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54章 乡间喜事

重返1977 第354章 乡间喜事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九月初秋,可真是一个绝好时节。

论天气,这本就是京城最舒服的时候。风和煦,灰土少,且暖中透凉,使人觉得爽利。

许多果子也开始成熟了,树上,街上都出现了各色果实,用漂亮诱人的红色、黄色、绿色,为城市平添了几许新鲜的艳丽。

何况在这种心旷神怡的味道里,似乎社会上的消息也故意与之配合似的,变得有趣,且令人欣喜。

如果抛开京城动物园的大熊猫“娟娟”一胎产下两仔,西单百货商场要施工兴建一幢4层高平米的商场大楼,这两条为百姓热议的花边儿新闻不论。

在政治方面传递出的信息,则更让人压力为之一轻。

首先是京城公安局为遭受迫害的一批老干部的子女彻底平反。

然后就是京城市副市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市工商联主任,齐仁堂药铺的传人,岳松生骨灰安放仪式在京城举行。

随后,京城市委还发出《关于迅速清退机关、企事业单位占用私人房屋问题的通知》。

这一切的一切,都隐隐预示着洪衍武的预言正在渐渐成真。

至少,像洪家、寿家、完颜家,这样人家的政治待遇无疑又荣升了一格,他们脑袋上戴着的“黑帽子”已经开始松动了。

于是就在一种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愉悦气氛里,兆庆和安小芹的婚礼如期而至了。

9月9日傍晚,洪家人和寿家父子还是坐着洪衍武和陈力泉蹬着的三轮车,到达的龙口村。

他们还没进村,允泰家那条大黄狗就从旁边的庄稼里钻了出来,照直扑向坐着洪钧的三轮车,一个蹦高儿立起身子,把前腿搭在洪钧的腿上。

洪钧喜不自胜。当场却也把王蕴琳吓了一跳,赶紧护着孙子驱赶,“去!”

可黄狗摇着尾巴不去,照样屁颠儿屁颠儿追在三轮后头。

连蹿带跳,欢呼雀跃,一直跟到家门口。等洪钧一下车,就绕着圈儿地跟他亲热。

洪衍茹对此很惊讶。“这狗真通人性,可它怎知道咱们今天来了呢?”

洪钧一边按着狗脑袋,一边给它挑毛上沾的草籽。“它会闻味儿。”

王蕴琳见此也很欣慰。“隔了半拉月,它还认识你呀?”

洪钧得意洋洋。“当然,奶奶,我跟它是哥儿俩,就跟我三叔和泉子叔似的。”

洪衍武赶紧一声呵斥。“呸!你们俩纯属酒肉交情!何况你还把自个儿降到了畜生档次,也不嫌寒碜?我可给你小子提个醒,再这么瞎比喻,留神自己屁股……”

洪钧吐吐舌头,还兀自强辩。“5号院王老太太还管家里的猫叫儿子呢,我这算什么!”

而就在大伙儿都笑声里,允泰家里听见了院儿外的声音,所有的人都一股脑地迎了出来。

这次亲人们相见的场面相当隆重。

因为早知道他们晚上要来,不但允泰家里已经备好了饭菜。安书记带着亲兄弟安广智和俩侄子安太阳、安月亮也早早过来恭候了。

不过这次这些京城的亲戚还是让他们大为意外,因为寒暄的同时,就见洪衍武从三轮上端下来一辆凤凰男款二六锰钢自行车,招呼兆庆推进屋去。那是寿敬方给兆庆准备的贺礼。

而王蕴琳也顺势把一块儿“TITONI梅花”瑞士小坤表拿出来,交给了安书记,说是她这个姑妈送给侄儿媳妇的。

这两样东西的价值不用多说,带来的效果肯定是轰动加震惊。

打心里讲,允泰是非常不好意思让寿敬方破费的,无论过去还是如今,他欠了这位“神医”太多人情,内心着实难安。

安书记则是为孩子姑妈的大方而惊讶。小芹毕竟只是侄儿媳妇,而且洪家自己的孩子还好几个没结婚呢,能做到这份儿上,那是真心疼侄子啊。

于是俩人推了又推,最后不得不收下后,心里既不好意思,又都充满了由衷的感动。

等到众人再一起进了屋,京城的亲戚们情绪也高涨了起来。

因为允泰家里布满喜气,已经彻底大变样了。

不用说,娶亲可是头等大事。特别是大队书记嫁闺女,村里人谁都愿意帮忙。

所以有了那些婆娘们帮着张罗,不但又加缝了两床里面三新的被褥,剪出来的喜鹊亲嘴的窗花也贴满了允泰家的窗户。

老爷们儿们则把屋里墙壁刷得白崭崭的,顶棚也重新糊过了。特别是新房,玻璃擦得亮光光,弥散着一股沪海“绿宝”牌的香胰子味儿。

当然,屋里的整体摆设很具有时代特色。

炕头的窗台上立着一个圆镜子,镜子背后是工农兵无限喜悦的经典形象。女农民抱着一捆麦穗,男工人举着铁锤,站得最高的革命军人,背着一杆枪。

镜子旁边还搁了一把很有小资情调的塑料粉梳子,梳子的齿很宽很大。这在当时是标准的流行物件儿。

墙边的桌子上,则摆着一溜公社革委会送来的“红宝书”,宝书上烫着金字,用红布条扎着,很是醒目。旁边就是洪衍武送的“海燕”半导体收音机。

至于屋门上挂着绣着葵花向阳图案的门帘子,那是小芹亲手缝制的作品。

此外门后头脸盆架上还有大队妇联送的搪瓷脸盆,盆上烧着鲜红的语录字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要说实话,这个解释并不算“假大空”,在农民们看来反倒很贴切。他们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完颜兆庆和安小芹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睡到一个炕上来了。

总而言之,一切准备停当,就等新媳妇入住了。

娶亲那天早晨,龙口村所有人全没吃早饭,主要是给肚子腾地方。

因为从昨天起,大家就都听见杀猪的动静了,而且还是两头。

那响动足可以把每个人的肠胃勾引得都很激动。在这个缺少油水的难度,那猪心猪肝猪肠子,那三指膘的大肥肉,有谁能不向往?

于是,从大早上听着大喇叭里传来“热腾腾的油糕哎嗨哎嗨吆,摆上桌哎嗨哎嗨吆,滚滚的米酒送给亲人喝咿儿来巴咿呀吆……”的陕北民歌起,村里人人高兴得都像过年,每个人心里就惦记着吃了。

近中午时,新娘子搭着红盖头穿着王府井买的新衣新鞋,终于坐着戴红绸的骡子来了。虽然没轿子,可按老规矩,她的两个哥哥安太阳和安月亮照样随行左右。

那吹吹打打的鼓乐声,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沿途的鸟雀儿乱飞,老半天落不下来。

至于牵着骡子来送亲的娘家人,就是昨天见过的小芹叔叔安广智。他在子嗣上很得意,除了太阳和月亮两个小子以外,还有个叫安星辰的小儿子在县城里念初中。

还别说,眼前就凭他穿着一身崭新人民装,戴着黄军帽的肃穆样子。也确实有点身为日月星辰的亲爹,我就是天王老子的意思。

而看着眼前这副喜庆,看着兆庆喜滋滋从骡子上抱着手拿苹果的小芹落地进屋,看着新娘子迈火盆,接布袋,跨过一个马鞍……

在一旁观礼的洪禄承与王蕴琳都不由得相视一笑,且把彼此的手握在了一起。

没的说,眼前的这些情景,让他们的不能不忆起当年,不能不想起他们年轻的时候。

一瞬间,时光仿佛在这对相依相守四十年的老夫妻心里,又回转了……

婚宴没有设在允泰家的院里,他好养花草,安大妮儿也种了些蔬菜。于是村里的打谷场就被征用了。

到开席前的时候,那里一片热烈气氛。不但村里的男女老少,连知青们都来了。东南角搭起的大棚里,有专门的厨子在操持。大笼屉冒着白乎乎的热气,油锅“滋啦滋啦”地冒响,解馋的气氛十足。

婚礼的宴席分主席和次席,这是文雅点儿的叫法,如果说白了就是快桌和慢桌。

慢桌上是新人和有头脸的人物,还有两家的近亲属,吃得缓慢斯文。至于快桌,那就是抢了。

席位的区别还体现在菜品内容上,从已经摆在桌面上的凉菜来看,快桌和慢桌虽然都是八个盘子一般大,红红绿绿的颜色也近似。

但细瞅却差别大了,慢桌上的肉食很是丰富,除了拌了蒜汤的猪头肉、淋了酱油的肘花儿以外,还有难得一见的酱猪心。

而快桌上除了拌萝卜丝,只有拌土豆丝、拌粉丝、拌海带丝……惟一一道荤的是拌猪耳朵,而且也被切成细细的丝,那刀功在乡间绝对算得上一流。

由此可断,真正上大菜的时候,区别自然就更大了。

至于宴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无不例外是由大队干部来讲话。

本来这是安书记的活儿,可因为按老令儿新娘父母不出席婚礼现场,只能在家吃新郎家敬送的“离娘饭”。所以今天就成了大队书记孟兴无大段背诵**着作,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好机会。

只是他的话,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实际意义,完全是白费口舌。

因为坐在桌上,大家虽然耳朵是听着“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可大多数人看着那些凉菜。心里却都在暗自算计哪个离自己最近,先挟哪个最划算。

最终,在沉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之后,孟主任的声音突然一下提高了八度,让大家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也正是这一句,才让全体村民立时爆发了的极大的热情,颇有默契地行动起来。

原来“排除万难”就是“开吃”的信号,久经锻炼的村民已经熟谙了什么语言代表着什么信息,连老人带孩子,连男人带女人,绝不会差错半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