘秘的打来电话,问沙正阳是不是要到安襄担任市委i书记.

晚间还能时不时的和钟广标或者宁月婵他们出去吃顿饭,真的挺自在,以前还真的没有这么轻松过。

但沙正阳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钟广标还真的要走了,传言还真的并非空穴来风,中组部已经来考察,去向就是中海油。

历史再一次被改变,钟广标再度踏入央企的门槛,而中海油面临的挑战可不比他在长河集团时小,尤其是长河集团出海战略已经走得相当出彩的时候,中海油该怎么办?

是直面与中石油、长河的竞争,也走海外开拓战略,还是另辟蹊径?这也是钟广标需要好好考虑的。

连续两天把沙正阳叫着在一起吃饭,钟广标也就是想要从沙正阳这里获得一些灵感,不过沙正阳还真觉得这有点儿难度。

中海油毫无疑问在中石化和中石油面前是一个小字辈,现在甚至在总资产和发展潜力上不及长河,但是它毕竟是一家央企,立足海上和海外战略这才是中海油的出路,但如果不能夯实零售端和炼化端的根基,那么中海油未来的路也很难,尤其是在“两小”中长河石油已经先行一步的情形下,怎么来赶上去?

沙正阳给钟广标的建议是,布局沿海地区的零售端,目前还来得及,但如果再拖上两三年,恐怕中石油中石化上市之后的资本优势开始慢慢显现出来时,中海油就真的没有多少机会了。

另外中海油目前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单靠区块收购来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有相当难度了,如果可以的话,应当考虑以整体并购的方式瞄准一些资产规模较大但是目前效益不佳的大型石油公司,而这一点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

但是考虑到如果要并购大型石油公司的话,可能会遭遇国外政府的审查敌视,所以中海油如果真的要走这一步的话,就需要尽早提前分析收购对象,尽早开始谋划布局,同时尽可能淡化国企形象,而更多的要以香港上市企业的商业性质,国际化形象来装扮自己,另外也要采取措施来实施形象塑造,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全球化企业。

这也是前世记忆带来的一份机遇,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折戟也是当时国内企业界和能源界的一件大事,国内为之震惊,如果绝佳一个机会,中海油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把握住,或者说低估了美国人的敌意,导致本来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收购掺杂了政治因素而最终失手,也很让人遗憾。

现在才2003年2月,距离那一场世纪收购还有时间,甚至可以说现在中海油和优尼科都还没有想过收购和出售的问题,但是优尼科目前的运营颓势早已经表露出来,持续的亏损已经让股东们有些不耐烦,而出售的考虑早已经有,只是尚未表露出来,一旦有有合适的接触机会,相信尚未被政治绑架的优尼科股东和管理层们,应该是会对中海油这个买主感兴趣的。

沙正阳没有给钟广标提收购具体目标,但是沙正阳明确告诉钟广标,中海油要摆脱“两大两小”中最尴尬的局面,就得要有大气魄大想法来突破,而对国际大型石油企业的收购是关键的举措,这不但能丰富中海油自身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当能够从国际化大型油气企业中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和运营经验,这两者都意义不一般。

钟广标对沙正阳的建议没有表态,现在还是对他的考察窗口期,虽然理论上只要不出意外,他很快就会赴中海油就任,但毕竟文件尚未下达这只是他和沙正阳私人之间的沟通,而他对沙正阳的视野眼光一直信任有加。

沙正阳也没有着急,等到钟广标上任之后,他还有时间来慢慢和钟广标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中海油自身的研究机构也会按照钟广标的意图来寻找到合适的目标,优尼科肯定名列其中。

对沙正阳来说,反倒是自己的问题迟迟未定,这让他也颇感诧异。

看样子汉川省委和中央之间的协调还真的有些胶着,但不会太久了。

******

2月16日下午15时46分,沙正阳接到了许相卿的电话,要他立即到省委组织部来一趟。

沙正阳知道尘埃落定了,在此之前,他就知道自己可能要去临近省份,但是不确定会去哪个省,传言可能是秦省和平原省两省之间的某省,甚至传得有鼻子有眼,有说到秦省担任长安市委副书记,有说到平原担任洛城市长,还有说到中州担任市长。

在去省委的路上,沙正阳终于收到了可靠消息,定了,去平原省,将会担任省会中州市市长。

这个消息让沙正阳略微震动,他一度以为自己可能去长安担任市委副书记的可能性会是最大的,长安是副省级城市,也是西北中心,如果能够在长安市委副书记职位上打磨几年,未来出任长安市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也能在长安一展抱负,但是没想到却是到中州。

怎么会是中州?!这个问题困扰着沙正阳,一时间让他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细细回味起来,沙正阳又觉得为什么不能是中州?

平原省是国内人口第一大省,地处天地之中,中原腹地,劳动力富集,城市化进程滞后,历来是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发展经济的压力十分巨大。

可以说九千万人口要在平原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致富奔小康,这是一道超级大题,甚至超越了经济概念,而是真正的政治大题,作为省会的中州却是首当其冲。

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州虽然经过多年发展,确立了其在省内的龙头地位,但是其作为省会的龙头作用却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或者说发展潜力巨大,却没有挖掘出来,相较于其他周邻省份,武汉之于湖北,成都之于四川,西安之于陕西,都相差甚远,更不用说长春之于吉林,哈尔滨之于黑龙江了。

当然这可能和平原省的人口巨大基数有一定关系,但是毫无疑问,2003年的中州,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绝佳的省会城市,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其地位是肯定有些汗颜的,其二三产业的发展,其城市化进程,其经济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力,其在整个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都是比较弱势的。

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来担任中州市的市长,沙正阳估计这恐怕是中央早就有了这个考虑。

特别是在自己担任那一年多汉都市长助理和兼着两区党工委i长期间,汉都市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大爆发时代,恐怕是这个时候,中央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打算,否则也不会有自己到中央党校学习和援疆,这都是为自己积累资历,以便于自己能够顺利到中州任职。

中州不是副省级城市,但是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城市,作为居于整个国土中心位置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作为一个工业和服务业经济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状态下的内陆大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一个仍然只能靠大量输出劳动力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大省省会城市,中州的地位并不比副省级城市轻,可以说它的发展直接牵动着整个平原省的发展神经。

700万人口,对于一个人口超过9000万的内陆大省来说,不算多,但是对于一个二三产业不算特别发达的城市来说,一样担子不轻,怎么来让这座城市迅速崛起,不但要消化掉自身700万人口中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还要起到为全省剩下的八千多万人口中的剩余劳动力消纳就业增收的示范作用,沙正阳估摸着这恐怕才是中央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意图。

毕竟自己擅长经济工作的名声早已经传出去了,在真阳,在长河集团,在国家大型企业工委,在汉川省发计委以副主任身份在巫陵实施的产业扶贫战略,在汉都市的新兴产业培育,都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底气。

现在把自己放在中州,大概就是要让自己一展所长,把中州真正变成平原省当之无愧的龙头核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