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36章 送鸡蛋

重返1977 第336章 送鸡蛋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算日子,1978年8月20日,可就又到了兆庆又该给洪衍武送鸡蛋的时候。

可现实情况是,兆庆背上的伤仍旧未好,同时也仍旧跟父亲打着擂台,似乎并不具备履行约定的可能。

不过兆庆很厚道,他自己虽然麻烦缠身,心里还一直惦念着这件事。

于是提前两天,他就跟父亲说起京城还有洪衍武这个好主顾,问能不能暂时放他出去,等他想办法把给人家送鸡蛋的事情处理好,再回家继续受罚。

对儿子的这个念想,兆庆爹倒是支持的。因为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为人处事,诚信为首。答应别人的事儿,应尽最大能力做到。否则就是道德有亏,立身不正。

只不过一来是天上正下着雨,他怕把兆庆的背伤湿了。二就是他也怕儿子借机和小芹见面。再达成某种同盟和共识。于是他就没同意兆庆出门,反倒是要自己包揽下送鸡蛋的差事。

兆庆对此可不放心,他就劝父亲。

“您二十年没去过京城了,城里变化可大了。再说这还下雨了,后天就是日子口儿。哪怕雨停了,也是一地泥泞。鸡蛋要摔了倒是小事,您六十的人了,可别再摔坏了。”

可兆庆爹却晒然一笑,满不在乎。

“你说的那个地址,不就是南城那个尼姑庵嘛,有过街楼那个?只要它没长腿,我闭着眼睛也能找着。”

“另外,你也甭怕下雨路不好走。你没跟我练过武,自然不明白。其实不分门派,只要习武之人,有几分真本事的都必然能走。”

“不说别的,武当山的山路比这儿险得多,我师父徐本善七十的人了,雨后不出一个半时辰就能从紫霄宫下山上山一个来回。除了一双鞋,顶多袜子上溅上几个泥点。就是咱们这个九龙山,我迎着大风登顶也就半个时辰。”

“反倒是你,还是担心你自己吧,不想明白了绝没你的好儿。到时候我还得给你挂上锁,你就屋里面待着吧……”

就这么着,到了8月20日当天,兆庆爹拿起了兆庆的大藤筐,满满腾腾码好了半筐鸡蛋,凌晨五点钟就动身奔京城来了。

还真别说,这一天虽然仍未出“三伏”,但在两天的大雨过后,却是难得的一个舒服天气。

小雨仍未全绝,但不用打伞也不湿衣裳。一路上的空气里充斥温润的水汽和绿草的清香,让人十分爽利。

兆庆爹也确实没吹牛,他当年在白云观得了徐老道的真传,脚底下的“草上飞”虽然不能真的让他飞起来,也达不到脚不沾泥的地步。但能恒久、持匀速、行走如风,不打滑、不陷足、四平八稳还是做得到的。

实际上别看他这么大岁数了,也没搭乘任何交通工具。可因为住在山村每天都没断过练脚,这七八十里的路程才歇了一气儿,没出五个小时也就到了京城范围。

当然了,二十年没进过京城了,他又是一心挂念着京城的人,必然会左顾右盼,寻找着当年的记忆。所以一过了菜户营可就慢下来了,眼睛都有点不够使的了。

如今的京城确实是和他印象里的大不一样了。

像过去他放马架鹰,路上歇过脚的野茶馆都已经没了,就连看惯了的陶然亭那一片芦苇荡、乱坟地也成了规划齐整,绿草茵茵的人民公园了。

过去本应荒僻冷落的地段,现今都成了热闹的街道。

那些二荤馆儿、饽饽铺、油盐店、切面铺、果局子、肉杠子、估衣行、蒸锅铺、京纸铺、掸子铺、香蜡铺、冥衣铺、寿衣庄、棺材铺、杠房、车马行统统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挂着“欣欣”、“红光”、“利民”这样招牌的综合性国营商店。

那风一吹就能攘起黄土的地面也都变成了柏油马路。

上面跑得不再是驮轿、西洋马车、铛铛车和人力车。而是大面包状的公共汽车,拉满货物的大解放,以及闪亮的小轿车和行云流水一样穿行的自行车、三轮车。

样样有条有理,处处井然有序。

要说唯一让他觉得不大舒服的,也就是那巍峨的城墙城门都消失了。居然被拆得干干净净,丁点儿不剩,使京城变得彻底不像京城了。

这就难免让他生出些物是人非,饱以沧桑之感。同时也不觉由衷地感叹现代城市发展之迅速,这里的气象远非田野乡村可比。

可这么一来,他也就更想不明白了。这么好的地方,那兆庆怎么就不想来呢?

由此可见毛头小子都窝在乡间待傻了!眼里就只有一个小芹,而根本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这也就愈加证明了,人必须得出来见世面的必要性!

想到这里,兆庆爹不由焦躁起来,他不再那么有兴致了。似乎京城的景致越好就让他的心情越坏。于是再次抓紧时间,辨识着观音院的方位开始赶路。

在这儿还真的得说,老京城人就是老京城人。

尽管相隔二十余年,京城环境大变,平添出许多新的街道胡同来,可辨识的往日路标又基本消失了。可凭着方向感,兆庆爹还是顺利地找到了福儒里。

而一进这条像凝固了时间的胡同,他便彻底摸着旧日的脉络了。再无半点犹豫和阻碍,就顺畅地找到了西院。这时候的时间也就十一点过一刻。

只是有一点没想到,陈家的门儿上竟然挂着锁,兆庆爹吃了个闭门羹。

敢情这一点真是兆庆疏忽了,他自己知道洪衍武的生活规律,每次进城都是先卖一些鸡蛋,午后再去登门。可他忘了跟父亲说,这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寻人不遇的局面。

其实等一等到无所谓,关键有点不妙的是,天儿可又阴上来了,凭兆庆爹的经验,眼瞅着雨就要下来。

而且他心里也没底啊,又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回来,这得等到多咱去啊?

这么一来他也就为难了,有心想把鸡蛋托付给隔壁邻居转交吧,可钱他没法管人家开口。再说人的心术也吃不透,万一碰上个昧良心的,吞下去不认,那这事儿回头可就说不清了。

好在就在他费思量的当口,院儿外正进来一个人,是刚买了豆腐回来的水清。

她天性善良,心肠最热。看见个岁数挺大的大爷站在陈家门口,脚底下又搁着一个盛着大筐的鸡蛋。主动就过来搭话。

兆庆爹不好直说来意。因为当时倒卖鸡蛋是不允许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在村里可是还挂在人们的嘴头上呢。于是就自称是洪衍武的亲戚,顺势跟水清打听洪衍武和陈力泉什么时候回来。

他可没想到,水清才一听就笑了。

“大爷,您肯定不是小武的亲戚。要不您不会不知道他家其实是住在东院儿的,这里是泉子的家。”

这一句话,兆庆爹不禁面现尴尬。

不过水清挺知情识趣,赶紧又宽慰。

“大爷,没事儿。您为什么来,我不打听。但他们回来至少得中午以后了。备不住一会还下起雨来呢,我看您这么等,可太不合适了。要不这样,我带您去东院小武家吧,他父母应该都在,有事儿您跟他们说一样。要么您就干脆去我家里喝点水,吃点东西,在我家里等他们回来……”

水清的热情、周到、诚意,都让兆庆爹十分感动,他这辈子见多了人了,听这话完全确定水清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对这样的人,绝没什么不放心,不相信的。只有忙不迭地感谢。

“姑娘,你真灵性,也是真好心。那就麻烦你带我去东院找那个小武的父母吧。我还有事,就不等了。谢谢你了!”

“大爷您客气了。那您等等我。”

就这么着,水清把豆腐放家之后,直接引着兆庆爹奔东院找洪衍武的父母来了。

走上东院的高台阶,步入那油漆斑驳的院门。水清一步步领着兆庆爹绕过了院里高低不平的弯弯路,走过了那棵大枣树,进入到东院的最里面洪家的范围。

没想到俩人刚一步入这里,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粥香。

那味道只能证明一件事,一锅黏糊糊的棒米查粥已经熬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正待起锅。

事实也正是如此,水清闻着味儿直奔洪家的小厨房,冲着门里就叫了一身,“洪大妈,有个大爷找小武,他和泉子还没来,我就领您家来了。”

小厨房里,也顺势应了一声。“是清儿啊,谢谢了。我撂下手里的锅就来。”

跟着不多时,王蕴琳就从小厨房里闪了出来。

她刚关了火,挪了粥锅,手里还端着一个放着芥菜疙瘩的碗。可浑身上下没一点土星儿和油腻,透着那么干净利落,透着那么精神。

只是就在她抬眼望向兆庆爹的一瞬间,就在兆庆爹同时也看向她的一时间,生活里最让人料想不到的一刻发生了!

当场,不光兆庆爹愣住了,王蕴琳也全然不动了。紧跟着她手一松,手里的碗落在地上,砸了个粉碎。

旁观的水清这才觉着不对,可她还没出声问上一句。两个老人就已经开口了。

只见兆庆爹嘴唇哆嗦着,竟叫出了王蕴琳的名字。

“蕴琳……怎么是你?”

王蕴琳的眼泪却止不住地一个劲往下淌,嘴里的话更是惊人。

“哥……真是你吗?”

这时,水清再仔细这么一端详,她才发现眼前的两个人,眉目之间真的有些相像。

刚才还明明不是,这怎么一转眼还就成了真的亲戚?

眼前这场面可真像是“故事”,很有些离奇。可这分明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当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