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240章 返京

重返1977 第240章 返京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洪衍武和陈力泉当天下午就知道了杨卫帆在火车站的遭遇。

这不光是因为“大将”为他们详细转述了当时的场面,也因为杨卫帆最担心的事儿出现了,医院里真的流传起有关杨卫帆和周曼娜在搞对象的花边新闻。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医院的领导,从主任到政委,再到王副院长,一通地找周曼娜谈心。

当然,周曼娜身份不同寻常,杨卫帆又是个连职干部,他们都不会受到什么处分。院领导的本意应该只想了解情况,好对症下药,便于控制不利流言的传播。

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谈话后的周曼娜一如既往的轻松,而医院领导们也丝毫没有此事辟谣的意思。所以这种种迹象都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这件事是真的。

于是乎,这件事就越传越热闹。好多人都把杨卫帆和周曼娜,当成了身边最真实的浪漫故事典型。

最普遍的看法,就是认可他们是一对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杨卫帆这次去京城就是专为过周曼娜父母那一关的。只要周部长夫妇一点头,他就板上钉钉是部长女婿了。

要说一开始的时候,洪衍武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背地里为这事乐了好久。

一来他佩服自己的眼光,觉着挺有先见之明。二是觉着杨卫帆实在有点冤得可笑,人在京城没怎么着呢,这边就捞了个现成媳妇,整个一现实版的“拉郎配”。

可很快,当12月12日,周曼娜从王副院长的办公室出来后,难得地哼上了小曲。随后又有传言,说她之所以心情这么好,是因为杨卫帆的母亲特意从沪海和她通了电话,已经正式认可了他们的关系。

渐渐的,洪衍武可就琢磨出味儿来了。他不但觉着这事一点不好笑了,看待周曼娜也有了新的认识。

在他看来,如果这一切都是周曼娜自己有意促成的话,那这个女人的心计简直太可怕了!

你想啊,在这么保守的年代,未婚的男女哪怕多谈几次恋爱都会被视为人生污点。可周曼娜一个女孩子,居然甘冒名誉受损的代价,不惜用舆论来造成既定事实,逼迫杨卫帆必须接受自己。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情?

真是太敢干了!也太豁得出去了!更是有着极大的控制欲!

这样的姑娘,只要想得到的东西就算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得到。那可绝非天性散漫,向往自由的杨卫帆理想对象。

所以洪衍武就渐渐地替杨卫帆发起愁来。毕竟说起来,杨卫帆遭遇桃花劫是由他而起,要袖手旁观就太不够意思了。

而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杨卫帆在京城豪不知情,一旦贸然造访周家将越陷越深,让事情更不好收拾。

好在杨卫帆办事牢靠,考虑也很周到。他和“小百子”在把“挫虎龙”顺利送至洪家以后,为了让洪衍武放心,当天就往医院外科办公室打了个长途电话。相当及时地和洪衍武联系上了。

洪衍武也没废话,简单把这边情况通报了一下,就再三提醒杨卫帆。说要是对周曼娜没意思,就最好把东西托别人带给周家,自己可千万别登门。至于沪海杨卫帆父母那边,也要做好准备,想好理由,好好解释清楚才行。

电话里,杨卫帆自然又是唉声叹气连说倒霉,并庆幸洪衍武报信及时,拉了自己一把。

就这样,洪衍武才总算是心安了一些。这件事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12月16日,这一天是洪衍武和陈力泉伤口拆线的日子。

尽管海军406医院是个疗养与医疗兼备的地方,王副院长又受了杨卫帆拜托,洪衍武和陈力泉满可以一直免费住到彻底痊愈为止。

可是洪衍武考虑到杨卫帆的处境,为了避免他今后和周曼娜再见面,还是坚持办理了出院手续。他和陈力泉都裹着棉衣,坐着“大将”蹬来的三轮车,搬到杨卫帆的小洋楼去静养了。

当然,韩莹这个月份已经开始显怀了,现在更没办法料理家务。如果小洋楼里再有两个伤员住进来,看起来似乎很难周全,彼此还会互相影响。

可实际情况却又不是这样。

因为洪衍武他们已经能下地缓慢地走路了,生活自理上没问题。几个人手里又不缺钱,一日三餐根本不用做,想吃什么随便点,靠“大将”去馆子里叫菜就行。

再说平时又有向红常来帮忙打扫卫生,洗洗涮涮什么的。其实谁也没给谁添什么麻烦。反倒有彼此作伴,还增添了不少乐趣。

没事的时候,他们几个就在一起打扑克,下下棋,唠唠嗑儿什么的。就连“大将”跟洪衍武商量正事也方便了许多。那可真是一种不是亲戚,胜似亲戚,不是疗养,胜似疗养的幸福生活。

另外,小洋楼里条件优越,猫冬确实特别舒服。

锅炉自供暖,二十四小时能洗热水澡。洪衍武和陈力泉擦身子可是方便了不少。

更别说这儿还有电话呢,只要想,洪衍武随时可以跟家里通话,不过是多花三分钱麻烦球子妈跑一趟的事儿。

当然,也就不用再怕电话断了。高干家庭就这点儿好,可劲儿地打,没人跟他争。

于是从此,洪衍武就能及时且充分地从母亲的口中了解家中的近况了。

在几次通过话后,洪衍武不但知道了寿敬方用“挫虎龙”配药诊治后,父亲的身子骨一天比一天有起色。也知道了由于******发出《关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通知》。像他大哥和大嫂这样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职工,从十月份开始,工资已经统一调高了半级。

至于他的二哥,虽然高考后一直心情忐忑地在等待,可毕竟准备比其他人充分得多,想来成绩应该还不错,能顺利考上大学应该是大概率的事。

总之,家里是一切安好,样样都比较顺利。反倒是母亲并不知道洪衍武和陈力泉受伤的事儿。总一个劲儿地打听他们这边的情况。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因为杨卫帆走的时候,洪衍武特意嘱咐过,让这小子只说他和陈力泉是在滨城跟着渔船出去“钓海螺”、“戗鲍鱼”,每天每人能挣十块钱,因为生产大队年底给结帐,才暂时还不能回家。

这样有了借口,既免得父母家人替自己担心。同时也就顺便铺垫好了理由,以便他日后回京,可以光明正大地拿一部分钱补贴家里。

说到这儿,那还得再夸夸杨卫帆这小子。

因为杨卫帆情商实在是高,他和“小百子”到洪衍武家的时候,不但完全遵照洪衍武的嘱托办了该办的事儿。还临时发挥,替洪衍武的十六箱“私货”茅台找好了借口,说是替自己保存的。

并且最后,见洪衍武家里条件贫寒得不像话,他还大方地拿出来一千块做见面礼,想替洪衍武孝敬父母。而他理由就是洪衍武和陈力泉当初在滨城帮他赶走过流氓,是他的救命恩人。

这固然把洪家人吓了一跳,感到难以接受。可有“小百子”作证,杨卫帆又是个军官身份,不由得他们不信。

所以最后王蕴琳感到盛情难却,还是勉强收下了三百块钱。但再多可就不敢要了,在当年,这三百元已经足以使一个赤贫家庭步入小康生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每次通话,王蕴琳都必然会盘问洪衍武和陈力泉好一阵,问他们干活累不累,说出渔虽然赚钱多,却是最苦的活计,要他们千万别为钱不顾身体。

另外,还总问杨卫帆回滨城没有,让洪衍武一定要对人家表示感谢。

就这样,家里那边算是让洪衍武彻底放了心。他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海碰子”们的公帐上,和如何处理好首尾,把存量海参彻底脱手的事儿上。

现在外面的实际情况是,海参交易早已死灰复燃。可以说,前段时间,政府的严管政策基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随着元旦的临近,甚至海参交易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价格也上涨到了一百七十余元。

所以这么一来,大多数的“海碰子”们,对手里现在所剩无几的五百来斤海参就颇为留恋,都有点不愿意出手。

可洪衍武又哪能容他们犯糊涂呢?就摆事实讲道理地开了一次会。

他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第一,是在12月份,政府扩大了海参的捞捕力度,听说又从青岛调来了不少海参补充市场。这都是为了两节的供应需求。

现在新晾晒好的海参已经开始逐批上市。商店里已经能见到按本供应的海参了,那么完全可以想象,很快海参缺货的局面必然大为改观。

第二,民间资金参与的程度已经如火如荼,可海参的价格上涨速度却已经明显减慢,由此可见。炒卖资金的后劲分明已成乏力局面。

第三,那就是尽管政府前期管控方法失败,可绝不会放任不管。

因为现在海参,一斤换一辆自行车有富余,两斤就能换三块“珍珠”手表,要能一直是这么离谱的价钱,那滨城数千“海碰子”,全都得成大富翁。

这可能吗?我们的国家能放任这种情况出现吗?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必然会有更加严厉的措施出台。而政府一旦决心下定,又有了前期失败的经验,那么不但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了,惩罚措施也必定会是最严厉的。

要说在这件事上,有些人之所以犹豫,不过是受利益迷惑罢了。其实对于洪衍武,哪怕此时他强行作出多么不合理的命令,“海碰子”们也绝不会真的反对。

因为不说一直是他带着大伙捞足了油水,就冲他亲手猎杀了“挫虎龙”,也值得大家把他当神敬。就更别说,他还把其中的道理都给大家一一讲述清楚了。

所以这番话一讲完,“海碰子”们立刻双眼澄清,又都被说服了。

海参出手很顺利,新年到来之际,洪衍武和“大将”,便把全体“海碰子”们召集到杨卫帆的小洋楼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聚会。

要说这次聚餐现场,最为特殊的地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震撼和散发着无穷吸引力的地方,可绝非满桌的佳肴美酒。而是餐厅一角由六百五十沓钞票组成,在台面上摆得整整齐齐的“钱墙”。

那不用说,这次聚餐的主旨除了庆祝新年,当然也是大家久盼多日的“分赃大会”了。

聚餐开始之前,洪衍武和往常一样,首先就把十五万的“海碰子”个人抄底海参的获利发了下去。

结果根本不用预热,气氛一下就到达了**。没有一个人拿到分红后还能说出话来的,各个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那么接着,洪衍武也就开始报公帐了。

按他的账面计算,现金获利共计五十万一千三百五十六元,此外还有二百立方的各色板材,二百六十多箱的各色名酒。

具体帐目一报完,现场当时轰然雷动,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喝起彩来,差点没把屋顶给掀翻喽。

因为这么一分完,大家伙儿不但有钱花,拥有足够打家具的木材,还有喝不尽的好酒。真是花得,用的,喝的都有了。这样简单粗暴的“全方位造富”神话,谁又能不激动呢?

不过到最后各自领完现金之后,洪衍武又干了一件惊人之举。他不但在现场就把公帐本给烧了,还讲了一番给大家泼冷水的话,顿时就让大家被钱烧得滚烫的情绪冷静了不少。

洪衍武主要讲了两条。

第一就是针对分钱后对财富的处理问题。

他老话重提,先是要大家不可被金钱迷惑了头脑,进行毫无节制的胡乱消费,惹来麻烦。

另外就是教给大家,要逐渐把现金换成瑞士手表,名烟、名酒这些体积小,又能保值的东西。

因为抛开货币贬值的理论不谈,这样既利于用钱时随时变现,也利于藏匿,减少旁人的注意。

就是万一真出了事儿,公安局查到头上了,计算价值按官价儿走,也能少算一些。

第二,就是万一真出了事儿,又该怎么办的问题。

以洪衍武自己的经验,只要是团伙犯案,一旦一人出事,其他人谁也跑不了。因为在警方威逼利诱下,先出事的人总会把旁人供述出来,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所以他就把丑话说在前面,说“先别谈哥们儿义气,甫志高当初也没想过自己会叛变革命不是?”

而他认为唯一有效的预防办法,那就是效仿意大利黑手党的“缄默法则”。

具体说起来,就是谁第一个“进去”,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事儿自己担着。如果能做到不牵连别人。那么大家就会协力营救,一起花钱捞人。

哪怕人捞不出来,还必须得坐牢,在监狱里期间,大家也少不了他的安家费,想方设法给他办减刑。

不过,一旦有其他人被牵连进去那就不一样了。对第一个进去的人就要实行惩罚措施,这些福利不但统统取消。其他人也会统一口径,把主犯供述成第一个人。

听完这以上两条,在场的所有人都默然无语,大部分人心里都挺别扭。谁也没想到洪衍武竟然会说出这么现实,又有些残忍的话来。

好在这时“大将”开始发言力挺洪衍武,总算改变了眼前的这种僵持和尴尬。

“大将”别的不说,就提了两条。

第一,全是靠洪衍武,才给大家带来了财富,而且他还没错过。

第二,就是洪衍武跟他讲过一句话,他认为特别有道理。

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公平”二字,而且一切纷争都是由此而起。只要人的心理不平衡,那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飞蟹”不就是眼前的例子吗?

所以别看这番话不好听,但无疑是在最坏情况下,还能维持每个人心里平衡的好办法,绝对是替大家在着想。

到这会儿,“老刀鱼”也跟着说话了,他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大家怎么也不能怀疑洪衍武的人品。

因为大家共事的这段日子里,恰恰是洪衍武在一直默默吃亏。所有的额外费用全是他自己掏腰包。可好处一点没忘了大家。

另外洪衍武和陈力泉在那么险要的情况下,还能不抛弃对方,凭这一点他们就绝非是无情之人。

“大将”和“老刀鱼”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

顿时就把“海碰子”们的心结顿时都解开了。没人再有半分芥蒂,于是新年聚餐的气氛又重新和睦起来。

当天,在小洋楼温暖的灯光下,大家把酒言欢,都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幸福之夜。他们集体坐拥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一起迎来了1978年的第一天。

还别说,“分赃大会”之后还没出三天,就跟洪衍武是滨城市长,政府都得听凭他指挥似的。滨城有关海参市场最严厉的管控条例真的出台了。

这次和以往不同,不但《滨城日报》在头版发表了《奇高的海参价格能维持多久》的专题新闻。

市政府也召开全体会议,正式把倒卖海参的行为定义为“不正之风”,是腐蚀干扰社会经济的毒瘤。并要求机关干部率先垂范,严格自查,一旦再有人参与其中。绝不姑息,一律做开除党籍公职处理。

同时具体管理部门也开展了更严格的围追堵截,工商局、物价局、税务局这些部门,手里其他事全部停办,全力稽查有关海参的私下贩卖行为。

就这样,自上而下,整体社会来了一次大动荡。短期之内,不但有不少人真的丢了铁饭碗。还有不少海参交易者被公安局请走吃了牢饭。

这下谁都知道是玩真的了,于是滨城的海参市场真就像万丈高楼被爆破一样,瞬间崩塌了。

这种下跌,那堪称是断崖似的,远比上涨时更为疯狂。短短十余天就彻底回归了理性价位。让众多参与其中的人血本无归。

惊心动魄!心惊肉跳!

这是早已脱身的“海碰子”们最大的感触。

此时,在他们的心目中,洪衍武即使不是神仙,也是宛如长了“天眼”一样的半仙儿了。

而伴随着这种社会上的阵痛,则是洪衍武和陈力泉舒心放松下,身体的迅速恢复。

时至1月中旬,他们几乎彻底痊愈了。至少,在日常行动上已与常人毫无区别。

自然,动身回家也就被提上了日程。不过,滨城的这些熟人们可不舍得他们走,念着他们的好处,大伙儿就跟有默契似的,故意挨家不间断地请他们的客。

两个人不得已吃满了一圈,足足耗去了十来天,没想到杨卫帆又回滨城来了。这下,就又耽搁了好几天。

而等到他们真的能正式成行,已经是2月2日了。这时,据春节也只有寥寥数天,滨城的这些哥们儿们,也真的不好再挽留他们俩了。

就这样,当天在近二十位亲朋好友,男女老少集体簇拥下。

洪衍武和陈力泉这小哥儿俩带着十五万现金,怀里各自揣着一张在“立新照相馆”拍得人头最全的摄影留念,还有大家相送的不少海鲜干货,终于踏上了南归的列车。

而就在十几双手一起挥动的同时,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他们带着这些永难忘去的友谊和祝福,收获满满地奔向了他们阔别已久的京城,去继续他们的人生旅程……

滨城,再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