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374章 荒唐的代价

重返1977 第374章 荒唐的代价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自家的小院儿后,“伸手来”当然是得意洋洋,浑身充满了成就感。

“娘的!没想到这小子还挺肥。这么多钱也不知道他怎么弄来的?还他妈藏在顶棚上?这世上有些人就是爱自作聪明啊,总喜欢把东西藏在自以为隐秘的地方……”

“二头”和“滚子”则纷纷捧臭脚。

一个说,“大兄弟,你是谁啊?京城第一神佛!他‘红孩儿’再有本事,跟你比也就没了。只有他藏不了的东西,可没有你找不着的地方!大概所有的老底子全被你卷了,爽利!”

另一个说,“师叔,您这手简直是釜底抽薪啊。干这么一票,就跟偷了银行似的,咱们可什么仇都报了!今后咱还不想过什么日子过什么日子。您,您真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神偷!”

可唯独“大眼灯”面上青红不定,不但犹豫,还很有点畏惧。

“强子,你们太胡来了!电影院门口去折腾就没必要,还掏了‘红孩儿’和‘陈大棒槌’的老窝!你们惹他们,怎么都不跟我商量一下啊?这钱太多了,瘆人呢。那‘红孩儿’和‘陈大棒槌’可不是一般人物,真要让他们知道,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不过他的这瓢凉水可不管用,“伸手来”压根儿满不在乎。

“哥,你就是杞人忧天。让他们知道?他们哪儿知道去!不瞒你说,我入户时,没一个人看见,手指都刷上胶水了!我敢打包票,就连警察都查不出谁干的。凭他们?两个就会耍胳膊根儿的傻青!我呸!”

“二头”和“滚子”也随声附和。

一个说,“师父,你放心吧。到手这么多钱,那咱们今后就到此为止了。师叔说了,今后不会再去“首都电影院”跟他们叫劲了,那还怕什么。”

另一个说,“就是,眼儿哥,这些钱,足可以保证咱们躺在床上慢慢想,今后要干什么了!有了这些余粮,咱今后的路子就宽了,反倒是不用整日提心吊胆了!”

而紧跟着,也不等“大眼灯”再发表意见,“伸手来”就一语定夺,对战利品作出了分配。

“唉唉,大家听着,这些钱这么着。我的意思是,我哥留三万。‘二头’两万。‘滚子’一万。剩下多少,我离京时候带走。大家都没意见吧?”

这还有什么意见?简直太仗义了!

‘二头’和‘滚子’没干什么就凭空发了笔横财,立刻眉开眼笑,连连称谢。

而在这种恨不得举手欢呼的喜庆下,“大眼灯”紧皱的眉头和隐隐的忧虑,却再也没人关注了。

总之,得手的当天晚上,除了“大眼灯”以外,其他人都是兴奋莫名,闹着要喝酒庆祝。

只是这么晚了,他们又去哪儿喝去呢?

对!东四有家“青海餐厅”。

可他们去了一趟,白跑。

敢情,这天上晚班的一个厨子病了,饭馆提前打烊。

这就只剩下西单“首都电影院”旁边的“新丰饭馆”小吃店了!

可他们真要去那儿,那绝对是吃饱了撑的,自己作死,非碰上吃夜宵的“小媳妇儿”他们不可。

而他们现在不但要躲着这些人,还需要降低曝光率。

那又该怎么办呢?

幸好,京城还有“燎原日夜食品店”。

现在的人大多认为在几十年前的京城,由于人们没有夜生活。一过晚半晌,整个城市所有服务业机构就都关门了。除了澡堂子能开的晚一些,顶多有几家提供夜宵服务的饭馆、饮食部。

但其实不然,当年的京城还真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昼夜二十四小时都不关门的便民商店。那就是“燎原日夜食品商店”。

说起这家商店,还是得念咱们总理的好。

由于沪海在1968年首办了全国第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星火日夜食品商店”。

以“扔掉排门板,今夜不打烊”的服务热情,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太阳三尺高,门板都关牢,太阳一落山,东西买不到”的民生问题,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许和好评。

于是总理批示,又继而在京城和津门分别设立了这种日夜商店。

京城的日夜商店就取名叫做“燎原”。用以呼应沪海的“星火”,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当年这种商店的特点是,以地处闹市为选址原则,以“小、特、快、便”四字作为服务方针,以“热情、周到、薄利、贴心”为服务宗旨。别看店面面积都不大,但服务项目可真是五花八门。

店中除了备有糕点、烟糖这些食品、副食以外。还卖热茶、冷饮。

除了蜡烛、火柴、针线包这样的日用小商品,还有劈柴、引火炭、信纸、邮票、报刊、杂志。

最方便的还有修理自行车的服务和提供气筒子。

而且还可以免费灌热水,还可以免费给顾客热烙饼饭菜。

完全可以说,它具有哪怕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下那些知名商家,也不具有的服务意识。比今日大家早已离不开的便利店还要方便、周全。

因此这种商店对于所有的京城百姓简直像久旱逢甘霖。从“前门”设立的第一家起,一经广播电台报道,迅速发展到“王府井”、“新街口”、“西单”、“东四”、“东单”,又接连开办了五家日夜商店的局面。

哪怕在十年浩劫那个冰冷的年代里,这些“燎原日夜食品商店”也依然给百姓提供着脉脉温情。

所以说到这儿,后面的事儿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由于“滚子”头几天为练手艺,没事就在街上串,去偷公家商店。他把地形都摸熟了,直接就带着“伸手来”和“二头”去了东四的这家“燎原”。

只可惜大概是因为偷了一笔巨款,把今天运气都用光了,他们竟然接二连三走上了背字儿。

没想到“燎原”店里,酒虽然管够,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香肠和面包是没有了,糕点除了动物饼干,就只有硬的能砸死人的桃酥和能当撬棍使得江米条。

罐头除了水果的,就是凤尾鱼,牛肉的和午餐肉统统没有。

不过好在能下酒的,倒有两样新鲜的东西。那就是滨城产的烤鱼片四川的牛肉干。还都是小纸袋包装的。

结果几个人一合计,除了四瓶“华灯”牌的“京城特曲”,又买了两瓶山楂罐头,两瓶凤尾鱼。

至于柜台里的“烤鱼片”和“牛肉干”,各有百十来袋儿,那索性就全都包圆了。

最后“滚子”又提出个私人申请,说他喝不了白酒,想喝“小香槟”。

“伸手来”也痛快,一个字儿“买!”

这就又抱走了一箱房山县河北饮料厂的“京华”牌“小香槟”。

当这几个小子回去以后,发现“大眼灯”已经先去睡了,他们也没去打扰。就自己去了另一个屋大吃大喝起来。

还真别说,那烤鱼片和牛肉干都挺香。就是烤鱼片太咸,牛肉干太辣,吃得喉咙有点发烧。

这时候就体现出“滚子”的“先见之明”了。得亏听了他的,买了不少“小香槟”。

“伸手来”和“二头”便也开始喝这玩意,“咕咚咚”灌上一气儿,解完了渴,就又大吃特吃。

“伸手来”明显对烤鱼片特别感兴趣,吃一包又一包。

“滚子”看他吃烤鱼片如飞,主动要来和师叔比赛。

“伸手来”说要比就打赌一百块钱的。

“二头”一听觉得挺有意思,便也加入进来。

于是三个人每人手十袋,喊“一二三”就一起开始往嘴里塞,看谁吃得快。

最终,这次比赛以是“伸手来”赢了二百块钱结束。

但问题是,“二头”和“滚子”都表示很不服气。

他们说,撕烤鱼片的包装袋太费劲儿,耽误了时间。于是他们就一起将烤鱼片袋全部撕开,然后再要求重新来赛。

可再次输了以后,他们更不肯罢休了。非说烤鱼片软硬程度不一样,质量上有差异。这样,就只好继续比下去。

总之,赛完了烤鱼片,又换成了牛肉干来继续比。到后来,由于战绩上开始呈现各有胜负的局面,这三个人越吃越痛快,越比越有乐趣。

最后一直赛到那一大网兜的烤鱼片和牛肉干几乎都叫他们给造光了。他们周围的地面上扔满了烤鱼片和牛肉干的包装纸,才算罢休。

可到这会儿事情却很有点不妙了。

因为今天晚上他们吃的所有玩意可全是腌渍食品。

烤鱼片和牛肉干不用说,那是绝对吃得够够够够的,这一辈子都吃足了。

而凤尾鱼又冷又腻,山楂罐头酸得要命,更别说喝的还是带汽儿的东西和白酒。那滋味还能好受得了吗?

像他们吃得嘴唇内外秃噜了皮,被盐渍得沙沙地疼,那是轻的。

而严重的是他们发现,喉咙不仅是发烧,而且发烫发疼,连吞咽口吐沫,都难受得要命

这种折磨使他们觉得喉咙里似乎有根锯条,口渴得像好几天没喝水,而所有的“小香槟”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喝下去反倒是火上加油一样,更渴更疼。

没辙了!不喝水绝对不行,他们的嗓子眼真冒烟了,完全是烈焰凶凶,恨不得把他们烧死!

他们就摸黑跑到院子里的水龙头。挨个“撅尾巴管儿”(土语,弯腰从自来水管子喝水)大灌了一气儿凉水。

当冰凉的水流,“咕咕咚咚”地灌进他们发烫的喉咙食管和冒火的胃里的一刻,那简直是可以算是他们平生最舒服的时刻。

让他们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高档饮料,都比不过这种水管子里涌出来的甘露。

自来水救了他们!

只可惜这种获救是暂时的。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呢。

当他们纷纷躺倒床上之后,肚子又开始不争气了。

先是小腹不时地隆隆作响,不一会儿便剧烈起来,就像被孙猴子钻进肚子里那样地闹腾。于是,他们又跳下床冲向院儿外,完全是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胡同的厕所。

可就是这样也来不及,“滚子”那塑料小体格第一个抗不住了。

离厕所还有一大段距离,他就蹲下忙活上了,而且还哭爹叫妈痛哭流涕。

那滋味,光听着就知道是抠心挖胆、翻肠绞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