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中再次沾满了正三品以上的文官武将,这一次,到没有人在说要议和,实在是当年勤政殿的尴尬尚在,这一次这位公主依旧在此,在说议和,谁知道会在出现什么感慨,来两句诗?
“父皇,儿子愿意前往西藏平乱。”珩王第一个站出来。上次北塞征战,珩王是表现的最好的,因此皇帝破例,未开府,先封王,也有了入兵部学习当差的机会,今日才能站在勤政殿上。
“父皇,儿子也愿意前往,儿子在府中面壁一年,断不会在冲动行事,还望父皇给儿子一个机会。”璟王也不逞多让。
“父皇,儿子也愿意前往。”瑾王对于打仗不敢兴趣,可是一兄一弟都表了忠心,他也只能开口。
“你们三个先起来。”皇帝问:“西藏这次共集结了多少人。”
“启奏陛下,西藏这次共聚集了二十万的人马。”兵部尚书沉声道。
“前方战事怎么样了?”
“请陛下速速派兵增员,那里原有十万人马,但是却颇为分散,如今在玉树那里围困,玉树赖着连江天险还支应着,可是时间一久恐怕守不住。”
皇帝沉默不语,打北塞那是必须的,因为世家骄横,不让他们出点儿血怎么行?皇室与勋贵可以从世家身上得到好处。
可是西藏三十万大军进犯,真的打起来,不是三个月半年就能打下来的,一旦拖的时间长了,国库怕是又要空掉,可是不打,明显不行,对方来势汹汹,不是三瓜两枣就能打发的,想了想国库,最好是速战速决,看着底下,派谁去不派谁去,是个问题。
“从南军那里调过去五万,京城在点二十万人马过去。董爱卿准备相应粮草。”
“臣,遵旨。
“启奏陛下,臣保举贵省郡守林靖烨。”陈将军在勤政殿中官位低距离皇帝远,以前也跟周国公打过仗,他出列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人也要保举周国公,没想到竟然是林国舅。
“林郡守是贵省郡守,怎可私自挪动?”立刻有人跳出来反对。
陈将军没回话。
皇帝心里舒坦,这些人他没问话,就在朝堂上对答,仿佛没他这个皇帝似的,哼!这些混账,慢慢的都收拾了你们。
“爱卿为何举荐林郡守?”心里舒坦,声音便和气。
“回禀陛下,前线依然紧张,玉树随时有可能失守,所谓兵贵神速,有一位当家主事的能迅速过去才能最快稳定局面。”
皇帝点头:“有理。”
“那不如周郡守,周郡守本就是川省郡守,更快些。”
“陈爱卿为何举荐林卿家?”
“陛下,第一点就是这兵贵神速,周郡守,王郡守也都是可以的,只是其余二位郡守,臣未曾同他们共事一起打过仗,因此不敢轻易开口,臣原本守在北塞,昌泰三年,北塞也有进犯,人虽然少,来势却猛,又是偷袭,幸林郡守迅速集合军队,以不到两千的人马破了对方六千人马,大破敌军,臣见过林郡守打仗,指挥很是得当,才能以少胜多,弓马娴熟,后来林郡守一箭射死敌方主将,这才彻底的大获全胜。因此臣举荐林郡守。”
勤政殿内鸦雀无声,这一翻说辞很难让人反驳,人家有地理优势,又有真本事。周国公心中一动,想到这陈将军原本是在他军中的,因为老实憨厚一根筋,自己并不是很喜欢他,而他——曾经跟着秦康乐去寻找两位皇子。咬了咬牙,公主还真是好手段,邀买人心的功夫好厉害,还有这让人无从辩驳的话语,岂不也是这位三公主一贯作风?
“臣附议。”林靖涵跪下。
“林卿家?”
“臣与臣的兄长自幼跟随在父亲身边学的就是打仗功夫,如今玉树等不得,因此臣斗胆效仿祁黄羊,保举兄长为三军统帅。”
偷眼看皇帝的脸色,周国公叹惜,也跪下道:“臣附议。”林靖涵有那个底气来个举贤不避亲,他没有,自己的嫡幼子几斤几两重他知道,看一眼王阁老,果然也和他一样,他那个侄子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呢,心里又好过一点儿。
皇帝点点头:“康乐,拟旨。”
“是,父皇。”秦康乐依旧一副孝顺女儿样,对着大臣则是带着点点笑影儿淑女样儿,一丝错处也不漏。
圣旨下的很快,林靖烨为三军统帅,璟王领兵三万,为一路,珩王领兵三万,为一路,永康伯府的世子江宏清也领兵三万为一路,剩下的瑾王与皇五子领兵一万,押运粮草。
因为玉树紧急,因此皇帝只给大家伙儿两天打点行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