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615章 争人

重返1977 第615章 争人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至于水清,她的任务出成绩是在团组织工作方面。

这时候的厂里面其实没几个团员。

因为赶上了“运动”,十年间,团的组织被破坏,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六六年入厂的那拨人中到有不少团员,可早已经超过年龄了。七八年之后的青工里,也就仅有三十几人是团员。

而且过去,团组织生活会是由厂办老主任负责,都是阅读朗诵式的学习。所以基本流于形式,许多团员都不愿意参加。

等到水清接手时,第一次团组织会,居然只来了七个人。缺席的甚至包括肖和平在内。

不过为了能搞好团的工作,水清早通过苦思冥想,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

她首先改变了团组织生活的死板形式,除了“三会一课”的固定内容,额外增加了流行小说和电影的推荐、讨论内容。

并跟团员们吐露,还准备陆续推出集体舞、每周一歌,以及与兄弟单位“团组织”举办联谊会等内容。

既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也重新引起了团员们的兴趣。

而对那些仍旧不爱参加活动的团员,除了耐心走访和劝说外。水清又跑到车间生产第一线及时发现好人好事,回来写成板报给予表扬。而且她还用自己的钱买来些一些小东西当奖品,发给每个月受到表扬的人。

这样让人家看了不但觉得团员发挥了作用,还加强了宣传工作。反过来,受过表扬领到奖品的团员也就像是欠了她的人情似的,不参加活动就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那些男人们,冲着水清直拍胸脯,保证支持她的工作。

于是奇迹就出现了。从她上岗后也就一个月的时间,第二次团组织活动,居然全员到齐。这无疑证明所有团员对她的尊重和认可。

等活动总结材料一上报。老主任是欣慰有加,高兴自己没看错人。就连厂工会的“一把手”魏大姐,也通过此事发现了水清组织活动上的才能。非要跟厂办要人不可。

老主任哪肯答应啊?只同意工会的工作,水清可以友情帮忙。但人绝不能划给工会。

就这样,水清又兼任起了一些工会的任务。忙是忙了点,但也真是受领导器重。

最后说到洪衍武和陈力泉,他们除了“一门灵儿”和膀大腰圆,干活勤恳的优点之外。居然还具有创新精神。

一些工作方式合理、巧妙的改变,不但让庞师傅满意,同事们满意,职工们满意,厂领导也满意。就没人不夸的。

到底怎么回事啊?

敢情就那个负责食堂卫生的活儿,居然让他们干出花样来了。

说到过去食堂几乎人人都知道,我国的食堂外观大多相似。它通常是一座类似礼堂的建筑,事实上很多食堂在机关或会社确实有礼堂的功能。

食堂内部十分空旷,中间放置着成排方形或者圆形的桌子,以及椅子长凳,场面远比饭馆壮观。

周围则开有一个个窗口,在窗口上贴有红纸标示,说明此处出售的是热菜,主食还是凉菜。

而无论菜品还是米饭,都是预先做好,装在夸张的大锅中提供给顾客。

可过去食堂提供饭菜,却通常不提供容器和餐具。需要就餐的人自己携带。吃食堂的国人通常携带搪瓷的或者铝制饭盆作为食具。

就是在这样的食堂里,有一些弊病几乎是共通的,那就是食堂公共区卫生环境的脏乱差。

地面油脂麻花似乎永远都打扫不干净,严重的踩上去会有沾脚的感觉。每天必定会有人在窗口前因拥挤,洒点什么汤汤水水的,弄不好就会滑人一大跟头。

室内的那些桌椅板凳更别提,前面的人吃完了后面的人来,残渣油渍少不了。谁吃饭前要不留意留意,经常都会有人像尹光明一样中招,吃出个“油屁股”来。

而且食堂室内一年四季馊抹布味儿不绝,闻着倒胃口不说。到处还都是卫生死角,真是养育了无数昆虫种类和啮齿类动物的“福地”啊。

好在当年南北方往来不密切,否则“小强”这种外来物种要出现在北方,那就更没法弄了。

其实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状况,关键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计划经济下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的。

多年不正常的价值观,早把人们对工作,对生活的要求变得粗粝非常,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最烦那些零七八碎的事儿。

像从上到下,几乎每个食堂的工作人员都认为食堂关键只在饭菜的质量上。只要入口的东西安全卫生,对得起人的肠胃。食物种类丰富,味道对得起人的舌头也就行了。

直接就把公共卫生问题定义成了无关紧要的小节里。

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也是大行其道,人们都误把这种意识当成了“务实”,反而把对其他方面挑挑拣拣的人划归到了资产阶级习气里。

既然上面就没有这方面要求,根本不重视,如何能够改善进步呢?

另一个就是大锅饭体制下,导致人们得过且过,能混就混的工作态度。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没上进心的人其实都很难自控,往糊弄事儿的方向发展的。

当时最普遍的职工心理,就是认为同样一份工作,干的少就是“挣了”。干得多就是“亏了”。那还不能偷懒就偷懒?那又何谈服务意识呢?

哪怕是我们最高级的“京城饭店”,外国人仍旧处处感到服务态度冷漠极了,而且时不时遭到吊儿郎当的应付。

虽然由于时代的因素,食堂里也有少部分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特别愿意把工作干好的职工。

可基本上这样的人都脑子执拗,缺少灵活性。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恨不得就是抡着大板锹玩着命撮,弄出一身臭汗的那种。

说白了能干是能干,可从不想该怎么干,工作没个巧劲。

这样呢,他们往往辛辛苦苦一天下来,好不容易干出点样儿来了,却缺乏后续支持,别人接班一糊弄又变成了原样。

第二天他们再来能不生气?日子久了能不灰心?他们甚至因此会和同事之间产生矛盾。要么找领导告状,要么就直接跟同事争吵。

结果不但费力不讨好,反倒往往把自己人缘弄得特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