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三十六章 晕倒

一脉承腔 第三十六章 晕倒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演出大厅在华阴县城里面,说是演出大厅,其实就是一个小舞台,地方不大,里面满满当当也就能坐一百个人左右。

买票的时候售票处还要排队,一张票五块钱也不贵,几乎人人都付得起。

张禾不动声色,假装是一个普通的看戏的,就这么走进去了,拿着票检票之后,张禾进入其中。

座位上居然满满当当,座无虚席,实在是让人惊讶。

不少观众眉飞色舞,议论着接下来的表演。

张禾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右手边是个带娃的妇女,一边哄着娃一边看着舞台。

左手边还好,是个中年男子,穿着夹克,戴着眼镜,头发飘逸。

“兄弟,我看你是头一回来吧?”中年男子主动搭讪。

张禾的样子有些局促,很明显不是第一次来,第一次来的人态度都不自然。

“我还真是第一次来,大哥,你得是都来这好几回了?”张禾开始表演。

来这里打探消息,张禾没有冲动,直接去找人家管事的,而是打算先看一看表演的如何。

“那必须么,这场子头一天开我就来了,我都看了好几次了。”中年男子很是健谈。

“我上次是在人民剧院看的表演,哎呀那个表演撩咋咧!”中年男子神采奕奕,手里兴高采烈的比划着动作。

有个人介绍,张禾多聊了一会。

这个中年男子在当地的粮食局上班,名叫王琛,在人民剧院和老腔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张禾编了个身份,说自己是个个体户,做点小生意,闲来没事看到这里有表演就来看看。

王琛没有怀疑,张禾的气度还算不错,像是个做生意的。

“其实说实话吧,这块的表演一般化,没有我在剧院看的舒服,也不知道这块的人跟剧院那边是不是一伙的。”王琛点评道。

这个年代互联网还不发达,信息并没有快速流通,众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依然是电视。

老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代表,张德林几个艺人却还没有出名。

观众们认什么?

观众们只认老腔这个名字,只看戏不看人,至于表演的好不好能感受到,但是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正不正宗,观众们懒得去了解,也没法去了解。

“马上开始了,咱看着。”王琛指了指舞台。

张禾抬起头看了过去。

舞台上,一个女主持人拿着话筒走上来,道;“老腔表演马上开始,开场戏《将令一声震山川》。”

观众席上响起一阵掌声。

女主持人退场,演员上场。

这群演员看起来最少也有五十岁,外表上的打扮倒是和德林班的人一个样子,只是手里的那些乐器、板凳看起来有些新。

“王哥,这个演出团从哪来的啊?”张禾打听起来。

王琛思索了一阵道:“我后来打听过,老板是华阴人,以前就是接演出的活的,像红白喜事人家都能搞,叫做刘千润。”

“不过这个演出团从哪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宣传的时候说的是来自老腔发源地虎沟村,可咱也没去过,也不知道。”王琛继续道。

这时候,舞台上面的演员已经开始表演起来。

一个演员拿着木头块砸在板凳上,一声脆响,表演开始。

主唱兼月琴手开始扯着嗓子喊到:“军校!”

山寨,就是山寨。

一开口张禾就听出来了,整天在老艺人们身边耳濡目染,虽然唱的功力差了点,但是品鉴的能力绝对不低。

张禾敢拍着胸脯说,他上去也比这些人唱得好。

“嗨!”其他的演员应和道。

“备马!”主唱继续喊到。

台下的观众有人鼓掌有人皱眉。

“这味道不对啊,跟我在人民剧院听得不太一样。”

“我前一阵到镇上看过表演,这块明显没有那个演出队唱得好!”

“估计是水平不一样吧,人家那个演出队现在还在渭南巡演呢,咱能听这个就行了。”

“我第一次听,我觉得还可以啊!”

“我觉得不行,还以为非遗多厉害呢,也就这个水平,下次不来了。”

观众席上,众人互相交流点评。

一曲唱毕,演员们继续唱戏,都是德林班在舞台上演唱过的曲目,没有什么新意,动作也不自然,可以说是模仿秀。

张禾心里有些生气,这是在糟蹋东西啊。

听过真正的老腔的观众还好,他们知道情况,没有听过的那就影响大了,这样会让人误解老腔的本来模样。

“唉,唱的不行啊,不过勉强能听,其他两个场子我也去过,还是这家最好。”王琛一边听戏一边说道。

“王哥,其他两个场子跟这边也一样吗?”张禾询问道。

“都差不多,一个老板带着一群演员上台演出。”王琛说到。

“为啥不去听真正的老腔?”张禾继续问到。

王琛笑了笑道:“那群人不都在到处演出嘛,我想听也没法听啊,要是在他们在华阴专门开个场子表演,那我肯定天天来,也不来这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禾的心思也活跃起来。

现在老腔艺人们的表演还是跟政府单位联系起来,到处巡演,还没有自己开个场子,自己表演的先例。

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干,毕竟自己开场子是有风险的。

等到舞台上表演结束,王琛起身准备离开,见到张禾没有离开的意思,问了一句。

“伙计,你还不走?”

“王哥,你先走吧,我想找一下人家老板,我也想开个场子。”张禾笑道。

“你?”王琛有些奇怪。

“那你去吧,这开场子不容易,你得先找地方,还得找演员,哥给你说句实话,你除非能叫来那群高手,不然的话你生意肯定做不过现在这几家。”

说完话,王琛转身离开,没有多留。

萍水相逢而已,说不定以后都不会见面了。

观众们陆续离开了座位,到最后就剩下了张禾一个人。

见到没人之后,张禾站起身,向着舞台方向走去。

一个三十多岁,打扮的好像下海经商的商人一样的男子从后台正好走出来。

“伙计,你咋还不走?”那人问到。

“我想找一下刘千润先生。”张禾态度恭敬。

那个男子眉毛一挑,将脸上的墨镜摘下来,带着一丝警惕道:“我就是刘千润,你找我干啥?”

“刘先生,你好。”张禾态度温和。

他也不想一开始就和这些人闹翻。

“我是华阴老腔的代表人,我叫张禾,是双河镇虎沟村的人。”张禾缓缓道。

表明身份,刘千润的脸色明显变了一下。

别人不知道虎沟村和张姓代表什么,可是他知道。

真正的老腔找上门了。

但是刘千润敢做山寨,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他轻笑道:“咋了?你来是想说啥?”

“刘先生,按理说你开场子演出我是不该管的,但是你们在场子里演老腔就不对了,老腔不是你们这么唱的。”张禾沉声道。

“老腔不是我们这么唱的还能是咋唱的?就你们唱的是老腔,我们唱的就不是老腔了?”刘千润满不在乎。

后台的一些演员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众人怒目而视,带着威胁之意。

张禾浑然不惧,没被这些人吓到,再胆大还能在这里打人不成。

“那些老腔艺人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唱戏才练出来的本事,你们这样唱,会让民众对老腔有误解。”张禾缓缓道。

“你到底想说啥?”刘千润点了根烟,有些不耐烦道。

“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在这里表演老腔了。”

“你凭啥不让我们唱老腔?老腔是你家的我们就不能唱了?国家哪条法律规定了只准你们唱,不许我们唱了?”刘千润咄咄逼人。

“小伙子,我看你还是太年轻了,老腔现在这么火,我演一场最少都能赚几百块钱,没有比老腔来钱快的了,你不叫我唱,咋可能?”刘千润冷笑道。

张禾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无奈。

法律没有规定,非遗也没有规定。

老腔只是一门传统的戏剧而已,没理由说别人不能唱。

现在老腔正在风头上,投机者拉一批人唱山寨老腔,一晚上少说赚个几百块,一个月就是上万块,跟捡钱一样。

“你们要是有本事就把我这个地方取缔了,要是没本事就该回哪回哪去。”刘千润讥笑道。

说完,刘千润带着一帮人回到了后台,没再理会张禾。

张禾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让有关部门取缔这个演出场地。

更何况人家也没违法也没违规,没有理由取缔。

张禾心里有些失落,出了演出大厅,去了其他两个演出团那边,都是一样的回答。

坐在自己的车子里,张禾感觉心里有些堵得慌。

难受,真的太难受了。

老腔还没有真正火遍大江南北,墙内倒是先起火了,放过这些人,张禾心里不乐意,他们影响了观众对老腔的正常判断。

不放过,你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张禾发动了车子,回到了虎沟村。

推开门准备要口水喝,听到门响的声音,赵芸正好从外面走进来。

“小禾,你咋回来了?德林爷呢?”赵芸目光疑惑。

张禾抬起手,浑身突然一软,眼前黑了一片,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