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33章 老宅

重返1977 第433章 老宅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京城的四合院由来已久,从金代起始,演变沿用至今,在全国乃至世界都赫赫有名。

要说这其中的讲究,那可太多了。

单拿代表房主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大门来讲,光凭这个门就可以彰显房出房主人的家境和尊优程度来。

像除了《清会典事例》中规定的,亲王、郡王、世子、贝子这些皇亲国戚的“王府门”各有不同规制。官宦人家的“广亮门”、“金柱门”也有不同讲究。百姓里的“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同样有门户高低之别。

因此人们常说的“门第”、“门当户对”,便是由此得来引申含义。

总之,这四合院里面包含的东西可谓自成一套系统。任何东西的规制、形式、样式,都值得深究,瓦、木、油、雕,哪一样活儿也不简单。

其具体细情,别说当今的人们已经大多不了解,就是在古建行里也不是人人精通,了然于心的。

若是咱们要在此一一罗列,想说个明白当然并不现实。

不过,要是来形容一下洪家宅院面积和范围,咱们只需先把两个量化词搞清楚便好。那就是“进”和“跨”。

大家都知道,“四合院”是对京师独有的合院建筑形式的一种统称。

“四”指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聚合在一起,围成一个“口”字形。

只要符合这两样要求,都可以叫做“四合院”。

可人因贫富不同,住宅的规格必然也不同。这种简单形制的四面围房的一个小院儿,其实只能满足小门小户的需求。

像贵族、官员、有钱人家的私宅往往会有数重院落,正房前有轩廊,后有抱厦,东西各有厢房,豪华宽敞。院落内外还有不少附加设施,还都带着花园。

这样极其复杂的四合院又该怎么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和区别呢?

那就在这个“进”和“跨”字上了。

简单来说,可以把“进”当成一套四合院院的“经线”来讲,它代表了宅院的纵深。

一个由四面房屋围成的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哪个宅子有围成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有三个院落则为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

朝的权贵,多的能达到七进、八进,可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之说不是空言。

只是也别忘了,空间终有实际限制,可并不是所有宅院都能无限以纵向发展的,于是一些大宅院便出现了横向结构

这就是与“进”相对的,“跨”的概念。它可以当做“纬线”来讲,指的是宽度。

其道理和“进”一样,有多少左右的并联的院子,就有多少“跨”。

通常将沿中轴线布局的院落称为“中路”,分居两侧的院落则根据方向分布,而称为“某路”跨院。

如以洪家老宅为例。

由于煤市街是南北朝向的大街,他们家在街西边。

且因为经过几代人扩建,把中路院落逐渐完善到了有大门,有影壁,有外院,有二门,有内院,三进院,再加一个后院的规模。

他们家的老宅便可以称之为“坐西朝东的四进四合院”了。

当然,这种朝向,正房的方位也同样是坐西朝东,肯定比坐北朝南的正统院落要次一等。老话怎么说的?“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嘛”。

可好在洪家又用逐渐加盖的几个北路跨院弥补了这种不足。

虽然未能把周边有的人家并列进来,实现空间应用的最大化,新增部分有些不太齐整,犹如一束散花。

但毕竟瑕不掩瑜,这些跨院终归可以使得整体院落的功能性愈加完善。

这才让洪家最成为了有门房、有账房、有车马房、有挑夫班、有私塾、有客厅、有花厅、有餐厅、有库房、有厨房、有厕所、有园林、有洋楼的“深宅大院”。

实际上到洪禄承一代,洪家的建筑规模已经堪比王府和皇亲国戚的府邸了,房屋高大,院落重叠,前廊后厦,院园相通,说起来很有点“城南第一家”的意思。

这也就难怪宅门里能容纳下百十个工人,给每位领导都配上独立的办公室,最终还能匀出两栋楼住着三十多户人家了。

那么自不必说,这么大的房子那要想都好好瞧瞧,还真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门房”换汤不换药的被改成了街道厂的“传达室”。外院儿南北两边各两间厢房被充当了库房,那一排坐东朝西的“倒坐房”其余的房间,原本是洪家的外账房和男仆的住处,则成为了街道厂充当堆积成品货物,打包装的“出货处”。

其实外院还是最没什么可说的。但这些地方,加起来也有十几家房,尽管洪禄承带着大家只是推开了房门走马观花地瞅过两眼便算了。但也溜达了小二十分钟。

而绕过洪家的影壁,进入垂花门之后就更不得了,那些地方都值得洪禄承好好地驻足观看一番

为什么?

因为这垂花门不是普通的门,它必须建在四合院的中轴线上,位于一进院落和二进院落之间。它的功用实际是用来区别内宅与外宅的关键之门。

像旧时称,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指的便是这个垂花门。

《红楼梦》中在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写道,“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

这里就能看出来。“众婆子”是女的,所以可以进,“众小厮”都是男仆,因此禁止入内,而且林妹妹得在他们退出之后才能从轿子里出来,规矩之严可见一斑。

垂花门在形制上多为一殿一卷式,即由一个尖形顶与一个卷棚组合而成。它的门扇则一般是四扇门,上贴斗方。相声《夸住宅》里有过相关描述。

除红白喜事、贵客光临等大事外,这四扇门平日是不开的,充当了内宅影壁的作用,家人出入都走侧面。

所以也正是从进入这道门之后起,从抄手游廊步入最宽阔的内院之后。洪禄承和王蕴琳为时光尘封多年的记忆,一点点复苏了。

大型四合院,二进院落中的北房多做接待贵客的厅堂。小型四合院没有多余的房间,只好将这一功能安排在北屋的中厅,两侧套房仍然住人。

旧时内宅的居住分配是十分严格的,正房是院内最重要的建筑物。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中间,所以它在全宅中所处地位最高。

洪家的二进内院必然是最高规制,西边的正房是“七正四耳”,东西两侧厢房是“五正双耳”,光这一个院子加起来就有足足二十五间房。比整个观音院东院大了一倍半。

这个院儿里,正房前面的两棵桂花树也都有年头了,主干枝丫都赶上了成年人的腿。

而且因为是南方的树种,长在京城十分难得。在它们郁郁葱葱的笼罩下,正房也被衬托的愈加庄重、雅致。

只是可惜,街道厂有点焚琴煮鹤的唐突。为了图前面工人和后面领导吃饭方便,除了东西厢房作为裁纸车间使用,竟然还把这一溜儿正房改作了工厂食堂。

在洪禄承和王蕴琳的眼里,原本是神龛的地方变作了售饭窗口,过去常年散发的檀香气息已被遗留的葱花气味所取代。

正房前,平滑的水泥地面让人很难找到草的痕迹了。而且居然被接出了两处自来水管儿。

这让他们瞬间体味到沧海桑田的变迁,感受到了时间的威力。

“爸,这四合院不都应该是红绿相间的么?咱们家这柱子的颜色怎么是黑的啊?不过别说,这样倒也挺好看的,显得庄重……”

就在洪禄承和王蕴琳望着满地油腻的正房地面频频摇头的时候,洪衍武突然提问了。

但他这个问题倒是很有意思,就连洪衍争和陈力泉也关注地望了过来。显然他们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洪禄承和王蕴琳先都不约而同地对视着笑了笑,才由洪禄承回答。

“这就你不懂了。红青油饰哪儿是一般人家能用的?那得是皇亲国戚或是公侯贵胄才能用的。你母亲的娘家够格。咱们家是商人,也就只能是素油黑饰了。”

几个小辈的这下恍然大悟。特别是洪衍武,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山西平遥的王家大院儿和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儿,无疑例外的门窗廊柱,都是那个颜色了。

因为就和他们家一样。那些家主也都是商人,不能用红青油。

至于当今已经演变成凡古建必用红色绿色,那纯属是不懂装懂的胡来了。

僭越如今倒是谈不上,但在文化上,却无疑失去了本味和真实。而且把红青油也拉下了档次,显得相当艳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