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211章 碰头会

重返1977 第211章 碰头会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几天之后,“海碰子”们出发前的“碰头会”,再次在“老刀鱼”家举行。

这次不同以往,大家都知道了滨城海参降价的事,难免都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个个还真像碰了脑袋一样地头疼不已。

他们这种反应并不难理解,因为在当年的计划经济社会里,官方制订的商品价格很少会有大幅变动。一经变动,基本就会是长时期的事儿。

实打实的说,滨城海参的价格已经维持了十年有余了。那么完全可以想象,这次突如其来的价格变动在社会上的影响面到底有多么大。

退一万步讲,至少在滨城人的心里,都会认为相较以前,海参必定会在若干年内维持在一个低价码上了。

那么对于这些靠变卖海参吃饭的“海碰子”们来说,收益减少就是大家对未来的共识,谁的心里又能轻松得起来呢?

应该说,对于大家的心慌和情绪低落,洪衍武是早有预料的。

所以在和大家见面之后,他没有片刻耽搁时间,就赶拿出真金白银来,把海参钱支付给了大家。

这次海参的收购情况是这样的。

由于“三戗子”、“虾爬子”和“小百子”在第一时间就赶到各处通知,“海碰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及时止住了手,没有再像上次那样撒开手,动辄五六百斤地收海参。但已经收上来的海参也不算少,城里城外合起来得有二百多斤了。

再加上这几天其他“海碰子”在市场上的交易价又摔得挺狠,直接掉了两块钱下去,已经到了九块钱左右一斤了。因此这次收上海参最多的人,就不免显得有些惭愧。

像“老刀鱼”、“三戗子”,他们各收了五十来斤。这时就纷纷提出,说只按他们收购成本原价交付就算了,哪怕按九块一斤也行,免得因为自己,连累大家的公帐吃亏。

可他们万没想到,洪衍武却说降价纯属意外,这不是大家的错,没道理让个人吃亏。所以最后仍然坚持按当初说好的价钱,收了每个人手里的海参。

就这样,在拿到了实实在在的票子后,“海碰子”们立刻就踏实了不少,每个人都为洪衍武的体谅感谢不已。

至此,洪衍武安定军心的初衷已然初步达成。

但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消除大家心中的忧虑,洪衍武跟着又把公帐给大家报了一下。

一听公帐上的数字,居然还有现金一万五千元,海参两千四百斤。“海碰子”们登时就欢欣鼓舞起来。

他们马上意识到,其实自己早就成了真正的财主。那还怕个什么劲儿呢?

于是人人眉开眼笑,甚至“三戗子”还建议说,“不如干脆大家把钱分了,海参尽快出手得了,卖光了完事。从此他爱降不降,就跟大家没关系了。”

只是没想到,洪衍武都没过脑子,就十分坚决地把这个让大家倍感兴趣的建议当场否决了。

他的回答就一句话。

“你们没事吧?都好好想想,即使价格再低,咱们继续按老法子卖海参也还是有的赚啊!咱们永远到不了九块钱往外贱卖海参的地步!铁定赚钱的买卖都不干了?”

别说,还真是!

“海碰子”们登时醒悟过来。

嗨,敢情从一听说降价的消息,大伙儿就都懵了。

人人心里只顾着为收入减少发愁了,脑子里成天琢磨的都是海参要不降价该多好,讨论的则是官价何时能再恢复旧日的水平。可是,却偏偏忘了他们赚钱的法子早不是过去的老办法了。

自从有洪衍武这尊财神爷,他们的海参售价可一直比其他“海碰子”的售价要高出几倍去。虽说今后的价格或许要低些了,但在招待所卖出的价只要和商店里一样,也仍然比他们以前,比其他的“海碰子”还是强多了,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更何况收海参的价格还低了呢,他们既然有路子能加价往外卖,怎么也是个赚啊!

那……这几天……原来全是瞎操心呀!

这么一想,当场,就有好几个人为自己沉不住气感到害臊的。

特别是刚才倡议要散伙的“三戗子”,觉得自己傻透了。脸红得就跟个煮熟的螃蟹似的,嘿嘿讪笑不已。

但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海碰子”们集体刚松了一口气,都以为自己已经想明白了的时候,洪衍武却又有一个惊人之举。

他居然说其实在他看来,海参这次降价不但远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还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一下就让大家陷入了更深的疑惑之中。许多人又忍不住面面相觑起来。

说真的,尽管洪衍武一直表现出冷静的头脑和过人的见识,可这话也太过惊世骇俗了,不能不让大家怀疑洪衍武是否突然脑子短路了。只是碍于情面,大伙儿还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当然,洪衍武能做出如此判断也绝非徒托空言,而是有事实根据的。于是,本着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他很快就把几天来的调查结果跟大家做了一番交代。

在场的人人都知道,“大将”是“起重社”的一员。“起重社”可是当年城市物流运输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产公司如果增加海货供应,从城外拉进城里的大批量运输任务固然要由汽车队负责,可从城内库房分送各处水产商店的任务,却一向要交给各个城区以三轮车为主的“起重社”来负责。

因此,在洪衍武的安排下,“大将”便回到了“起重社”,去跟领导和同事们打探运输方面消息,甚至还跑到其他城区的“起重社”又验证了一下。

据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目前各处“起重社”承接水产公司的运输任务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而且针对海参这种货物,也没人感到有明显的增加。

那么好,继而根据得到的这个情况,洪衍武、陈力泉和“大将”,接下来就又做了进一步调查。

他们分头跑到城中几处水产公司的库房,跟看门大爷和库房管理员抽烟喝酒地套交情。

他们把从这些人口中的得到消息汇总来看,不但水产公司的海参存货没有大幅增加,反倒还因几天的降价销售迅速减少。

特别是有一个上岁数的老库管还凭经验估算过,说要照这样,再没有货源补充,几个仓库的库存到不了秋季就得见底。

这就说明,从货物供应上来看,这次降价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那可就真奇怪了,既然海参没有额外增加的货源,那水产公司又降得哪门子价钱呢?

这个问题,最后居然是靠韩莹来搞清楚的。

前面说过,韩莹中学上的是重点学校,同学自然全是学习尖子,干部子弟也不在少数。这些人之中,虽然有一部分因父母倒台倒了霉,却仍有一部分还在台上的,也有一些是最近又重新恢复工作的。

当然,仅靠同窗这层关系就想求人家办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要想从他们口中打听点消息,却也并不为难。

洪衍武挺了解干部子弟的秉性,他就出钱出主意,让韩莹出面搞了个“同学会聚餐”。由她把那些个混的好的同学,都叫到外面的饭店里聚齐,白吃白喝了一顿。

结果这一招不但让韩莹混了个好人缘,出了一次小风头,果然也把这里面的具体情况给摸清了。

敢情韩莹有一个女同学的丈夫就在水产公司供销科工作,另一个男同学的母亲是水产公司的一个营销点的经理。

当时韩莹在饭馆点完菜后,她就故意装作好奇,说起现在海参降价的事。

那么这两个同学互相一显摆,炫耀各自的消息有多么灵通,也就把真实内情给泄露出来了。

据他们所说,一切起因是因为水产公司新上任了一个姓周的副总经理。那是个前些年被打倒的老干部,如今又重新启用的。

这老头子为人特别古板,也特别好名声。一边是满嘴的“马列主义”,一边张口闭口“要替老百姓着想”,“海鲜价格要大众化”。

所以他上任要烧的三把火,头一把火,就把目标盯在了价格居高不下的海参上。

这位周副总当然也不傻,给商品降价只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事,但补充货源也必须要事先安排好。而他的依仗,那就是“运动”结束后,滨城渔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目前,在国家划定的养殖场内,身着潜水服的职业捕捞队每天加班加点在工作。在海洋之中,各个渔村的渔业大队也同样在互相比着,赶超刷新过去的成绩。另外,据行业内估算,到今年的秋季,各类海鲜供应量比起往年来,应该至少都要翻番。

于是,这些对下属单位的调研结果,就都成了周副总的底气,使他敢于拍板儿执行海参的降价。

甚至还有可靠消息宣称,说只要海参降价的反应良好,这位周副总还准备推出后续政策呢。他不但有意给海参二次降价,甚至还会把这种降价方式扩充到同样高价的“对虾”、“扇贝“这两种海珍品上。

其实周副总的想法,正常人稍稍动点脑子都能想明白。

无非是他觉得库存海参满可以维持到秋季,到时候只要海参捞捕旺季一来,新货补上旧货,完全不成问题。

而老百姓欢度“十一”,操办新婚喜事,提前有了低价的海参供应,这既有益于他本人的官声,又能实实在在地惠民,同时还达到了繁荣市场的效果.

这岂不是一箭三雕吗?又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

洪衍武很快介绍完了这些基本情况,他原本目的是想先给大家解释清楚,这次降价的由来和市场面临的实际状况。

可听他一说到这儿,不少的“海碰子”却更昏头转向了,他们无不认为,要照这种情况来看,这明明就是坏事啊!怎么还成了好事了?

二次降价?那海参的价钱不得变成茄子价了?就算洪衍武还能卖出商店的价钱,那也一样受损失啊!

其他的“海碰子”就更别说了,真要是这样,那恐怕有一大批人都不会去再下海了,不值得!

哪知洪衍武哈哈一笑,说“就因为这个才是好事呢,你们得听我慢慢说呀。”

然后,他就胸有成竹地给大家进行了一番更加深入的分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