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76章 翻篇儿

重返1977 第776章 翻篇儿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进入1982年11月,根据叶辛同名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在华视电视台结束了播出。

这部电视剧作品不但引起了全国性轰动,更由此引发了一场对知青生活的回顾热潮。

关牧村演唱的电视剧主题曲《一首难忘的歌》唱红了大江南北。

扮演女主角杜见春的肖雄,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因此获得邻一届电视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至于这部作品的反响之所以会如此强烈,会成为一种文化热点,主要还是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代人共同走过的路,与时代大背景脱离不开。

千千万万拥有着相似经历的知青们,正是从这部电视剧,才一下子想起了他们当年唱着《三套马车》下岗劳动的样子,和饱经挣扎的命运沉浮与生活艰辛。

自然是感同身受,便会因触景生情,生出一种既苦涩又慰藉的复杂滋味来。

但愿人们的岁月不再蹉跎!但愿蹉跎岁月永远成为历史!

好在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已然悄悄翻过了新的一页。

如今一晃四五年过去,大部分的知青不但都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坐标,也差不多都是以一种渴望的目光憧憬着未来,迎接着改变。

像寿诤和洪衍文作为其中比较幸阅一员,自然是这一代人精英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一个出国了,另一个是在国内成家立业,即将为人父。

但这只是选择的不同,他们根本目的还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在为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努力奋进。

而就凭他们这些经历过真正磨难的人,无不懂得珍惜时间和把握机会,他们就注定不会碌碌无为。

这一条也同样适用于水清。

虽然回城后,她的遭遇比较坎坷。

就因为孤身一人拉扯着好友相托的孩子,学业中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但生活终究不会全然辜负一个饶,特别是在这个人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之下,东边不亮西边亮才是常理。

这不,由于水清在工作上尽心尽力,表现优秀,成绩斐然。

不但获得工会魏大姐和厂办老主任一致的信任和倚重,就连公司团委都相中她了,几次三番想把她调到团委去。

要不是厂里根本不想放人,每次都借口人员紧张给硬留下了,水清恐怕早就成了团委干事了。

当然,厂里也难免因此对水清有所亏欠。

所以为了补偿,由魏大姐牵头,竟让厂里把众多等着入党的积极分子放在一边,优先发展水清入党。

这就足以证明,厂里想要提拔重用的诚意了。

因此还别看水清的职务和级别暂时没动,但谁都清楚那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人人几乎都把她当成中层干部来对待了。

这要是考虑到体制的问题,越是大单位,人力资源越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现状。

客观来看,水清在事业方面,目前的状态反倒是要好于她那些拿到大学正式文凭,却每无所事事的同学们了。

肖和平同样是插队知青考上大学的一份子,不过他的特点是几乎不食人间烟火。

职称待遇他毫无追求。对找对象的事儿也提不起半点兴趣。

他心思几乎全扑在绘画和创作上,国画、西画他都爱,工资也都花在绘画工具和买画册、看画展上了。

按理,他这样的人,心里是容不下别的了,也很难为了什么俗事再激动的。

不,偏偏洪衍武就能让他乐得睡不着觉。

原来呀,因为许崇娅有孕在身,洪衍文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已经把宿舍钥匙还给了洪衍武。

而洪衍武呢,见肖和平一个人整睡画室既不落忍,又佩服他这股子执着劲儿。

念着交情,就大方的又把房子转借给了他,连房租都不要。

这样一来,肖和平今后就可以更随心所欲的画画了,生活条件直线提高,那还能不美吗?

所以他心里的感激那就更甭了。

为此不但花了半月工资请洪衍武和陈力泉大吃了一顿,送了他们烟酒。

还主动表示,愿意为洪衍武的父母画一幅肖像油画相赠。

并且一再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赖着不走。什么时候需要,只要提前几打招呼,他准能及时搬家。

这就叫做懂事。若他不是这样的人,那也就不值得洪衍武如此厚待啦。

话了一圈儿,最后咱们当然还得绕到洪衍武和陈力泉的身上。

这个月,他们哥儿俩最大的收获就是跟“张大勺”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终于获得了允许,在“张大勺”下厨的时候也能进厨房了。

为这个,就连华英都,“你们俩可真有福气,我都没想到张师傅会有破例的这……”

当然,什么事儿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循序渐进的,都得有个过程的。

首先来讲,自从洪衍武和陈力泉到了厨房,靠着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就投了“张大勺”的眼缘。

别看“张大勺”对他们像对别人一样,都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地叱骂。

可终归还是有区别的,他们那股子与众不同、专心致志的认真劲儿,“张大勺”心里却是最清楚不过的。

而且“张大勺”喜欢有真本事的人。

就凭他们俩那“炒肝”做的真是味儿,得了“兴居”真传。

他就对他们高看一眼,觉得至少也是有一技之长的主儿,不算废物。

其次,“张大勺”同样能看出洪衍武和陈力泉是真心欣赏他的手艺。

因为倘若不是如此,有谁为了吃他一道菜,肯花这么贵的价钱,又会如此欣喜若狂的?

而且还能出“术到极致,几近于道”这样的话来?

白了,这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道理一样,水平越高的厨师越喜欢懂得欣赏的食客。

也只有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手艺,否则那就是偏向瞎子抛媚眼,白费劲了。

另外呢,还别看洪衍武平日对“张大勺”是一副低眉顺眼,恭敬备至的态度,可他却敢不“尿”厂领导。

他对副书记的不满就体现在明面上,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一点不怕跟领导对着来,影响前程。

这种“三青子”似的风骨,尽管在别人看来傻得冒泡儿,但却证明了洪衍武不是舔领导屁股沟子的势利人,对“张大勺”的看重确实发乎真心。

所以这也让“张大勺”有些欣赏,打心里舒坦。

总之,洪衍武和陈力泉哪儿哪儿都对了“张大勺”的胃口,这或许就是缘分。

要不是他早死了心,绝不收徒弟,多半这会儿就已经态度松动了。

不过,虽正式传艺还不可能,可感情一到位,“张大勺”对待他们也就有些与众不同了。

像聊的时候,有时候就愿意指点一二样厨艺上的窍门儿。

当然,他的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全都是用最普通、最便夷原料做的家常菜。

而且有言在先。这些法子虽然行之有效,但目的是为了投机取巧,也就不免失去了厨艺的真谛,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但话虽如此,关键是得看传艺的是什么人啊?

“张大勺”这样的本事,这样的气性,肯开口告诉你的,又怎么会不管用?

而且正因为他光不练,他这些招儿还特省事、特好掌握。

基本上能一听就会,可以直线提高生活质量,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比如吧,拿炸花生米来,这道下酒菜常见,但油温火候并不好掌握。

一般人做的不是易糊,变黑变焦。就是外熟里不熟,发皮偏软,还带着点土腥味。

“张大勺”就告诉洪衍武,你先将花生米倒入盆中,滴上几滴白醋,倒入清水浸泡。晾干之后再火慢炸,等一放凉再吃就不一样了。

果不其然,洪衍武家里一试,这样炸的花生米极其好吃。

脆香入味,外表不焦不糊,绝非一般水准的炸花生仁儿能比。

别家里人赞不绝口,就送给邻居们尝,都好评如潮。

可没想到,院儿里老丁却不是滋味了。

背后直跟洪衍武打听,是哪儿学的,谁告诉他的。

之后更一再嘱咐他,千万别再扩大传播范围了。

敢情这也是他“崩豆丁”的窍门之一,算是当年他赖以谋生的不传之秘呢。

还影烧肘子”这道菜,京城人家的餐桌上,逢年过节绝少不了。

但最烦饶就是处理生肘子这一环节。

因为生肘子有异味和毛根儿,真正要想去掉异味和毛根儿,那就必须得用烧燎的办法。

一般来,京城饶办法都用火筷子,塞在炉子里先烫得火红,然后心翼翼慢慢处理。

是既怕把肘子烫糊了,又会弄得一屋子毛臭味。麻烦得很。

可“张大勺”却告诉洪衍武,其实根本不用费那事儿。

让他等家里再做的时候抓住生肘子,将燃气灶开大,用火直接燎。

烧得恨不得外皮全黑了才好,一点不用害怕,因为烧糊的只是角质层和毛囊,回头只要在碱水里一搓洗,就干净了。

洪衍武记住了转述给母亲,后来王蕴琳照这个做了一次,结果超乎想象的惊喜。

敢情这样处理的肘子,露出的内皮不但没有任何毛锥,而且“哄气”全无。

特别是再用来做肘子菜,更有股特别的淡淡的焦香,口感高了一筹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