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春深日暖 > 第141章 吴少爷负气纳妾王老爷夜梦思乡

春深日暖 第141章 吴少爷负气纳妾王老爷夜梦思乡

作者:怀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18:01:33 来源:小说旗

吴少爷半夜回来了又出去,哪里能瞒得过吴夫人,夜里下人不敢惊动了正院,回到管事嬷嬷那儿,第二日清晨,丫头才开了门端水进去,嬷嬷就赶紧往上回报。

吴夫人眉头一拧,再松快不起来,揉揉额角,洗漱起来便去儿子院里,一院子下人都跟缩了头的鹌鹑似的,见着吴夫人来一个个都贴了墙根,恨不能把肚子缩起来,不叫她瞧见。

柳氏晕沉沉一夜未眠,奶嬷嬷着厨房炖了汤,熬了八宝粥端上来给她,她只一味流泪,奶嬷嬷急得跪在床前的榻脚上:“姐儿,好歹总要吃些东西,再怎么也不能折腾自个儿的身子。”

柳氏翻转一夜还是不明白,他作甚要发这样大的脾气,原在家中,哪一样母亲不是想在前头,父亲是个持礼的,纳妾这样的话从不出口,可他房里自来便不曾断过人。

吴夫人还未进门就看见地上倒落的花盆,泥土白石残枝蔫叶铺了一地,知道儿子这气撒得不小,抬步往里,奶嬷嬷还在絮絮着劝柳氏起来。

“扶我穿衣,我还须得去婆婆屋里请罪。”柳氏这句一说完,又是一阵哽咽,吴夫人听了却大皱眉头,从帘子后面进来:“说甚个请罪不请罪的,是不是他驴脾气又发了。”

柳氏赶紧抹了泪站起来,吴夫人看看她,肚里叹一回气,原当这个媳妇老成持重,同自家儿子的性情正是互补,哪知道却怎么也拼对不上。

“是媳妇,媳妇不知相公心意,给的人,约摸他不喜欢。”思想了半夜,便只这一条了,男人碍着脸面不好说,院子里又都是她带回来的丫头,想要收用也得她来开口,都已经单分了一间屋出来,难不着是那丫头惹了他生气。

“哪一种是可心的?”吴夫人反问一句,晓得这个媳妇老实,哪知道老实的似块石头,这回却是真个叹息出声,走过去拉她的手,把她带到床沿边坐下:“纳妾抬通房,俱是小事,敢作反的打发了便是,你来问过我,可曾问过他?”

柳氏一怔,纳妾这样的事,就该女子料理,若是去问,岂不显让人觉得她是假意抬人,样样都安排好了,爷们家只需要抬抬腿便是,她娘家那许多妾,可没一个是柳老爷开口求来的,只须眼睛扫一扫,娘亲便知他心意。

见她还懵懂,吴夫人叹息更重,拍了她的手:“他那个脾气得顺着,你这样子也不必请安了,叫人烧水洗漱,到我屋里来。”响锣不用重锤,可这个儿媳妇,别说是锣了,倒是个没皮面的鼓,便是她手里拿了锤子都不晓得往哪处去敲。

只图她规矩,不成想死板,原儿子不着家,回来也只那几日,吴夫人哪里知道这对儿竟是半点不交心,还是得有个孩子,有了孩子没话也有话说了。

可她一个婆婆,怎么好问媳妇的房里事,一出了门便去看身边的陈嬷嬷,陈嬷嬷赶紧点了头:“我把宋嬷嬷寻过来。”宋嬷嬷便是柳氏的奶娘,一个不透,另一个得透,话都说明白,只看她自家行事,男人嘛,哄着便是,难不成每对结亲的人,掀了盖头就知是天造地设。

才行到院门口,就见两个小厮架着人往这边来,吴夫人定晴一看,可不就是那发脾气的儿子,一路迎上去,还没走到身前就闻着一鼻子的脂粉味儿,吃得颠颠倒倒的往前,看见吴夫人还认得出是娘,给她问安。

吴夫人气不打一处来,点了小厮叫把儿子抬到她院里的厢房里去,一路跟着一路生气,陈嬷嬷觑着她的脸色劝她:“太太,少爷就是这付脾气,气过便好了。”

吴夫人跟上去又给儿子抹脸又是给儿子擦身,脱了鞋子袜子,从腰上搜出一个荷包来,一看就晓是不是柳氏给他做的,大红的缎面儿,绣了两只水鸳鸯,也不知道是哪门子里的姐儿塞给他的,吴夫人拿起来荷包的绦条抽了儿子一下。

吴少爷哪里觉得出疼来,吃了这一下,还迷迷糊糊翻身,嘴里呓语几句,打起呼噜来。吴夫人料理好了儿子,到厅前叫过门房,问少爷是从哪儿来的,那门房老实回道,是从教坊司回来的,他醉的骑不得马,那边雇了大车,马还在那院里呢。

吴夫人满面寒霜,冷笑一声:“这是打量着还要去拿马呢。”转脸就吩咐人去牵马,气的拿茶盅的手都在抖,身边跟着嬷嬷,回到厢房坐在儿子身前,眼圈儿一红:“早知道便不该惯了他!纵出这样的性子来。”

吴老爷跑船,吴夫人才进门不足一月他便出去了,往外一走就是大半年,吴夫人守在家中,等吴老爷人回来了,身边又已经跟着一个。

吴夫人眼见得那女人千娇百媚,咬了唇儿笑眯眯的姐姐妹叫一通,打扫了厢房给她住,又使裁缝做了一箱子的新衣,谢她在外头照顾吴老爷的苦处。

吴夫人惯的那女人只道她是个没脾气的,初二三日还伏低作小,可她在外头拿大惯了,见着大妇是个和顺的,渐渐放松下来。

也不须别个刻意去传,过不得十日,家里随处都知新进门的姨娘是个难侍候的,一日要的搭嘴点心不离口,桌上荤食不得重样,今儿吃鸭子,明儿就要鱼,比正房还更难侍候。

吴夫人也不说她,一味的纵容,不独吃食,衣裳首饰样样都挑精细的过去,她这么宽,倒叫吴老爷瞧着过意不去,吴夫人还只笑着劝:“她在外头辛苦这些时候,我只为着她好好侍候了你,哪里为她这个人。”

当时吴老夫人吴老太爷俱在,这个媳妇大半年的孝顺也瞧在眼里,不须去过问,自有人到他们跟前去说,拿着了错处,提脚打出去发卖了。

吴老爷厌她惹了父母生气,不过是个姨娘,又非是离不了她,经这一遭吴夫人才有孕,生下孩儿来交给吴老夫人照管,自家跟着吴老爷出去跑船,一路艰辛不说,却拿住了子嗣,吴老爷也不是再没进过姨娘,可哪一个也没给吴老爷生下孩子来。

她跟着吴老爷山上水远的走,一年倒有半年是在水上过的,老太太疼孙子,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一个外孙在,这才把吴少爷纵成一付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好容易安定下来,儿子已经十岁,早就不同她亲近了。

各中辛苦,便是亲儿子也不能体谅,说不上怨她,却实是同她不亲,人生在世,哪有时时如意的,总有个高低,得看捏住哪一样,后宅里头立身的根本说到底还是儿子!

吴夫人吩咐了陈嬷嬷去点醒儿媳妇,又怎么会不心疼儿子没个贴心的,等他醒了,鸡汤银丝面早就摆在床边,那汤炖得皮酥肉烂,浮了一层荤油,吴少爷呼哧呼哧用了一碗,抹了嘴儿,还不待吴夫人说话放下碗就道:“娘,你给我寻个清白身家的姑娘,我要纳妾。”

安哥儿拜过了吴少爷,回去往王四郎跟前一说,王四郎就知道吴策讷这是上了心,冲安哥儿点头:“他是个好公义的,能帮衬必会帮衬,只他都这样说,想来要拖到秋审过后,不如先给你父亲整一付棺木要,到庙里念上七七四十九日的经。”

安哥儿自然想,无奈囊中羞涩,王四郎摆一摆手:“都是乡亲,便不是邻居上得门来我也要帮的,也不说是帮你,算是借你,甚时候宽裕甚时候还了我就是。”

安哥儿哽着喉咙应一声,回去同宁姐儿一说,宁姐儿咬咬唇儿:“是这个道理,如今咱们头顶的瓦片,身上的衣裳俱是别家的,这时候说什么图报不图报,不过白磕一回牙,得人恩果千年记,哪就急在这一时半会了。”

她今儿才同蓉姐儿说定了,养了快要一月的身子,身上已经全好,除了俞氏还用一道荤汤,她们三个的菜色,便不必上荤食荤油了。

蓉姐儿的旧衣裳哪有素的,她正是爱红的年纪,又生得皮子雪白,大红水红银红妃红,穿在她身上衬得人也喜气。

衣裳箱子翻出来没几件宁姐儿能穿的,她比蓉姐儿大,身量也高些,到了春日又是王家做衣裳的时候,秀娘厚道,把陈家守孝的衣裳一并做了。

可她是客居,哪里好穿重孝,只捡了素色花样做了两条白绢裙子,又挑了浅丁香的月白的两样做上衫,绸庄里哪会送葛布过来,一色俱是绢的绸的,宁姐儿只借口哥哥要上柜,哪有伙计穿绸,给他做了两身葛布衣裳。

自宁姐儿来了,蓉姐儿倒比原来更懂事,秀娘叫她挑衣裳,略捡了两件就不再上手了,原来一季岂止四身,家里开着绸庄质铺,什么好的不往她面前拿,捡合心意的花样儿就做,她那屋里光是衣裳便塞了满柜。

秀娘看见女儿懂事,心里安慰,又搂了她劝:“宁姐儿要守孝才穿得素,你还在攒嫁妆呢,这些做的,往后都要抬到夫家去,四十八抬箱子插不进手去才是好的。”她自个儿成亲连压箱钱都无,如今轮着女儿,哪里肯委屈了她。

蓉姐儿急急跟秀娘使眼色,宁姐儿扑哧一声笑出来,走上去给她挑了一匹蜜合色织金线合欢的料子,比到她身上:“这个做裙子定然好看,上边拿颜色重的压一压,外头如今都时兴六幅裙了。”

秀娘喜欢她大方不作态,又怜惜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进退,吩咐柜上又给再做了几身,也好有个替换,又拉了她的手:“晓得这事你不好开口,你娘又病着,我已是吩咐了人,就在栖霞寺作法事,清明前便往寺里去。”

宁姐儿正要谢,秀娘拦了她:“也不独你家,也给蓉姐儿故去的奶奶做一场。”

王老爷的一直不见大好,医药不知道用了多少,还是时好时坏,夜里又发起梦来,早上一醒就请了儿子过去,说要回乡。

他人不在泺水,朱氏头几月还松快,后头便咂过味来,没了王老爷,甚样事体都做不成,满以为他等个半年也就回来了,转眼又过了年,他若再不回来,桃姐儿该怎么发嫁。

朱氏在泺水名声不好,桃姐儿婚事艰难,朱氏又给媒人立了个白身不嫁的规矩,从及笄拖到十六,王老爷自江州回到泺水,亲自挑了个殷实人家,给桃姐儿定下亲事来。

那边已经在催,十七在如今算是正当年,泺水因着丝坊绸坊兴起,哪家不想把能养家的女儿多留着几年,婚时越拖越晚,原是十五,如今便是十七八也没人说嘴,又有甚个好说,那蚕娘织娘,进门就是带财的。

桃姐儿又不一样,她既不纺丝又不织绸,还叫别个等着,那家里便不乐意,王老爷从县丞位上卸了下来,茶早就凉了,哪里还等,信自泺水寄到了金陵。

朱氏只当王四郎把信全按下不表,这一回便做了一件厚厚冬衣送去,把那信缝在衣裳里头,王老爷穿起来时才觉出里头有东西,一摸簇簇作响,拆了线一看是一封信。

这倒是小人之心,那头来的信俱是直送到王老爷屋里的,他拆开一看,宝妞都已经定了亲,眼看着要发嫁,桃姐儿可不能再等了。

他自生病,便觉少梦多,这些日子呆在儿子家中,竟梦到了原配妻子,醒来想一回,夜里睡去,又再梦见,心里思量怕是那场迁坟法事把魂儿招了来,使了王四郎在栖霞寺里点了长明灯。

人在气盛时意气行事,到老了思想起来,才觉得对她不住,叹一回道:“这回家去,把该办的事儿办了,你在乡下盖的那个院子也无人住,我还是叶落归根回宗族去,也好给你娘看看坟。”

王四郎便想趁着送王老爷回乡,举家都往泺水省一回亲,也好把陈家三口带回去,等安哥儿把田地卖了,再跟来金陵,等着官府断案。

作者有话要说:魑魅魍魉扔了一个地雷

小兔子乖乖扔了一个地雷

么么妹纸们爱你们哟~~~

今天有点忙哈

加不了更,我都记着呢~~~

大吉大利求包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