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79章 好菜

重返1977 第779章 好菜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都好饭不怕晚,其实好饭也不怕远。

要还真不亏得洪衍武和陈力泉惦记了好几。也不亏他们大老远地跟着“张大勺”从南二环一直找到了北二环去。

这顿饭,那吃得确实与众不同,长见识,享口福,得体面。

那他们到底哪儿吃的啊?

嗨,安定门内大街259号,康乐餐馆。

据“张大勺”所,这家饭馆特别的地方,一是在于是由四对夫妇合办,两位女厨师掌勺,菜式亲民,然就带着一种家常材质朴滋味。

二是由于这几个人籍贯南海北,便得以在江、浙风味的基础上,又融汇了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特色,竟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独有风味。

可以他们的袄招牌菜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相当别具一格。

为这个,他几十年来断断续续一直光顾,从人家最早的开业地点新开路二十五号,一直吃到人家搬到了椿树胡同去。

而去年的时候,“康乐”再次迁址,人家还特意把新地址告知了。

只是他嫌路远,一直没去过。

那这次就算是履约了,正好去会会老朋友,顺便也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尝个新鲜。

就这样,这一路上听着“张大勺”随口介绍。

洪衍武和陈力泉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从三张桌子起家,靠着价廉物美,精工细作,努力创新,维持了几十年良好口碑的风味馆儿的大致印象。

可来实在让人出乎意料之极,当,这一行三人东打听西打听,一到地儿倒是傻眼了。

因为餐馆的规模和氛围,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迎面居然是一栋簇新的三层砖楼。

门前有高台阶,上面有翠柏盆景,气派的四扇大门上房挂着横匾。

楼檐的一米高的红色美工立体字上,还悬有一个引人夺目的霓虹灯招牌“江南风味”。

而进去就更了不得,楼上楼下几十张桌子全都满员,热火朝忙和的服务员得有好几十人。

而排队等位的人里,甚至还有不少老外呢,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这哪儿还像个饭馆啊?完全就是大酒楼嘛,规模已经赶上“聚德全”了。

别洪衍武和陈力泉了,就连“张大勺”都主动跟服务员又打听了一下,生怕是找错地儿了。

不过正是有此一问。一怎么怎么回事,我找谁找谁,这待遇还就不一样了。

服务员马上就去通报。而很快,楼上就下来一个身着华达呢制服的老太太,亲自来迎接他们了。

这也不用等了,直接楼上雅座,单给领导备下的一个雅间给了他们。

而通过两个人进一步的客气寒暄,洪衍武和陈力泉才荣幸的知道,原来这就是“康乐餐馆”两位女大厨之一,常静。

但实话,最感惊讶的还属“张大勺”。

因为别看才两年工夫,“康乐餐馆”确实已经不比从前了。

首先“张大勺”了解到,餐厅的老经理,和另一位福建籍的女大厨罗慧都已经因病退休了。

其次是他还得知,由于英国和香港报纸,先后刊登了相关报道,对海外推荐这家“三桌饭店”。

再加上常静去年于日本参加“味之素”举办的烹饪比赛又拿了金奖。

政府便有意要把“康乐”其扶持为一级餐馆,分担接待领导和外宾的任务。

这一年来不但把这栋楼全部划归“康乐”使用,还通过从其他饭庄抽调支援,扩充了几倍的人手,并提拔常静担任餐厅技术部经理。

这也就是,如今的“康乐”真就成了京城餐饮届里新秀一枝了。

但同时也是物是人非。

“张大勺”当年认得的老朋友们,如今几乎都已经不在了。这不能不让人有些伤福

好在万幸的是,终归常静常师傅人还没走,他们这一次也就算没白来。

这不,“张大勺”就随口了个四菜一汤,连播都没看,这位已经久不亲自掌勺的大厨就主动去厨房操持去了。

由于走了特殊渠道,不多时,菜品就开始端上了桌儿。

先上来的这道菜特别有意思。

眼前是一盘炸得焦黄的锅巴,一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色的汤。

在把热汤快速的倒进盘中之时,只见碗中气泡浮起,耳边是“滋滋滋”的响声,顿时香气扑鼻,艳色满溢……

简直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多重享受。

美得陈力泉睁大了眼睛,香得洪衍武叫了一声“锅巴鱿鱼”,

可偏偏他随后一动筷子却愣住了。

因为嘴里只有青虾的美味、水果的香脆、西红柿的酸甜……哪儿又有什么鱿鱼啊?

而这时“张大勺”才不紧不慢的了一句,“不懂就别瞎,这就是常师傅根据传统菜‘平地一声雷’改良,在日本得奖的作品。用青虾、波罗丁、苹果丁、荔枝丁、西红柿酱、鸡蛋清、熟猪油做芡汁儿,菜名疆桃花泛’。”。

一句话,洪衍武不免尴尬了。

可同时却也感到“桃花泛”这道菜简直是绝了啊。

不但听起来,风雅高贵。有一种十里桃花、花瓣纷飞的既视福

在烹调艺术上,用料、技巧、寓意,也全都巧妙融合进了桃花的诗情画意,增添了菜肴之美。

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食指大动,印象深刻。

不过这话回来,他记得“平地一声雷”好像又桨轰炸东京”啊。

用这抗日菜在日本拿奖,这事儿可……可真有点意思。

而就在洪衍武瞎琢磨的时候,第二道菜“酒糟肉丁”又端上了案。

福建省的特产红糟,用糯米为主材料。将蒸过的糯米发酵,再过滤而成。鲜红的色泽,有一定的酒精量和独特芳香。

所以用红糟调味,就是福建材特色。

这道菜要求烹饪时,不但让红糟充分渗入到肉丁里增加香味,还要不变色,有红色的光泽。

红色的肉丁、青绿色的炒黄瓜,看起来就很养眼,也是再好不过的下酒菜。

第三道叫做,“香菇肉饼”,妙处在于非同一般的巧手功夫。

要用香菇的笠包肉馅,像做茄盒,藕合一样,先炸再炖而成。

菜端上来之后,一眼可见,茶色的香菇表面,笠下却金黄辉映,旁边再搭配着玉兰片。

显而易见,这道菜是从“烧二冬”发源,却更胜一筹,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巧思巧手。

第四道菜呢是道“茭白口条”。

茭白是细菜,口条是用宽汁儿扒出来的,搭配在一起,很有点清真馆儿的意思,是细滑软嫩、滋味浓郁,最能下饭。

至于最后,那又是一道常师傅自创的“翡翠羹”来收尾了。

这道菜,是将切细的菠菜叶,与鸡汤一起煮成绿色羮。

同时又用鸡肉泥加蛋清,煮成的白色羮。

然后再将两种羹,装在一个盆中即可。

当端上来的时候,常师傅是摆成“太极”形状的。

绿与白交相辉映,不但煞是美观,更衬托出深绿的翡翠之美,口味也泾渭分明。

如加上调和味,竟有三种味道可以选择。

当然,如果拿它和头道菜“桃花泛”这么前后一对照,那就更得意趣了。

想想吧,一硬一软,一红一绿。最难得的还都是如此雅致,如此浪漫。

若不是女大厨所创,世间恐怕还真是难有这样的妙菜呢。

别人不,至少洪衍武尝过一次之后,是对“桃花泛”和“翡翠羹”心悦诚服了。

至少在他看来,这两道菜已经是色香味意形俱全,登峰造极的菜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