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红楼之赘婿 > 35|城

红楼之赘婿 35|城

作者:慕容红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5:43 来源:小说旗

却说王夫人左思右想,觉得自己不能亲自上大长公主府上去讨嫌,省的被人家给撅回来,那样可就真是里子面子都没了。

因着妹妹薛王氏又是催,又是求的,又使出了两万两银子让姐姐为自己找门路打点,这银钱到手了,可是上哪儿去找人帮忙呢?

林家就成为王夫人的第一人选,即便黛玉身份再如何地尊崇,可好歹也是晚辈,自己上门了,就算是办不成事儿,可对薛家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这样惠而不费的巧妙主意也唯有自己能想出来,王夫人隐隐地有些得意,至于薛家的哥儿,自己的外甥,果真能救出来,自己也会帮忙。

可现在事情明摆着了,大长公主是绝对不会放过伤人凶手的,果然顾子言好不起来,别说是薛蟠了,只怕整个薛家都要赔进去了。

所以在这之前,自己多得一些薛家的财物,也是替他们家考虑,毕竟将来一旦薛家完蛋,只怕妹妹和外甥女儿也需要自己周济一二的。

王夫人对于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不过对于黛玉这般不客气的言语却是面子上却有些拉不下来,本想说话的王夫人在听到有人说,

“静孝说的极是……”

转头对于来人怒目而视,却不想回头之后,王夫人却是肝胆俱裂。

因为不请自来的这位竟然是大长公主殿下本人!

“见过公主殿下!”

黛玉与王夫人一前一后蹲了下去,见礼问好。

“请起吧,静孝,我今日不请自来,做了恶客,还请你见谅。”

大长公主满头银丝,面容也有憔悴,可是眼神凌厉,眉眼间泛着轻松,喜悦,只怕顾家少爷转危为安了。

“恭喜殿下了。”

想想她年纪甚至比外祖母还大,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相依为命,黛玉顿时生出几分心软来,满脸欢喜地对着她道。

“谢你吉言了,我的言儿总算是醒过来了。静孝,今日老身不请自来,却是有事请求的。”

因为黛玉眼中的那抹柔和,大长公主总算是放缓了口气,毕竟也算是上门求人。

“殿下尽管吩咐,若是黛玉或是林家能帮衬上的,决计不会推辞。”

黛玉一脸诚挚地道。

“以后尝听太后和皇后都赞你好,如今一见,果然好,日后但凡有需要帮忙的,只管告诉我。我这次上门,却是听人说你府上有好的西洋参,我想找静孝你匀出来几块儿应应急,我已经打发人四处去采买了,一旦有了……”

“杜鹃,去将前几日南里送来的西洋参找出来两匣子来。”

她话还没有说完,黛玉就已经痛快地吩咐了杜鹃去找了。

“确实,顾少爷这样子的情况,西洋参这样药效温和的却是最合适了,又不怕虚不受补,您先用着,果然没了,便打发个婆子丫头来取。夫君与西洋来的传教士有些往来,是以我们府上最不缺这些了,毕竟是从熟人手中得来,用着也放心些。”

听了她这话,大长公主越发地欢喜感激,毕竟林家与自家可没有交情往来,这位静孝郡主能如此这般,真正儿地让大长公主欢喜不尽。

自己就这么一个命根子,他有个三长两短的,这可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了,她果然不用活了。

这京中也不是没有西洋参,可在听了太医之言,说是林家的品相最好,药效最佳时,她便腆着老脸,不请自来,做了恶客!

好在总算是没有白来一场,得偿所愿。外加上之前听到的这位郡主的那一番通情达理之言,大长公主对于黛玉越发地生出了几分好感来。

两人应答之间,却是将王夫人给忽略了个干净。

杜鹃做事心细,虽然也知道公主府肯定有好的太医会做说明,可到底还是将自家的方子一起照抄了一份,另外放在了匣子里。

“郡主,这便是前几日大管家送上京的两匣子了,奴婢自作主张,又将咱们家的方子抄录了一份,虽未必用上,可给太医们做个参考也算是咱们的一份心了。”

杜鹃这话,却是更加大长公主欢喜了,这等养身的方子一类,一般人家是不会轻易送出去的,现在听着一个丫头就这般自作主张,可见这位郡主往日里多么地心善大方了。

“你这丫头,却是该打,太医们医术精湛,哪里需要你卖弄了?既然你都写了,且巴巴儿来表功了,又能如何?只能希望殿下不会嫌弃罢了。”

黛玉笑着道。

“如何会嫌弃?真真儿是再好没有了,老身谢过郡主了。”

大长公主欢喜无限,这位林家姑娘,她也是有所耳闻的,往日里身子有多糟糕,她也不是没听说过,可是如今呢,虽依旧纤细,可面色红润,看着就是身子康健的。

既然目的达成,她也不欲多留,准备走了。

“贾宜人,我且劝你少来静孝这里搅扰,你们贾家、王家人嚣张,可静孝却是我皇家郡主,容不得外人轻视欺负的。至于薛家的那个纨绔,自然有皇上,有刑部按律处置,难道贾家、王家妄图干涉刑部办案?王子腾如今不在京中,我倒是要看看,谁有这么大的能量敢插手此事!”

看着王夫人面红耳赤,一脸的惶恐,黛玉心中暗暗觉得痛快,叹了口气,终究没有说些什么。

大长公主走了,王夫人也坐不住了,耷拉着脸,脚步匆匆地回去了。

黛玉将二舅母送到了二门上,看着她上了车轿,这才转身回去了。

当日下午,顾子言转危为安,只需要好生调理的消息便传出来了,这京中的气氛似乎都轻松了许多。

可薛家却是天塌了!

王夫人将大长公主的那几句话转述给了妹子之后,薛王氏直接地昏死了过去,自己可怜的蟠儿啊!

恰逢这时,却又有贾琏派了王熙凤上门。宝钗红肿着脸,一点儿也没了往日里的端庄贤淑,带着些许的惶恐!

“琏二嫂子,请坐。”

想想大牢中的兄长,想想刚刚吃了药,才睡下的母亲,宝钗也是忍不住地有些悲苦。

“妹妹,我今日来,想得了妹妹一句话,姨妈和妹妹,果真是要保住大哥哥的性命?”

“这自然是,琏二嫂子有门路?”

宝钗欢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地颤抖。

“可是,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妹妹要跟姨妈商量一二?”王熙凤想着丈夫的交代,对着宝钗道。

“虽然家中的大事小情我都做不了主,可是这事儿却没问题,只要能保住哥哥的命,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宝钗看着信心满满的王熙凤,斩钉截铁地道。

“既然如此,那么妹妹最少准备上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就都交给我与琏二了,大哥哥性命无忧!”

“这么多?我们家哪里有这样多的钱了?”

宝钗一脸震惊地问道。

“若不是琏二顾承往日里自己与大哥哥的交情,怜惜姨妈与妹妹后半生无靠,只怕也不会找这样的门路,至于其中的利弊,妹妹自己权衡吧,果然想好了,妹妹再打发人告诉我一声即可。”

王熙凤现在腰板儿挺的倍儿直,她也是有诰命之人了,再不是那个管家丫头一样的角色了。

薛家这些日子上蹿下跳的折腾,她还能不知道了?不过是懒得理会罢了,就等着薛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

可谁知,琏二竟然会将此事给揽上身呢。

上面的人要了百万,贾琏对着妻子说了一百一十万,王熙凤转头就跟薛家要了一百二十万,这两口子果然都是一样的角色,油锅里的钱都要捞出来两个花的主儿。

薛宝钗自然是知道哥哥对于自家的重要性,哪里敢隐瞒一二,等到母亲醒过来时,急忙地将王熙凤的那一番话告知了母亲。

“给,别说是一百二十万两了,就是两百万两,那也得凑!只要你哥哥的命能保住,下半生吃糠咽菜我都答应。”

薛王氏这一刻似乎是重新地焕发了神采一般,对着女儿道。

“可是妈,这钱该怎么凑?”

宝钗问道。

“卖房子,卖铺子,还有你姨妈府上借了咱们家四五十万两呢,凑凑也够了,不够的话我再腆着老脸跟人求也好,借也罢,总之不管如何,都要救下你哥哥来。”

薛王氏一脸的坚毅,宝钗就算是有再多的心思也只能憋着了。再者说了,大牢里生死不知的那位是自己的嫡亲兄长,兄妹之间感情身后,哥哥对于自己这个当妹妹的疼爱有加,宝钗如何能狠下心来为着银钱就不救哥哥了?

“好,一切都听您的。妈现在就去找姨妈吧,除了咱们家的,如果能找了姨妈借上十万八万的也好,虽说这贾府缺钱,可姨妈并不缺钱。”

宝钗聪慧,对于贾府的根底也算是摸索的差不多了,对着自家母亲这般地出主意道。

“好好好,都听我儿的。”

薛王氏也知道女儿多智,所以连连点头,然后急忙梳头换衣服,去找王夫人去了。

薛宝钗却是翻腾着自家的房产地契,铺子契纸之类的,尽快出手只怕是要被人压价的。可如今也顾不上这许多了。

王夫人这里却是和妹子几乎撕破脸,她没想到这有照一日吞进肚子里的钱财竟然还会被人给逼着吐出来,可是不吐出来她又能如何?

妹子做事,也真是太过了些!

可惜的是,王夫人却是没有什么办法拖着不还的。

所以她心疼肉疼,可无可奈何!

薛家这次雷厉风行地不似是妇孺当家,所以不到半月的功夫,一百二万两的银票就到了王熙凤的手上。

到了贾琏的手上,却只剩下一百一十万量了,再到了当今手中,却是完完整整地一百万两。

圣人对于贾琏夫妻的动作自然会一清二楚的,不过水至察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自己沾了大头,就让他们也尝点儿甜头吧。

薛蟠的案子随着顾子言的好转终于有了结果。

伤人元凶薛蟠徒刑三千里,送去西北与披甲人为奴三载,遇赦不赦,终身不得回京!

大家都说这是陛下开恩,也是因为顾子言并未有性命之忧,所以才会得了这样的结局。谁也不知道薛家用了全部的家产,百万之数才卖下了儿子的这条命。

不过薛王氏还是感激的很,直呼老天爷开眼。

尽管家里彻底地成为了空架子,不过她并不后悔,甚至还做出了决定,她要带着宝钗一起去西北,照顾儿子。

至于宝钗和宝玉的婚事,贾府之前就看不上他们家宝钗,现在只怕更甚,所以将自己留的信物和宝钗的生辰八字要走了。

这京城,她们当初就不该来,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弄成这样家破人亡的结局。

宝钗心中凄苦,可又无可奈何,母亲既然都已经做出了决定,她一个闺阁女儿又能如何?

当然,对于薛家这样干脆利落地离京,众人也是极为惊讶的,不过唯有王熙凤夫妻二人并不惊讶,因为这事儿便是他们夫妻出的主意。

薛家离开了,因为薛王氏和宝钗极其家人的一路打点,薛蟠虽然吃苦受累,可是相较于牢狱生活,如今不知道舒坦了多少倍了。

日后宝钗却是另有一段姻缘,与贾家的宝玉不成,可和甄家的宝玉结成了夫妻,因为甄宝玉的上进,终究也算是圆了她的青云梦,成为了诰命夫人,虽然品级不高,可宝钗也已经满意了。

毕竟以为自己终身无望了,要老死娘家了,可谁知,甄家竟然会上门提亲呢?

他们在金陵,也是素知甄家之能,之富的。

尽管如今的甄家看似家道中落,可毕竟哥儿上进,又有王爷和贵太妃照拂,所以薛王氏和宝钗商量之后,应下了这门亲事。

前来探望父亲,二叔,准备告别了他们上战场的甄宝玉也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就这么随便地将亲事给解决了。

不过对于薛家的这位姑娘,他还算是满意的。

毕竟才学,人品都不是庸俗之人,只可惜,夫妻俩一朝成亲,便面对着别离。

怀孕半年的宝钗沉默温柔地将丈夫送去了战场,希望他这一去,能旗开得胜,立功而归,为家中的长辈赎罪,让甄家赎罪,能消去甄家的罪籍,至于能否科举,并不太奢望。

宝钗回了京城,却是老老实实地跟着甄家人一起住在郊外的庄子上养胎,也不多事儿,毕竟这里的生活已经足够让她满意了。

至于贾府,她再也没有上门过,甚至贾家二房都不知道这位外甥女已经回京了。

薛蟠带着母亲在西北生活了一辈子,娶了当地的村姑为妇,别的不出挑,可是这位儿媳的肚皮却是争气的很,三年抱俩,都是大胖孙子。

薛王氏顿时满意了,只要薛家的香火承继有望,其他的她也不想理会,薛家已然败落,如今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毕竟在这里,除了甄家,也没有人认识他们,所以一家子人的生活倒也勉强地过下去。

宝钗的嫁妆有些减薄,不过也是薛王氏和薛蟠母子尽了全部所能置办的,也算是一腔慈母之心。

长兄为父,薛蟠也不是没有后悔过的,可后悔无用,也只能希望妹子能得了丈夫的怜惜,依着他妹子的人品能耐,想要赢得婆家的心,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薛蟠这想法却是没错!

就在甄宝玉第一次上战场,斩杀了四五个敌人之后,接到了京中传来的书信,他的妻子,甄薛氏为他诞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甄家后继有人了!

不仅是甄家的主子们高兴,便是宫中的太妃娘娘也是欢喜的很,不过因为宝玉的这个媳妇儿是薛家的姑娘,所以并未召见,可是无数补品,珠宝首饰地赏了下来,指明了说是给宝钗了,别人也没脸去跟她一个晚辈去抢东西。

甄家如今败落了,可好歹也算是有些家底子的,又有王爷和太妃娘娘的照拂,所以吃穿不愁,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凭什么宝玉能是良民,能是自由身,可是二房不论儿子女儿都只能是罪籍呢?而且眼看着孩子们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他们这样奴才的身份,好人家的孩子如何会看上甄家的儿女?

良贱不婚,他们的子孙后代难道要一辈子都是贱籍了?

对于两房的这些争斗,宝钗却是从来不去掺和,毕竟她是个儿媳妇,是个晚辈,哪里能插嘴说话了?

她的儿子,并没有请了□□照顾,而是自己亲自母乳,虽然身边也有莺儿跟着,可毕竟年轻,她又知道什么呢?

所以宝钗就更加忙碌了。

她现在最为期待的便是丈夫能凯旋归来,阖家团聚,再不然丈夫带着自己去了边关,虽说辛苦,可至少一家人是在一起的,这样分离,时间久了,谁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形?

不过可惜的是,宝钗的这个心愿却是一直都没有达成。她的儿子都四五岁了,都已经开始启蒙读书了,可仍旧没有见过父亲长的什么样子。

可甄家子弟不能科举,读书又有多少的用处呢?

对于别人的嘲讽之言,薛宝钗却是不理不睬,继续地教导儿子读书识字,练字作画。

不论如何,至少儿子将来能靠着这些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也许他也会跟丈夫的脚步上了战场。

后来的宝钗,看着丈夫从边疆带回来的所谓二房,虽然面上还带着微笑,那谁都能看出来上面的勉强之意来,而且这位二房竟然还是官家女子,尽管父亲的官职不高,可是对上一个商户出身的主母,她还是挺有优越感的。

她的儿子六岁,二房的女儿竟然五岁了!

这一刻,薛宝钗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是拔凉拔凉地,似乎是冬天手脚浸入了冰雪中一般,怎么捂,怎么搓,都热乎不起来。

好在这些年,靠着她的经营,不管是薛家还是她自己,都有了不小的私房。

这些东西,就是自己后半生的依靠了,就是儿子后半生的依靠了。

甄宝玉对于妻妾之间的争锋一点儿也不明白,他也不想明白,娶了宝钗,那是他父亲做主,那是因为当初自己要上战场,所以要为甄家留后,而且唯独自己这一脉,是平民身份,所以他按着父亲的意思,娶了商户女。

至于这个二房么,是下属送的,官家嫡女送来给自己做妾,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很是顺手地就收下了,毕竟自己在边疆待的时间不短,所以家里多个女人伺候也挺好的。

现在,他从边疆得胜而归,皇帝也会因为功劳大小各自有封赏,甄宝玉如今最大的希望便是能让甄家成为平民百姓。

自己的姐姐,两个堂姐,都蹉跎到了二十多还没嫁出去,日后老一辈子老死家中了,两位堂姐已经自梳了,他的姐姐,却被母亲逼着出去当了姑子。

甄宝玉最为迫切地便是用自己这么多年的军功换取甄家的自由身。

折子已经上去了,可皇帝是否会恩准,他自己也没有多少的底气。

此刻的忠顺王已经是成天捧戏子,玩小倌儿的颓废货了,可到底皇帝是否还记仇,甄宝玉也说不敢肯定。

事实证明,皇帝这种生物都是小心眼的生物,所以甄家只有甄宝玉这一房成为了平民,二房继续是罪籍,所以二房母子就彻底带着儿子女儿们闹开了。

甄宝玉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少的法子,宝钗虽然能治得住这些人,可惜的是,她如今却是被丈夫给冷了心,一点儿也不想去理会这些闲事儿,抱着儿子,躲在屋里,看着婆婆与丈夫的狼狈,宝钗这才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

男人靠不住,所以她只有儿子是唯一的依靠了。

甄家的这一场闹剧最后以两败俱伤了事儿,不过甄宝玉素来在家人面前心软,所以补贴了二房许多的财物。

反正他从边疆带回来的财物够多,足够两家人逍遥过日子了。

他的这份儿妥协却是给了二房一个信号,只要闹,那么就能有钱财拿,所以三不五时地,二房就会找甄宝玉闹上一场,后来知道他身上没钱财了,这才算是消停了会儿。

如今的甄宝玉却是不用上战场上卖命了,他被编入了京畿大营,成为了守城军士之一,把总的小官儿当着,家中娇妻美妾,儿子女儿双全,甄宝玉觉得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后来,甄应嘉撑不住了,病死在了西北,甄宝玉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年的孝期。

可惜的是,孝期结束,他想要起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后来钱财花了无数,也上门去求了忠顺王爷,可惜的是,都没有结果。

甄宝玉也不是没有气性之人,虽然因为家变,因为种种缘故,所以逼着自己上进,逼着自己努力,可终究,骨子里还是藏存着散漫反叛因子的,所以各种折腾无果之后,甄宝玉羞恼之下,带着老母,妻儿返乡去了……

曾经煊煊赫赫的甄家,再也不闻其声,不见其声。

甄应荣这一支,也一直都是罪籍,一直到了很久很久以后……

京中,码头

骆家二房的船只经过了漫长的旅程,总算是抵达了京城码头。

好在骆文远知道自己上京是做什么来了,所以那一对姐妹花并未跟着一起上京,而是半道儿上转给了一个富豪,凭白得了一万两的银子,对于这样的百赚不赔的生意,骆文远很是自得。

骆家的管家最近这几日见天儿地往码头上跑,当然也包括林家的大管家林忠安,毕竟骆文远上京,姑爷的亲爹啊。

尽管这里头纠葛比较多,可终归林家不能失礼太过,所以他才听了姑娘的吩咐,来码头上候着。

林忠安和骆家的管家比较熟悉,两家之间的往来,尤其是女眷们的往来很是平凡,所以彼此之间情况也是熟悉,能聊上几句的那种。

看到了骆家二房的船只后,两人对视一眼,一前一后地上前去给骆文远请安。

骆文远经过了这些日子的将养之后,似乎又恢复了往日里的儒雅和风度,被自己的孝顺儿子搀着下了船,左顾右盼,可惜的是,并没有如同自己想象的那般,见到那个不孝子!

骆文远的面色当即就有些不好看。

“小的林忠安请骆二老爷的安,咱们家郡主郡马打发了小的来给二老爷,二太太请安,并着哥儿、姐儿问好,且等日后二老爷安顿下来了,再请客摆酒,为二老爷,二太太接风洗尘。”

林忠安似乎是没有看到这位的脸色有多么地难看一般,说完了之后,自顾自地起来了。

骆文远听着“郡主,郡马”的称呼,无端端地觉得刺耳的紧。

自己的宝贝儿子多么地刻苦上进,可如今呢还不过是个秀才,那臭小子竟然已经是郡马了么?

骆辰逾的心中也挺不是滋味儿的,毕竟郡马可比赘婿的名声好多了。

“二老爷,五少爷,老爷已经在府中等着了,且请上车,咱们家去吧!”

看着林忠安退到了一边儿,骆家的管家上前,对着骆文远父子道,

“好,先回家!”

听着他这样不客气,似乎是回自己家一样,管家心中略略地闪过一丝不悦来。

明明早就分家了不是吗?

这位二老爷,也忒是不客气了些。

骆家的车马浩浩荡荡地启程之后,林忠安也约莫地做到了心中有数之后,他这才转身家去了。

骆辰逸听着林忠安的汇报,说到了骆文远不高兴时,丝毫不遮掩地冷笑了两声,不去理会。

他这些日子忙着别的呢,哪里有空搭理他了?

反正有大伯,大伯母看着,骆文远夫妇俩就算是想出什么幺蛾子,只怕也不容易呢。

只要他不对着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骆辰逸觉得自己就不会去理会他了。

不过可惜的是,他不折腾,并不代表别人也会放过他呀。

所以骆辰逸的舒服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好容易黛玉的糟心亲戚们不大上门折腾了,可自家的这些糟心亲人们又上门来了。

骆辰逸对着黛玉吐槽,他们夫妻就跟西天取经四人组一样,好容易战胜了这个怪,如今又来了个更厉害的妖精。

他这番话逗的黛玉乐不可支,却又觉得这般吐槽长辈实在不该,所以连忙地收了自己的笑容。

黛玉对于丈夫的处境倒是有些担忧,不过骆辰逸却是神神叨叨的,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黛玉也只好将自己心中的忧心尽数掩下。

如今骆太太已经给两个小夫妻俩张罗圆房了。

毕竟他二人成婚早,后来又守孝三年,如今也该是时候圆房了,毕竟侄儿已经十九了,郡主也是十六了。

所以骆太太作为女性长辈,当仁不让地操心了这份儿闲心,至于那位大话扬天的弟妹么,她也不敢奢求,只希望她别来给小夫妻俩添麻烦,生乱子就成了。

骆家二房虽然进京了,可因为他们不过是白身之故,所以在偌大的京城压根儿就没掀起什么浪花来。

骆太太借故年纪大了,也没有多少的心思体力出门交际了,所以也不大出门,本想出去交往一二,认识一些可以往来的夫人贵人之类的小宋氏也只能跟着大嫂子一起憋在府中。

骆文远毕竟是大老爷们,也是为官几年的,同窗,同僚之类的也不在少数,又有个身为当朝阁老的兄长,所以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交际。

二房虽然住在了府上,可是一应的交际往来,剖费都是自己承担的,骆太太对于小宋氏本来天然上带着不喜,现在又听着她一副自家不差钱的高傲模样,点点头应下了。

等出了大嫂子的院子,小宋氏就后悔了,可惜的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后悔已经晚了。

既然已经放了大话,小宋氏也不会摆出一副小气吧啦的模样,反倒是宽厚之态,不管是两个侄儿,侄儿媳妇,甚至骆家伺候二房的下人之类都能时常得了这位二太太的好东西来。

果然大家交口称赞二太太为人大方。可偏偏,身为嫡长女的骆婉慧,却是没有从这位继母身上得了哪怕是根虚线头子呢!

骆太太闻言,对此嗤之以鼻,然后将这些赞过二房太太好的下人的卖身契让长媳找了出来,然后送给了二房,美其名曰,这不是瞅着二房上京似乎也没带上几房下人,所以派了这些虽然不大中用,可好歹跑腿干个粗活什么的,却是比二房伶俐的要熟悉京中的情况呢。

小宋氏身边可真心不缺人使唤,可又是因为大嫂子的一番好意,所以她竟是无法推辞,也只能将这二三十号人给白养起来了。那些人是否后悔骆太太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不过她却是知道,小宋氏后悔极了。

老太太的这一手玩的漂亮,骆婉慧也知道大伯母只怕是为自己抱不平,虽然心中感激,可并不像为此就让大伯母成了恶人。

骆婉慧婉转地提起了此事,说是自己想去哥哥嫂子那儿住上几日,要不然去京郊别墅住上一阵子,大伯母要是不耐烦在京中住着,和自己一起去好了。

总之她想要避开小宋氏的心思很是明显。

她和骆婉瑜两人很少有交际,骆婉瑜性情不太好,骆婉慧觉得自己的性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姐妹俩从小到大基本上就没有说过几句话,甚至还不如族中的姐妹们亲近呢。

现在到了京中,再次见面,总觉得有些尴尬。

骆太太虽然也不耐烦见着小宋氏,可又担心自己走了,两个儿媳妇可是弹压不住小宋氏,也只能先将骆婉慧送去郡主府上。

正巧这一阵子大长公主下了帖子,邀了各家夫人小姐地来他们府上赏西府海棠,不过是个名头罢了,因着顾子言的身体大好,如今已经能下床走动了,所以老太太心中欢喜,这才借着由头庆祝一二。

至于第二个理由么,却是为了感激众人当初的关心,礼物,药材之类的。

至于林家的西洋参么,就更加是重中之重了。

大长公主也知道林家地位尴尬,又是少年夫妻,没个长辈操持引荐的,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她要将静孝推入交际圈中。

这样好的孩子,再是没有人不爱的。

贾府虽然也接到了帖子,不过能去出席的只有一个贾母,她年纪大了,不耐烦走动,所以这帖子就只能空放着了。

林家的贴子是大长公主的亲笔,写的诙谐有趣,惹的黛玉欢乐不已。想想妹妹也该是出门交际的年岁了,所以黛玉打算和婉慧俩人一起置办新衣裳,一起置办新首饰,然后过几日欢欢喜喜地出门做客。

因着这场“西府海棠赏花大会”,所以京中的贵妇、姑娘们蠢蠢欲动,不少人都置办首饰,造新衣裳,京中的布庄衣店,金楼首饰铺子之类的可是欢喜坏了。

骆辰逸听说此事后,亲自去了外面,为妻子和妹妹置办了全套的首饰,皆是花卉样子的,手艺精湛,制作精良,而且还不会担心和谁家撞上了。

这一举动赢得了黛玉和妹妹的欢心,接下来的几日,不管是荷包还是腰带,甚至是扇袋儿之类都得了,果然女人啊,对于首饰似乎没有什么抵抗力。

骆辰逸换上妻子做的荷包,妹妹做的新腰带,满意的很,特意地让人去搭配了新衣裳来配。

他的长衫这些基本上也都是黛玉和妹妹的手艺,自然是将人给衬得英俊不已。

不过想想他即将要面对的是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见过的爹时,骆辰逸的好心情也是降低了不少。

黛玉一直都关注着丈夫的情绪,看着他这样,轻轻地拍拍他,以示安慰。

这是骆辰逸黛玉夫妇进京之后第一次上门拜访骆家。

恰好今日是骆阁老的休沐日,所以一家子一起吃个团圆饭。

这就是他们上门的缘由了。

骆文远地骆辰逾父子俩今日也是各种妆扮一新,甚至还学起了京中的流行,略略地用了些香粉。

小宋氏和骆婉瑜也是如此,盛装打扮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能在郡主、郡马面前失礼。

大房却并无太多的变化,不过是衣衫新了些,首饰多了两件子罢了。

这么一对比总觉得二房似乎太过了些。

不过体谅彼此是第一次见面,所以骆太太便将口中的嘲讽给咽了下去。骆太太在背地里简直将小宋氏给埋汰完了。

也是因为有那样的一个母亲,所以骆婉瑜这么一个小姑娘,她也觉得没有自己的婉慧贴心讨喜,一个姑娘家冰冰冷冷的,谁会喜欢?

还是自己的婉慧好,时常地挂着笑脸儿,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

这样偏心,骆太太也是没谁了。

“郡主,郡马,到骆府了!”

听着外面的传话,黛玉夫妇便一前一后地下了马车。

骆家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前来迎接黛玉和骆辰逸兄妹。

“看好婉慧!”

“你放心!”

夫妻二人低低地交流了两句之后,这才各自地散开走了……

“儿子见过父亲!”

国礼之后,再叙家礼,骆文远看着长身玉立,越发比三年前更加清俊沉稳的儿子,顿时没滋没味儿起来。

他如果觉得没滋味儿的话,那么骆辰逾则是又嫉又妒了,因为这人,这个赘婿,如今已经是郡马身份,一身紫莽,衬得他既富又贵,室内的人等中,他年纪最弱,又不过是秀才的身份,骆辰逾的心止不住地往下沉。

“弟弟见过四哥!”

最后自己还得大礼参拜他,看着他淡淡地点点头,似乎自己也是个什么人物似的,骆辰逾心中更加不堪了。

“好了,都坐吧,一家子骨肉亲情,讲究这些虚的做什么?”

在座的诸人谁不是火眼金睛,哪里就没看到骆辰逾脸上的失落和嫉恨呢。

不过是说话的骆大伯还是骆辰迅两兄弟,都忍不住心中摇头,再次地降低了对于骆辰逾的印象。

偏偏骆文远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反正在家中一向都是这般如此,小儿子才是自己的心头宝,更何况是现在呢?

自己身后也只有小儿子这么一个心肝宝贝儿,将来养老送终,摔盆顶幡的,可不都就是骆辰逾的责任吗?

他的儿子,自然是比别人合该尊贵的。

这样的奇葩心思也不能说是不对,总归还是让其他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骆大伯是一个,骆辰迅兄弟俩毕竟和骆辰逸更加熟悉,人心偏向,对于骆辰逾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侄儿、堂弟影响自然是不大好。

可偏生骆文远毫无所觉,骆辰逾似是有所察觉,可心中更加厌恶长兄,总觉得他为人险恶,会笼络人心,所以才会造成了如今的这等局面。

骆辰迈是个狗怂脾气,他看不上的人,面子功夫都不做,只拉着四弟说话,骆辰迅心中苦笑,也只能不停地拉着五弟聊聊。

可聊了会子就知道,这位五弟不管是学识和人品,差四弟远矣。

当初二叔若果真将这位堂弟给卖了,让他去入赘林氏,骆家如今就不是这样为难尴尬的局面了。

虽说大家族的扛旗人不会只有一个人选,可最优秀的那个没了,而且还是人为原因,所以大家心中更多的是遗憾。

如今骆辰逸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待着,几次出手,虽然看着稚嫩,可有章有法,最后都能完美收尾。

骆辰迅一向是书呆子的人设,对于阴谋诡计不擅长,所以他直言比不上这位堂弟。

至于骆辰迈么,他不喜欢阴谋算计,更擅长的是面对面的,横冲直撞,可是朝堂上的事情,哪里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了?

所以骆阁老心中更加地惋惜。

本以为被人夸的骆辰逾也是个麒麟儿,是个不容小觑的角色呢。可惜的是,今日这么一瞧,不过是小聪明,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的人,又有多少的大出息。

骆辰逾毕竟年轻气盛,没有骆辰逸的对比,他也是极为优秀的,可惜的是,上面个有太过优秀的兄长,骆辰逾就被衬成了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骆辰迈直言不讳,在老父询问起时,这般答道。

骆辰迅委婉些,可是伤害更甚,

“不如辰逸远矣!”

骆大伯深深地叹了口气,对于二弟和弟妹的糊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唉,可惜我骆氏的麒麟儿了!”

他这样一声叹息,骆辰迅兄弟俩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屁股下似乎有锥子扎着,坐立不安。

毕竟他们可比骆辰逸大那么多,是父亲对他们失望之后这才将目光放在了堂弟身上的。可惜的是,如今却闹成了这幅样子。

“父亲,如今,二叔和五弟,可要怎样呢?”

骆辰迅作为家族未来的掌舵人,不得不多考虑一些,这些日子二叔出去应酬,五弟在家中上蹿下调,四处打听这个,打听那个的,他真心是有些招架不住了。

“随他们去,很快就消停了!”

骆大伯对于二弟和侄儿的心思也是知道几分的,所以大手一挥,对着儿子道。

“可是,可是……”

骆辰迈刚刚想接口说点啥,诸如堂弟见天地让自己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之类的。

可看着父亲已经缓缓地合眼了,骆辰迈也只能闭嘴了。

要收拾一个骆辰逾还不简单,虽然浑身都是心眼子,可是面对骆辰迈,显然他那点子心机显然还不够用,不过是因为顾忌二叔,所以骆辰迈也只能忍着让着了。

现在看着父亲的这个态度,他觉得也该是时候让骆辰逾受点教训了,省的整日在自己耳朵边儿苍蝇似的“嗡嗡”地烦人。

“您想好了?真的非得这么做不可?”

骆辰逸一脸无语地问道。

“是呀,这样才是最简单的法子,我一把年纪了,吃点苦头没关系,可真心不能将后患遗留给后辈。”

大伯一脸坦荡地说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您永远都不能替骆家包打天下,我觉得您这样做很没有必要。”

骆辰逸对于大伯的这种责任感很不理解,所以说道。

“你现在还年轻,所以不明白,等你似我这个年纪了,你肯定就会明白我今日的心境了。”

大伯对于骆辰逸的不以为然也不再多花,年轻气盛时他比谁都反感家族责任,可惜的是,自己还是被长辈,被命运,一步步地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时也命也,如之奈何!

“既然您已经做好决定了,那么小子也就祝您马到成功了。”

“你这个奸猾小子!”

对于侄儿这样的反应,骆阁老也是满心无奈。

“好啦,侄儿也该回去了。”

骆辰逸不接话头,对着大伯拱拱手,这就要走了。

“辰逸啊,你父亲和你弟弟让你为难了,也伤了你的心,大伯是知道的,可是骆家对你兄妹俩没有半分的亏待,所以日后若果真骆家有难了,那么还希望你别撒手不管。”

“大伯放心,我与骆家,也是一直心存感激的。果然骆家到了那个地步,辰逸绝不会袖手旁观。”

骆辰逸看着浑身疲惫,泛着希翼的大伯,他轻声道。

这算是保证了,明明自己是想要将自己和骆家掰扯清楚,可惜的是,仍旧陷了进去。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除此之外,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外院的气氛并不如何地融洽,内院就更加地奇葩了。

黛玉今日特别地听了丈夫之言,一板一眼都带着郡主的气势,纵然自己觉得浑身不自在,可更担心骆婉慧受了委屈。

骆家太太和两位儿媳看着这样黛玉也是有些惊讶,可在看看略显尴尬的骆婉慧,还哪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尽管之前就听家中的婆子下人地说过林家的这位姑娘是个绝色,可在看到本人时,她还是吓了一跳,这样的一位郡主,简直就是便宜了骆辰逸那小子了。

这样的女子,合该是自己的儿媳才对呢!

可惜啊!可惜!

不过想到林家的女儿需要招赘时,再多的优点都遮盖了。

小宋氏如今是一介白身,之前骆文远想过要为小宋氏请诰命的,可惜的是,他任扬州府的时间太短了,所以还没来得及上折子呢,他自己就成为了白身。

小宋氏带着女儿一起向黛玉行礼,总觉得大嫂和两个侄儿媳妇看着自己的目光中带着一股子的鄙夷。

“二太太请起!”

黛玉想了很久,最后还是用了这么个称呼。不远不近,这样就很好。自己可是有正经婆婆的,一个继室,可没资格成为自己的婆婆。

本来就有心病的小宋氏听到这声淡淡的娇声,更是觉得连这位郡主都是瞧自己不起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

“婉瑜见过郡主,见过姐姐!”

骆婉瑜仍旧那样,一脸的冷冷淡淡,规矩却也算是规整。

“妹妹快快起吧!”

后面的万嬷嬷将准备的东西给了骆婉瑜,她淡淡地接过,复又谢了黛玉之后站在了母亲的身后。

纵然是第一次见面,可黛玉对于骆婉瑜的观感并不太差,反倒是觉得有些眼熟的,似乎与自己一起长大的惜春便是这么个性子。

骆家的饭菜一向清淡雅致,不过也多了几道京里的风味儿,众人吃的还算是尽兴。

难免地便说起了大长公主的赏花宴,骆太太问起黛玉和婉慧的准备情况,

“大伯母并不用担心呢,我已经为妹妹置办了全套的衣服,夫君也送了全套的新首饰,想着大伯母并着嫂子们也是一起要去的,所以他也是巴巴儿地准备了首饰,只承望大伯母有了好的,可千万别忘了他才好呢。”

“你个促狭的,我何曾担心过了,你这样伶俐的,我再是不担心的,不过是随口一问罢了,你要是不给婉慧置办衣裳首饰,我只怕是要带着你两位嫂子打上门去的。”

小宋氏虽然这些日子足不出户,可是对于大长公主的赏花宴还是有所耳闻的,她去不去的到底无所谓,可是自己的女儿却不行。

她的婉瑜,不过比那个克亲不祥的小蹄子小两岁罢了,也该是时候出门走动了。

若是女儿能嫁入京城,那样才不负女儿的品貌呢。

可惜的是,自始至终,不管是那位郡主还是自己的大嫂子,亦或者是两位侄儿媳妇儿,似乎都是没想起自己的女儿一般,只捧着顾着那个克亲的,小宋氏简直要气炸了。

骆太太自然是知道自己的侄儿的巧思,所以忙嚷嚷着要看新的首饰,女人家对于首饰却是没有多少的抵抗力,所以两个儿媳也一并地和婆母一起说着闹着,黛玉这才让木槿和杜鹃俩去拿了。

小宋氏撑着一张笑脸,总觉得这种滋味儿难受的紧,不被人放在眼里的经历总能让她想起闺阁时的情形。

不过随着她嫁入骆家,成为了继室之后,便再也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了,没想到,如今自己儿子都要娶媳妇儿,竟然会再重新地品尝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