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25章 房子

重返1977 第425章 房子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说完了车再说房子。

早在去年的九月,京城市委就发出《关于迅速清退机关、企事业单位占用私人房屋问题的通知》。

现今上面更是明确了政策。要求“运动”中被挤占的房产也必须退还。

那么有了这两条命令,还不独洪家,京城里所有被占了私房的人家,出面索要自己的房产,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儿。

只是蹊跷的是,这两条政策尽管对每户人家真有实打实的好处。可实际上打听消息者多不胜数,但真出面去索要私房的人可是寥寥无几。

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运动”才刚刚过去,“运动“带来的震荡还在人们心中起着作用。

有钱有产业的人心有余悸,他们就生怕自己再成了人人喊打的剥削房产主。

在他们看来,这一次浩劫余生已是万幸,他们就怕现今要房,得罪了革命群众,日后如果历史反复呢?再来一次“运动”,那就死有余辜了。

所以说,这些人马上恢复坦然和自信是不可能的,瞻前顾后是必然的。

于是虽然很多人本身就急缺住房,特别迫切改变居住条件,甚至为那一大笔房产急得红了眼珠子,嘴角起大燎泡。

可也只有强自按捺焦急的心情,患得患失地等着情况明朗,希望身边能有其他人先一步行动,能够以身示范做个例子。

洪家也是这样,洪禄承和王蕴琳压根就没动这个念头。

政策是知道的,房契也在手里,可连提都没提,更不敢想。他们只求过个平稳日子,再不想追求外物,让家里有什么动荡了。

可对这件事,和别人完全不同,洪衍武当然是不怕什么“风水轮流转”了。

他只怕一样,就是家里的老宅拿不回来。

上辈子他的记忆里,家里可没这么大一份产业。否则他跟俩哥哥的阵仗还得闹得更大。

其实要不是这辈子他把母亲的翡翠扁方给找回来了,又把他爸爸的病给治好了。没事闲唠嗑,还总爱打听家里过去的事儿,他的父母可能永远都不会告诉他,家里还存着老宅的房契呢。

因此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父母的不作为,才让洪家子女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一大片房产。

当然,这些房子真到了前门改造的时候也保不住。可反过来说,那年头拆迁款都四万多一平米,毕竟也能给洪家带来一大笔巨款啊。

是,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受穷的。可他这些哥哥和妹妹们呢?

照他们自尊自强的脾性,仕途商场上很难有大进展,他就是尽力帮忙也够呛。

而且这种性情的人都有点死心眼,就是自己求着送他们钱,他们也能把钱往外推。

上辈子妹妹就是这么傻,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送她的东西和金钱,她可全没要,为这个甚至还空前地跟她一向惧怕的妹夫大吵了一架。

可要是有了这老宅就不一样了。拆迁款,洪家后代人人有份,谁都能分一杯羹,到时候就是哪位混得再不得济,他也不用着急了。

再说了,眼下自行车的事儿无疑完全暴露出他处境中最大的一个弊端了。

家里地儿实在太小了。就那几辆自行车和几个大箱子就快把陈家西屋占满了。

他要再想收点什么好东西,可往哪儿放呢?东屋睡觉,总不能搁堂屋摆着吧?

所以说,还是得指望那老宅的房子,只要能要回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他就是把信托商店里的好东西都搬回来。那也搁的下啊。

最后还有,千万也别忘了考虑客观现实的困难啊。这种事儿那肯定是越早张罗越好啊。

别忘了,这年头哪儿都缺房啊。当初“街道办”是用洪家的房办养老院的,可过了这么多年,天知道那房究竟派什么用场了。或许是单位占用,或许是老百姓租住。

所以说是有政策腾退,也得有地更换啊。要不及早行动,就是大栅栏的“街道办”想给你腾退,手里没房调剂,又往哪儿安置呢?

而且今年知青大返城的**可就该来了。人和房的矛盾更会加重。很快,就会有“一间房子半间炕,找着对象上不了炕”的顺口溜传遍社会。

这是什么景儿?又是多少人?让人想想都头皮发麻。

好,即便不说这个,这年头政府办事走程序也“肉”啊,官僚做派忒重。不排在前面想办法先办,等大家都发现这事可以办了。光等着排队就得等死你。

何况这种事里头,可扯皮的东西又多,趁着当年的经手人大部分都在,有的事还能说清楚。

否则要等下去,万一哪位重要人物作古,或是占房的人家再多更换几个来回。那可就真是一笔再难理清的糊涂账了。

三年五载的小意思,十年八年也很正常。甚至不少人家苦苦等了好几十年,房子都拆没了也没个说法。

他自己上辈子可就是干拆迁起家的,这种事见得不是一件两件了,还能犯这种傻么?

总而言之,越往后拖,事儿就越难缠。

正是抱有这种宜快不宜迟的想法,生怕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洪衍武就马上开始游说起他的爹妈来。就想让父母尽快把房契拿出来,交给他来运作。

他自己当然早有预料,知道这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因为他的父母不是一般的老头老太太,有见识有文化,他们既然思想有顾虑就不是轻易能做通工作。

于是他就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游说方式。

一方面是掰开了揉碎了讲政策,一点点来分析。要让父母明白,国家这个政策是可信的。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是,他还得讲感情,除了设法勾起父母对老宅的依依怀念之情。还得用哥哥妹妹,甚至是洪家后代的成长环境来说事。

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他们可都长大成人了。洪衍武要不是跟陈力泉一起住,家里早安排不孝了。谁今后不得结婚啊?那又得怎么办嗯?

指望政府福利分房?他大哥都排多少年的号了,这都还没影儿呢。

洪禄承和王蕴琳都不是糊涂人,洪衍武游说他们的话又没来半点虚的,这样就渐渐动心了。

反正,这事要从节后算,洪衍武缠磨了大概一个月,终于获准得到父母允许,让他先尝试着接触一下。

而且洪禄承办事极其稳当,虽然房契拿了出来,却没让儿子留在手里,而是让洪衍武拿到“大北照相馆”拍了些照片。

洗出来以后,先拿这些照片说事。真有什么进展,他在出面不迟。

不过最后还得说一句,其实洪禄承和王蕴琳真能想通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寿家的发生了一件相关事件。

敢情寿敬方是比较倒霉的。他们寿家的祖宅位置原先就在“重文门菜市场”的那个位置。

别说他“运动”中被轰出去再也没回去过。1976年兴建菜市场还把他家的宅子给推平了,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可是呢,现在因为有了政策,里面有一条说,对“运动”以来,国家建设征用拆除的私房。其价款绝大部分暂存房管部门的。即进行清理,要将价款发还产权人。

所以区房屋管理局就主动找到了寿敬方,主动给了他补偿款。

虽然那钱是按照房屋的平米数核算的,连院子都没算,价格也很低,一平米只有不到十块钱。

但架不住寿家的房子多啊,好几十间呢。平均下来一间房119.64元,总共是退了寿敬方四千多块。

就这样,他们寿家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还落在手里一点钱。

当然,在洪衍武看来,两块一平米的补偿款完全就是能把人气吐血的价儿,他表叔那是亏到姥姥家去了。

但反过来讲,这件事却又让洪禄承和王蕴琳相信了政府的诚意。

他们觉得政策确实是上面真心实意想要执行的。所以区房屋管理局才会主动出面给补偿。

否则,黑不提白不提,他们这样的人谁又知道去哪儿要钱啊?知道了,又哪儿敢去要啊?

如此一来,他们才会把房契拿出来,随了洪衍武的意了。

了解到这个缘由后,洪衍武也不由在心里默默感叹一句。

表叔啊表叔,我要不把老宅要回来,都对不起你们家的房子。你们家被拆的丁点不剩的事儿,深深地把我给鞭策了。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