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103章 日夜大食堂

重返1977 第103章 日夜大食堂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前门的知名,不光因为有前门楼子和瓮城,还在于有“大栅栏”、“珠宝市街”和“鲜鱼口”,当然还有“八大胡同”。

由于从清代、民国时期传承下来的扎实商业底子,从解放前到1977年,这里一直还是京城人习惯光顾的主要商业区。

这时的老京城人都知道,只要去一趟前门,逛一趟“大栅栏”,再到附近几条街溜达一圈儿,吃喝玩乐,外带置办穿戴就全解决了。

这里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西单和王府井,更不是后来那个“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条龙”。

因此,能把着这么好的地面儿,前门的“把子”“八叉”也不是一般的人。

说起来,哪儿行业都讲究世代传承,若是“玩主”圈子里也从这条论起的话,恐怕还真没有谁的资历能迈过“八叉”去。

解放前,“八叉”的大爷就是前门一带“穷家门儿”的“团头”,一直把着这块最肥的肉。不但从没让别人的筷子伸进过自己的锅里,并且每家商铺都免不了给他一份进项,就连“衍”字号的洪家,齐仁堂的岳家,瑞蚨祥的孟家这样的大商号也不例外。

由此也就可知,年近三十,一身肥膘,武不出众的“八叉”却能统领一方,遥控一方的本事,究竟是从何而来了。

还别看“八叉”的大爷一辈子没孩子,“运动”中又被翻出旧帐给毙了,但这个六十多岁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吃香喝辣,睡过的娘们无数,过得着实并不亏。

而且就连生前最后的几年也并没耽误工夫。他一身的手段和绝活儿都留给了“八叉”这个亲侄子,把这小子打造成了能接自己衣钵的最佳传人。也使“八叉”继他之后,照样能在前门的地面上呼风唤雨,大吃八方。

1977年4月1日,周四。

晚上快九点了,西打磨厂“前门日夜大食堂”里,专营炒菜的二层早没几个人了,唯有“八叉”一桌子七八个人还聊得火热,不住地推杯换盏。

这不免让频频打哈欠的服务员大姐不胜烦恼。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家门口熟人,她自然知道,这伙王八蛋恐怕不喝到凌晨是不会走的。

“八叉”身形很胖,一喝酒还上脸,不算热的屋子里竟然光着膀子,头上还顶了块擦汗用的手巾,而桌上两瓶六十五度的二锅头已经见底儿了,餐桌上的菜盘儿也几乎空了,只剩下几盘“花生米”、“芥末墩儿”、“炒麻豆腐”之类的东西。

“大姐,再来两瓶。”

“八叉”刚干了最后一口酒,又挥手冲服务员大姐要第二轮。

“喝,喝,喝!早晚喝死你们。”

服务员大姐“砰、砰”两声,带着气把两瓶二锅头墩在桌子,弄得桌子上的盘子一个劲儿地响。

她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娘们,一脸横肉,眼睛几乎是嵌在肉里了。气质和服务态度,绝对是国营饭馆中的标杆似的人物。

不过“八叉”一点不在乎,还拍了大姐的胖屁股一下。

“我们又不是不给钱,你也是大夜班。干脆,你坐过来跟咱们凑一块堆儿解闷得了,多好的事儿!”

“少他妈瞎逗,老娘比你妈都大!”

跟着,服务员大姐又横了“八叉”一眼。

“我说你小子,怎么见天带人来这儿祸害?旁边的‘聚德全’和‘都一处’你怎么不去?我谢谢你,别老图便宜往这儿跑。也给我放几天假行不行?总不能让我夜班天天跟你们熬着吧……”

“瞧您这话说的。”

八叉”一个手下忍不住插上了嘴。

“‘聚德全’和‘都一处’八点半就下班了,您这儿可是不多的通宵营业。我们不去这儿还能去哪儿啊?再说您这儿也不便宜啊,七寸盘的熘肉片要一毛五,宫保鸡丁得花五毛,可这味道却比人家差远了……”

这话自然招大姐不爱听了,“片儿汤话”跟着就甩了出来。

“不好吃你还来?犯贱呀!不乐意还趁早滚蛋,我们大师傅还不伺候呢!”

这时“八叉”另一个手下高喊,“大姐,您这话就不对了吧?墙上写的是什么?‘为人民服务’!我们可是人民!”

这话让大姐更气不打一处来,上手就打了他一个脑瓢儿。

“人民?你们他妈也算人民?你们连做人民的儿子都不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干什么营生的!就该挨个给你们爪子都剁巴了!”

“大姐,太狠了你!怎么着,也得念点儿街坊感情吧,我们又没偷你东西!”

那个挨巴掌打小子捂着脑袋直嚷。

服务员大姐又是一个白眼。

“切,你还挑我的眼哪!告诉你,要不是念着你们把我丢了的自行车找回来了,我早向公安局举报你们了!”

话赶话的说到这儿,可似乎有点不对味了,“八叉”插嘴就想打个圆场。

“大姐,你的为人咱心里都清楚,那没得说。不过我得说,其实我们来这儿,主要图的是一个风水好。别看咱是白丁儿,可也知道这个地界是当初的‘镇阳楼’。那可是‘八大楼’的头把交椅,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都在这儿吃过饭。我大爷当年就是在这儿坐镇,才无惊无险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咱不能丢了老传统不是……”

但没想到大姐也压根不给“八叉”面子,指着他的鼻子照样跟训三孙子似的。

“狗屁!你小子留神吧,别跟你大爷一样,最后也落个枪毙的下场!”

得,还怎么都不落好了!

“八叉”一见这样,也不肯吃亏,马上就在嘴上找回了便宜。

“不瞒姐姐你,我还真不怕!你不知道我偶像是‘康八爷’(康天辛,清末京城着名嘎杂子琉璃球,以购买的日本左轮手枪为依仗,长期称霸市井。因频犯命案被官府通缉,后为形意拳名家尚云祥、马玉堂等代为官府擒获,京剧《东皇庄》演绎的就是这个故事。“康小八”也就成为清末最后一个凌迟处死的犯人)吗?上了剐台,眼皮子都不让剌,自己眼睁睁看着一刀一刀怎么挨剐!英雄啊!大不了,临死前我跟姐姐你亲热一回,也就死而无憾啦……”

这话一说,桌上“轰”的一声,如高压锅开盖,他那几个兄弟当场就都拍着桌子起上哄了。各个放肆地“嘎嘎”大笑,犹如一群发情的鸭子

而恰恰就在服务员大姐气得面红耳赤、横眉立目之际,只听楼梯一阵响动,从楼下又上来五六个人,正好看见了眼前这副场面。

“狗东西们,又调戏良家妇女呢!就欠给你们贴上‘花匠’(黑话,指**犯)的签儿,都送局子里搂着尿桶过夜去。”

这几个人里,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初头,矮墩子样儿的汉子,他“路见不平一声吼”,当场就拿“八叉”一伙儿人开涮。

可别说,“八叉”他们挨了这人的挤兑,不但没发火,反倒不少人都开始叫上了大哥。

特别是“八叉”,更是一咧嘴,一惊一乍地叫起来。

“我说是谁呢?哟,‘小地主’呀。你丫还活着呢,有日子没见了,从哪个地沟里爬出来?嗨,‘刺儿梅’呢,怎么没带出来呀?不会改嫁了吧?”

就这几句话,那个服务员大姐已经看出他们是认识的,所以也懒得招呼了,只愤愤骂了句“没他妈一个好东西!”就一扭屁股回椅子上打盹去了。

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天桥的“把子”“小地主”了。

若问整个京城里哪儿是最乱的地界,除了北城有“穷德胜门,恶果子市,不开眼的绦胡同”之说,南边恐怕就要首推天桥了。

因为这里在解放前曾是恶霸地痞横行最广泛的地区,也是民间艺人和江湖骗子混饭吃的主要场所,有人甚至认为天桥就是旧社会一切罪恶生活的缩影。

解放后,虽然天桥也得到了改造,卖艺活动逐渐已被取缔,但落户在此的居民,却大多都是过去那些在天桥讨生活人们的后代,这一片照样是让政府管理起来最头疼的地区。

所以能常年在这么复杂的地界,把持一方的“小地主”同样不是个善碴子。

“小地主”身有武艺,寻常人三四个整不过他。也有资历,五几年他就进了“炮儿局”,在“圈儿里”生滚了五六年才回归社会。更有威望,他认准的事儿从不回头,只要看得起他,有求必应,两肋插刀。这样一来,既说话砸坑,也积攒了人缘。

当然,像这样的人脾气也是急茬。于是“小地主”毫无兴趣跟“八叉”再臭贫下去,只是挥了挥手,就指向了角落里的一张四人桌子。

“‘八叉’,有事儿说,咱哥儿俩坐过去聊聊。”

“哟,这么郑重其事呀?不像你风格呀,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有人样儿了?”

“八叉”倒是不改嬉皮笑脸的德行,但他也清楚“小地主”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嘴里逗着,身子也没闲着,他还是挪了窝儿。只让手下自行招呼“小地主”的兄弟去大桌上喝酒。

随后等俩人去一张小桌旁坐好,都点上了一根烟,“小地主”的话也就跟着来了。

“我有没有人样儿先甭提。可你老兄,是彻底没人样儿了!”

“我怎么啦?”

“甭跟我装了,‘弓子’给‘红孩儿’筹钱的事儿我知道了。世道是变了啊?俩堂堂的一方‘把子’,竟会让个刚回京城‘红孩儿’给死死压着,小崽子才几个人手?你们俩现眼都现到家了!”

“八叉”听了眼珠子一转,倒是不起火,反而吐了个烟圈儿,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碰上个不知死活的疯魔谁也没辙,你也知道‘红孩儿’是个什么人性。他是人少,可他和‘陈大棒槌’加一起,就能顶几十口子。对他们要轻启干戈,那可是大错,一个玩不好就晚节不保。何况‘弓子’自己乐意,能就此和平共处,干嘛非得动刀动枪的?”

“小地主”嗓门提高,“你那是白混,越活越抽抽儿!”

“八叉”还保持原状态。

“没辙呀,有魄力是好事儿,但也得分情况和对谁。才刚过上两天好日子,现在捞银子才是正颏儿。万变不离其宗,‘红孩儿’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眼睛都穷绿了,才想再搧一把。你别急,人,一有了钱,舒坦日子过上几天,自然就没火气了。我看让他一马也未尝不可,到头了也就是互不干涉。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话说回来,别人能忍,我干嘛不行?向你和‘大龙’好好学习呗。”

听到最后一句,“小地主”老脸一红,不由咧着嘴“嘿嘿”干笑了几声。“八叉”绝对是个明白人,早看出他的蓄意挑唆。

“挤兑我?直说吧,我今儿就是忍不了这口气,才找你打联合来了。‘红孩儿’这小子这次一回来,忒不懂事。‘立棍儿’那天,‘刺儿梅’还给他走了个面儿。嘿,他第二天就把我的人给打了。整个一条疯狗,不分轻重见谁咬谁!再不弄他一个狠的,以后天可就翻个儿了。”

“不至于,我看‘红孩儿’也就是没见过什么好货色,才会为争个‘婆子’冒失一把。谁不都年轻过吗?老东西,想当初你为了‘刺儿梅’,打七个、砍八个的景儿都忘了?全当哄孩子呗。何况底下人的事儿,也总不能件件都靠咱们给擦屁股。这就跟小孩子打架一样,挨了揍去告家长,要搁我这儿,这就得先挨个嘴巴。说白了,骚事儿一件,值当的吗?”

废了半天口舌,“八叉”却只左躲右闪不接招。“小地主”可有点不耐烦了,他往地上一扔烟头,半赌气地抱怨起来。

“我就特别不爱听你说这话。想当大哥,就得压得住兄弟,遇事儿出头儿,赶事儿压事儿。什么都不管,谁还供着咱们……再说了,为这个是不值当,可要为了银子和地盘儿呢?”

最后这句可真管用,才一出口,“小地主”就见“八叉”的眼睛不自觉地溜向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