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61章 老而安乐

重返1977 第361章 老而安乐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滨城的秋天比京城更像秋天,因为这里有许多落叶树种,那梦幻一样的颜色变化,比京城来得要早得多。

对于自小生长在京城,从未出过远门的“糖心儿”而言,这种新奇的景色无疑是分外吸引人的。

而且更让她激动的是,9月19日上午,当他们大家伙坐上杨卫帆的吉普车,出发去“蛤蛎村”的时候。

在明媚阳光的照映下,那沿途的景色不但更为壮美,还让她见到了素未谋面,一直只存于想象中的大海。

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

树叶由于季节的变化产生颜色的不同,艳绿色、橙黄色、淡黄色、粉红色,赤红色,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装点着沿途的山脉。

爽朗的秋风送来了大海的气息,根本不用站在山隘处居高临下,只要往路边望去,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便尽收眼底。

特别是广阔的海面上,那漂浮着串串养殖用的玻璃球,在阳光的辉映下,犹如雍荣华贵的绿宝石项炼,闪烁着耀眼迷离的光泽。

这一切的一切,一下就把“糖心儿”迷住了。她恨不得马上就想近距离地接触一下,感受一下,那为无数人所赞扬、歌颂过的沙滩和海浪。

只可惜,她也知道眼下不是时候。便只好先克制这种渴望,无奈地转而恳求起洪衍武来。要他保证,一定抽时间带自己来海边一趟。

她这副对大海恋恋不舍的样子,自然让“大将”这个土生土长的人,感到份外的高兴。

他都没等洪衍武开口,就打了保票,说等明天喝了满月酒,后天就带他们去“碰海”,让她真真切切感受一下海的滋味。

这么一来别说“糖心儿”眉开眼笑,洪衍武和陈力泉也都兴致高昂起来。他们也想海啊,别看才离开这个地方半年,可这里真是会让人上瘾的。

中午十一点,一行人到达了目的地。

因为是提前说好的,就知道洪衍武他们要来。“老刀鱼”家里早就准备好了,中午饭摆得很是丰盛。“大队书记”也特意赶来作陪。

都是老熟人,见面好不亲热。

“糖心儿”虽初次拜访,也很懂事。

她早就听说“老刀鱼”是洪衍武和陈力泉的“碰海”师父,于是不但态度尊重,还很亲热。

冲“老刀鱼”一口一个邵大爷,对“老刀鱼”的老婆,也一口一个邵大妈。

再加上她本来人就漂亮,属于分外出挑儿的人物,这一下就得到了老夫妻的充分好感。

“老刀鱼”听说“糖心儿”是洪衍武的对象,连说小武有造化,乐得合不拢嘴。

他的老婆更像对亲闺女似的,握着“糖心儿”的手一个劲地夸,“京城的丫头就是俊,小武这孩子好眼光……”

可这还不算什么,“糖心儿”可是个有心计的丫头,在京城就详细问过洪衍武和滨城这些人的关系。

所以除了洪衍武、陈力泉给“老刀鱼”夫妻和“大队书记”带来的烟、酒、糖、茶之外,她自己还给老两口单准备了一份心意。

那是动身前特意在京城药店买的两瓶虎骨酒,这玩意有壮筋骨、强腰肾、祛风寒之效,对住在海边的老人最好不过,这老两口都能喝,没风湿病也算温补。

不用说,这好东西一拿出来立刻就获得众人一致喝彩。都觉得“糖心儿”太体贴了。

“大队书记”直接表示非常羡慕,跟“老刀鱼”就说,“老哥,别看你只有一个亲闺女,我有仨儿子。可这些小辈儿的对你可太好了,连远在京城都有人惦记你,论福气,我可是比不了你啊。你可真是我见过的头一份儿。”

“老刀鱼”也是会说,半开玩笑地还打趣起来了。

“我有福?那是这些孩子们仁义啊。但这个头一份儿我可不敢认,因为还有小武呢。能遇见这么好的姑娘,这小子那才叫真有福!”

一句话,大家都笑起来了。也把“糖心儿”夸得脸上晕红。

当然了,“老刀鱼”这话也是谦虚。实际上,他过得其实相当得意。

家里是绝不会再缺钱了,渔村有“大队书记”照应着,“大将”和杨卫帆时不常,也会过来照看一眼。

闺女邵娟又成了有工作的城里人,连终身大事都有眉目了。他又怎么能不舒心呢?

这老爷子现在真是安享晚年了。每天就是三饱一倒,除了喝点小酒,就是找村里的老人唠嗑,要不就是待家里听听话匣子。实在是快乐似神仙啊。

才大半年不见,就养得面色红润,人明显发福了。

如果说,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恐怕也就是他再没什么机会去“碰海”了。

这事儿没办法。“大将”这伙子人因为个个发了财,钱多的花不了。这大半年来,本身去“碰海”的次数就减少了。

再加上洪衍武又有嘱咐,大家都顾忌着“老刀鱼”年岁大了,谁再去海边也没有叫过他。

另外,家里老伴儿也看“老刀鱼”很紧,所有“碰海”工具都给锁了起来。一直就没给他机会下水儿,可真是把他给憋坏了。

不过好在知道“大将”和杨卫帆,马上就要接自己进城喝满月酒,喝喜酒,“老刀鱼”就拿这个当借口,总算做通了老伴儿的工作。

蒙她开恩特批,前几天打着下海给大家捞些“菊花鱼”吃的旗号。这才又过了一把瘾。

说起这“菊花鱼”呢,其实是村里人给起的土名,也是这个季节的特产。

每年一到山菊花开放的季节,当金灿灿的小花像火一样燎遍了海边的山坡的时候。随着升涨的潮水,大海里就会游上来一种奇特的怪鱼,到浅海直立的礁石缝隙中产卵。

要说这种鱼的样子可真难看,浑身长得癞癞疤疤的,而且老是张着吓人的大嘴。不熟悉的人在水里看见他,准能被那副凶神恶鬼般的面目吓得半死。

但是,别看这鱼样子臭,他的肉却又白又嫩,味道很鲜美,肚子里还揣着一大包黄澄澄的鱼籽儿。所以“蛤蛎村”的人才会起了这么个好听的名字叫“菊花鱼”。

论捕捉也相对轻松。因为这种鱼一点能耐也没有,很容易被与人从水里提着尾巴捉上来。只要捉鱼的人有几分扎猛子钻暗礁缝的本领就行。

所以一到时节,沿岸的渔村里几乎有一大半的人出动,会“噗通噗通”跳进海里去捕捉这种美味。把海湾弄得像下饺子似的。

特别今年,因为“老刀鱼”的参与,捉这鱼还发生了一件让他挺自豪的事儿。

原来,目前“蛤蛎村”捉“菊花鱼”的尖子叫“刘大爪子”,他是渔业大队的捞捕能手。因为年纪和“老刀鱼”相差太大,属于“孙子辈”的人物,向来没亲身领教过“老刀鱼”海里的本事。

他见“老刀鱼”都歇了这么长时间的水儿了,又这把子年纪,还惦记着下海,就感到特别不可思议。

于是嘴里就说,“你老要吃在家等着就行,我捞个几条给你下酒。你老就别下水儿了,你这岁数,要弄点毛蛤子还差不多……”

可他这番劝阻虽然带着好意,无意间却也让“老刀鱼”生气了。

为什么?

因为毛蛤子是浅水里的一种贝类,上面长一些毛茸茸的须子,多得是。退大潮时,女人和孩子也能弄到。向来渔村里嘲弄“扎猛子”水平差的男人,就叫他“毛蛤子手”。

这是海边顶厉害的贬义词,分明是嫌弃“老刀鱼”老了,看不起他了。

“老刀鱼”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当场就要和“刘大爪子”比一比。“刘大爪子”也是年轻气盛,根本不信自己会输,假意推辞了几下就答应了。

他们最后约好以三猛子为限,谁捞出来的“菊花鱼”多,就谁赢。输得人捞出的鱼全归对方所有。

还真别说,这一真试巴上了,最后结果可是让现场所有人傻眼了。

被大多数人所看好的“刘大爪子”居然输了,尽管他一猛子就能捞出三条,这在村里人眼里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架不住“老刀鱼”更牛,一猛子上来就四五条,最后一猛子是八条。就这一手,简直堪称刷新了整个西北岸的记录,就没一个人能做到的。

那么不用说喽,“老刀鱼”自然是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众目睽睽下,这老爷子堂而皇之带上“刘大爪子”输他的“彩头”,就扬长而去了。回到家后更为这个乐呵了好几天。

甚至到现在,他坐在饭桌前,指着那一大盘子鱼还止不住地夸嘴呢。兴高采烈地跟洪衍武、陈力泉和“大将”分说里面的门道。

“哼,一猛子三条还夸!我看了,那小子也就仗着游水‘干净’,惊动不了鱼。其他可没什么。可咱们‘海碰子’谁还做不到‘只见人行,不见水动’啊?这是基本功。说白了,这一条就算打个平手。可我比他还强出两条去呢。”

“一是我知道‘菊花鱼’喜欢哪样的礁石,不喜欢哪样的礁石。布满皱纹的礁石鱼才多,光滑漂亮的礁石鱼少。那‘大爪子’不懂,随便找一块就下,鱼的数目就得凭运气了。”

“二呢,现在的这帮小子还是太嫩,就是鱼多,也不懂得怎么拿。拿“菊花鱼”是有窍门的,无论这种鱼怎么肥大,尾巴却是又细又扁的。‘大爪子’觉得三条以上就没法拿了,可我一手就能夹四条。我上岸时候,那就像牵着一群鱼,把那帮小子个个都看傻了。赶明儿,让你们几个也见识见识……”

说到得意处,“老刀鱼”竟又乐出声儿来。那快乐的样子简直像个考了一百分的孩子。

可万没想到,他的老伴儿这时候把“海凉粉”端上桌了,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让他又变成了好似面对家长的犯错孩子。

“老头子,还显摆你那点能耐呢!别忘了你说过的话,这可是最后一次了。再下海,你就对不起我,对不起闺女!”

得,什么叫万物生长,相生相克啊,什么叫一物降一物啊。

“老刀鱼”现在就对俩人怵头,一是老伴儿,一是闺女。

这一下他就变成了赔小心,赶紧声称,“不下了,不下了,这不就说说嘛……”

这让席间的所有人又都是相视一笑。

大家伙儿倒不是觉得“老刀鱼”怕媳妇可乐,而是为这对老夫妻平淡话语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温馨、亲切、质朴的恩爱而感动。

这相濡以沫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两口就像一坛窖藏数十年的陈年老酒,散发出的浓浓飘香,甚至远超席间的真正佳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