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574章 心折

重返1977 第574章 心折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洪禄承倒是没卖关子。他的理由就一条。房地产能否搞好,关键就在地段。价值高低完全是因地段的繁荣程度而定的。

哪怕是现在国家现行的计划经济下的租房政策,商业用房也得根据地段划分级别,房租差距能有好几倍呢。

而他的底气呢,就是来自于他已经确信无疑,使馆区周边地带必将成为京城经济最繁荣的新兴商业区。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理由也很简单。

城市内繁荣地段的形成都是有原因、有规律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财富和人口也会源源不断向富人多的地方汇聚。从无例外。

从历史上看,京城历来有“东富西贵”之说。

清王朝爱新觉罗的子孙和大部分满洲王公都居住在西城区,这是“东富西贵”中“西贵”的含义。而东城,聚集了京城中最有影响力的官僚政客、最豪奢的富商巨贾,和其余八旗名门世家。他们共同构成了“东富西贵”中“富”的一群。

也正是有了这两大消费群体,才形成了“东四、西单、鼓楼前”的三大闹市商业区。

而前门地区的繁荣因素要复杂一些。

那里属于内城与外城交界之地。最早是明成祖设立的工匠商业区。

至清代时,逐渐发展成了各路外地客商,和内城、外城居民云集交易的大市场。不但附近增设了各类专业市场,也有青楼、戏园子、游艺场和酒楼。

清末民初,更受益于京城火车站的设立。

这样,靠着京城百姓、外地客商、各路旅客这些综合客源,才保证了这里的持续兴旺发达。

至于“王府井大街”完全属于后起之秀。

这个商业区的形成只得益于一点,就是八国联军占领京城之后,洋人作为胜利者在东郊民巷获得了驻兵权,并长期聚居于此。靠这些洋人的日常生活所需才使得这里的商业日益繁荣。

其余的例子更数不胜数,如津门、沪海的租界,战乱时候的昆明、重庆,全都是因为特殊历史环境下各路财力聚集,才造成房价飞跃、持续地上涨和城市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最后说到眼前,京城如今最有潜力,富人最多的地区是哪儿呢?恐怕最无可争议的就是这个使馆区了。

还别看现在那片地方属于城市边界,荒凉得很。可随着外国人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注定会成为未来的膏腴之地。

相反,如今的荒僻反倒成了一种优势,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把原有居民安置好。把不怎么样的格局推到重来。

照洪禄承的规划,这几条大街新盖好的楼房全走上层路线,绝对不分配,除了出租给外国人,主要销售目标对准的京城少数富裕阶层和归国华侨、侨属。

当然,一切公用的服务设施也会与城市其他地方有所区别,要按照外国人的生活水准和需求设立。

总之,就是全力打造出一个城市中的富人区来。

只要这个概念一旦被人们所认可所接受,就会引得人人向往之,财富也就会自动凝聚到这里。一旦成势,剩下的事儿再不用发愁了……

洪禄承的设想,让洪衍武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不为别的,只为他自己明明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可他就是做不到像父亲这么笃定地判定商机。因为他搞不清其中的商业逻辑,一旦有些条件变了,他就不免含糊、迟疑。

甚至他还知道,就连历史上京城CBD区域的形成,也是纯属自发状的。

根本就不曾有人意识到这里的繁荣其实是一种必然。大多数人谈起来,都是把其原因归结到大批工厂拆迁提供了足量的土地上面。

可父亲呢?胸有成竹、见微知着,竟然提前了二十年就断定了这一点啊!

这种震撼当然是非常的,不服哪儿行啊?

洪衍武第一次感受到真正商业大家的风范。也是头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知识才是万能的,什么叫从理论联系实际了。

此时在他心里,他的父亲,别说比他接触过的那些只会放马后炮的行业专家强太多了。甚至也超过了他商业生涯中认识的所有人。

像权鹏飞和高鸣过去教过他的那些经验和办法,只能算是耍弄阴谋诡计的下九流。而他自己重生以来干的那些曾经沾沾自喜的勾当,也显得特别小家子气,完全提不上趟了。

这是一种气度上和胸襟上的差距,从思维模式上就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谁说国内就没有投资大师的?他完全相信,只要他父亲愿意,在将来的日子里,随随便便伸伸胳膊、动动腿儿就能让洪家重新发迹起来。

敢情他身边,一直就有像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传奇存在啊。这还真成了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了。上辈子,他都错过了些什么呀!

所以一等缓过神来,他也只能竖起了大拇指,低头躬身,以示五体投地的敬仰。

洪禄承倒是被儿子这副夸张的样子给逗笑了。

“老三,你这又弄什么鬼啊?至于不至于?你……信我说的话?”

“信啊,爸,要说所有人里最信您的,恐怕就是我了。”

洪衍武跟着又问,“可我就是不明白,您怎么就有这么大本事呢?这种商业天分是您的天生的吗?那要是您当初留在了香港,现在那不成了香港首富了?”

没想到这话却被洪禄承摇头否认。

“哎,哪儿有你说的这么夸张?你呀是少见多怪,其实大商家里的能人多了,京城那么多老字号,要没几分真本事,哪家儿也戳不住不是吗?而且商业经验这东西,既是知识也是规矩,是可以一代代传下来的。那些京城的老字号,哪一家在经营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至于咱们家,我要没你祖父言传身教,也不会有这番见解。”

跟着洪禄承又一沉吟。

“要是从个人角度来说呢,经商确是要靠天分的,脑子慢、嘴笨都不行,因为这样你拢不住顾客,谈不成买卖。可反过来,心思太活也不行。因为心眼活,人就容易投机取巧,就容易被小利所动。你要知道啊,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往往做一辈子生意也就陷在‘术’里无法自拔了,前景有限。一代而终结的不计其数。而真正能在商场驰骋,迎风浪而不倒的,那是要靠‘道’的。咱们家祖上就有句话,‘打下基业要靠胆,守住基业要靠脑,传下万年基业就得靠心了。这‘心’说的就是咱们家的‘道’,是咱们家的根本……”

洪衍武眼睛一亮,迫不及待追问,“爸,那这‘心’指的到底是什么啊?您能解释得清楚点吗?”

洪禄承张口欲答,可恰恰就这个时候,边大妈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在门外头响起。

“老洪,老洪,在家吗?居委会分耗子药!你出来得签字……老苏!老苏!领耗子药!”

洪禄承便赶紧应了去开门了。至于他和洪衍武的交流只有到此为止。

“……行了,今儿就是咱爷俩扯闲篇儿,反正你知道也没用。现在又不让做买卖,你也该干嘛干嘛去吧。”

我去!这给洪衍武憋屈的,真是有点埋怨屋外那个热心肠的老太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