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28章 开眼

重返1977 第728章 开眼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很难。

别忘了,在文玩市场混迹这么久,洪衍武在许多工艺品商店里都有内应,交了不少朋友啊。

这些人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受了他的恩惠都愿意指点他,让他很容易就明白了内情。

那么既然这里面水深,他觉得商店里的东西不值,也就想起了从“京城硬木家具厂”买家具的事儿来了。

他就跟这些人又打听,“我要直接去厂里买玉器行不行啊?他们能卖我吗?你们在玉器厂、珠宝厂有熟人没有?”

本来洪衍武是想通过这些人找找门路呢。

因为要按照通行的规定而言呢,一切行业对生产企业都采取“供应原料、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收购包销”的方法,生产厂家是不准自行销售产品的。

像“京城硬木家具厂”私售家具的所为属于违规操作。

真查下来,不但厂领导,连王汉平都是要被牵连的。

这就是当初他让“媳妇儿”两口子扮港商的原因。

可他也真没想到,在玉器这事儿上,现实的情况竟然远比他预计得美好得多,居然真的可以光明正大的去买。

敢情自改革开放以来,京城有关部门逐步把允许外宾参观的工艺品企业,增加到了十一家。

只是外国人参观过后,现场看到喜欢的商品就要买,为此与我们的供销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比如前英国首相邱吉尔之孙邱吉尔到京城工艺美术工厂参观时,他对一件景泰蓝新产品大瓶异常喜爱,当即就对陪同参观的人要求购买这个大瓶。

可厂方受政策限制,却不能卖,再三婉拒。

偏偏邱吉尔还有点“轴”,人家就是不理解,就是非要买不可。

无奈,厂方只好打电话向上级公司请示,然后上级公司又向其上级请示。

就这样,这一邱吉尔从下午一点一直等到四点多钟,到了工厂临近下班,才终于得到可以购买这件产品的回复。

至于这件一米高的景泰蓝大瓶产品没有包装的问题,厂里也无法解决。那就只能靠邱吉尔自己个用肩膀扛走了。

不用问,在当时,这种事儿也绝不会是孤立个案。

那么随着这些来自海外的“杠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纷争与麻烦越来越多。

最后上级没了办法,也就只好特批这十一家工厂,允许他们出售本厂自产加工的产品了。

虽然为了符合手续,名义上尚不能直接走厂家的账。

凡出售给外宾的产品,必须还得开商业发票,然后再补上中间的购销手续,算是商业从工厂提出货来。

但这就等于厂家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商业部门的欺负了。

所以事实上来讲,洪衍武根本不用求谁,自己带着钱去这十一家特艺工厂买就是了。

唯独要注意的,或许也就是必须得拿外汇券交易了。

只是话虽然如此,鉴于我们人情社会的特点,有人情在和没人情在可完全不是一回事,精明透顶的洪衍武是不会忽略这一点的。

可没想到的是,想睡觉老爷就给送枕头。

他一打听这十一家工厂的情况,竟然发现京城最大的两家玉器厂,一个厂址在重文区龙潭湖北侧光明路11 号,一个厂址在西城区车公庄北里榆树馆1号。

嘿,居然一个是许秉权的治下,一个是宋国甫的势力范围啊。

这可太有利了,那不就好办了吗?

这样,他就分别求了许崇娅,拉着宋国甫,由他们陪着蹚道去了。

还别,有区长和科长的人情当敲门砖那就是不一样。

重文的京城玉器厂和西城区的玉器三厂,一个是管业务的副厂长来接待,一个是负责销售的业务科长作陪。

全都相当的重视,特别的热情。

一听他们来,是想买点好东西。当场满应满许,主动就一定给他们最低的价格,然后就亲自带他们去了成品展览室。

结果这一参观,洪衍武他们也是大开眼界啊。

因为实话,两家玉器厂里的好东西真是太多了,商店就是绑一块也比不上。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商业部门资金成本和采购目标决定的。

再怎么,商业部门来收购,资金肯定也有个数,不可能什么好东西都要。

至于采购的目的又是卖出创汇。

如果考虑到价格高低和外国人旅途携带不便的因素,那当然就是件儿好出,大器难卖了。

这就导致商业口大部分收走的都是体量不大的产品。

此外,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还要分送许多商店的玉石组,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再收新的产品补充。

所以根本没有厂方这种专门腾出数间大仓房,把所有历年积存下来的精品陈列在一起的可能。

反过来,作为厂方呢,他们的大件儿和高质量产品除了指望国家收购,摆进“大会堂”、“钓鱼台”、博物馆这样的地方陈列,或是作为国礼赠送,似乎就没有其他去处了。

连不少获奖作品参加完部里、市里的展览,都又得送回原厂来。

那么从建国之后到现今,几乎每年还都有留存下来的大作,自然到了一个惊饶地步。

而这也正是玉器厂职工一直待遇不高的原因。

想想看,本来就利润不高,上交利润又多留存少,再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大型作品的创作上,哪儿又有钱贴补职工们呢?

这就叫恶性循环。

要两家玉器厂真正的好日子,还就是接待外宾这事儿解禁,允许他们自行售卖产品的这两年。

因为这年头老外也是人傻钱多,他们的心态其实就跟咱们今的出国游旅行团似的。

来这儿一参观,视觉一受震撼,那都不用忽悠,往往就会自发性的一通“爆买”啊。

结果一下厂子就富了,职工们也就滋润多了。

当然,厂里的好东西可不光是数量上“多”,这些东西的艺术水准也是特别高,还影精”与“美”呢。

要知道,玉器厂里可不但有现今挑大梁的老师傅们,每年送去参与评奖的优秀作品,还另有许多名家留存的稀世珍品呢。

比如解放前,京城玉器业艺人中就曾流传有一首顺口溜。

“叫花子,潘秉衡,辣椒,刘德盈,诸葛,王大头,下三滥,是何荣。”

这并不是骂饶话,而是指京城玉器行中的“北玉四大怪”,每句顺口溜道出了其各自的突出特征。

而这四个人后来可都被吸收进了京城玉器厂,每个人均有佳作留存。

像“四大怪”之首潘秉衡,此人一心扑在琢玉上,生活里不修边幅。

晚年竟得了个“玉饕”的外号,可见其痴迷程度。

他的主要工艺成就是,发明了套材取料的办法。

并于1937 年把乾隆朝已经失传的玉器压金银丝嵌宝工艺重光,此技艺后来又被称为“金镶玉”技法。

如今他的作品在厂里还能见到的有,碧玉《待月西厢》、松石《二乔理妆》等。

那都是各色宝石、象牙、珊瑚等珍贵材料互相结合的作品,漂亮、巧妙与华丽程度,远不是今日人们所能想象的。

尤其是一尊珊瑚《六臂佛锁蛟龙》,更是潘秉衡巅峰之作。

其艺术水准远超已经被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费城博客馆所收藏的“珊瑚黛玉戏鹦鹉”,“俏色玛瑙嵌宝蚌佛”,这些同样出自其手的佳作。

刘德盈呢,他在业中被推赞为立体花卉的宗师。

其花卉作品在工艺上综合立体圆琢、深浅浮琢和镂空琢,被称为“耍手艺见功夫”。

要知道明清两代京城玉器的花卉作品多为平面浮琢,单件的单体圆琢和镂空相结合的产品极为少有,即便有也只是浅浮琢。

可刘德盈却能从改进工具、提高工艺技巧着手开始创新路。

他最擅长做珊瑚花卉,利用多枝杈的料形,在制作技巧上,常用钻铊或勾铊施艺使花枝的穿枝过梗和花卉的翻转折叠联系起来。使花、叶、梗三层气韵贯通。

虽然由于工具的局限,对茂密的花叶只能做一面活(即正面)。

但是因为章法安排得体,花、叶、梗的翻卷折叠有序而变化多端,作品最终便能达到三面的环视效果。

京城玉器厂留存他的作品不多,仅有利用一块主枝较粗、枝杈不繁的珊瑚材料构思创作的《百鸟朝凤》。

瓶体的一边是盛开的牡丹,另一边是一棵枝高叶大又挺拔的梧桐与瓶盖上的枝叶相接直通瓶顶。

梧桐旁立着一只祥凤,低头窥视艳浓的牡丹。

梧桐枝头,鸟儿成双作对,展翅欲跃,似一派新秋光景。

就这件玩意,在众多的精品中异常引人夺目。

因为太生动太形象了,一切细节的形态都是人们想象不出的完美表达。

任你再没有艺术细胞,也得好好看一阵才能把眼睛移开。

再第三位王树森,他以“花片”和琢制“怪人”闻名。

诸如达摩、济公、钟馗,以至屈原、李白等。

所谓“怪”,是王树森的创作思想“精品必绝”的表现。

他的“怪”在不落俗套,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厂里能见到他的作品有玛瑙《屈子行吟》、珊瑚《观音渡海》、松石《韩湘子》等。

另外,王树森还有一手独到的玛瑙“俏色”技巧。

他创作的玛瑙《五鹅》,是用一块带红色的白玛瑙制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俏色经典之作,常罕见的出现了十四处俏色点。

五只鹅全是红冠、白羽、黑瞳,造型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意韵丰富。有似“活鹅一般”。

无疑这是一件千古绝唱的“孤品”,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隐喻了“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而其“花片”代表作品,京城玉器厂尚存有刚刚完成的高翠《龙凤呈祥》和《女散花》。

这两件作品料质都是少见的“美玉高材”。堪比他1979年为国庆献礼制作的《群仙贺寿图》。

要知道,那件作品可是获得国家珍品称号,被永久收藏的。

至于最后一位何荣,他自幼专攻圆琢人物。以佛像作品为主,兼涉猎器皿、鸟兽。

京城玉器厂里留存有他的作品珊瑚《飞佛》,白玉《飞》、《仿唐佛》,都是有一定境界的佛造像。

而他的仕女人物强调高洁雍容的情气。六厘米的珊瑚作品《十三妹》,是料大作的典范,取得了因材施艺的极致效果。

西城玉器三厂呢,库存之中也有不少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家力作。

像专攻飞禽的“鸟儿张”张云和,以雕琢玉石花卉着称的王仲元,能让整块玉石琢出来的器皿在水面浮起,影水上漂”之称的董凤鸣。

总而言之,这些佳品,就只影东方瑰宝”四字可以形容啊。

那都是登峰造极水准的造物,是供业内人士顶礼膜拜的圣物,已经没有什么可能被后人超越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现代社会干扰太多,没人能够再穷其一生的精力,如此专心、精心、心无旁骛的追求艺术。

所以日后的所谓“大师”跟他们这些东西一比,那就是个渣儿啊。

哪怕是洪衍武这样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主儿,对这些超乎人所能想象的杰作,也看得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其实关键就是这些东西都属于绝无仅有的国宝,他根本没见过,而且好多技艺以后也再不会有了!

而这些也不过是两家玉器厂库存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那些参与了评选的获奖作品。

像京城玉器厂的玛瑙俏色《和合福寿》、珊瑚《宝莲灯》、珊瑚《反弹琵琶伎乐》、青白玉《番作炉》、珊瑚《花卉瓶》、翡翠俏色《秋景瓶》、玛瑙俏色《喜上眉梢》、岫玉俏色《仙鹤》、《凤凰牡丹》、玛瑙《龙凤如意》、平素《千古一樽》、翡翠《五福同喜》、青金石动物《万象更新》、翡翠花卉瓶《田园声色》、玛瑙俏色《无量寿佛》、玛瑙花卉《梅兰竹菊》、玛瑙俏色《海市蜃楼》等等。

玉器三厂的碧玉《雉鸡》、《荷花翠鸟》、岫玉《黄鸡》、《孔雀》、《丹凤朝阳》、翡翠《松鹤》、《鹭鸶卧莲》、《三秋瓶》,玛瑙《龙盘》、《虾盘》、《蟹盘》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照样是难得一见,出神入化的奇珍异宝,随便拿出哪一件,都够进世界级博物馆陈列的。

所以这就是洪衍武赶上点儿了。才逮着这么个千载难逢的大空子钻。

别忘了,来参观的老外买走的基本也都是件儿,大件儿几乎全留在厂里没动窝呢。

而在原先的历史中,这些东西,除了一部分后来送去海外拍卖,被外国人抄磷。

其他的就是最终搁置几十年,最后被收进国家博物馆的命。

至于这些在职的,最后一批有真本事的工匠们,也很快就到退休年龄了。那么如此高水平的创作,很快就不会再有了。

所以这是实实在在的末班车。绝无仅有的收购良机。

这么个大宝库里,买着一件儿就能顶外面十件百件的,这不跟捡钱一样吗?

甭废话!买!

开二群了,群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