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496章 闲趣

重返1977 第496章 闲趣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京城人用的扇子大致可分为四种,羽扇、折扇、团扇和蒲扇。

羽扇的历史最悠久,殷代就已经有了,唐代宫闱盛行。影视剧里,诸葛亮那把用来“装逼”的扇子大约是最深入人心的。

这种扇子的特点是出风暖软,不入骨缝。是以深为追求养生之道的佛道弟子所爱。

像三国的智囊、隐士、神仙一流均用此扇,不是因为追求各性,而是因为这东西是说明出身和学问的一个标志道具。

在现实里,对这个玩意,懂得“避风如避箭”的老中医也很喜欢。像过去洪家和寿家的老人就专用这种扇子。

只可惜,“运动”中“破四旧”,赶走了僧道。最大的客户群体没了,这玩意也就基本绝迹了。

折扇又称聚骨扇和聚头扇,北宋时是朝鲜的贡品,明代又是日本的贡品。大致明永乐年盛行于全国。

这东西一开始主要为太监所喜,取其便于袖藏,以避高贵之目。后来因扇面可留丹青墨宝,小小方寸之间自成一番情趣。才会成为达官显贵和文人骚客所爱。

当下,也正是因这两点优点。折扇的应用最广,稍有些文化和身份的人都愿意带上一把。

像洪禄承、王蕴琳、寿敬方、苏裁缝、常秋耕、邝美芸、常显璋、何介夫、宋局长,无论男女,上点年纪的,人人都用。

团扇呢,本是昔日宅门里的太太、小姐专属。

以前“重文门”外“花市”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赶制,以供市场需求。

这种扇子带有装饰性,扇面大多选用丝绢绫罗,以便点染绘画。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但由于字扇和画扇是雇人写画的凡品,反倒素扇最为珍贵,为精工细致的上品。

如今无论什么团扇,王蕴琳是一把皆无了。有意思的是,反倒“糖心儿”家里有两把。

那是“阿狗姐”的遗物,虽然上有工笔花鸟,却显然本是素扇,后由人描绘上的。

做此推论是因为那两把扇子一为象牙柄配玛瑙吊坠。一为沉香木柄配翡翠吊坠。这种上品的团扇,只能是专卖给有钱人素扇。

只是却又不知,这两把团扇具体得自谁之手,究竟又是何人所绘了。到底是大家闺秀还是才子名家?

其实照洪衍武看,很大可能,是由“阿狗姐”相中后扒窃所获。

蒲扇,毋庸置疑是最有人气儿的扇子。

这种扇子是南方的蒲葵叶子烘干制成,也是最普通的扇子。

但它虽然没有什么历史和艺术价值,虽然不如羽扇养生、折扇雅致、团扇俏丽。却价格便宜,且质耐用,是最能让人随心所欲、自在凉快的扇子。

为此南北西东,皆甚流行,深受百姓喜爱。

洪衍武就独爱这种扇子,哪怕“糖心儿”说他拿着像门口下棋的老头儿,他也乐此不疲。

反倒振振有词,说这玩意才是大老爷们该用的家什。扇风痛快用不坏。而且还可打蚊驱蝇呢。换别的扇子行吗?你在外面坐,不还得靠我这扇子保驾呢嘛。

得,“糖心儿”也得承认有时候实惠与体面不可兼得,彻底没词儿了……

如果说扇子是纳凉的必需品。那么纳凉的奢侈品就要属躺椅、藤椅、竹椅、小桌、凉席、瓷枕这些玩意了。

洪衍武和“糖心儿”当然也是一应俱全。

他们的躺椅和竹椅和小桌都是新买的。躺椅买了两张,是那种能收能放的,不但折叠方便,上部还有枕头。

俩人支起来一起躺着,中间再摆个小桌放个收音机和茶水瓜果,无论中午歇晌,还是傍晚纳凉都很受用。

小竹椅买了四把,是带靠背的,坐着舒适。小桌两张,方桌吃饭,圆桌喝茶吃果子,具体视情况而定。

至于藤椅、凉席和凉枕,那是原本就有的。

凉枕有二,软和的是红漆皮枕,用着比较舒适,适合夜里长眠。瓷的枕头硬,只适合午间小憩。

但最让洪衍武称绝的还是那个瓷枕,造型是一个睡着的老猫,但它的耳朵是有孔的,可以往里灌凉水。这不但去头火还真凉快啊。

到此为止,相信谁都应该明白了。有了这些家什,在没有温室效应的这个年代,夏天最高温之苦就都能抵御住了,真的不算什么。

何况真正会享受的人,还有最后的一个大招儿呢,那就是买冰。

像洪衍武就常在午后去街头买汽水的地方,找人家买一大块冬天窖藏起来的自然冰,然后弄回来放在大木盆里摆在卧室当中。让冰慢慢融化,释放凉气。

这就等于有了自然空调了,而且还能在冰块周围放上各种水果,到冰块化得差不多了,也就到了晚间。屋里的暑热之气几乎没有。大可安眠一宿。

这一招,过去大户人家在屋里都这么干,有格外贪凉的,不但要在屋里四角都摆上冰盆。还让丫头守着冰盆儿扇风呢。

要不说呢,谈到如何享受,新社会的人还真是越活越傻,别老觉着现代化生活就比一定会比“万恶的旧社会”强。

怎么着?还不信哪。

那咱就接着再说说旧日夏天的消遣项目。

如果说前面的这些东西能在物质上保证人们安然度过高温的夏日,算是硬件。但那些娱乐就算是软件了,却是能让人从心里爱上炎热夏季的。

具体说来,各种五花八门的项目,既有在家里就能享受的,也有必须得去外面享受的。

待在家里就能享受到的除了小金鱼就是夏虫。

旧京有专门卖金鱼的小贩送到家门口来,然后尽可养在院里的荷花大缸之中。如今虽然没有荷花大缸也没了卖金鱼的小贩,可并不要紧。

洪衍武为了哄媳妇高兴,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没有荷花大缸,可以买商店里的玻璃鱼缸啊。没有卖金鱼的,大可以自己去“北海公园”捞啊。

结果一天下来,他不但用蚊帐做的网和羊骨头网回了两斤小虾,足供对月举杯之用。

一大串灯笼草,七八只金色、红色、金红色的小金鱼也装在了玻璃圆缸里,摆在了客厅窗户边的圆几上。

这里位置好,每天早上都能晒到太阳,看着鱼儿在晶莹的水中穿梭于水草之间,倒也是番乐趣。

只是“糖心儿”特膈应他抓来的“蛤蟆咕嘟”,非让他把那长出了腿儿的小蝌蚪给扔了不可。这倒是让他有点替这个小生命伤心了,死得太轻于鸿毛了。

夏虫呢,更省心。虽然同样没有售卖的小贩,可洪家“龙口村”有亲戚啊。

都不用洪衍武张口,一到时间。允泰和兆庆,直接就让安太阳、安月亮哥儿俩就把各色虫儿给捎到洪家来了。

主要就是“蝈蝈儿”、“蛐蛐儿”和“金钟儿”。因为养几只碧绿“蝈蝈儿”听其昼夜鸣叫,或和邻人促织取乐,一向都是京城百姓之家消夏的通行方式。

而“金钟儿”则是夏虫里声音最为优美的珍品,绝不同于“蝈蝈儿”“油葫芦”、“山老虎”、“嘶拉子”这样的大路货。

这种昆虫为家道殷实者所爱,饲养此虫需雌雄共置于瓷罐中,驾隔香蒿,喂以毛豆和酸梨。长夜振翅,其声清越,借瓷罐共鸣而音若钟声,故名“金钟儿”。

那才是京华的远梦,夏虫的诗情啊。谁能不爱?

这样一来,“糖心儿”的房檐下也就挂上了一个“蝈蝈儿”笼子,屋里多了一个养着“金钟儿”的小瓷瓶。

其实就连这小瓷瓶也不是普通的玩意,它是“象生瓷”外观是一大一小连在一起带着瓜蔓的南瓜,正好一边一只虫。栩栩如生,巧妙非常,让人爱极了。

据安太阳替兆庆捎的话说,这是邻村收上来的,还是嘉庆年间的玩意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