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147章 初到滨城

重返1977 第147章 初到滨城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所谓辽东,顾名思义,是指辽河以东地区。即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滨城与丹东市之间的范畴。

别看这两座城市虽然同样临海,但若是做过比较,海洋资源最丰富的无疑得首推滨城。

这一点完全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从地图上看,丹东只有南边是黄海,但滨城正好就在辽东半岛的尖尖上,宛如匕首形状的陆地直插进浩瀚的大海之间,具体地说就是插进渤、黄两海之中。

滨城的东面是终日喧嚣不止的黄海,滩涂坚实,岩礁耸立,参差错落,像一排排角斗士挽臂抱肩,一起抗击从太平洋深处涌来的万钧之力。

这里无论鱼虾还是海蟹都生长得威风凛凛,钢蓝色的鲅鱼,炮弹似的飞蹿在在风口浪尖上,武士蟹则挥动长长的钳子,在礁石丛里“咔咔”作响。

滨城的西边则是如女人般温柔的渤海,轻风卷动的细白浪花犹如飘动的百褶裙,小心又仔细地爱抚着平坦绵软的沙滩,谷子一样的金色细沙在一望到底的水波里闪着光亮,就连鱼虾和螃蟹也长得纤柔舒展,游起来就像跳舞一样。

而洪衍武的目的地蛇岛,恰恰就位于滨城西北面的渤海之中25海里处。

洪衍武一行人是1977年5月6日清晨到达滨城的。

一下火车,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就是买了一张本市的地图。随后在就近找了个招待所放下行李之后,他们马上就迫不及待地重新走向了街头,四处查访起来。

初到滨城,这几个从首都来的外乡人就有了三点比较深刻的感受。

第一就是城市中心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充满着异国风情。那一栋栋随处可见的小洋楼,全是日俄统治时期的建造的。有歌特式的、巴洛克式的、古典复兴式的。虽然大多因为“运动”变得破旧落败,但仍然可以想象出当年繁荣和辉煌。

第二就是城市中还在使用三十年代的有轨电车。这种在旧日京城被叫做“铛铛车”的东西,自打日占时期之后,一直为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出力,从没有一天中断过。

洪衍武他们,非常喜欢有轨电车的“咣当,咣当”声响。在他们看来,这就和京城长安街上的电报大楼钟楼,每到整点奏响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一样,同样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

第三就是滨城虽然到处是与水产公司相关的门市和海鲜餐馆,但蹊跷的是,行市却十分萧条,物资极其短缺。

本来洪衍武还想带着陈力泉和“小百子”享受一下他印象里的生猛海鲜,可进了不少家看着还算体面的饭馆统统发现,不但没有海参鲍鱼,也没有大虾,甚至连像点样的鱼都没有。挂在墙上的黑板写着的菜谱,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

结果他们跟服务员一打听才知道,海鲜倒是有,但都是水产公司划拨给涉外饭店和特供商店用了。至于普通老百姓下馆子,能吃到细粮已经不错了。

不用说,这又是“运动”十年,各行各业生产停滞造成的后遗症。

虽然没有顺风顺水的希望,但还是得说,洪衍武最初的街头查访计划其实相当失败。

他一开始,认为既然“挫虎龙”是珍惜药材,那么就把方向放在了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和药店里。可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之后,他们差不多把城里的街道全走遍了,却没有一家博物馆有“挫虎龙”的相关记载,也没有一家药店的人听说过这种东西的,

那些人把洪衍武的话都当作了外国话,所有的回答也全是一样,似乎这些家伙提前串通好了,订了攻守同盟似的,大多数家伙的反应都是极厌烦地回上一句,“什么‘挫虎龙’?不知道,没听说过,我们也从没卖过那玩艺儿!”

就这样,寻访的药店越多,陈力泉和“小百子”就越灰心丧气,连洪衍武也渐渐的提不起精神。而最终让他们认定所有药店里的人都是什么也不懂的废物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药行”。

那个人是唯一一个承认听过“挫虎龙”传说的人,这让他们当时燃起了一丝希望,还以为岁数大的人应该见多识广。却没想到,这个老头也不比其他人强多少,让他细说个子丑寅卯根本说不出,反倒挺好奇盘问他们都知道些什么,敢情是为了解闷扯上闲篇了。

最终老头见他们实在不耐烦,给予的回复也只有一句,“上面从没给药店下达过有关这种药材的收购任务,因此在所有药店都不可能找到。”

洪衍武几个为此灰心丧气了一整天,冷静下来之后,又商量了一下,他们最终决定不能在留在城市里了,应该直奔蛇岛周边的渔村看看。于是他们本着长久作战的打算,采购了不少吃喝的东西、野营物资,甚至于用于套交情的烟酒之后,就冲着滨城的海岸正式进发。

还别说,这次方向倒是没搞错。在蛇岛对面的大部分渔村里,大多都流传有老辈人对“挫虎龙”的传说,只是含糊不清,细节上也含含糊糊。

不过,当洪衍武他们遍寻了临渤海西北岸大大小小的七八个渔村之后,最后还是在一个叫做“蛤蜊湾”的地方,得到了一个确实的信息。

他们以两瓶“庄河老窖”,和一盒因为在商店里搁置时间太长而“反油”的点心为代价,在渔村大队书记口中得知,在这个百十来户的小渔村里,有一个外号叫“老刀鱼”的老“海碰子”。

这个人壮年的时候,因为去蛇岛附近“戗鲍鱼”,意外与“挫虎龙”遭遇过,甚至还因此毁了容貌,受了重伤,险死还生逃得了一条性命。

可以说,在附近渔村中,百余年来,曾亲眼目睹过这种传说中的凶猛海鱼,又幸免遇难的唯有此一人而已。而且此人现在还刚刚“碰海”回来,目前就在家里。

意外地找到了一线希望,洪衍武自然大喜过望。他们马上就请书记领路,带着礼物找到了“老刀鱼”那院落挺大,却又寒酸不堪的家中。

可没想到,这个老伴得了风湿、哮喘,唯一的女儿下乡当知青,自己落魄到如此境地,又没有什么固定收入的“老刀鱼”,脾气居然十分地执拗且不近人情。

一听说洪衍武他们是来打听“挫虎龙”的事儿,这老头儿不但礼物不收,送上门的钞票不要,还二话不说就往外撵人,就连书记的面子也不给。结果生生让洪衍武他们吃了个莫名其妙的闭门羹。

后来洪衍武他们在渔村中多方打探,才知道其中的缘故。

敢情“老刀鱼”是当年整个西北岸远近知名的一条好汉。早在三十年代,他的船就是打鱼最多的。他的水性根本无人能比。游起蛙泳来就是个大号的蛤蟆,腿一蹬几下子能蹿出几十米开外。潜水水平也是数一数二的,就是到了老秋,他也敢到海里去捞海参。而且年轻的时候,他还曾独力用鱼叉和鱼刀杀死过一头成年的“相公鲨”(学名双髻鲨,双髻鲨又称锤头鲨,是鲨纲、双髻鲨科鱼类的统称。渔人叫它相公鲨,是因为正面看去,那臃肿的鱼头象是个古代相公帽子)这件空前的壮举让他简直成了所有渔人公认的英雄豪杰。

可就这么个玩海高手中的高手,平生却唯独败在了“挫虎龙”的手里,不但船毁了,还差点人亡,侥幸逃得性命之后还毁了容貌,一只耳朵和一大块面皮都进了“挫虎龙”的肚子。

再后来,由于村里的人不断有人向他打听其中细情,又有不少人抱怀疑的态度来取笑讥讽,让他不厌其烦,不堪其扰,最后这个不愿回忆的噩梦也就演变成了他的耻辱和最大的禁忌,若再有人随便打听此事,他马上就会凶恶相向,再不会把其中的详情轻易对他人言。

其实对于“老刀鱼”的忌讳,洪衍武是很能理解的。可问题是费尽千辛万苦,他也只找到这么一条微弱的线索。若是就这么断了,他也不知还有何办法可想。

于是秉着气而不馁和死缠烂打的精神,他索性彻底和“老刀鱼”骠上了,每日必要恭恭敬敬敲门拜访。吃闭门羹,被斥骂也照样如此。最后就连“老刀鱼”再外出“碰海”,他也死死跟着,简直成了对方的影子,一块摔不开,掸不掉的牛皮糖。

说白了,他只信一条,那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自己诚心到了,“老刀鱼”必定会有软化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