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日的勤政殿与往日不同,因为从来在勤政殿都不开口秦康乐开口了。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福州那里有个姓尚的世家,如今上了奏本,理由是要建立贞节牌坊,他们家小娘子与当地另外一户世家的小郎君定的是娃娃亲,本来是挺好的事情,没想到这位小郎君在娶妻前竟然病死了。
尚家表示自己很仗义,虽然两个人没有拜堂,甚至连纳彩礼都没开始呢,但是毕竟是从小换过表记的,因此尚家小娘子为小郎君守节,名曰:望门寡。
“陛下,尚家义重,尚家小娘子情深,当立牌坊表彰。”王阁老道。
“臣等附议。”其余的三位丞相,还有六位尚书都同意。
皇帝一顿,这件事如果出现的不是世家,他一定大大的表彰,女子贞洁,这是好事,只是现在勋贵因为守国公府一事,颇有些声望不足,世家已经压过勋贵,这个贞节牌坊一立,岂不是更压一头?所以他就是一顿。
从王阁老说奏本开始,秦康乐那心就开始堵得慌,以前在后世的时候,她还当望门寡不错呢,不用嫁人,就在娘家呆着,而且能这样呆的起的,也都是世家或者是官宦之家(因为有好名声),秦康乐以为那是妥妥的单身贵族。
结果到这边了,学了一堆的三从四德之后,秦康乐终于知道了守寡的艰难,更知道了望门寡不等于单身贵族,尤其这望门寡,所谓望门寡,要脱下罗衣着麻衣,退下簪环戴素巾,至于什么出门听曲儿看戏更是想都不要想,整日呆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或纺纱或念经,一切娱乐活动都没有,简直比出家都可怕。有多少女孩宁可死都不想守这望门寡。
秦康乐在重男轻女的事情上本就有些偏激,如今一听到这个事儿就有点儿炸毛,幸亏记得这里是勤政殿,没有立刻就骂回去,但是她时刻注意着皇帝,想着找个时间插话儿。
皇帝这一顿,秦康乐看的分明,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皇帝爹不想让世家的名声更盛,但是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心中一声冷哼,皇帝爹有私心,简直不能更好,这下有空子钻了。
秦康乐一施礼:“父皇。”
“嗯?”皇帝惊讶了,秦康乐在勤政殿伺候,有大臣在的时候都是布景板,从来没说过话,不对,说了一次,就是那次赈灾的时候担心他气坏身体,这才打断了阁老的话,如今怎么开口了?
四相加六部尚书也都愣了,这位公主知趣儿又精明,从来没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在勤政殿也不开口,今儿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天要下红雨了?
秦康乐不管他们怎么想的,直接说:“父皇,论理朝中之事女儿没资格过问,只是,这尚家小娘子之事也属于女孩儿事是吧?女儿有些问题想不通,所以想像四位阁老和六位尚书请教。”
皇帝点点头:“这也确实是女孩儿事,有什么问题,问吧。”
“谢父皇。”秦康乐一副我不跟你们家计较的口气。
十个老头儿心里发苦,这明明是一件应该表彰的事儿,结果到了这位金枝玉叶的嘴里竟然是申饬一下就罢了,好像还施舍了多大的脸面似的,还说什么沽名钓誉,作孽呦!这位公主的战斗力也太彪悍了点儿。这回就连以周国公为代表的勋贵对尚家都有点儿同情了,遇到这么一位金枝玉叶,你家自求多福吧!
“照此办理,你拟旨吧。”
“女儿遵命。”秦康乐心中对于这种女人必须抚育子女的言论是不屑一顾的,生不生孩子是个人的自由,但是没办法,在现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只能钻这个环境下的漏洞,以此之矛攻此之盾。
这一天,四相与六部尚书离开勤政殿之后,诡异的彼此连话都没说,全部都严肃着一张脸,规规矩矩的出去了,再然后,回到家里也都沉默了,仿佛勤政殿的事儿没发生一般。这么丢人的事儿不提也罢。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你想捂着的通常都是捂不住的,皇帝要下旨的,这事儿能捂着吗?尚家原本都做好了家中其她小娘子能与更加顶尖的世家勋贵结亲,结果表彰的牌坊未能等到,却等到了申饬的旨意。
一下子全炸了。尚家自是不必说,万万没想到竟然得到了申饬的旨意,而起这旨意还不是口谕,是明面儿发的,怎么会这样?
旨意上说的明白,逆天而行,罔顾天道赋予女子的职责。
想辩白,我擦!竟然完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一旦扯上老天爷,什么事都得让路。
这件事儿就跟那春风似的,很快传遍了全国境内上上下下,每一个初听此言的人都宛如千万匹草泥马在脑海中奔过。
后宫自然也得到了消息,表情都是这形容不出来的古怪,古怪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位公主不能惹的信念,这太彪悍了,望门寡,哪个朝代不表彰?到这里就不行了,白的都能给说成是黑的,关键是还让你说不出来反驳的理由,难道以前都做错了?
如果说大家开始都觉得秦康乐的话有点儿颠倒黑白的意思,但是慢慢的她在勤政殿那番话流传出去之后,都开始心惊了,尤其是最后那句“天不庇佑前朝,方出残暴之君,才有我大秦的天下”这话,实在让这些敬奉天地的人心惊胆战。
在一联系那些得到此贞节牌坊的人家,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屹立不倒有好下场的,更加坐实了此事违背天道,就是尚家自己也一脑门子汗,不但不以申饬为恼,反而觉得这位公主救了自家的后世子孙。
尚小娘子也不用守望门寡了,直接找了一户人家嫁了出去,名曰:顺应天道。
秦康乐得到消息之后,坐在她那张白玉床上,抿唇一笑。用的就是你们这种惧怕鬼神的思想,看你们以后还有谁敢这样亏待那些女孩子,虽然嫁人不一定是一个好选择,但是望门寡一定不是一个好选择,嫁人还有一定争取幸福的一个机会,望门寡可就全完了。
议论纷纷之中,皇长孙的满月礼到了,可惜皇太后崩不足一周年,一切从简,秦康乐作为亲姑姑到了璟王府看了一下孩子而已,没开宴席。
皇帝看着送上来的奏本扔到了一边儿,心中是真郁闷,那些年国库空虚,想修行宫没钱,好容易这两年有钱了,把行宫也修好了,还想着同亲娘一起去避暑呢,结果亲娘没了,行宫也修好了,你说堵心不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