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七十八章 排练

一脉承腔 第七十八章 排练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2 20:23: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只是将老腔当做一种音乐穿插在话剧之中,那我们完全没有将老腔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我觉得可以将老腔作为故事的辅助,加入话剧之中,用唱词的那种苍凉之感,史诗之感让故事的展现更加出色。”

陈亿夏闻言陷入了思考之中。

见到华阴老腔第一眼就是被惊艳到了,如何使用却是一个问题,要是弄不好的话对不起这门曲艺。

“陈导演,我也觉得这样做更好一点。”有几个人也提议道。

陈亿夏脸上露出思索之色,随后道:“借老腔来辅助故事的叙述,可以。”

决定了方法,几个人再度商议了一下具体的情况。

“刘主任,我们这次来没有带剧本,等我到北京之后把剧本给你寄过来你看一看。”陈亿夏缓缓道。

“好,谢谢陈导演。”刘兴武说到。

送走了话剧组的人,老腔艺人们回到了虎沟村。

过了几天,陈亿夏将话剧剧本寄到了老腔保护中心。

刘兴武郑重地把剧本捧在手心,生怕弄坏了。

回到办公室,打开剧本一看。

陈亿夏在剧本里面画出了十一个点,要求刘兴武在每一个节点上安排一段老腔的演出,要求只有六个字“苍凉、苍桑、苍茫”。

“怎么样?”张禾在一旁问到。

这种编排的事情他不在行,刘兴武是专业的。

“不难,很多地方我们可以用现成的剧目放上去。”刘兴武笑道。

能参与这样一场大事,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那就好,这次要是成功的话,老腔可就真的走出去了。”张禾笑道。

连着好几天,刘兴武废寝忘食,一门心思的扑在了节目的编排上。

这天,邮局送信的来到了老腔保护中心。

“刘兴武,有你的信。”邮递员喊到。

刘兴武头发凌乱,正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刘主任。”吴小倩叫了一声。

没有反应。

吴小倩也不叫了,直接出去替刘兴武把信收了。

一看信上写的寄件人,居然是“陕西省作家协会”。

“这?”吴小倩神色惊讶,赶紧拿着信跑进了办公室。

“刘主任,你的信,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寄来的。”吴小倩喊到。

这个时候,刘兴武才抬起头,一脸疑惑。

陕作协给他寄信干什么?

“刘主任,你快看看吧。”吴小倩将信递出去,一脸的好奇。

林雄也凑过来,两个人的眼神都盯着信件。

“看你们俩着急的,我都不急,你们急啥。”刘兴武笑道。

“我们也不认识作协的人啊,你说他们给我们寄信干嘛。”吴小倩笑嘻嘻道。

“看看就知道了。”

刘兴武将信封撕开,从里面取出了折叠整齐的信纸。

打开一看,信纸上面的字迹是用钢笔书写的,刚劲有力,有着大家风范。

“刘主任,你好,我是话剧原著的作者……”

看完第一句,刘兴武的神色已经变得震惊无比。

居然是话剧原著的作者寄来的信。

陈亿夏导演的话剧的确是陕西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写的,改编工作是陈亿夏负责的。

本来刘兴武跟这位作家是没有什么交集的,没想到对方竟然亲自寄信过来。

“听闻华阴老腔将参演话剧演出,倍感欣慰,虽为关中人,在之前却未曾听过老腔,实属遗憾,后观看录像,要是当初能将老腔加入原著当中定然完美,如今话剧即将排练,为弥补遗憾,特为老腔作词一首。”

信很长,全都是作家的肺腑之言。

刘兴武一字不落的将信件读完,信件的末尾附上了一首唱词。

“好啊!好啊!正愁有一个地方不知道该选用哪首曲子,真是雪中送炭啊!”刘兴武惊喜道。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写出的歌词很有水准。

只是看上一眼,刘兴武就知道这首曲子一旦演出来肯定可以火!

别人写信,不能不回信。

刘兴武当即执笔,开始写信,感谢是必须的,还邀请来华阴看演出。

写完信,刘兴武赶紧让林雄把信寄出去。

写的唱词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是一片心意,而且很符合老腔的曲调。

刘兴武当即开始谱曲,叫来老腔艺人们开始排练演出。

等到全部确定之后,众人启程,前往北京。

演出的地点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之中。

抵达北京,剧院的工作人员就在火车站等候,见到老腔艺人们走出车站,立刻上前问候。

第二次来到北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些感慨,上次来还是收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邀请,这次来依旧是收到邀请,还是陈亿夏导演的邀请。

往常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对老艺人们来讲,能来这里演出是件好事。

这次来北京不是待个三五天就回去了,要居住很长时间,最少也要两个月。

刘兴武知道,这件事对老腔艺人们来说是很难的。

老腔艺人们虽然经常演出,但他们不是演员,他们的本质还是农民,要种地的。

两个月的时间不能照看地里的农田,一旦出了问题,也是很大的打击。

只是大家都怀着同一个信念,让老腔走出华阴,走到全国。

为了这一个目标,可以舍弃掉被大家视为命.根子的庄稼。

车子缓缓从北京城驶过,路过天.安门的时候,张德林几个老人透过车窗盯着不放。

“爷,等咱们闲下来的时候我带你们在北京逛一逛。”张禾在一旁说到。

别说老艺人们没逛过,他也没逛过,上次来中央音乐学院太着急了,根本没有逛,这次这么长的时间,有的是功夫。

“咱也没来过北京,这次必须逛一逛。”张德林点了点头道。

大城市就是大城市,小县城根本没法比。

一路车水马龙,路面宽阔,路上的人都昂首挺胸。

这里是中国的首都。

老腔将在这里,走向全国的舞台。

车子驶入了剧院停车场,老腔艺人们从车上走了下来。

陈亿夏早已等候在了外面,见到老艺人下来,他赶紧上去搀扶。

“各位艺人们,咱们先把行李放了,一块吃顿饭。”陈亿夏说到。

几个工作人员上去一起帮忙提着彩条布做成的行李袋,里面装着的是换洗的衣服和演出的服装。

来北京,配合话剧演出,一应开销全部由剧团负责,老腔艺人们只用唱戏就足够了。

放好行李,一行人在饭店吃饭。

陈亿夏给老艺人们介绍了几位主要的演员,全都是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老腔艺人们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可以和这些演员合作。

张禾心里更是兴奋。

村里的家族戏登上大舞台,和知名演员合作,放在以前真的是不敢想。

“今天休息一天,我们从明天开始正式排练。”陈亿夏说到。

第二天,众人来到剧院之中。

老腔艺人们一身朴素的行头走进剧院,不少话剧演员都好奇的望了过来。

很多人对老腔的印象还停留在名字上,具体是什么根本不清楚,今日一见,觉得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凭什么华阴老腔能让陈亿夏看重?

“咱们第一场排练这个《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这首是开场曲。”陈亿夏说到。

话剧表演,老腔直接演出开场曲,位置十分重要。

刘兴武紧张地手心里全都是汗水。

老腔艺人们登上舞台,板凳摆好,乐器拿好,坐在了舞台上。

张德林坐在正中央,王兴强坐在一旁。

张德禄坐在右前方,张德民拿着喇叭站在后面,张德云和张冬雪坐在板凳上。

几个老人们神色轻松,没有丝毫的紧张。

剧团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演员都站在舞台下面,目不转睛地盯着上面。

这首曲子是新曲子,是原著作者专门写的唱词。

现在的表演是第一次上舞台表演,之前都只是在排练室里面。

刘兴武站在舞台下面,给老腔艺人指挥。

“开始!”陈亿夏一声令下。

刘兴武给了一个手势。

灯光照耀在舞台上,将老艺人们每一个人的样子都清晰的照在众人的眼中。

“伙计们,来了!”张德林一声大喝。

“诶!”众人大笑着回应。

“咋呼!”张德林继续挥手喊到。

“诶!”众人回应。

这几嗓子一下就把下面那群演员全都喊懵了。

下一瞬,曲声瞬间响了起来。

张德云站起身,随后蹲在了条凳上面,一切动作都十分的自然。

这个动作也是刘兴武安排好的,表现出关中农村的那种风貌。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张德林大声唱到。

“嗨!”众人大喊道。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张德林再度唱到。

“嗨!”众人应和。

张德林收回双手,开始弹奏手中的月琴。

“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张德林继续唱到。

“嗨!”众人大喝道。

这时候,王兴强拨开月琴,紧跟着唱到:“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

“呜……嗨!”众人齐声喊道。

开场的唱词是在关中土地上流传的俗语,被改近了唱词之中,十分的贴切。

台下的演员们都是专业的,能看出老腔艺人们的实力,每一个人都在点头,眼神之中带着敬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