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52、大齐的国运,可得长生否?(第一更)

邀仙楼的四楼。

布局简约而雅致,仅设有一张品茗用的桌椅,以及两把相对而设的椅子。

灯光黯淡,翩然的烛火只照亮了一张木黄色的雕花厚桌。

屋内也没有下人走动,只有静悄悄。

一个披着青衣的**十岁的模样的老者,脸上皱纹沟壑密布,花白疏淡的眉毛眼眸中闪烁着淡淡的神采。

老人伸手摸着桌面,触手冰凉,后又缓缓收回枯槁的手掌。

正是权倾朝野的苏相——苏景。

在这不大的阁楼内,仅有一扇窗子开启着,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角上。

透过这扇窗,可以清晰地看到下方正在举行的群芳宴。

老人却意索阑珊,心中想到年纪大了,对于这些年轻人的热闹,早就没了兴趣,只是眯眼看了看高悬的月色。

此时!

苏景缓缓抬起头,望向门外,随后站起身来。

一个中年人缓缓步入屋内。

这位中年男子身材欣长,穿着一件略显发白的儒生衫,一头柔顺的黑发随意地披散在肩头。

他的五官虽算不上出众,但不知为何,这些普通的五官组合在他的脸上,却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俊郎美好。

正是书院的三先生。

老人咧开嘴一笑道,“三师兄,好久没见。”

两人年龄相貌正好相反。

苏景年龄小于三先生,样子却苍老许多。

三先生凝视着苏景,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物新,你何必将自己装扮成这副行将就木的模样呢?”

苏景,字物新,但在如今的大齐,已无人敢直呼其字。

三先生已落座于昏暗的灯火之下。

“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藏,那个时候你明明已经会背诵书了,却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去背,先生知道却从不拆穿于你。”

“你学了先生的尸解法,虽然无法做到长生不死,但却能永葆年轻。然而,你却选择以这副苍老之态示人。”

苏景微微一笑,回应道:

“我在大齐朝野中已经待得太久了。若是我一直保持年轻的样子,恐怕会让他们更加怕我这个‘老不死’的东西。”

“我这也是为了他们好。”

说完!

苏景也不再掩饰,轻轻脱下青衣,露出里面的一袭青衫。

整个人仿佛“重返青春”。

老人不在,只留下一个白皙俊俏的年轻男子,只剩下一双沧桑眼眸。

三先生的眼神中泛起波澜,但这并非因为对苏景的变化感到震惊。

而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到苏景时,对方便是这副模样。

苏景低头看着自己白皙光嫩的双手,不禁感叹一句:“虽然身体回到了少年时,但心却早已不再年轻,终不似少年游。”

三先生缓缓说道:“尸解法终究是旁门左道,即便能永葆青春,也难逃横死之劫。”

尸解仙是道教中的一种**,讲究“形神俱妙”。

修行者通过假死来避开天劫或人世灾祸,常与“渡劫”相关联。

然而,正因为需要经历“假死”,尸解法被许多道派视为“下品之术”,认为其“投机取巧”,“形神未全”,最终多次尸解,仍难逃**。

苏景只是微微一笑,点头道:“先生用了这么多世的尸解法活了一千四百多年,不也还在人间吗?”

“若真追求超脱,为何不敢去争!”

三先生目光再次落在苏景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你窃取了大齐的龙脉国运……”

他顿了顿,语气深沉,“宫中那位年纪轻轻的宦官,刚刚及冠已踏入武道九品,想必就是你的尸解身吧。”

苏景轻轻点了点头,这一件足以轰动汴京的秘密。

这些年独占武道鳌头的年轻宦官,本也是大周皇族的底气所在,竟然是苏相的身外身。

实在令人吃惊。

苏景叹息道:“只可惜,这样的天生地养好苗子,竟然是个残缺之身,无法保留元阳。”

三先生一声冷笑,“你何必在面前惺惺作态,以太阴炼形所炼制的身外身,本就是要断其根。”

“不然,以你的性子,最是追求完美,不会让他现世。”

太阴炼形,是尸解仙的一种,通过死后埋葬于特定之地,让尸体在地下灵气的滋养下,经过岁月变迁后而复活,类似于“尸变成道”。

此话本就是苏景的故意之言。

苏景脸上少有露出开怀笑意,“倒是少有人与我这样说话了。”

“三师兄,你还是这个性子。”

三先生将目光转向窗外。

繁华的治水两岸灯火通明,百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你在宫内以一位太阴命格的身外神窃取大齐国运,然后不用自己尸解,然后与九大姓密谋所谓的共分国运,实则只是将你的尸气给了九大姓。”

苏景一笑,“想不到,瞒了九大姓这么多年,师兄只看了一眼便已经瞧破。”

三先生叹息道:“你如此做,不是把大齐的百姓推向了深渊?”

“当年我们四人联手降服先生,不就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到了如今……”

话还未说完!

对面的少年,收回蓄着的笑意,只剩下一双古井无波的眸子。

“当时我可没有说是为了天下,只是你们一厢情愿的认为罢了。”

“我从不这样看待这方天下,天圆地方,我们如同一亩良田,或者说是一个蛐蛐盅,自有人俯瞰这亿万众生。”

“就如同我们看着脚下成群结对的蚂蚁窝一样,踩死一只或者用热水烫死一窝蚂蚁谁会在乎?”

“礼仪道德,家国天下,上面的仙人会在乎吗?”

“我们都是这天地的蜉蝣,朝生暮死,终究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我苏景只是要去看看上面的风景罢了,有些埋葬在下面的尸骨,本应该如此。”

“当年我拜入先生门下就问过,帝王将相,盖世伟业,贤士书生,千古文章,香车美人,流传后世,英雄气概……”

“我苏景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

三先生默然不语。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苏景亦不再多言。

四楼之上,昏暗的灯光下,一片寂静。

群芳宴仍在继续。

每位花魁的定场诗都会被送上四楼,供苏景和三先生过目。

二人面前已摆放了七八首诗词。

苏景细细端详,发现其中三首皆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谢观,倒是有几分才气……”

苏景低声自语,随即提笔写下一个诗题,吩咐下人传给谢观,命他即兴题诗。

三先生也微微侧目,多看了几眼谢观的名字,以及他所做的三首词。

恰在此时!

神隐司与屠魔司的两位都统匆匆登上四楼,恭敬行礼道:“苏相,三先生。”

苏景已恢复成那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微微抬眼:“何事?”

两位统领对视一眼,低声道:“苏相,有要事禀报。”

苏景淡淡道:“说吧,这里没有外人。”

两人略一迟疑,瞥了一眼三先生,随后恭敬道:

“启禀苏相,据暗探来报,谢家庶子谢观暗中结交三真教,并与三真天师来往甚密……”

苏景脸色不变。

“那就捉拿归案吧,彻查谢家。”

“是,苏相。”

三先生似有沉思后道。

“且慢!”

陈牧脸色不好。

随着苏诗诗的话语说出,今日他受袁夫人折辱谢观之事,怕是已经落空。

苏诗诗吩咐后面的侍女道,“燕儿,你去楼里面拿宝钞给观公子。”

在燕朝之时,陆沉就设置建造银庄,由国家统一铸造。

银票的前身是“飞钱”,商人将钱存入京城机构,以凭证在地方兑换,避免携带大量银两的风险。

三先生又在陆沉留下的《治北政要》上经过改良纸币。

在夫子的倡导下大齐开始广泛使用纸币,称为“宝钞”,成为主要货币形式。

苏诗诗以她的名声早就积攒起豪富的身家。

侍女已经转身去取。

二皇子陈丰看着苏诗诗,语气温和,关切问道。

“诗诗,你最近可还有心疾。”

“我让人送来了北方长生天的雪莲,让御医房配七宝,以文火熬制,已经送去了绮陌春坊,你记得按时吃。”

苏诗诗轻轻颔首,也没有拒绝,“多谢丰殿下。”

语气之中多了几分冷淡的疏离。

苏诗诗本就是敌国前朝公主,现在的花魁娘子。

与陈丰这位大齐皇子,犹如云泥之别,两国更是势如水火。

苏诗诗自是不愿与陈丰有过多纠葛。

陈丰对此却已习以为常,他与苏诗诗多年相处,皆是如此。

他见过太多女人,乃至后宫之中,太后已为他择定九大姓之贵女为正妃,然至今膝下犹虚。

皆因他心心念念这位苏仙子。

临熙在一旁打趣道:“二哥,你就别再白费心思了,苏仙子身后,可是有不少男子为她魂牵梦萦呢。”

陈丰淡然一笑,不为所动。

临熙见事已尘埃落定,便欲离去,目光流转间,多看了谢观一眼,笑道:

“谢观,你倒是与你那位大哥截然不同,眉眼间也无半点相似之处。”

俞客接收了“谢观”的记忆,自然明了临熙所言大哥乃何人。

此人正是谢府大院之嫡长子,谢观之兄——谢穆。

谢观遗传母亲的相貌,和大院之中的一众兄弟都是不太肖似。

临熙继续道:“谢穆喜好武艺,对诗词笔墨毫无兴趣,倒是与你们一辈中的薛洪颇为相似。”

“你那位大哥群芳宴过后便会回家,你可要注意些,他的眼中揉不得沙子。”

俞客闻言颔首。

想当年,“谢观之母”为谢观求取家族之名,于谢家祠堂之上,一番纠葛,弄得满城风雨。

彼时,谢穆紧随其父谢灵之后,年幼的谢观怯生生地唤了一声:

“大哥!”

谢穆却只是投以冷眼,冷冷回应:

“你不配唤我大哥,也不配姓谢。”

此事,至今仍如刀刻般烙印在“谢观”的心头,乃至如今都没有忘怀。

依时间推算,群芳宴后,谢灵理应班师回汴京。

俞客心中不禁泛起疑惑。

按鸿景院中谢老太君与九大姓几家早前的商议,谢灵本该早已返回汴京。

为何至今仍迟迟未归?

莫非是在静待群芳宴的变数?

贾瑜、何孝有二皇子和燕王在场,有些拘谨。

陈霆亦将目光投向谢观,心中暗自纳闷,为何那位几十年来自囚于书院的三先生,竟会力保谢观。

他审视着纸上笔迹,恍惚间觉得有二先生的笔墨有风骨,若非……

谢观的才华端是不错。

谢观的出身,着实令大院中的袁夫人心生不悦。

袁家与谢家,皆是燕王最为坚定的拥趸。

为区区一个谢观,而放弃两家,实非明智之举。

陈雍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惋惜,实则对这副“鲲鹏图”推崇备至,认为其颇具神异。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

此二句诗词,他尤为钟爱。

陈雍转而望向陈丰与陈霆二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

今日两位皇兄对谢观的排挤,几乎是将他在大齐官场的仕途彻底封死。

对于谢观,他心中满是欣赏,但又不愿因此得罪两位皇兄。

他胸怀壮志,却懂得韬光养晦,不愿此刻锋芒毕露。

李香君亦微微垂首,深知此类大人物之事,他们不宜随意开口,更无心吸引众人注意。

二皇子与燕王皆是阅历丰富之人,自不会为西厢楼的女子所动。

她不愿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未几!

苏诗诗的侍女已归来,手中紧握桃木礼盒。

苏试试接过后递给谢观,打开里面都是银票。

足足一叠,四百万两。

“观公子,请您清点一下。”

侍女将银票推到谢观面前。

俞客见状微微惊讶,事情已经过去了,苏诗诗本不必急于一时将钱款付清。

如今群芳宴即将开始,购买花簪等物还需大量金银。

她此刻便主动前来结清款项,足见其真心结交之意。

“不用点了。”

“多谢苏仙子了。”

俞客没有犹豫,直接接过银票,推到了陈雍面前。

“雍殿下,此事多谢。”

陈雍倒是一愣,就算是他身价巨富,四百万两也不是小数字。

俞客甚至看都没有看,就将其推到他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