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226章 三头两绪

重返1977 第226章 三头两绪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从决定大量抛售海参开始,洪衍武这一段时间可以说忙得是“脚打后脑勺”。

白天卖货,晚上盘账,常常过了午夜才睡。他整天琢磨的都是怎么用最安全的办法,最快的速度把手里的海参放出去。

不过,他这么着急、这么拼命,可不是单纯的财迷心窍。而是他算计着时间已经立冬了,生怕与“挫虎龙”擦肩而过,所以才想尽快处理好手里这些事,以便抽取租船的资金,登船赶去“蛇岛”。

说实话,别看他在滨城一直忙着“碰海”捞钱,可私下里“蛤蛎湾”那头,联系租船的事儿他也从没松劲。

每次去“老刀鱼”那儿,他总得为这事儿,给“蛤蛎湾”的渔业大队书记送点东西。哪怕他不在的时候,也会委托“老刀鱼”替他请吃请喝地跟进。

长此以往下来,他花在书记身上,光联络感情的钱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此外,他还一再表示租船的价格可以由着书记开。这才终于让书记点头,答应在入冬之后,私下里租给他们一条十五米的铁皮渔船。

具体的条件是,费用以一天三百块的数目计算,出一次海结一笔。燃料柴油大队来出,吃喝补给由洪衍武他们负责。至于渔船行动范围,当然完全听洪衍武他们的安排。只是渔船顺手打捞的渔产,却要归大队所有。

对此,洪衍武一口答应。他心知肚明,别看这笔钱数目不小,可大队里的渔船每条都是有捞捕任务的。这钱除了渔船耗损和柴油钱,大部分要承担队里的亏空。大队书记能落手里的其实有限,还得用一部分来堵住其他干部的嘴,并不算黑。

船算有了着落,可仅仅如此还不够。洪衍武便又花了两千块钱,特别委托大队书记找人帮忙编制了一张铁渔网,并打造了两个投饵式的铁制捞捕笼。

这些都是根据“老刀鱼”对“挫虎龙”的了解,在他的指点下,所定制的具有针对性的渔猎工具。虽然没法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至少看上去,远比正常的渔网渔具要贴谱多了。

不过,在这一步步井然有序的筹措之下,要抓“挫虎龙”的事儿,洪衍武他们可一直没跟“大将”这伙儿“海碰子”们透过口风。

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因为彼此缺乏了解,并不能完全信任。

“老刀鱼”就曾嘱咐过洪衍武他们,说“蛤蛎湾”渔业大队书记胆小,对乌纱帽比任何东西都看重。找他租船可是违反政策的事儿,除了要出大价钱,还必须嘴严。否则此事一经泄露出去,书记肯定翻脸不认账,那么这件事就“黄”了,就连以后也甭想了。

这么一来,洪衍武他们几个当然会对这件事闭口不言,就跟没这档子事儿似的。

等到后来经过了一些事,彼此真正能过心了吧。洪衍武当然也想跟“大将”念叨念叨。

因为虽然此事危险极大,不好求人家鼎力相助,但“大将”毕竟是“海碰子”里的佼佼者,听听人家的意见肯定会有好处。

只是这时候,“大将”倒先跟他吐起苦水,说了韩莹的事儿。后来“死尸”被抓,市场上又急剧变化,他的心思和精力就全被这些事情给牵绊住了,也就真的顾不上再谈这件事儿了。

至于目前,洪衍武是觉着一旦结束了手里的事儿,无论如何该跟“大将”深谈一次,交个底了。可没想到,事有凑巧,现实情况让他的打算又变得不适当起来了。

11月20日晚,洪衍武急着把海参的获利钱给杨卫帆送了过去,先用几十沓子“大团结”把这小子吓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然后借此站在道义和利益的双重至高点上,硬是从杨卫帆手里讨要了一个行军帐篷,还逼着这小子开着吉普车给送到了渔村。

可就在他去敲“老刀鱼”的家门,想把东西暂存时,却发现这老爷子家里空无一人。

那么后来的事儿也就能想到了。11月21日下午。洪衍武终于找到了医院,这才发现“老刀鱼”面临的处境。

尽管发着高烧的“老刀鱼”一个劲说,洪衍武替大伙儿忙的事儿才是大事,对他毫无责怪之意。

可看着“老刀鱼”病得脱了形的样子,想到这件事纯属因自己在人家存海参引起,又念着老爷子为自己的事儿一直出谋划策、跑前跑后,洪衍武仍旧对自己粗疏大意和考虑不周,感到羞愧莫名。

出于心酸和自悔,于大庭广众之下,他狠狠抽了自己一个耳光。之后就赶紧给“老刀鱼”一家做了一系列安排。

他不但联系“大将”,动用库存海参疏通了两家医院相关人员,把“老刀鱼”一家三口弄进了单人病房,还专门安排人手,来照顾“老刀鱼”一家。

当然,韩莹怀孕了,自然就不好帮忙了。于是洪衍武和“大将”就让“虾爬子”去找向红来。他们说公帐出钱,不论是找人是雇人,反正“老刀鱼”的妻女都托付给向红了。而“小百子”也被洪衍武留在医院,来负责“老刀鱼”的饮食起居。

这还不算,把医院的事交给“大将”后,洪衍武还专门找了一趟谢经理,急切地想把邵娟弄到城里来。只问他有没有门路,说无论花多少钱都行。

打过了这么多次交道,谢经理已经比较了解洪衍武的行事风格,见他持这种态度,知道亏不了自己,也就没绕弯子。

想了想,他便说他们招待所归政府“交际处”管,内部还真有招工名额。只要不怕花钱就行,他愿意试着疏通关节,看看能不能把邵娟调到“胜利招待所”的接待科来。连户口带工作,一次性解决。

洪衍武听了松了一口气,连连郑重致谢,总算是心里舒服点了。

只是出乎意外的,说完这件事,谢经理竟又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赵大队长上午刚打来一个电话,说韩莹的户口基本已经有眉目了。

敢情这些日子以来,由于海参价格一天一个样儿,那先头答应的五十斤海参,刺激得赵大队长分外闹心。他生怕洪衍武后悔食言,打电话询问过谢经理好几次,当初许诺还作不作数。

谢经理也曾问过洪衍武一次,听说没问题,就屡次坚定不移的作保。因此赵大队长“主持正义”就爆发出了更大热情,实行了彻彻底底的全城戒严,一点钻空子的余地都没给建筑总公司留。

结果不出一个星期,不少建筑工地已经到了面临停工的境地,所有工地负责人都哭爹骂娘,埋怨运输不力。情况反映上去,建筑公司的领导们为之震动,便派人去交通队询问情况。

可无论找谁也没用,哪怕是建筑总公司买了一批当时最热门的毛巾被当慰问品也没有。因为这个命令是交通总队最高领导赵大队长亲自下达的。

赵大队长的态度甚至相当生气,说人民警察怎么能收毛巾被徇私枉法呢?真是岂有此理!

最后就把一个副总经理逼出来了,这位老兄旁敲侧击,终于搞清了赵大队长的用意。然后回去连夜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解决韩莹的户口问题。

而对此唯一坚定反对的人,不是当初难为过韩莹的部门副经理,居然是那个教训过“大将”的总经理小老头儿。他讲原则讲到了死板的地步,一怒之下,选择了去上级机关告发交通警察故意刁难。

可这下更完,因为小老头儿没有证据,而赵大队长干的全是工作份内的事儿。最后小老头儿不但没能把人告倒,反倒告成了劳动模范,让赵大队长入了市政法书记的法眼。

就这样,小老头一怒之下甩手不管了。一切交由副总经理处理。很快,领导班子一致通过马上调韩莹的户口进城,并重新安排其进入工会办公室工作的决定。

所以说,赵大队长现在正催他们这边快去建筑总公司办手续,等着拿那五十斤海参呢。

洪衍武听了总算露出了笑容,说赵大队长是好人有好报。“大将”和韩莹既有了孩子又解决了户口,是双喜临门。这下可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了。随后就表示,只要一办完手续,“大将”会马上把海参给赵大队长送家去。

话说到这儿,洪衍武就要告辞了。但没想到,谢经理可还有自己的事儿要说呢。

谢经理拦着洪衍武,说再拿海参换茅台可就难了,他的路子能弄出来的也不多了,但那边说还有其他的酒,问洪衍武要不要。

洪衍武想也没想就应下来,说五粮液、泸州特曲、古井贡、剑南春、郎酒、董酒、汾酒、西凤、洋河大曲都行。总之,只要是十大名酒他就要。不过具体怎么换法,谢经理就得和“大将”商量了。

离开“胜利招待所”,洪衍武晚上又去找了一趟“大将”。

一是从别墅那儿拿走了所有放不进保险柜里的现金。二就是把谢经理的新情况跟‘大将’又交代了一下。让他和韩莹办手续,给赵大队长送海参。还把该怎么继续换酒的事儿说了。

考虑到“大将”眼下有这么多的事要忙,不但要照看着医院那头“老刀鱼”一家人养病。韩莹的孕吐反应也十分激烈。

洪衍武就没好再提自己抓“挫虎龙”的事,心想着不如先去蛇岛探探道,要遇到什么困难,等回滨城休息时候再细说。

所以他对自己的去向,也就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他要去“蛇岛”待上几天,然后就走了。

而“大将”正陷入即将成为父亲的欣喜之中,听了根本没走心。洪衍武告辞时,他倒是也想多问几句,可当时韩莹又吐起来了,他就什么都顾不上了。

于是当天晚上,洪衍武只和陈力泉二人成行,为了出海,又回到了“蛤蛎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