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 > 第795章 分红

重返1977 第795章 分红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7:15:40 来源:小说旗

如果说洪家的哄堂大笑,展现的是一颗“手榴弹”引发的效果。

那么远隔百里之外的龙口村,举村的震撼和激动,那体现出的就是“连番轰炸”的威力了。

同样是这一天傍晚,龙口村除了孩子和行动困难的老人,几乎所有成年村民都聚拢在村支部办公室外的大榆树下,来参加村委会临时召集的户外大会。

尽管当时寒风凛冽,天色渐黑,甚至为此还耽搁了村民们家家户户的晚饭。

可没有一个人喊冷,没有一个人抱怨,反倒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甚至是血脉偾张。

因为安书记和兆庆,一字不差的遵守了他们当初的承诺,马上就要给村民们分红了。

而且还不是小数目!每人分八十元!

全村老少,无论男女,只要是龙口村的人,哪怕是个襁褓中的婴儿也有份!

要知道,这样凭人头算,最多的一户甚至可以领到上千元,哪怕人头最少的也有二百多元。

这甚至比许多家庭过去辛辛苦苦干上一年赚到的还多。

现在白白就能拿到手里,这岂不是天降横财嘛!又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而现场,整整十万块“年终奖”码放得整整齐齐,多达上百沓人民币就放在台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份钱币聚集成小山一样的霸气景象,完全超出了任何一个人的想象。

在等着排队领钱的三百余户村民又怎能压抑得住激动?

有的村民至此仍旧不可置信。

“这些钱是真的吗?真的会分给咱们?”

有的村民咽着吐沫,满是兴奋。

“这还有假。安书记什么时候骗过大伙儿,他向来说话算话……”

还有人由衷感叹。

“了不起啊。兆庆可真是好样的,就这么一个工艺品厂,居然赚了这么多钱……”

总而言之,无一例外,每个人原本平日里无甚光彩的眼睛,此刻都有了光泽。

一种充满憧憬和满足的幸福之光!

因此在大会正式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耐心,自觉维护了良好的秩序,并带着一份欣喜的感恩之心安安静静听着安书记和兆庆的发言。

甚至在安书记当众一一宣布几项新政。

说明年要把已经包产到户的土地重新收回,恢复集体所有的政策。

兆庆作为厂长,今后工资定为二百元一个月,年底分红加倍。

村委会全体成员也从此在工艺品厂享受一份优厚的工资待遇后,也完全没有一个人反对。

因为货币除了价值尺度的作用,还有能让人们的脑瓜开窍的功效。

哪怕村里最愚笨的人也知道眼前这些钱是靠谁才得来的。

村民们很容易就能算清这笔账,到底是怎么来才最合适。

既然安书记和兆庆给大伙儿挣了这么多钱,他们作为干部和有功之臣,自己多拿几个自然是应该的。

另外,别说共和国的老百姓本来就服管,退一万步讲,即使为了这个天上掉馅饼的福利,村民们也不能跟村委会对着干哪。

更何况话说回来了,安书记是什么样的为人?在村里又是什么样的威望?

还有兆庆哪,谁愿意白白把这么多钱分给大伙儿啊?那他能这么干,人品能差的了?

所以说,他们的决定一定是为大家伙着想。错不了。

果不其然,村民们自己的脑补还真没想错,随后兆庆的发言为安书记的决定做出了详细的注脚。

他解释说,土地恢复集体所有制,主要是为了便于靠农机具和雇佣帮工的手段,来实现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这样在完成上级的收粮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把龙口村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靠小农经济要想挣钱太难了,“无商不富”啊,大家伙想要共同富裕,只有靠村里的工艺品厂才行。

所以他正式宣布,从明年起,龙口村的工艺品厂欢迎大家加入,成为正式工人。

任何成年人只要技术达标,入厂考核通过,每月就能拿到四五十元的固定工资收入和额外的奖金。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起,技术水平差的人利用冬天的时间去拜师,为了入厂好好学一学,练一练。

至于待遇上,搞石雕和木器的工资最高,刺绣和缝纫的要低一些,手工编织的最低。大家可按照自己的条件和冤枉,量力而行。

最后呢,兆庆还表示今年干得晚了,下一个春节前,自己有信心让厂子完成的利润目标,从今年的十六万增长到四十万。

明年,他要让村里每个人的分红达到二百元!

于是至此,兆庆的豪言壮语把大会的气氛彻底带入了**。

那现场简直是欢声雷动啊,十六万和四十万的数目,把村民们个个轰炸得晕头晕脑。

巴掌一拍,“呱唧呱唧”得都没完了。

也不知是谁带了个头,几乎所有人都先后喊了起来。

“感谢安书记啊,感谢兆庆!感谢村委会,感谢工艺品厂!”

“大伙儿全听上头的!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不干谁就是个球囊!”

“安书记,兆庆,明儿去俺们家里喝酒啊!托你们的福,这是从未有过的肥年啊!”

而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就听安书记一声令下,分钱也终于开始进行了。

说实话,村会计今天的工作可真不容易。因为天冷,发钱忒费劲。

哪怕是到了村民手里,他们数了半天,手都数软了,都还没有数清楚。

所以一直到晚上快九点,现金发放工作仍在继续。

有意思的是,当时虽然已经有大部分村民领到了钱,但好些人还舍不得回家。

他们如同炫耀似的,就站在村委会门前的灯光下反反复复数着,同时相互询问对方领了多少,又打算怎么花。

说白了,就真跟培斯演过的那个小品台词似的。“我王老五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结果恰恰就在这时候,更让人想不到的情况又发生了。

村里的大喇叭竟首次在夜色中嘹亮的响了起来。

就听兆庆的声音在大喇叭里头喊着。

“各位村民同志,各位村民同志,有个事儿忘了跟大家说了。今年元旦,京城市政府已经宣布彻底废除购物券了。这也就是说,‘三转一响一咔嚓’,再不需要什么工业券了,今后我们农民只要有钱,那就可以随便买了。所以临时宣布一下,我明天就要进城了,给亲戚送点年货。那么如果有谁有这方面需求,赶紧列个单子给我,我可以帮助采购啊……”

好嘛,这个补充的消息又是宛如惊雷,震倒一片啊。

龙口村本已经安生下来的状态一下又成了沸腾状态了。

领了钱的人一听,再也不抻着了,一部分作鸟兽散,赶紧往家里跑。

不为别的,主要他们这些人的腰里,还真没这么趁钱过,确实有点烧得慌。

那真得两口子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到底是买什么……

还有一部分进了村委会围住了兆庆细问。自行车什么价啊,缝纫机什么价……

于是当这一夜过去,有一个黎明来临的时候,太阳虽然还是那个太阳,但龙口村却已经不是那个龙口村了。

在昨日之前的无数个清晨里,这个村里的人还几个人设想过自己会有上百元的闲钱。

可到了这一天的开始之初,却出现了无数的人要把成千上百的钱花出去。

一夜时间真是天壤之别啊!大家确实是发了!暴发!

当三台黑白电视机,六个照相机,七十多辆自行车,五十块手表,三十六台缝纫机,六十八个半导体收音机的数字,最终统计到兆庆手里,连他这个倡议者都被吓了一跳。

他不由苦笑一声,真是自找麻烦,这么大的事儿,恐怕又得麻烦洪衍武这个表弟帮忙想办法了。

而就在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对比的来看一下全国的情况,恐怕会显得更有意思。

比如说远在江苏,资产已经达到二百万之巨的“天下第一村”的当家人吴仁宝,当时也在打着精明的算盘。

他认为“包产到人,农机关门”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是因为分到地的农民手里钱不多。

今后只要农民手里一有钱,市场需求就会重新喷薄。家家户户要买农具喷药,市场无比巨大啊!

所以他给1983年定的目标是投资成立华西药械厂。

不能不说,他确实找到了蓝海,仅1984年,药械厂就大赚200多万。

而且由于家大业大,华西村的领头羊地位也是一时难以撼动的。这种气魄绝不是刚起步的龙口村能及的。

但吴仁宝“无工不富”和龙口村的“无商不富”还是有差距的,就是靠着一字之差,龙口村也在慢慢的拉近距离,这一点我们大可以静观其变。

其次,还有津门的大邱庄。这一年,他们创造出了“农业奇迹”。

过去大邱庄有11个生产队,1200多个劳动力,种4000多亩土地,最高年产粮120多万公斤。

但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农业状况却越来越好。

至今年止,全村从事农业生产仅有173人,产粮却达到了170万公斤。

可以说大邱庄的农业劳动比例和人均产量已接近当时的美国水平。

而他们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大量劳动力转到工业上去以后,经济实力大增,给农业不断投入,农田作业从种到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在那里,农业才会成为令人羡慕的事业。

所以说,龙口村的计划与之不谋而合,相信明年就会见到非常显着的效果。

最后,我们还可以再来看一看四川,这一年未来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在做什么。

1982年,下海初步成果的刘永好和他的兄弟们此时面临着最艰难的日子。

他们卖出的一笔十万元大单,因为农户遭灾,鸡都死光了,因而变得颗粒无收。

同时他们借钱投入买到的种蛋仍在孵出小鸡,迫使他们只能低价处理,断尾求生。

于是从此,看到市场风险后,刘家兄弟开始谋求新的转变。

他们这才把目光从已经饱和的养鸡市场移开,盯到了兆庆已经干上了两年的鹌鹑身上……

??开二群了,群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