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娱乐大丈夫 > 第五十九章 春节

娱乐大丈夫 第五十九章 春节

作者:书之贤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10:31: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哈哈哈——”、“这太搞了!”、“范伟怎会这么傻?!”……

电视中正播放着央视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正演到这一年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的小品《卖车》,其中搞笑的情节逗得众人哈哈大笑。{.首.发}

春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是炎黄子孙,都会把春节当成这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来过。而自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大年三十播出后,此后每一年一家人吃着大饭,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就成了习俗。姜成家自然也不能免俗,从香港赶回来的姜成此时就和家人一起观看着今年的“春晚”。

在录制完《鲁豫有约》后,姜成没有直接回上海,毕竟到了东方的“购物天堂”,要是不逛一逛那些个中外闻名的大商场,岂不白来香港一趟?于是他又在香港逛了一天,给父母和亲友们买了一大堆的新年礼物,很是出了吧购物的瘾,这才回到上海。

往常姜成家过年有点冷清,因为就一家三口,不过今天人气倒是兴旺了很多,因为多了两个人。

袁弘、孙晓。

这两位因为要留在上海拍戏,之前就给家里打过招呼过年不回家了,姜成见他们过年没地方去,便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与自家一起过年。这两位也确实感到有点孤单,便欣然答应了。

不得不说,这过年的时候,还是人多了好,热闹,有气氛。尤其姜成这一屋子人算起来可哪的人都有,京城的、东北的、湖北的、台湾的、上海的,做大饭的时候人人都露了一手。姜德均做了一盘自己最拿手的红焖大虾,高琳兰做出了台湾传统小吃三杯鸡,姜成做了一道地道的上海清蒸大闸蟹外加一笼灌汤包,袁弘则做了一道炒鳝片和一碗红烧肉,至于孙晓……各种东北大炖菜摆满了桌子!

大年三十,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本来吃完饭后,就应该包汤圆了,不过不是有孙晓在吗,人北方人都只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才吃汤圆,年年过年都吃饺子的,而姜成前世也是北方人,从小吃惯了饺子,这过年吃汤圆还真不习惯。于是,姜家今年过年就准备两份材料,一份饺子的,一份汤圆的。五人分为两组,一组包饺子,一组包汤圆,过年饺子汤圆都有,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时间,到真是其乐融融!

“哎,咱家真是好多年没有这么热闹的过过春节了!这么一感觉,真是好啊!”眼看过了晚上十一点,就要过年了,姜德均不由感叹。

“是啊,说起来,自从成成回来跟咱们一起过,咱家就一直只有咱们三口,逢年过节的,看着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咱家这么冷清,可真有点难受!”高琳兰也叹道,“回想起来,咱们也好久没回台北了,也不知家里人都怎么样了,不如年后咱们找个时间回去一趟?”

姜成听着有点意动,不过看到姜德均脸上隐晦地闪过一丝悲伤,知其应该是想起了京城的家人,连忙说道:“爸妈,你看你们,这大过年的,说这么伤感的话!别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咱就好好过个年!”说着,还给了袁弘、孙晓打了个眼色。

这半年朝夕相处下来,他们这一寝室的四个哥们都有了一定的默契,袁弘、孙晓虽然有点不太明白姜成他们家的事,不过见姜成的眼色,知其想转换话题,连忙开口帮忙。袁弘当先说道:“高阿姨,听姜成说您是台湾人,这在台湾过年的习俗应该与大陆差别很大吧?”

“这个说起话就长了。”听到这个问题,高琳兰来了兴致,说道:“其实台湾民间过春节的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都是从自上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为止。要说习俗方面的区别的话,可能由于闽南人和客家人屡经沧桑的岁月变迁,使得台湾春节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孙晓听得入神,说道:“那都是怎样的习俗啊?”

高琳兰笑道:“这些东西还是让我家成成说吧。”

姜成苦笑一声,说道:“妈,这怎么又扯上我了?”

“你不也是从小在台湾长大的嘛,同样知道这些习俗,正好也考考你忘没忘。”高琳兰说道。

“好吧好吧!”叹了一口气,忽地又乐了出来,姜成对着袁弘、孙晓说道:“这我要讲台湾过年习俗的话,你么也不能落下,我讲完后,你们也分别讲讲在湖北和东北过年的不同习俗,好不好?”

“行啊!”、“没问题!”袁弘两人当然不怂,“那你先说。”

“好的,那我就先说说台湾的过年习俗。”清了清嗓子,姜成缓缓说道:“台湾过年是这样的,每当一进入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每年的腊月十六这天是‘尾牙’。因为早年生活艰苦,台湾风俗中,每个家庭每月的十六都要设法改善一次伙食,称为‘做牙’。而十二月的十六号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故称‘尾牙’。首.发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摆上大鱼大肉,祭供土地公公,感谢其一年来的保估。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各商家行号也要在这一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现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停了停,姜成又说道:“‘尾牙’完了接下来就是‘送灶’,又称‘辞灶’,就是祭灶王爷。灶王爷传说是上天派住在各家各户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每户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以便玉帝决定给予奖励或处罚,来年的吉凶也就由此而定,这对百姓来说是非同小可的,于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丰盛的祭品来供奉灶神;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差不多也是过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守岁’、‘派压岁钱’这些,都与大陆的习俗差不多。”

“那之后就是吃大饭了吧?”袁弘问道。

“没错。”姜成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不过这大饭也有讲究。在台湾,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少都会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边聚餐,叫做‘围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韭菜’。此外,还要吃萝卜表示好彩头;吃‘全鸡’,‘鸡’台湾方言谐音为‘家’,有‘食鸡起家’之意,表示全家福;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而很多经过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参加围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样菜都要吃一点。另外还都要喝上一点酒,以讨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从头到尾,慢慢进肚,以祝父母长寿平安。在围炉之后,台湾很多农村里面,还保留着‘观火盆’的习俗。门前点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从火盆上跳过,取‘兴旺如火’的吉意。边跳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吉利话。火熄后,将灰烬送进厨房灶脚,祈求神明保估发财。

吃完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不睡’的闽南语是‘不睏’,而‘睏’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那姜成,在台湾过东还有没有什么特别一点,与大陆与众不同的习俗?”孙晓继续问道。

“有啊!”姜成想了想,说道:“就好像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那初一以后呢?”

“台湾民间用一首新年歌,来说明新春期间每日的意义:初一早,意为开门大吉取于早;初二巧,这一天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这天叫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么巧事来;初四顿顿饱,因为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肴自己吃;初五隔开,因为商家开门营业;初六舀肥,就是清除水肥;初七七元,这一天古称‘人日’,要吃面条,意为延年益寿;初八原全,意为暂时复原;初九天公天,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之寿诞,要拜神并送上贺礼;初十有食食,意为有吃没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意为大概如此;十二漏屎,意为吃坏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也就是吃稀饭配素菜;十四结灯棚,就是提灯笼,因为马上元宵节了;十五上元瞑,就是元宵节。

别的不多说了,单说说这初一吧。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这里有很大讲究的,对不同人要说不同的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就是生儿子的意思;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意为祝老人活到120岁;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发财’;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就是快长大;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就是嫁个好夫婿;而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这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初一这一天的禁忌很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这一天忌煎粿,因为粿类经油煎后,颜色变成赤色的,而‘赤’与‘赤贫如洗’的‘赤’同意,系贫穷之意,不吉祥。初一要吃干饭,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因为老人言,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这么多讲究啊!”孙晓咂咂舌道。

“好了,我讲的差不多了,该你们了!”姜成拍拍手道,“谁先来?”

“我先来吧!”袁弘说道,“在我们湖北,过年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都是过年的事儿。

送灯盏是也是送灶王爷,这点与台湾差不多。

剔鱼刺是指做鱼丸,湖北作为千湖之省,湖多鱼多,人也嗜鱼,平时婚丧嫁娶大晏小席上鱼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大年三十的团圆桌上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鱼’嘛!

敲大鼓是指过了二十五就可以把各种响器拿出来,这其实主要是指从前的乡下艺人利用过年人们图大吉大利心理,走家串户吹拉弹唱讨利是,不过现在没有了,更多的倒是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

二十六和二十八是宰牲的日子,但忌说‘宰’,而要说‘福’,为的是讨一个好口彩。除脏迹就是大扫除了,二十七主要是清理厨房,因为厨房天天都要生火做饭,清扫得太早了,烟熏火燎的,等不到春节就又脏了。

最后一句话是说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所有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等着除旧岁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有意思的是,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在湖北,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可女婿和外甥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下来!这点很有意思,好像有‘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意思。

以前听老人说,以前还有个旧俗,新年头三天不能煮生米和生水,除夕下午各家主妇们就忙着煮饭,男人们则负责烧水。不过现在到没有了,主要是过年吃剩饭太不吉利。

大年初一的春节,谓之‘出地方’。男人们以前是拎点礼物去族中尊长家敬敬长辈,或者左邻右舍互相叙叙旧情,交交新谊;主妇们则主要是上庙里进香抽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财源茂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在一起唱歌跳舞,展示自己年轻有朝气。在旧俗里,新年第一天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往外拿,即使是垃圾也只能堆在墙角不能扫地出门,以免将一年的运势都给冲跑了。

初二是给用来‘故’人拜年的。头年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大摆宴席广延亲朋,谓之‘清香’。

初三才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是按亲疏远近来安排拜年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丈母娘家然后外婆家再到姑姨表亲,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得太迟了人家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常常因此影响两家的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人家一直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与你断绝往来了!

原来从初八到处十五还有赛龙舟、舞狮等习俗,不过现在少了。至于初十五元宵节,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好了,到我了!”孙晓在一旁说道,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我们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不过多集中在大年三十以后。

首先,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其次,大饭后要吃冻梨。因为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不是冻普通的梨,而是冻我们北方特有的一种名叫秋梨的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待其冰冻后再食用。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大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再来就是点长寿灯。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有的人家还特意把长寿灯点到正月底,为的就是‘长长久久’。

再次,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初一不出门,初二以后才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一直到初六,挨家挨户的串门,你家过一天,我家过一天,很是热闹!

而在东北,上了岁数的老人过生日都不是过出生日,而是在正月过,初六过六十大寿、六**寿,初七过七十大寿,初八过八十大寿,初九过九十大寿,初十过百岁大寿!

之后,初十一到初十四,这是偏远亲属串门来了,这倒没什么说的。

然后就是初十五元宵节,一早要吃元宵,也就是汤圆,到了晚上,就是看灯,这点全中国都一样。不过你们是看花灯,我们东北是看冰灯!

还有,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几人说说笑笑,又吃过了饺子、汤圆,这时间就慢慢到了十二点。

新年了!

听着春晚中的钟声,新的一年到来了!

“爸妈,新年好啊!”姜成在钟响第一声就说道。

“姜叔叔,高阿姨,新年好!”袁弘、孙晓也说道。

“好好!大家都好!”姜德均、高琳兰笑得眼睛都咪上了,“来,这是给你们的红包,拿着!”

说着,姜德均、高琳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一人一份,递给姜成他们三个。

“这怎么好意思呢?姜叔叔,高阿姨,这红包我们不能要!”袁弘、孙晓连连推脱。

“哎,给你们就拿着!你们叫我们一声叔叔阿姨,这当长辈的过年能没点表示?拿着吧!”姜德均说道,“你们要是不拿,这叔叔阿姨可就不高兴了!”

“这……”两人犯难了,看向姜成。

“拿着吧,都是我爸妈一片心意,长者赐,不敢辞。新年求个喜庆!”姜成说道。

“那谢谢叔叔阿姨!”两人道谢后,一一接过红包。

“哎,这才对嘛!”高琳兰笑道。

“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吧,别让家里牵挂。”姜德均说道。

“哦对!”、“差点忘了!”两人顾不上道谢,纷纷掏出手机,连忙给家里打电话。这过年不回家已经说不过去了,要是不第一时间给家里通个电话,那家里给多惦记啊?!

见两人手忙脚乱的打起了电话,姜成会心一笑,也拿出手机,开始给亲友们发起祝福短信来。

不过这时,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有人敲门?

屋里人同时皱起眉头,这大过年二半夜的,谁会在这时候上门啊?

怀着好奇的心情,姜成起身去开门,却见门外站着一位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见到姜成便说道:“新年好啊!”

“新年好!你是?”姜成更疑惑了,这时候来拜年!这家伙想干什么?

年轻人笑道:“你好,我知道你肯定疑惑我是谁,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林,来自美国,刚刚下的飞机。本来我十分钟前就到了,不过之前还没过年,不吉利,我就又等了十分钟,这才敲门,随带给你们拜个年!”

姜成眉头皱得更深了,这家伙究竟想干嘛?“林先生,您不是走错屋了吧?我家可没有美国亲属!”

“你是姜成吧?”

“是,我是。”

“我就是专门来找你的。”

“找我?林先生,我没听错吧?您专程从美国赶来,还是在大年三十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我家说是要找我,我不记得曾与您有过交集啊,您确定没找错人?”姜成问道。

那林姓青年平静地说道:“我们之前的确互不相识,不过我确实是来找你的。我是专门来和你商谈一件事的。”

“商谈什么事?”

“商谈一下你那家顶峰娱乐公司的事!”林姓青年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为你提供娱乐大丈夫下载,言情幻侠幻类阅读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