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612章 开口子

重返1977 第612章 开口子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就在洪衍武把一些手里的事儿逐渐捋顺之后,他却意外发现家里情况有点不对劲了。

他的亲爹洪禄承,不知为何,情绪似乎很低落。看报纸总出神吧,还总一个人长吁短叹。

这让他不能不刨根问底儿啊。

结果跟妈一打听他才发现。自己实在有点后知后觉,不配当这个儿子。

因为王蕴琳告诉了他,实际上他爸爸差不多已经闹心一个多月了。

也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报纸上先后刊登出的两条消息。

先是10月7日,《京城晚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的消息。

上面简单地记录了“翠花胡同”的郭培基、刘桂仙,是如何东奔西走,才领到了临时营业执照和特殊粮油本的过程。

也写了他们是如何历经坎坷,才在工商管理局的帮助下筹措到五百元资金,勉强开张的。

但尽管“悦宾饭馆”只有二十五平方米的空间,只有四张圆桌,十六把长凳。可出奇的是,开业当天生意却异常火爆。

排队都排到了胡同口,营业第一天,小小餐馆竟然接待了约二百个客人。

而由于“悦宾饭馆”的出现和相关报道,起到了相当积极的社会效应。跟着到了11月4日,《京城晚报》上又刊登了一条重磅消息。

说京城市政府已经正式批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允许个体户从事饮食小吃和小商品经营的请示》报告。

这也就意味着工商个体户的经营范围再次扩大。从此之后,谁都可以合理合法开私营饭馆了。

那洪禄承的心思还用说吗?显而易见是想起自己的老铺来了。

王蕴琳当然是最能理解丈夫的人。只要洪禄承想干,她就会支持。为此,还曾特意问过他,是不是动心了?要不要把老铺重张?

可洪禄承自己却口称他已经是退休的人了。这么大岁数了,再折腾恐怕会让人腹诽。又落人口实,说洪家人爱财。

而且政策才刚松动,后面怎么变,谁也说不好呢,别再把全家人又给坑了。干脆就不找这个麻烦了。

听了这话,王蕴琳便没再提及过此事。但现在看来,洪禄承恐怕还是心结难解啊。

只是因为他自己的态度仍旧很矛盾。她实在不知到底该怎么劝了。

洪衍武这么一听,于是就主动找他爸爸谈话去了。想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解老爷子的顾虑。

他打着宋国甫的幌子,称工商局方面是态度坚定,人员编制又一再扩充。从开放农贸市场到给个人发放营业执照范围一再扩大,一切都证明国家在大力发展支持私营经济。

他跟着又分析社会形势,说私营经济就是眼下整个社会最需要的有效补充,既能解决民生需求,又能解决工作岗位。而且过去取消私营经济的弊病已经充分了解了,怎么也不会再走回头路的。

等都铺垫好了最后才说,“爸,我理解您。退休了在家没事干,本来就闲得难受,看别人开买卖,您能不眼馋吗?既然如此,您就把咱家‘衍美楼’再开起来呗。反正房子都是现成的,我回头找人把铺面房收拾一下,再找宋国甫给您批个营业执照就成了。

“粮油那边您也不用担心。别人或许会为‘特殊粮油本’上的‘特殊’二字发愁,觉得朝不保夕,咱不用啊。凭我跟宋家的关系,这点事儿绝不成问题。您就放心干吧。就这么一小小的‘悦宾饭馆’都能火成这样。咱还能亏了?”

他可没想到啊,老爷子没那么好糊弄。尽管有些他知道的事儿啊故意没说,可洪禄承竟然自己一针见血指出了关键。

“你呀,太乐观,太绝对。凡事只看眼前,这就是年轻人的毛病。我告诉你,什么事儿都不可能一往无前,必有反复。而且‘官’字两张口啊。真变了怎么办?”

“你别不信。是,私营买卖是有不少好处,可也有不少坏处。现在需要它,怎么都好。真等到时间一长,就该抓它的痛脚和毛病了。”

“不说别的,现在没行会了,又都是小贩居多。首先缺斤短两,价格不定,那买卖纠纷,上当受骗的肯定越来越多。官家管着烦,群众会不满。到时候,好处就被大家忘在脑后面了。”

“另外,现在的市场什么都缺。就像你说的,挣钱太容易了。我敢说,这报纸上的小饭馆每月至少纯利上千,好了两千也是有的。可一个局长才挣多少?你要是当官的心里能平衡?再加上县官不如现管,那些手里有权的工商、税务、卫生、街道就不眼红,没意见吗?”

“最后还有一条,公家干买卖真是不行啊。因为给公家干活赚了不高兴,赔了不担心,糊弄事的居多。可私人买卖不一样啊,得变着法地讨好顾客。这过去没的比还不显,今后有的比了也就难堪了。上上下下,能允许你比公家买卖干的好?所有的加在一起,后果是什么你想想……”

嘿,这描述的真跟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一样啊。只能说老爷子对世情的了解太透彻了。

不过洪衍武还尤未放弃。因为在他看来,老铺重张说破大天也就是开个饭馆嘛。能有多敏感?其实他惦记恢复祖业无非也就是为了慰藉父亲而已,和他想“折腾”的“大事”可是不能比的。实在没必要蛰伏呀。

他就继续劝说,“爸,您这么顾前顾后,别再错过了商机啊。回头饭馆多了,不好干了您后悔可来不及。我承认您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可咱不就是个小买卖嘛,又不影响国计民生,没您想这么严重。”

可这话一说,他倒挨了通数落。惹得他爸爸教训上了。

“你还商机呢!什么叫商机?图个短时间挣点小钱就叫商机?那叫投机。”

“我告诉你,哪一朝哪一代商场里都不缺聪明人、幸运人,能抢先一步发现无人看见的黄金。可这不是真正的好事。这些人从来都只有短暂辉煌,绝对会为后来者超越。原因就这个‘第一’,既会带来暴利让人膨胀,不思进取。也会为声名所累,束手束脚。而且往往引得别人觊觎,让各方面压力、矛盾汇聚自身,那是以一敌众啊。还有好吗?”

“反倒真正的得益者是后来者。因为有了这个第一,后面效仿的人就知道了这里面的深浅,就能针对各种大概率的困难做出有效措施。做到准备充足,事半功倍,轻装前进啊。而且随后跟上的人,除了脑子够快,也多半都是资金、人手、经验、人脉上独有优势的人。反过来,如果这个‘第一’除了点先机,别无所长,那要保住优势太难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的行市也是一样。先干上的人,确实占了先手的便宜。可后面矛盾一爆发出来能否应对过去就不一定了。总得等问题解决了,市场秩序稳定了才好做啊。毕竟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正因为这个,洪家做的买卖,永远不图快,历来不走偏门。”

“还有刚才你说什么?重张老铺是小买卖?错。民以食为天,吃,永远是需求最广泛、最稳定的市场。洪家的祖宗为什么选这一行?因为只有市场够大,才是能长期从事的行当,才值得真下心思去琢磨,才是能惠泽子孙的基业。”

洪衍武越听越觉得这些话里有味儿,可有些东西暂时还理解不了。他关注的焦点不知不觉已经转移。忍不住就继续讨教。

“看来您是非要等下去了,只要您自己不急,稳重起见,后发制人当然也行。可我就不明白了。等您真干的那一天到了,您怎么就能肯定自己后来者居上,比别人做得好呢?您这底气哪儿来的?还有,您这不图快,不走偏门。是不是有点太绝对了?真有特别好的机会,难道有钱不挣?放过岂不可惜?”

洪禄承却感慨地叹了一声。“你大概以为我心里着急,是坐不住了吧?我告诉你。我急得不是别的。其实是想干,也没有合适的人哪”。

“为什么我有底气?洪家干了一百多年庄馆儿了,这一行的经验诀窍都在我的脑子里。可再懂行也需要人来干呢。开饭馆可不是有食材有桌椅板凳就行了。饭庄三宝,厨工、跑堂和茶房。缺一不可啊。可现在哪儿找合适的人呢?会干的都在国营单位呢。宁可不干,我也不能找人瞎凑合,扇自己的脸啊。”

“最后,我还不妨告诉你,有钱不挣不可惜。别羡慕这个,你爸爸要想干,赚快钱其实太容易了。两个字的诀窍而已。懂了,谁都能当聪明人,找到那个‘第一’来做。只是不能那么干罢了。经商可不能只为赚钱、只图轻松、图快。否则人是会走偏的,贻误自身。”

最后这几句,让洪衍武不由自主眼睛发亮。他可不怕什么副作用,故意相激。

“我怎么就不信啊?您这口气也太大了,两个字儿就能包治百病啊?您说说,我听听?”

可他亲爸爸哪儿会上当啊。洪禄承把脸一绷,反将一军。

“想知道啊?行。可以告诉你。可我是有条件的。你现在不是干炊事员了吗?什么时候能干到一级,真顶上个大厨用了。有朝一日,老铺重张,你还能帮我戳住了。再来问我……”

得,洪衍武被生撅了。

而后他这么一琢磨,怎么多少觉得这亲爹有点阴险呢?不会是故意拿胡萝卜吊着他,想骗个免费劳工吧?

居然想让他当大厨?那不是委屈他这么英明神武的材料了吗?这也和他心目中驾着五彩祥云,金盔金甲的自己不大搭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