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还看今朝 > 第五第六十二章 老狐狸

还看今朝 第五第六十二章 老狐狸

作者:瑞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8:11 来源:小说旗

夏侯通放下电话,深吸了一口气,仰起头,把头靠在了椅背上。

来了半个月,他感觉还行。

沙正阳对他还是很尊重的,无论是身份角色的差异,还是自己的年龄和与夏侯子的关系,沙正阳都表现得很礼敬。

而且这种礼敬还不是那种敬而远之的冷淡,最起码也算得上是一种正常的县长对县委i书记的态度。

他相信自己已经通过儿子把自己的话语转达给了对方,自己今年52岁了,这个年龄在正处级职位上,已经不太可能获得多么大的空间了,所以他也真的没别的太多想法。

来了真阳,干好工作,延续前期发展的好态势,力争两年后自己能进入人大或者政协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序列,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作为在体制内沉浮了这么多年的老人,夏侯通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说不出的味道来。

那就是整个班子缺乏一种凝聚力,袁成功的离开,似乎让真阳县委陷入了一个真空或者空白期,沙正阳似乎在有意的保持着低调和距离,夏侯通能够理解,这是在避嫌。

夏侯通也知道,自己该迅速进入状态补位,成为整个真阳县的核心,但是他同样很清楚,这不是你想成为核心就能成为核心的,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是班子建设,或者说,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沟通交流来求同存异,达到双方的思想一致,第二是实际工作,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自我能力的体现,实现人格魅力的展示,这样才能是最好的办法。

还有第三,那就是找到症结点,毫无疑问就是沙正阳,一锤定音的解决问题,让整个县委县府班子能迅速凝聚起来。

用第三种方式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夏侯通却知道,自己不能用,或者说短时间内不能用。

通过沙正阳来解决问题,那作为县委i书记的自己,置身何地?

一个县委i书记要通过县长来确立威信,那这个县委i书记更像是一个傀儡,把威信建立在另外一个人支持的基础之上,这个人的威信略等于无。

只有把自己的实力和威信塑造到足够强大的地步,才能去和沙正阳谈一谈握手言和,这无关感情,而是一种领导艺术策略,夏侯通明白这一点。

当然,这并不代表夏侯通就要去为难沙正阳,或者不支持沙正阳的工作了,相反,他会大力支持对方的工作,因为前期的发展成绩证明了沙正阳的路径是正确的,夏侯通要用自己的支持来证明自己的胸襟,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才是也给县高官应有的风范。

同时,夏侯通也要提出自己对真阳未来发展的思路想法,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体现一个县委i书记价值意义的关键。

“夏侯书记,沙县长来了。”秘书小范进来轻声道。

“哦,请他进来。”夏侯通起身,点点头。

沙正阳踏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夏侯书记。”

“正阳来了,坐,坐。”夏侯通示意小范去泡茶,看着沙正阳手中的厚厚一叠资料,忍不住笑道:“正阳啊,看样子你是不会让我清闲两天啊,这是合金会那边的资料?”

“不,合金会的清理在有序推进,这是我县乡镇企业情况的一个汇总资料,上次我不是和您谈过了么?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有些人甚至直接把乡镇企业叫做二国营,现在是既养成了国企的毛病,却又没有国企的资源和底蕴,更得不到像国企那样的各种政策资源支持,所以就成了现在这幅德行,我觉得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沙正阳把资料递给对方,一边很平静的介绍着。

“唔,乡镇企业的情况不仅仅是我们真阳,其他县甚至其他市,乃至全国都是这样,不过沿海地区那边有什么动作呢?”夏侯通一边看资料,一边问道。

沙正阳忍不住皱了皱眉,这是个不好的现象。

如果事事都要等到沿海地区都有了动作,我们再来学习和模仿,那时间早就过去,机遇也早就错失了,而拖上两年,这些原本还有一线希望通过改制而焕发新生的企业,又还有多少家能存活下来?

“夏侯书记,沿海地区的企业发展和我们这边还是有些区别的,像浙江事实上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已经逐渐转向,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了集体经济,而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实际上不少也是带着红帽子的私营企业,现在的一个局面是大家都在等在看,但是时间却不等人,很多企业已经经不起这样耗下去,或许这一两年间还会有无数家企业在泥潭中腐烂倒下,尸骸无存,……”

沙正阳有些慷慨激昂的语气让夏侯通一时间没有说话。

实际上作为地税局长,去年局里边就对全市乡镇企业生存状况做过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沙正阳的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反映。

乡镇企业在经历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高速增长期后到了八十年代末略显沉寂,然后在92年南巡之后再度昂扬而起,但是从95年开始,又开始进入了一个缓慢的坠落期。

而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和一些论据证明,乡镇企业的机制日益向国企靠近,完全丧失了八十年代那种活力,而从原材料到人才,从技术到政策支持,乡镇企业都没法和国企比。

丧失了它最大的优势——机制活力,尤其是在面对产权明晰,活力十足的私营企业竞争时,它明显不是对手,只能节节败退。

“正阳,你说的情况我都清楚,问题是对于乡镇企业改制的问题,从上至下,至今没有一套明确的法律政策规范,我知道你在银台搞过乡镇企业的改制,嗯,东方红集团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吧?我也很羡慕。”夏侯通放下资料,安详的道:“但我还是要说,你说遇上了好的领导,因人成事的因素很大,如果没有你的全力推动,如果没有当时你们县里领导的支持,市里领导的首肯,东方红集团改制是不可能的。”

沙正阳也承认夏侯通所言属实。

东方红虽然在自己手中创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事实上在自己离开银台来宛州时已经面临着一场危机。

当时酒业市场尚未完全稳固,却遭遇了全方位大面积的挖角,从宁月婵、焦虹、毛国荣、高柏山,到董国阳、胡文虎、宁月凤,甚至连何维、杨科这些人都被直接下狠手挖人。

如果不及时拿出应对方略,恐怕刚刚建立起来的东方红酒业就有可能跌入深渊,所以沙正阳才努力促成了银台县委出台了东方红集团的改制政策。

这也得益于时任县高官的朱凤厚和市高官的黄绍棠在这一问题上的开明,使得东方红集团的改制得以顺利实施。

而这一措施也直接激发起了东方红集团管理层和广大持股职工,使得东方红集团在这几年里一直以一种超高速的发展势头增长。

夏侯通说到的因人成事这一点也很关键,如果不是黄绍棠和朱凤厚,换了思想保守一些领导当政,或许就是另外两个情况了,说不定东方红酒业也就成了昙花一现,而宁月婵、焦虹和高柏山、毛国荣他们也早就成了其他某家私人企业的老总了。

现在的关键就是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来支持,对于雄心勃勃敢于创新的领导来说,他们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但是像夏侯通这样已经时日无多的角色,他愿意么?

沙正阳心中忍不住暗叹,看样子夏侯通是真的打算要保守治疗,熬过这两年,问题是真阳的发展也许就要被耽搁了,而单纯依靠外来投资拉动本地经济发展,却对内生型的企业冷眼相对,这样做意义何在呢?

“夏侯书记,我承认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党的干部都囿于形势,都只想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去安步当车按部就班,那像我们真阳,我们宛州这样的地方又哪里还有希望去追上沿海地区呢?”

沙正阳此时心中也是无限感慨,想到这种情形,真还不如早点走人算了,省得窝在这里徒耗时间,浪费人生,所以语气里也有些不太客气了。

夏侯通也听出了沙正阳话语里的揶揄和不忿,他笑了笑,“正阳,你好像有情绪啊,我可没说不支持你的这个改制方案,但是我们不能低估改制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类反应,嗯,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和来自上面的态度,所以需要做好各种周全准备,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示范性的东西来佐证,我想我们底气会更足一些。”

沙正阳微感惊讶,抬起目光,这家伙是在玩缓兵之计,还是真的有这个胆魄?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