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17章 好东西

重返1977 第417章 好东西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还好,洪家毕竟还是有人识货的,也不是一味只有否定意见。老爷子洪禄承看见这些车,倒是挺高兴。

“什么?拢共四百不到?嗯,我过去就有这样的车子,这钱花的不亏。这都是好玩意,当年别说买了,租一天也要一块大洋钱呢。行啊,老三。没想到你还有这爱好,玩儿上洋车子了。可我倒想问问你,你买的这些车是什么牌子的,你都认识吗?”

没想到父亲竟然兴致勃勃。洪衍武当然得表现一下,就把自己知道的给说了。“这两辆是英国凤头,这是英国羚羊,这两辆大概是德国车吧,什么牌子我就不知道了。”

却没想到洪禄承刚听完就大笑起来。“哈哈,你小子倒难得实在。什么凤头?那是老百姓自己瞎叫,这牌子的正名叫‘英国兰令’。因为它的厂址就是在英国诺丁汉兰令街。不过,你能知道凤头,认识羚羊也不错了。像你这代的年轻人,恐怕连懂得这点的都不多了。”

“爸,那您就给指点指点呗。那另外两辆到底什么车啊?”洪衍武还头一次见父亲这么爱跟他聊天,赶紧凑趣求教。

还真别说,正是因为有了虚心请教的这句话,在听了洪禄承一番详细介绍的之后,洪衍武真长了见识。再看这些车,他自己个的心气儿都不一样了。

敢情玩儿“凤头车”也是有讲究的。

事实上,几十年前出厂的“凤头车”装备并不齐全,车灯、车铃都没有配备,只有少量车配有微型气管。一切都得靠玩车人自己重新拾掇。

具体说,“凤头车”前面一定要配上德国“博世”前大灯。

车铃得是“邮政”铃里面的虎头铃。

还要配上荷兰镀铬的后衣架,如果是双支架就更好了。

最后,还得装上“米勒”后尾灯,和俗称“老头带”的“邓洛普”外胎,这才算尽善尽美。

而这些配件要加在一起,价格已经能和一辆车子相当了。

另外,原先洪衍武还以为“凤头”、“三枪”就是英国最好的自行车了。其实不然,在他买来的这些车里,最宝贵的恰恰在是那两辆不认得的车子里。

敢情那两辆自行车,只有一辆是德国产的,叫“钻石牌”。另一辆仍然是英国产的,叫“汉堡牌”。所有的老车子,就是这辆来头最大。

因为这一辆自行车,是1938年首批由英国“邓洛普”公司生产的,再由荷兰、爱尔兰和英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而成,1953年就停产了。

绝对的物以稀为贵,存世量肯定特别稀少。

而且其商标上半部为英国皇室徽记,下半部为五人连手图案,与其车的轮盘形状一样,中间还有“乔治六世指定产品”的英文字样。

说白了,这就是英国皇室御用,能和普通的车子一样吗?

一粘上皇气,必然确定了其在英国自行车中的顶级地位。这都不是宝马和大奔了,那是宾利啊!

所以一听完,洪衍武就下了个决定。

这辆车可不能骑了,就搁家里摆着。否则真丢了,去哪儿找回来呀?

跟着他又一琢磨,“爸,您也反正也没事儿,过了节,您帮我把这两辆凤头的配件找找怎么样?咱爷儿俩彻底给他收拾一新。”

洪禄承乐了。“你还惦记使唤你亲爹了。我就那么闲在啊?”

洪衍武赶紧拍马屁。“知识就是力量啊,我不是个棒槌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可真没错啊。干脆,完了事儿我匀您一辆凤头骑还不行?”

洪禄承终于点点头,半开玩笑地应承了。“好吧,可咱先说好了,配件钱也得从你的钱里扣啊。甭想占我便宜,让我再搭二百进去……”

哪知洪衍武也得便宜卖乖,脖子一梗,意见还大了去了。

“爸,我知道您算盘打得好。可儿子吃老子天经地义。不说别的,这大过年的,我还得给您磕头呢。有个顺口溜说得好,一入新年,小孩拜年,跪下磕头,起来要钱。要钱没有,转脸儿就走。这总不会是说您吧……”

“嘿,挤兑谁呢?再说你这头也太贵了。算了算了,我可不是看你,我是看这车的份儿上……”

瞧,够邪性的吧。

这对互相皱眉了小二十年的父子俩,这不但是第一次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他们还前所未有地互相逗上闷子了……

说完了洪家人自己的采买,还得再说说年礼的事儿。

这一年总的情况也比去年要好。

因为不但洪家人自己情况变好了,其他人也都在往上“走”。

寿敬方那儿自不用说,他本身就是有大能耐的人。

每年他仅仅靠着去颐和园敛巴点“益母草”,去圆明园采点“何首乌”就足以让自己吃喝不愁了。

如今又退赔了不少家当,手里那就更是宽裕了,年礼便走得很有面子。

节前他遣寿诤送来了四瓶“虎骨酒”和四个“天福号”的酱肘子。此外,还有两小坛“秋梨膏”,两罐“甜酱黑菜”和两罐“甜酱八宝菜”。

这是一式两份,既有洪家的,也有完颜家的。主要是寿敬方节前太忙,怕“龙口村”来人万一不赶趟见不了面,所以为了稳妥,便托洪家转交。

这些东西里,像昂贵的“虎骨酒”和名满京城的“天福号”的酱肘子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样的礼品。

可也千万甭小瞧了那“秋梨膏”和两罐子酱菜。实打实的,那同样是很难得的好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梨膏”和夏季的酸梅汤一样,这也是寿敬方自己熬制的。

其中加了贝母和茯苓,用蜂蜜调和而成。用的是宫廷秘方,有个名目,叫做“苓贝秋梨膏”。

要是和老号“通三益”的传统“秋梨膏”比起来,不但滋味不差,在营养上,在滋阴润肺,养肺止咳,去咳化痰的功效上更甚,冬季食用还可以预防感冒。

至于那两种酱菜,是名字被改成“田园酱园”的老字号“天源酱园”,刚刚恢复的传统产品。

“甜酱黑菜”用京南的香瓜、北郊的杏仁为原料,加姜丝、甜面酱做成。成品黑褐色,可炒可汤,也可鲜食。

“甜酱八宝菜”又称“果料八宝菜”,料选八种以上,故称“八宝”。

制作原料是蓝片、黄瓜、藕片、姜、扁豆、豇豆、银苗、花生仁、核桃仁、杏仁等,酱激后成品为红褐色。

这两样小菜都是高档酱菜,由于原料精细,不是穷苦大众可享受的产品。已经在京城消失多年了,今年恰恰就是在节前刚开始销售的。

乍一上市就被能寿敬方发现,送来给洪家和完颜家尝鲜,必须得说,真是一件幸事。

“龙口村”那边的情况也不错。

兆庆被老丈人安插进生产大队部做了文书。每月已经吃上公粮了。

再加上洪衍武的现金帮助和每月鸡蛋的贴补,他婚后生活上一点不紧张,吃药治病都没耽搁。如今身体调养的情况相当好。

而那安家哥儿俩跟着掺和倒鸡蛋也没少挣钱,两个月下来都给家里凑上一百块了。

这把小芹的二叔可给乐坏了。为这事儿杀年猪后,特意送了完颜家半副排骨。一个猪头。

再有,安书记前几天上山打猎又打了一只狍子和不少兔子。何况这一次兆庆进京,是要给洪、寿两家分送年礼,他要拿的东西可就太多了。他必须得带着安家的“太阳”和“月亮”一起来京城。

半只狍子,一个猪头、八只兔子,两坛子腌鸡蛋。四百个鲜鸡蛋。另有允泰自酿两坛子烧酒和两斤自制“金糕”。还有两斤安书记家里自制的“糖瓜儿”。

这么些东西,哪怕是仨大小伙子分担,也累得够呛。

仨人一到洪家都快出溜到地上去了。那天中午,光炸酱面,这哥儿仨就干了三斤,还吃了两大碗炖肉。

不过辛苦是辛苦,可他们送来的这些东西却真受欢迎。无论野味还是鸡蛋,都是城里最缺的。

就连那最后的两样允泰做的土产也不是一般的东西。其实和寿敬方送来的“苓贝秋梨膏”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先说那酒,刚进屋放一会儿徐曼丽就过来问了。她家过去是酒商,她也是闻着酒味长大的。真是好东西,指定逃不过她的鼻子。

果然,那土烧就不是一般的土酒,而是完颜家的家传自酿。叫做“满殿香”。

是以白面、糯米粉、甜瓜、丁香、白术、莲花、木香、白檀香、缩砂仁、藿香、甘草等酿造而成。

成酒味道醇厚,还比平常的白酒多了股异香,真要打开,这屋里都得是酒香味儿,就跟撒了香水似的。

另外,那“金糕”俗称“山楂糕”。别看是京城比较常见的东西。可外面买的东西颜色发深、发红,跟果丹皮似的,味道也发齁,很是名不符实。

唯有好在吃上琢磨的允泰,年轻时候专门跟内务府的人讨教过,学会了独特的加工方式。做出来的“金糕”才色似赤金。酸甜绵软,恰到好处。

寿敬方就是个识货的人,看了直称赞,说这样的“金糕”才真称得上是够格的宫廷御用珍品。才是正宗。

而私下里,兆庆也没忘了告诉洪衍武,说替他收东西,钱花了还不到二百。已经收了大大小小几十件了。

明清时期的茶壶、茶碗居多,瓷盆、瓷盘、茶叶罐、瓶子什么的也有,都经过了他的父亲给掌眼。有一多半是底下有款的。

最好的玩意是收了一个青铜的战国烛台和一个金代的黑釉嘟噜瓶。

只是他的父亲坚决不收明器,说是不吉利,也有损阴德。

对最后这一点,洪衍武表示很理解。其实这么大的收获已经让他很高兴了,他就是怕舅舅和表哥老给他省钱。所以最后好说歹说,又硬给了兆庆一千块资金。

(注:明器,行话,陪葬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