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12章 愿打愿挨

重返1977 第712章 愿打愿挨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还别看在服装夜市上,洪衍武的人每天都在用小刀子刷刷地片着老百姓的肉,可偏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就因为货色时髦,多种多样,而且有自由划价的空间。

在“挨了刀”的老百姓里,居然有不少人,反倒感觉这个市场办得比国营的好,让他们受益良多。

像那些没有工作,贪图时髦,每天只会拎着录音机逛大街,哭着喊着也要臭美的年轻男女们就不说了。

那都是些宁肯不吃饭,偷邻居家鸽子和自行车铃卖钱,也得穿条牛仔裤在街上招摇的主儿。

他们是服装夜市最稳固的客户群体,赶都赶不走,背地里也是最爱替服装夜市扬名。

可除了他们以外,对服装夜市存有好感的,也不乏许多有着稳定工作,追求正常生活的普通人。

像1982年春节前就要结婚的王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服装夜市,她才没给自己的婚礼留下遗憾。

如果从社会整体氛围来讲,其实从去年起,新娘和新郎穿的结婚礼服,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刻板了,已经有人敢于把大红色的衣服穿在外面了。

而性格热烈外向的王芬显然更要超前一些,结婚头俩月前,她就一直在琢磨,该穿什么样的服装,来为自己的婚礼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她想起了“运动”中毁掉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就决定做一身旗袍。

等有这个想法以后,她就到京城的各大商场去转。

转来转去,选了一块古香缎的料子。

虽然每个月只挣四十多块,可她还是狠了狠,拿出俩月工资,花了八十多块钱把这旗袍做下来了。

要说穿上倒是真美,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后来问母亲的意见才知道,敢情穿旗袍是要带首饰,穿高跟鞋的。

这下可又犯了难,因为高跟鞋和首饰价格高昂就不说了,关键难以买到啊。

百货商店里即使有高跟鞋买,也需要七张工业券呢。

而珠宝首饰更是难觅其踪迹,恐怕得到传说中的“友谊商店”才有可能一见。

凭她一个普通工人哪里够得上呢?

结果恰恰就在离婚期不足一周的时候,她终于从单位小姐妹的口中知道了服装夜市有卖高跟鞋的。

在这里,她不但买到了比百货商店里更洋气,更便宜的红色高跟鞋,还买到了梦寐以求的珠宝首饰。

虽然是假货,可既漂亮又便宜,一下子就让她的难题迎刃而解了。

就这样,结婚那天,王芬不但带上了项链,还有耳环、戒指,胸口还别了一朵珠花。

她发型是把头发整个烫起来,那种波浪的大花。

这样再穿上一身红色的旗袍,踩上红亮的皮鞋,那真是鲜亮异常,耀目至极。

果然,在她把这当时还堪称另类的行头穿戴好以后,再穿上大衣,坐着小车来到新郎家,一经闪亮登场,就立刻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那天婚礼上,无论是婆家人还是街坊邻居的目光都非常新奇,盯王芬芳的旗袍看了半天都不愿意离开。

大家都觉得太惊讶了,怎么穿这么漂亮啊!

就连新郎的亲兄弟都说,“嫂子你太漂亮了,把我们家整条胡同都给镇了。”

与王芬的情况差不多,在1982年的春节前夕,日报社编辑杜牧林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春节之后,他就要参加单位的出国考察团去日本公干了。

而忧的却是,出国的置装费却严重不足。

他们的单位不比国家部委大机关,经费充裕。

动辄出国考察团就十几位、几十位成员,置装费一发就是五百块。除了做两身衣服,还能有剩余买双好皮鞋,买条丝绸领带的。

他们只发了三百元。而那仅仅够“红都”做一身半西装的,其余不足部分就得自己补上了。

可他的工资才有多少啊?七十块而已,妻子才四十块。

填上这个窟窿就要他们两口子一整月的工资啊。

家里刚刚置办上电视,不但手头正紧,妻子还想攒钱买个洗衣机呢,这一百块钱填上,那不等于凭空花掉了半拉洗衣机吗?

所以最终杜牧林抛弃了面子,选择了里子。

他算了算,出国大致需要半个月,如果精心点,或许不用更换,也能对付过来。

于是仅仅在“红都”做了一身西装,连双新鞋也没买,就打算穿旧的凑合了。

没办法,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难处啊。

可他万万没想到,妻子却突然在某一天晚上带给了他一份永难相忘的惊喜。

那一天,杜牧林像惯常一样加班到八点才回家,没想到一进家门,桌上不但有碗筷。旁边的椅子上竟然还有一身灰色派力司西服和一双皮鞋。

而妻子不由分说就让杜牧林穿上试试。

还别说,衣服特别合适,样式还特别新颖。

穿上以后一看,让人眼睛一亮,版式比“红都”的都好。

连在一边做功课的儿子也直嚷嚷,说爸爸像外国人。

直到这时妻子才炫耀似的表功,说西服和皮鞋都是在西单服装夜市买的,一共才花了七十五块,还是香港货呢。

跟着她又给杜牧林拿出了一条丝绸领带,花纹颜色比“红都”的还好。

此时,杜牧林已经完全被欣喜搞昏头了。

他一边对着镜子试着,一边不由自主地问,“这领带也是香港货,贵不贵?这个可没必要买,我有一条就够了……”

哪知妻子却更是得意的一笑。

“人家白白送的,怎么样?我买的这些东西还合用吧?再怎么样,你一个大男人出国也得体面点。总不好没一身更换衣服的。再说,咱让谁小瞧了,也不能让日本人小瞧了不是?”

就这样,从结婚算起差不多十五年,一直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和妻子有过亲昵举动的杜牧林,破天荒的在孩子的面前忍不住拥抱了妻子。

虽然这有些荒唐的举动,让他的儿子好一通起哄,也让他的妻子面红耳赤,挣脱开后一个劲抱怨,可也足以说明他心中的激动和幸福了。

如果说王芬和杜牧林的经历,仅仅算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点滴小事,还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的话。

那么“红叶”也因为洪衍武弄到京城的这些港式服装,找到他的门上来,要求他为共和国的电影事业做点“贡献”。

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可就显得七扭八绕,有意思多了。

敢情“红叶”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京城电影制品厂工作。

当然了,哪儿都得论资排辈,他既然是“小字辈”,就只能先跑剧务和负责道具。

还别说,分配的剧组倒真不错。

是计划在1982年开拍的“京影厂”的重头戏,根据苏叔阳作品改编的电影《夕照街》。

着名的电影演员于绍康和陈氏父子,还有青年明星迟志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出演重要角色。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夕照街》所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京城一个待迁的大杂院里。

这部电影不但需要如实的反应出当代京城市民的生活场景。剧中人物构成,很大一部分还是待业小青年。

别忘了,由于“红叶”本身就是京城人,又当过流氓头子。

他无论是对胡同里的生活,还是失足青年的特点都很熟悉。

那么他加入剧组,来参与规划京城百姓市井生活的场景,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实际上他提出的不少意见的确相当有建设性,布置的场景所费不多又贴近生活,于是很快就获得了导演的赏识。

为此,导演筹他办事有功,也为了节省经费,便将电影中的一个小角色给了他。

这么一来,“红叶”还将有幸出演剧中的模范教师夫妇的儿子,一个好不容易与父母重聚的返城知青。

可惜后来却偏偏有个难题让“红叶”有点应付不来了。

那就是剧中还需要的港式服装,街面上实在很难买到。

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子身着牛仔裤,“红叶”跟人家敬烟套磁,这才最终对了路,摸到了西单的服装夜市来。

这一见着服装夜市上的东西,他可是美坏了。

只是这时候,另一件事儿又让他发愁了。

敢情这些衣服价格不菲,一身下来就差不多上百了。

要按剧情需要呢,男的女的,得买好几身,这经费可够让人肉疼的。

另外个体户们也没办法开发票,他根本没办法跟剧组报销走账。

得,又陷入了僵局。

而恰恰就在“红叶”发愁闹心的时候,事情有了峰回路转的变化。

敢情一个过去跟过他的小兄弟也在练摊,在市场上把他给认出来了。

那马上就大哥长大哥短的招呼上了,还非让“红叶”挑几件衣服穿不可,透着局气、大方。

嘿,好事吧?

可“红叶”这为人还就这样,他还不好意思占小兄弟的便宜。同时也为了对比出来的经济差距而暗自汗颜,他竟然死要面子,坚持谢绝。

不过他也不傻,看见这小兄弟,就估摸着洪衍武也在这儿掺和了一脚,临走时候他就特意问了一句。

这不,维护住了大哥的颜面之后,他又主动跑洪衍武家里来找便宜来了。

他们俩之间倒不用客气。

可“红叶”这次还真有点失算了,洪衍武确实是痛快的把他的事儿答应了。可反过来还求他办件事呢,倒一下让他犯了难。

敢情洪衍武比猴儿都精,根本不做赔本买卖。脑子一转,就顺势提出能否拍摄一段服装夜市的镜头,放在《夕照街》电影里。

这事儿“红叶”当然得尽力,可却做不了主。他想了又想,最后只能说想办法安排洪衍武和导演、副导演见面单聊。成不成的,他可没把握。

好在洪衍武也明白他的难处,就说只要见面谈谈就行。无论怎样,服装都赞助了。

就这么着,“红叶”回去试着跟导演提了一下,请导演务必给他这个面子。

还不得不说,这年头的电影行业光有面子没有里子,可实在是够清苦的。

一算这几套服装能剩下好两三百块呢,导演还真不能不卖“红叶”这个面子。

结果这一见面,事儿就真谈成了。

洪衍武是谁啊?口才和经济实力都过硬。

见面之后,不但好一通表达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也为电影中出现服装夜市的镜头找出了好几条崇高的理由。

最后他还代表全体服装夜市的个体户们,额外许了赞助费两千块,说可以全凭剧组自己支配。

这下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作用下,导演真不能不动心了。

至少有了这笔钱,剧组的伙食总能搞得好一点,额外的车马费也不用跟上面扯皮了。

要说眼下唯一的顾虑,也就是这样干会不会犯错误?

可这点事儿对洪衍武算什么?他就擅长玩这种猫腻,直接就把“红叶”推出来了。

跟导演说“干脆,咱也甭提什么赞助了。这是我哥们,我们俩过钱那是私人馈赠,我就乐意把钱给他花。”

“反正您剧组要缺什么,到时候就找他要就行了。他既不记账也不走票,乐意用自己钱贴补剧组是他自己的事儿。这样,我来保证他的需要,他来保证剧组的需要,不就结了?”

“至于您能把服装夜市拍摄进电影,这完全是为了如实记录时代影像,使电影更贴近百姓生活,跟钱的事儿一点关系没有。对不对?那咱们还犯什么错误啊?”

所以最终皆大欢喜,在洪衍武的一手操作下,“红叶”不但在剧组中的地位又提高了一步,《夕照街》居然也成了我国电影史上继《庐山恋》之后,第二部植入广告的电影。

而最让剧组满意的是,事后洪衍武还大方的邀请整个剧组成员一起吃了顿涮羊肉。

要知道,除了导演和副导演以外,其他人几乎都是第一次吃“顺东来”。

而且他们也是头一次,单只靠吃肉就能吃饱了的。

就一个字儿,美!

所以就凭这顿饭,剧组也不能不相信洪衍武的许诺了。

人家实力在这儿呢。要不怎么请得起啊?这得多阔的主儿啊!

开二群了,群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