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春深日暖 > 第199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春深日暖 第199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作者:怀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18:01:33 来源:小说旗

宁姐儿一阵恍惚,张了嘴说不出话来,肚里有千万句要问,到得嘴边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同郑寅算是义绝,两边虽没当面说一个字,却也彼此知道再不可能,如今巴巴的上了门来又是为甚。

安哥儿见妹妹不说不动,瞧了她一眼,鼻子里哼哼出声:“那个杀才,竟还有脸寻上门来,想是去王家铺子里头问过,才知道咱家铺子在何处。”

宁姐儿半晌不曾说话,听见哥哥骂了这几句,咬着唇儿抬头,伸手把解斗蓬时候散到耳边的头发别到脑后去:“他来,做甚?”

安哥儿觑着妹妹脸色,到底没忍住冷笑一声:“还能来做甚,说些风话,叫我赶了出去,若他摸到门上来,你叫门房赶了他出去。”

宁姐儿听了这话顿住半晌才哑了声儿开口:“不赶他,难道还请进来吃茶不成?”不论往日有多少情份,走到如今这一步了,再不能回头,心里一时盈满了苦涩,他作甚还要寻了来。

情窦初开年纪便识得郑寅,两家这样好,她心里也曾估过他的衣袍长短,也曾算过郑太太脚模子多大,蜜蜜的想了,悄悄的打样子,凤穿牡丹,双鱼戏莲,榴生百子,一样样都在心里描过,只等着定下婚事来好着手去做,似藏了罐蜜,想起来便甜了满心。

郑寅待她又是另一番柔情,走百病时候给她的荷包,看鹊桥时提的花灯,一街是水色光影,那个人立在桥墩边上等她,看见她走过来,伸手扶她一把踏上桥阶,笑的满河花灯失色。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悄悄给她一把红豆,问她入骨相思知不知的人,她遭了难,零落到泥地里,他半个字也不曾送来,好似往日那些情浅情深不过大梦一场。

这情缘已是生生掐断了的,这时候上门,他有妇她有夫,还有说些甚?陈家因着有孝不点红灯,除开俞氏院里用着彩灯,一院儿都贴了白字,此时叫夜风吹得晃晃荡荡,如意眼见着姐儿出来便不曾戴帽,才要给她系上,就见她一路默了声儿往回走。

同吉祥儿两个对视一眼,心里道一声怪哉,急步赶上去,提了灯笼给她照路:“姐儿慢着些,风大呢。”

宁姐儿应一声,停下步子,由着丫头给她披上斗蓬,眼睛望进茫茫夜色,只看见园子里朦朦的白光,如今都满了两年孝了,日子过得这样快,快的都想不起,爹爹才走的那些日子,她们是怎么熬下来的,这一日日平静,倒似过去那些苦都没吃过似的。

头上草篾子当顶,拿两块竹板围的济民署屋子,天一寒下来直往里头钻风,娘儿俩冻的缩在一张薄被里,通身上下除了薄裙衫再没有能替换的衣裳,若不是王家肯伸手,她们根本就活不到官府发还货物的那一日。

父亲客死异乡,连尸首都寻不着,母亲身子看着好了,脑子却落下病来,大夫只说她顽疾固症,可她知道,这是心病,再好不了了。

原已经想着不嫁,她这样也实难嫁出去,鳏寡两种,便是求上门来,她也断然不肯,不意竟有人肯风雨日来吃一碗热馄饨。

她心里明白待他不同,却说不出怎么个不同来,只知道那跟待郑寅绝不相同,豆蔻年华只把全付心神都扑在他身上,恨不能甜心蜜意的日日想他百八十回。

可待吴策讷再没有如斯情怀,便似他来的日子,恁般风雨,一灯如豆,昏压压的天,湿浸浸的地,一回回的走进压低着的食肆铺面,也一回回走进她心里。

既定下的事,她再不回头,也绝不反复,可心里又怎么甘心,咬了唇儿一路回去,俞氏却又折腾着起来了,大晚上开了柜子捡缎子,宁姐儿立到她身边了,她也半点不觉,侍候的丫头压低了声儿:“太太说,要给姐儿挑挑嫁妆呢。”

这说的还是俞氏脑里那个五岁大的宁姐儿,她在儿女小时候不曾带在身边照顾过,这会儿却心心念念起来,一时说要给安哥儿作纳鞋底,一会儿说要给宁姐儿做兜兜,近前的不记着,越是远的越是清楚,连宁姐儿淘气磕掉了半个门牙都说的仔细,说要搅了芽糖骗她那牙还能粘上去,再不然哭不够的。

宁姐儿刹时把那点不甘全都咽进肚里去,往上去握了母亲的手,低声细语的把她劝回床上,盖了被子,拍哄她睡觉,俞氏虽不识得女儿了,却很听她话,如意吉祥劝她不住,宁姐儿一来,她立时就听话了,也不捡缎子了,由她扶着往床上躺着。

“明儿,明儿我同你一处捡,咱们挑个样子,给宁姐儿做件百子石榴刻丝蟒袍。”宁姐儿是随口一句,俞氏却高兴起来:“很是很是,往后我女儿要当官太太夫人的。”

宁姐儿又吩咐丫头半夜起来喂她一回水,回到屋里头拉开妆镜下那层抽屉,里头静静躺了只金飞燕,一对儿,赤金打的燕子振翅欲飞。

这是吴家定下亲后送来的,别个俱是寻常事物,花开富贵百年和合,只这一对燕儿入了她的眼,她不戴金子,却放在妆匣中,时不时拿出来摩挲一回,不是梁间燕,而是振翅燕,翻过来还刻了字,只四个,半通不通“翻风带雨”。

烫热的掌心摸了冷冰冰的燕儿,把她先前那些想头俱都压了下去,对着镜子比在发间,如意吉祥两个进来给她添碳盆儿,小心翼翼不则声儿,也不知道家里出了多大的事。

两个丫头跟着宁姐儿日子还浅,只知道这个姐儿很端得住,家里家外大小事务一把抓,这会子

瞧见她板了脸神魂不属,俱都猜测是俞氏的病更重了,刚想宽慰她两声,就见她神色一松,自家拆了头发把银头面摆起来,吩咐一声:“节里往栖霞寺添的香油可备下了,不多日得往庙里去的。”

王家也在备香油,一年往栖霞寺香油都要添上五十来斤,蓉姐儿有了借口,得了两百斤这个数,第二日早早坐了车回去。

不曾进门便先问玉穗儿,点一点里屋,再点一点外院书院,玉穗儿压低了声儿:“昨儿老爷来了,瞧着像是好了。”

夫妻两个吵了这一回,话赶话把旧帐俱都翻了出来,气性一过,又念起好来。沈家确是靠着王四郎起的家,盖了大屋开了绸坊,一年最少也有百来两银子的进项,沈大郎夫妻还不是打下手,是真个有干股的,若不是秀娘,凭他五张绸机能做甚?

再有丽娘,高大郎那些个店铺吃租子都渐渐活不下去,耳根子软受不得人说甜话,说甚个赚钱便往哪个投上一把,早年攒下的家底,折腾的七七八八,若不是王四郎时不时伸伸手,把南来北往的货物半卖半送予他,他哪里还能支撑得起来。

而王家那些个姑子,确是不曾待秀娘好过,姑子里头能瞧的统共只一个桂娘,乡下住的房子,萝姐儿的嫁妆,一样样都不曾少了她,余下那些个,明面儿上也不曾亏待了,四时节礼秀娘送去的是甚,她们回来的又是甚,若不是秀娘客气,这亲戚早就走不成了。

两边一样理亏,吵一回气一回,五十步笑不得百步,王四郎来看秀娘一回,再问一问病症,算是放低了身段,秀娘自家想过也觉无趣,十几年夫妻,真要计较,自她进门头一日数起来,那些个不是填山填海都够了。

真要摆在心上,一百个沈秀娘都跟他过不下去,既那头有个认错的意思,便也接过了话头,两边虽还尴尬,到底算是和好了。

茂哥儿似模似样的叹一口气,还告诉蓉姐儿说:“姐姐,你要跟姐夫吵架了,就来告诉我,爹娘我不知道帮哪个,可定是帮你的。”

蓉姐儿刮刮他的鼻头,拎了裙角进门,把吴夫人那匣子地契银票的事儿给说了,秀娘见着女儿原还讪讪的,到女儿嫁了竟还拌起嘴来,一听女儿说这些,赶紧点头:“这却得赶紧,头一回压不住,往后哪个都当你是好混弄的,点了一个庄头一个帐房,两个人跟着去吴氏的庄子上收租。

“这些个你切不能自家拿了,女婿给你,你也别翘尾巴,不给你,也别跟同他生份,男人这性子哪里有个定准。”到底还带了气,说出来的话也带了三分烟火味,说完了一叹,摸了女儿的手:“万幸他是没个姐妹兄弟的,跟你才是最贴心。”

蓉姐儿眉头一蹙,听了这话思想过来:“娘,你睁了眼儿闭了眼儿就是,小姑姑难道在咱家住一辈子不成,她总要嫁人的。”

秀娘半点不曾听到风声,听见女儿这样讲倒吃一惊:“吓,哪个说的?”

“阿婆说的。”她一晃脑袋,头上的玻璃烧花蕊子不住轻颤,秀娘眼睛一扫便知道是徐礼给的,这个嫁妆里头却不曾有,想是吴氏那一份嫁妆全给了女儿管着,心里欢喜过了,听见女儿这样说拍了她一把:“可不许编排你姑姑。”

算一算梅娘也只二十五六的年纪,这时节守什么,是合离回来的,又有甚个要紧,便是再嫁也并不难,原她是气王四郎不说一声就把妹妹接来,似倒她不通情理,如今既认下了,也不再气,还问一声:“你怎把你姑姑屋子排在外头,她该住到内院里头才是。”

“娘听我的,住远些省事儿。”秀娘还记着梅娘未出阁时的模样,蓉姐儿却记不真了,两个一比,自然还是爹娘要紧,再为着这事儿拌嘴却不值当。

说完了家里事,蓉姐儿才说起徐大夫人要的两百斤茶叶,鼻子里哼哼一声:“她倒想的美,两百斤,当咱家是冲头呢。”

秀娘一听皱起眉头来:“你胆儿也太大了,上回回来怎的不说?”两百斤,便是徐家两个官儿,要的也太多了。

蓉姐儿伸出一只巴掌:“这不是过了明路,她私下里问了我要,我给了,这钱落了谁的口袋还不知道呢,银子扔水里,我也得听个响不是,五千两呢!”

秀娘一时笑起来:“那也没这样多,两百斤又不都是好茶叶,那价贵的,一两金才只得二两,那价贱的,几十个钱便能得一罐子,当中的差价,你不算了。”

蓉姐儿一听,“扑哧”一声笑起来:“她漫天要价,我着地还钱,这一回回去,又有话好堵她的口了。”得意洋洋的晃晃脑袋,外头的照来的光把她头上的花影儿打在地下,金丝饼上前一扑,在那红光里翻地打了个滚儿。

“可不许这么回,便是女婿做官不求到她门上,你还得跟着上任呢,仿佛听见说徐家的孙媳妇没一个跟着去的,她若拿这个拿捏你,你怎办?”秀娘这回真把自家事放下,还当女儿了门子不必忧心,竟比原来多这许多烦心事。

蓉姐儿不听则罢,听见笑的眯了眼儿:“二房有了嫡孙,她不急,大嫂子还不急?”只要宋氏跟了去上任,她就有法子一道,再不济,还有张氏,她才二十,膝下只有一女,便不想再生个儿子?

秀娘到底不放心她,细细把茶金算过,若不计赚头,再把茶叶分个三六九等,个中差价对冲,两百金茶叶最少也要千金,这事儿却得问过王四郎,娘儿俩个再算也拿不定主意,秀娘出一口气:“罢了,等我夜里问问你爹再说。”

蓉姐儿定了这桩事,又拿了两个茶饼预备去拍老太太的马屁,走到门边,玉穗儿挨过来:“那姓郑的再没上过门,怕是寻不着回去了。”

蓉姐儿心定,问不着音信再好不过,可谁知道他一路摸到王家铺子,跟那些旧伙计套了话出来,大剌剌上了陈家门。

差点儿叫乱棍打出来,若不是见他是个秀才,门房也不会好言好语,他实是纠缠不休,这才冷了脸推出去关上门,扰得左领右舍都出来看,郑寅总算还要脸,只叫身边的小厮打听了,知道陈家往栖霞寺捐了香油,探听得那儿立着陈老爷的牌位,估摸着下元节要到,进了寺中舍一间净室,守株待兔起来。

果然叫他等着了,小厮日日去寺门口等着,看见陈家轿子上来,立时就报给郑寅知道,郑寅打理了衣冠,等安哥儿打醮去,挨上去叫一声:“宁姐儿。”

口里唤得还是她的闺名,宁姐儿一回头,就看见他立在满地秋叶中,那付模样同她走时半点不曾变化,还是那个人,却又不是那个人了。

她看上一这眼,又转头要往前行,郑寅快步上前去,满面急色:“丫头,你听我说,我来娶你了。”他说的往前一步,如意吉祥两个先是吃惊,而后又赶紧四顾,见少有人,扯一扯宁姐儿的袖子。

她听了这话,提起一口气,拿眼儿把郑寅打量一回,冷笑一声:“娶我?绮姐儿呢?”

郑寅听这一句涨得满脸通红,吱唔了半日:“我好容易磨得我爹娘肯了,你跟了回去,我只拿你当妻子待!”

“我已定了亲,三媒六聘。”宁姐儿侧了身,往前两步,避过他的目光,两个丫头面面相觑,见姐儿这模样,心里暗猜是原来识得的,赶紧挡了郑寅,簇拥着她要往前去。

“我知道,可他那样的名声,你嫁过去只有苦头吃,不如跟了我回去,我……我不计较。”郑寅穿得竹青色袍子,高瘦清俊,斯文文的秀才模样,腰上还别了一把竹结柄的扇子,声儿越说越低,不计较这三个字,咽进喉咙里。

宁姐儿原来背了身,此时骤然转身,两眼直定定的盯住他:“你不计较,你不计较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累趴了

婚礼如预计的那样有各种不如意事

不过当新娘穿着婚纱出现在门那头时

的确是闪闪发亮的

头疼,额角一跳一跳

我去睡了,么么妹纸们。

点下面这个按钮,进入愫头的专栏,愫有好多完结文哟~~

大吉大利求包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