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二十二章 等待结果

一脉承腔 第二十二章 等待结果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汇演结束,宋斌和冯浩一起前往了后台,找寻这几位老腔艺人,他们心里有着太多的疑问和话语想要给这些老人们说。

等到了后台,张禾和刘兴武坐在那边,老艺人们也坐在一边。

刘兴武的脚下丢了一地的烟头,不知道抽了多少根了。

“小刘啊,你还真的是能忍啊,这么大的事情居然瞒我到现在。”冯浩笑道,脸上满是欢喜。

刘兴武急忙起身,一人递了一根烟过去,笑道:“冯局,你这么说我就不对了,要是我早告诉你,不就没有今天的惊喜了。”

“小刘,我刚才已经听你们冯局说了,老腔今天的改变全都是你一手促成的,你是我们文化部门的精兵强将,日后大有可为啊。”宋斌夸赞道。

“宋组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就算是论功劳我也不是最大的那一个,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这些老艺人们,如果没有他们,老腔就活不到今天。”刘兴武话语真诚。

宋斌点了点头,不愧是大学生,能力有了,为人也谦虚和善,是个人才,不愧是能搞出大事的人。

刚才的汇演众人全都看在眼里,老腔一出,后面的节目全都黯淡无光,没有了任何的吸引力。

到现在为止,观众们还在讨论刚才的老腔表演。

“你们好。”宋斌走过去,给张德林几人打招呼。

宋斌的威严在这里放着,一看就是个领导,老艺人们不敢托大, 全都站了起来。

“宋组长,这位是德林班的班主,张德林老爷子,是班社里的主唱兼月琴手。”刘兴武介绍道。

“张老爷子,你好。”宋斌主动伸出书。

张德林何尝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爷,人家跟你握手你就握吧。”张禾在一旁笑道。

张德林这才伸出手和宋斌握了一下。

和德林班的艺人们一个个的聊完,宋斌站在了中央,面色肃然。

“我首先要说的是,你们刚才的节目表演的很好,是我目前为止看过最精彩的老腔节目。”宋斌语气肯定。

“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已经决定,将你们这个节目上报至中央,进行国家级的评定,其他的你们就不用管了,我们会处理好的。”宋斌缓缓道。

之前的表演不光有新闻媒体现场录像,还有非遗普查小组的人录像,存档备份,给上一级部门汇报。

上面做评定,这个视频也很重要。

“谢谢宋组长。”张禾感谢道。

“不客气,这是你们应得的。”宋斌笑了笑。

“具体的结果还要过一阵才能出来,不过肯定是好消息。”宋斌说完,给冯浩低声说了几句,转身离开。

冯浩并没有跟上去,而是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总共有四个级别,分别是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你们这一次的表演这么好,最起码可以拿到市级的非遗资格了,国家级的可能还有点困难,不过也可以想一想嘛。”

这些张禾之前在查资料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每个级别光听名字就知道,政策上的倾斜程度是不一样的。

县级只能获得县级的政策支持,市级就能有市级的,省级更要庞大,如果是国家级的话,那就更厉害了。

国家级的下一步就是世界级,不过这个很难达到。

“我们力争国家级!”张禾开玩笑道。

能拿到市级的资格就已经足够了,他不想奢望太多。

“好了,我先走了,你们回家去等消息吧。”冯浩笑道。

说完,他也离开了这里。

张禾和刘兴武两人开怀大笑起来,其他的老艺人们更是如此。

一切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总算没有白费!

更何况,今天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唱老腔,对艺人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一份荣誉。

“我们搬东西,准备走!”刘兴武兴奋道。

他一手拿起一个板凳,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我来帮你们!”几个剧院的工作人员主动凑过来。

开玩笑,这个老腔之前名不见经传,现在却被市级非遗普查小组的领导点名表扬,日后不可限量。

他们华阴人民剧院以后举办活动,肯定少不了老腔的身影,不如现在趁早打好关系。

有了剧院工作人员的帮忙,德林班的东西很快就被搬上了车子里。

坐着时风货车,一群人先在城里吃了顿饭,随后回到了虎沟村。

忙碌了一整天,之前发生的一切就好像梦幻一般,是那么的不真切。

坐在虎沟小学的院子里,张禾和刘兴武两个人心里都有些感慨,好像心里的什么重担突然间就卸下来了,一时之间空落落的。

当天晚上,大家伙全围坐在电视机跟前,电视上播放的是渭南电视台,正在播放的是渭南新闻。

华阴非遗汇演的新闻理所当然的上了渭南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在新闻里面,专门留出了一分钟的时间播放华阴老腔,表达了对这门传统艺术的震撼。

只是,非遗的结果一天不出来,没有人会这么急着下注。

“德林爷在电视上还蛮帅的。”赵芸轻笑道,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看着电视。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张德林昂首挺胸。

今日的表演已经证明了刘兴武选择的道路没有错。

皮影撤掉,老腔就可以活。

张德林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有这么多观众鼓掌是什么时候。

“各位爷爷,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结果还没有出来,咱们还不能松懈,以后继续训练,咱多准备几个节目,以后上台不能光唱一首。”刘兴武提议道。

“这没有一点问题,咱一天干完活也没事,不唱老腔唱啥。”张德林当即说到。

从十几岁就开始唱老腔,唱到了现在,对他们来说,老腔是融入到骨子里的东西,无法分离,就算刘兴武不说,他们也会继续唱。

这时候,刘兴武忽然想到了什么,他从兜里掏出来一大叠纸票,给老人们每个人发了几张。

“各位爷爷,咱们之前说好的,你们跟着我唱戏,唱一次二十,这是我给你们的钱,你们不能不要,这都是我当初承诺给你们的。”刘兴武笑道。

老人们本来不打算要的,但是也不得不收下。

将事情了结,刘兴武的心里也舒坦了不少。

“你这钱哪来的?”张禾十分好奇,悄悄问道。

从文化局,华山管理局都没有要到钱,拉到赞助,这些钱也不少啊。

“我是缺钱的人吗?这点钱而已,小意思。”刘兴武满不在乎道。

“不行,你是艺术团团长,我是后勤部部长,这个钱没有你出我不出的道理。”张禾一本正经。

刘兴武闻言乐了。

“你还真当咱们这是艺术团了啊,咱们现在就是一个民间的戏台班子,有名无分,离艺术团还早着呢。”故意岔开了话题,没想要张禾的钱。

艺术团有国家和行政机构的艺术团,这些是官方的,也有各个组织的艺术团诸如学校和工会的,也有民间的艺术团。

老腔现在想要组建艺术团,就只能是民间艺术团,一切的收支全靠自己。

就凭老腔现在的名气,入不敷出是肯定的,所以需要非遗这个身份站台,拿到国家的扶持。

知道刘兴武不差钱,但是刘兴武又出力又出钱,全身心为了老腔服务,不能就这么完了。

但是直接给钱,刘兴武肯定不要,张禾还得另外想一个办法。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好主意,先放着,以后再说。

非遗的风波来得快,去的块,具体的工作已经结束,就连刘兴武也回到了文化局,协助处理后续的事情。

张禾在家也没事,开着车回到了西安,回到了工厂里。

工厂上下一切运行正常,张禾白天在办公室办公,晚上去城里和唐琼过二人世界,日子也是一阵悠闲。

“张厂,我们最近得到了一点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坐在办公桌前,张禾看着电脑上的资讯,随时关注着行业动态,一个男子走了进来。

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装,头上戴着鸭舌帽,脸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造纸车间的主任,李文,三十岁的年纪,是张禾从另一个工厂专门挖过来的。

“什么消息?”张禾询问道。

“我有一个朋友在环保局,听说西安要出.台政策,要关停主城区内的污染企业,如果消息属实的话,我们造纸厂首当其冲。”李文缓缓道。

张禾眉头一皱,这个消息很关键啊。

环保局的朋友说的,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这几年环保和卫生抓得很严,造纸厂排放热气、污水,绝对是污染大户,哪怕是一个小造纸厂。

“你这个消息很及时,你再去打听打听,需要什么经费,到时候拿着发票找财务报销,事情搞清楚了你是大功一件。”张禾大手一挥。

在厂子里,他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不会什么事都事必躬亲。

既然李文已经说出来了,肯定心里已经有了一丝想法。

“放心吧,张厂,我保证查到具体的消息!”李文信心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