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52章 夕照街

重返1977 第752章 夕照街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如同洪衍武脑中混乱纷纭的状态。

七月份的京城,也因为步入了一个各方各面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碰撞不断。

像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空军医学系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掏粪落人粪池的老农而光荣牺牲的消息就震动了全国。

并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价值观大讨论。

许多人都为张华“不值”,他们把生命当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认为此举是“金子换石头”。

而7月16日,国家上层又批复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生的规定》,同样在知识份子、尤其是大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因为规定中指出,为保证培养人才计划的完成,高等学校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不准出国留学。

高等学校毕业生,也必须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两年后,经批准,才能对外联系自费出国留学。

所以尽管规定正式为出国留学开了一道门缝。

但许多人,却仍不免感叹束缚颇多,抱怨政策有些不近人情。

而事实却证明国家的担忧并未杞人忧。

因为在规定颁布之后,仅仅几年时光,我们自费出国的人数就由千人激增到了十万人。

这些踊跃迈出国门的,可几乎都是我们国家的精英阶层。

但当他们学业有成之后,却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归国效力。

如果规定中不加以约束和限制,想必我们国家花费了巨大代价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状况会更严重。

但这还不算什么,真正的危机,是我们整体社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盲目崇拜,也开始蔚然成风。

如今不是“逢洋必败”,而是“逢洋必好”。

但这倒不能仅仅用“崇洋媚外”四个字来概括定义。

因为大约是长期处于“阶级立场要泾渭分明”的状态下,我们的国人都养成了“爱憎分明”的性子,翻脸如翻书。

恶起来真恶,好起来真好。

根本没有过度,昨还把对美帝和日寇视为仇敌,今日便将对方当成了可以完全相信、依靠的朋友。

这件事从陈力泉、“媳妇儿”两口子和安吉洛的接触就能看出来。

这子现在一出门,再也遇不到带有政治警惕性的目光,感受到的全是无微不至照顾。

到处都能看见善意的笑脸,还经常会有正在学英语的年轻人主动打招呼。

他去公园、买东西都不用排队。要坐出租车,司机们都争先恐后。

就连坐个公共汽车都有人给主动让座。完全是一副超等公民的待遇啊。

就连他自己都不明白,怎么这身白皮囊就让他这么受人待见。

要那些兑换外汇券的“黄牛”巴结他还情有可缘,可公园、商店和公共汽车售票员,又图什么呢?

于是长此以往,沾沾自喜也就不可避免。

要不是洪衍武早有嘱咐,千万别给丫脸,得让丫有一怕。

陈力泉和“媳妇”也都不拿他当道菜。

否则这家伙的尾巴真能翘上去。

同样也是在这个月,表现当前时代下,京城百姓平凡生活的电影《夕照街》正式开机,终于进入了拍摄周期。

这部电影的编剧曾过这么一段话,大约能体现出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

“这几年,我想,究竟什么人是我们时代的脊梁呢?什么人应该活跃于舞台和银幕呢?我的结论是普普通通的人民。他们头上没有光圈,手上没有号角和权杖,脚下没有风火轮。他们有浑身的伤,内心的痛苦。他们口里也常有高声的牢骚,低声的叹息,他们背负着因袭和现弊的重担。然而他们内心又有着光明圣洁的火焰,他们在咬着牙苦干,他们在创造我们的幸福,开辟我们的道路,他们是生活的主人。要写就写他们,要歌颂就歌颂他们。”

而不得不,洪衍武也正是因为思想上的新动态,他如今同样萌生出了与之相似的情福

甚至由于能看到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来,他比编剧还更爱、更珍惜这个一在不断像现代转变的京城。

于是他便通过“红叶”,主动把这部片子的合作范围加大了。

在原有的赞助基础上,洪衍武不仅个人出资让庞师傅承包了剧组拍摄周期的外送餐。

另外因为是炎炎夏日,他还带着“红叶”撮合剧组跟“北极熊”达成协议,让厂方答应免费赞助剧组五十箱的冰镇汽水。

而他出于个人喜好,和代表“北极熊”提出的新条件,就是希望能把福儒里观音院过街楼的街景,和“北极熊”汽水摊儿的风貌加入在电影当郑

同时呢,他还要求剧本改几句台词,想顺带夸一夸洪家的“衍美楼”。

不用太明显,点到就行,这主要为的是日后老铺重张做铺垫。

这也算是学日本饶招儿,东西还没卖,就先铺垫上广告了。

而对他的这些条件,导演经过全盘考虑,基本都答应下来。

因为导演虽然是个非常认真的人,甚至有点较劲。但他可并没有什么得奖、成名,广告费之类的功利心。

就是单纯想要给生活拍照,没有粉饰,没有虚构。好拍出京城胡同生活特有的美,和邻里间的那种人情状态来。

只要和这个观念不冲突,只要对拍摄影片有利,就一切可以商量,可以接受。

比如拍摄地点吧。

为了找到心目中理想的院子,从建组之初,导演就发动了剧组的人开始了艰苦的筛选。一条胡同,一条胡同,骑着车挨个找。

最后才把位于新街口、沙滩、定阜大街的这三处四合院,定为电影的主拍摄地。

既然本来就是拼凑的,那么临时加一个具有独特建筑的京城街景并不算为难。

像剧中人物退休老工人郑万全跑居委会办执照的过程就加了个外景。

老头儿蹬着自行车从远处穿过了观音院的过街楼,就把这个要求给完成了。

而卖汽水的镜头也好办。

因为剧情的后半部,夕照街的青年办起了服务部。

那么自然可以兼营“北极熊”汽水,把摊子摆在服务部门口就完了。

至于台词的改动同样和简单。

按照剧情,郑万全为了请老孙头出山,夸他手艺时,有几句话。

改完了之后,郑万全的话,大致意思就是,“你老孙头的老豆腐,那名气都快赶上“衍美楼”的“豆腐箱”这道名菜了。可“豆腐箱”过去是有钱人吃的,咱穷哥们不还得你老孙头的老豆腐才能过嘴瘾吗?你好意思让大伙儿吃不着吗?”

所以没怎么费劲,这些细节就达成了统一。

而除此之外,还有两件无心插柳的情况,所带来的惊喜,均超乎双方的意料之外。

第一个就是剧中几个待业青年的形象,导演对自己挑的演员其实还不太满意。

“红叶”呢,就叫来了过去的兄弟“淘气儿”来试试。

没想到“淘气儿”又招呼来了“顺子”,结果俩人凭着真实的生活感觉,一试镜全部通过。

最后“顺子”扮上了戏份较少的“机灵儿”。

“淘气儿”靠大咧咧的脾气和大嗓门,则得到了“大头”这个角色,“截了”原本扮演者袁苑的“胡儿”。

好嘛,俩子这就有燎上电影银幕的机会了,无意中成了国产电影的第一批非专业演员了。

他们俩也挺高兴,一激动,就仿效洪衍武,主动把剧组的香烟给包了。

知名演员发“翡翠”,普通工作人员,就抽他们需要降价处理的“丙级烟”了。

而洪衍武呢,头几因为听谷依已经调动到了“海防歌舞团”。

那么为了替穆迪安定人心,也为了杨卫帆再露一脸。

他特意把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又给了杨卫帆,还嘱咐他弄出来交给谷依演唱。

那么现在好,见是个机会,洪衍武又顺势就便,把在这首歌推荐给导演做电影主题曲。

结果他哼唱了没两句,那悠扬的曲调和质朴的歌词就打动良演。

之后由他撮合,导演很快“海防歌舞团”取得了联系,并定了下来。

弄得谷依不但为这首原本就是她演唱的歌曲兴奋不已。

也对穆迪这个团长,和杨卫帆这个“作词作曲者”,更为感激不尽了。

总之,在由洪衍武创造的历史里,《夕照街》成为了民间资本与国产电影的初次合作。

尽管不为人知,但各方各面都挺满意。也相当成功。

实话,不但艺术水平提高了,剧组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想想看,这年头的知名演员也没多富裕。

吃得好喝的好,还有免费香烟,那还能挑什么呀?

于是“红叶”的工作成绩受到了充分肯定,洪衍武、陈力泉,“淘气儿”、“顺子”也跟一帮名演员混得精熟,都拍了合影。

有意思的是,在这部片子里,初次以“二子”为名出场,日后并因《吃面条》的品火遍全国的陈培斯。

居然有一因为剧组晚上吃打卤面,他还当众闹了个大笑话。

而且正好被来探班看热闹的洪衍武给撞上。

怎么回事呢?

敢情当时庞师傅派来的人里有一个师傅是津门人,由他专门负责给演员浇面卤。

面卤有两样,一样是西红柿的,一样是蘑菇黄花儿材。

而那陈培斯来晚了,他来的时候别人都吃上了。

结果等他一过来,他就听大师傅问他“你叫嘛?”

陈培斯把盆一递,就,“陈培斯。”

可没想到大师傅不打卤,又问,声调还拔高了。“你叫嘛?我问你叫嘛?”

陈培斯只好又,“我,我就叫陈培斯啊……那边那是我爸爸,您不认识我,您应该认识他呀。”

好,还是旁边的洪衍武先明白了,赶紧过来一指着大师傅手底下俩盆,给陈培斯解释。“嗨,满拧啦,人家是问你浇什么卤呢?”

??开二群了,群号:

?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