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44、越人歌,也配给观公子提鞋!(第一更)

月华轩的沉香登台献艺。

四方戏台上,灯火阑珊。

她是一位歌姬,手持琵琶,自弹自唱。

曲目是大齐乐府的《越人歌》。这首乐谣后来经过书院三先生重新谱曲填词,焕发出新的光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声婉转,琵琶声悠扬。

三先生精通乐曲,尤其擅长古琴,堪称当时第一大家。他曾创作一曲《百鸟朝凤霓裳曲》,传说演奏时曾引来百鸟盘旋,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首曲子有些颠覆传统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在大齐汴京也鲜有人能够弹奏。

书院四位先生各有所长。

四先生苏景,棋艺无双。三先生,长于音乐。二先生,书法堪称天下之表。大先生,则擅长丹青画作。

沉香特意选取了这首《越人歌》,因为大齐的祖先便是越人。

据大齐史书记载,当年的大齐开国之主,原是越人小渔村部落中的一个孤儿,无父无母。

他村口遇到了当时的第一代夫子,从而开辟出了大齐的千秋伟业。

沉香一首《越人歌》自然能勾起汴京之中一些贵族回忆。

算是其兰心蕙质。

周允儿、李香君二女,虽与胡芸娘、沉香二女素有间隙,但在这一刻,也不得不暗暗佩服沉香的巧思与才情。

这曲《越人歌》,不仅唱出了越地的风土人情,更勾起了大齐开国的那段辉煌历史。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沉香微微欠身,向四方宾客致谢。

司仪高声宣布,沉香定场诗题为——“怀古”。

这是一个宽泛而熟悉的题材,足以让在场的才子佳人们各展所长,一抒胸臆。老瓶装新酒,方能显真章。

有人轻声议论,对这样的诗题既感熟悉又觉新鲜。

沉香在众人的注视中缓缓下台。

而李香君与周允儿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谢观,还好谢观只是悠然自得地品着酒,没有写诗的意图。

沉香下台,对于自己的表演算是满意。

她快步走下戏台帷幕之后。

却瞧见一幕!

梳洗台前,胡芸娘正对着铜镜,那张平日里明艳动人的脸庞,此刻却多了几分难以掩饰的忧愁,细长的峨眉微微低垂。

“芸娘怎么了?”

胡芸娘轻轻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刚刚听见谢观的所作的定场诗,我一时心神大乱,竟在弹奏那首《燕王破阵乐》时进错了拍子。”

“那曲子我已弹奏了上千遍,本以为早已烂熟于心,没想到……台下那些有心之人,自然是听得一清二楚。”

沉香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今日被谢观拒绝之后,她和胡芸娘负气离开。

“芸娘,你不用担心,”沉香轻声说道,“那《燕王破阵乐》本就气势雄浑,你的弹奏更是无人能及,重意境不在曲目。”

胡芸娘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也只能如此了。今日群芳宴上的花魁们个个都卯足了劲儿,我心中越发觉得,这次群芳宴恐怕胜算渺茫。”

“芸娘,别太过忧心了。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便足矣。”身旁的沉香安慰道。

然而,胡芸娘心中却泛起一丝涟漪。

真的做到了尽人事、听天命吗?其实,谢观这位谢家庶子,或许是可以争取的,只是她心中一直未曾将他放在眼里,甚至有些小觑了他。

沉香早已看穿了胡芸娘的心思,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慰道:“芸娘,有些福分是我们求不来的,顺其自然便好。”

“时候不早了,芸娘,你该把准备好的定场诗献上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

“芸娘姐姐,快瞧瞧这首词!”

一位月华轩的小娘子掀开帷幕,匆匆步入,满脸兴奋。

“我方才犹豫不决,便请苏公子的门客们品鉴,他们皆赞不绝口,耽搁了些时间。”

“已经呈给苏公子,应该是送去邀仙楼去了。”

因为早就准备好了定场诗,胡芸娘下场之后一时间心神不宁,耽搁了些时候,倒是显得时间紧迫。

小娘子言语间难掩激动。

胡芸娘不假思索,接过词作。

她目光未及诗句,先被那笔墨所吸引,脸色微微一变。

这字迹……

沉香亦凑上前来,目光落于纸上。

“这字写的不俗……”

胡芸娘的目光最终定格在署名之处——“草堂诗会谢观”。

沉香美眸一闪,惊讶地发现这竟是谢观所作。

这位谢家公子,究竟为何要相助胡芸娘?

贴身丫鬟焦急催促:“时辰紧迫,芸娘姐姐该登台了。”

胡芸娘早已备下三首定场诗,此刻正凝视着纸上的词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她虽觉这首诗词意境深远,但她终究是以乐舞见长,诗词非其所长,故而难以分辨前三首与这首的优劣,加上此时心乱如麻。

正当此时!

云婉推开戏台帷幕,她刚刚从谢观哪里已经走回。

现在见胡芸娘三人神色焦急,不禁心生疑惑。

她抬眸看向四方戏台上,见司仪已开始收拾,心想芸娘登台公布定场诗的时刻已要到了。

沉香注意到云婉已经回来,眉目间还带着一丝喜气。

她心中一动,猜测云婉或许已经从谢观那里求来了诗词,便按捺不住问道:

“云婉姐姐,莫非已经备好了诗词?”

云婉轻轻点头。

沉香试探性地问道:“莫非是那谢观所作?”

云婉坦然相告:“正是。”

言罢,她稍顿,“而且,我意效仿公孙娘子,仅择其中一首。”

沉香闻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云婉本就是书香世家出身,饱读诗书,竟然对谢观的词如此推崇。

胡芸娘听后,低头看着手中谢观所写的诗词,心中犹豫不决。

然而,此事关系重大,她与沉香对视一眼。

她们二人与云婉之间并无恩怨,只是云婉和李香君是闺中密友,难免让人有些疏离。

胡芸娘缓步走向云婉,轻声唤道:

“云婉姐姐,之前之事并非我与沉香有意针对香君妹妹,只是花魁之位本就……”

云婉打断了她的话,语气淡然道:“我自然知晓。但诗君与我情同姐妹,一码事归一码。”

沉香脸色微沉,显然有些不悦。

胡芸娘却拉住了她,语气中多了几分恳求:

“眼下有一件紧急之事,还请云婉姐姐帮忙。”

云婉听后,无动于衷,已经准备转身离开。

胡芸娘连忙上前一步,急切道:

“云婉姐姐,且慢!此事关乎那位观公子……”

云婉脚步一顿,秀眉微蹙,疑惑道:“观公子?”

胡芸娘连忙将谢观的诗词呈上,并道明了缘由,坦言自己因三首诗词难以抉择。

云婉接过诗词,细细品读,她口中不由低声吟诵: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读罢,她心中涌起一阵怅然,仿佛被词中的孤寂与豪情所触动。

云婉抬头看向神色焦急的胡芸娘与沉香,等她着她的回话。

她不由摇了摇头。

真是有眼不识天高琼顶。

“芸娘,你原本准备的三首诗词是怎样的?”

胡芸娘连忙将早已抄录好的三首苏云准备的定场诗词递给云婉。

云婉接过,翻阅了一遍。

“云婉姐姐,我们应当替换哪一首,又或是该如何抉择……”

胡芸娘的话语尚未落音。

云婉却陡然间一反常态,将手中紧握的三张诗词轻轻抛洒。

霎时间!

片片白纸宛如冬日雪花,悠然飘落,散落一地。

胡芸娘的脸色瞬间骤变,声音中夹杂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慌乱,连忙捡起,“云婉姐姐,这是在做什么……这些可都是苏云公子精心准备的诗词啊!”

沉香的双眸中更是怒火中烧,她紧紧盯着云婉,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出来。

然而,云婉的神色依旧淡然如初,她缓缓言道:

“观公子的佳作犹如珠玉,相比之下,这些诗词若是有灵,也敢与之相提并论。”

“恐怕连为观公子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胡芸娘闻言,脸色不禁为之一震。

手中纸张又飘落,掉在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