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66、书院大先生,魔师、高僧,天师,聚首!

水面逐渐平息!

刚刚“翻江倒海”的水浪已经远去。

敦厚汉子脸色还有些苍白,心有余悸,刚刚他还以为江中的巨物会张开血盆大口。

露出比水车一般大的头颅,将他们几人一口吞下。

想不到!

这……水怪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眨眼间跑的无影无踪。

反倒是不像他们受了惊吓。

而是这水怪惊慌失措,慌不择路。

憨厚汉子第一时间,转过头扶着自家娘子。

妇人刚刚走神,倒是没有注意湖中波浪,只是差点摔了一个踉跄,被舟子伸手扶住,不然险些摔倒。

这位看起来四五十岁模样的中年舟子,生的健壮,两只手臂肌肉鼓涨。

天气虽寒,舟子却只穿着一件短衫,胸膛半敞,露出结实的肌肉。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舟子的左腿有些跛脚。

腿上有一道黑灰色的疤痕,蜿蜒如蛇,格外刺眼。

小腿肌肉明显萎缩,比正常的腿细了一圈,显得枯瘦无力。

舟子剃着平头,五官端正,笑容爽朗,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显得十分健谈。

“夫人,可要小心些。”

舟子一边说着,一边用他那双大手稳稳搀扶着妇人。

妇人手中撑着紧实的肌肉,抬头看去,脸上不由得泛起一丝红晕。

自家的五尺丈夫可没有这般孔武有力。

她连忙低下头,显得有些局促。

一旁,憨厚汉子见状,迅速将娘子的手从舟子怀中抽出,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他眼神中带着几分警惕,打量着眼前的舟子——这人比他高出一个头,年纪与他相仿,体格却健硕不少。

汉子心中暗自提防:这些在西厢楼跑船的舟子,平日里最是放诞不羁。只要兜里有些银钱,下了船便直奔莺歌燕舞的青楼酒楼,要么一醉方休,要么寻欢作乐,实在不是什么正经人。

他紧了紧娘子的手,“娘子,站稳些,别摔着了。”

妇人也是无所谓,只是看着治水两岸。

看其路线是送过的治水对岸。

舟子笑道,“这位老先生,是要过江的。”

几人这才注意一直手紧紧握住船舷的老人。

原来是要去西厢楼。

群芳宴必须要经过桥上的拱桥,而去西厢楼只需要过江便是。

舟子看着虽然穿着儒衫的老人,笑道,“老先生,似乎不是汴京之人吧?是外乡人?”

老者的汴京官话略显生硬,夹杂着浓重的乡音,似乎不是大齐,有点想西方的重鼻音。

老者闻言,点头又摇头,道:“算是,半个外乡人吧。”

“我曾居于汴京,后又远游他乡,足迹遍布天下。”

“年岁已高,却仍闲不住,喜好四处游历,观赏山水之美。”

那憨厚汉子闻言,不禁哑然失笑,观老者模样,已逾花甲之年,本应在家中颐养天年,却偏爱四处奔波。

至于所说的足迹遍布天下,怕是吹牛。

天下何其之大,不说北方有无边际的草原,南方有深不可测的海湾,西方还有十万大山。

一个人一生怎么走的完?

只是老者衣裳寒酸,神情有些怯懦,只怕也是个历经坎坷的苦命人吧

老人继续道,“我啊,孤身一人,无牵无挂,走到哪里,皆是自给自足,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老人说着说着,原本浓厚的外地口音竟渐渐变成了一口醇正的汴京地方音,语气流畅自然,仿佛他本就是土生土长的汴京人。

妇人听得一愣,脸上露出诧异之色。改变口音并非易事,尤其是从小养成、日积月累的发音习惯,更是难以轻易更改。

她心中暗想,这个老先生绝对不简单,走南闯北绝对是老江湖。

舟子也却打趣道,“老爷子,你可要悠着点了,这把年纪了。”

“省的了,省的了。”

“既然老爷子,你走过这么多地方,你觉得天下之间,那个地方的风光最好,哪里的姑娘最美?是不是咱们汴京?。”

“自然,自然,汴京天下首善之地,名不虚传。”

“大齐的书院,是不是天下第一?”

“那当然。”

“咱们大齐的军队是不是天下无敌?”

“应该吧。”

“天下最强的国家是不是大齐?”

“厉害,厉害。”

舟子也不在逗这个容易说话的老先生。

老人倒是没什么脾气,什么事情都是点头。

舟子见老先生脾气,心生好感,笑着提醒道:“老先生,您在外面走南闯北,可不能总是这般好说话。总得有几分脾气,不然别人容易看轻了您。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可不像我们这一辈,讲究尊老爱幼。”

“他们啊,最是不讲武德。”

老人笑眯眯地点头,“省的,省的。”

一旁的敦厚汉子也忍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您这个时间来群芳宴,是做什么呢?”

他半开玩笑地说,“莫非也是来看花魁娘子的?”

老人连忙摆了摆手,笑道:“这可不敢,我是来寻友的。有几个朋友在汴京,遇到点麻烦事。我啊,在汴京还算有几分面子,应该能帮上忙。”

舟子闻言,故意露出“惊讶”之色,提高声音道:“老先生,您当年肯定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名声在外吧?”

老人不由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几分自得。

“不敢当,不敢当。当年在汴京也是一人之下。”

“有几个不成器的师弟罢了。”

敦厚汉子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先生这话,倒是有几分自吹自擂的意味。

什么“一人之下,有几个不成器的师弟”?

这话听着就不太靠谱,当不得真!

他心里明白,老人最喜欢讲古,说说年轻时的往事。

至于其中几分真、几分假,就得看他喝了多少酒,兴致有多高了。

妇人此时细细打量这位老先生,见他言行举止,确实不像是那种揩油之辈,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歉意。

她见谅道:“刚刚是我误会老人家了”

老人见妇人态度转变,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笑道:“无妨,无妨,小事而已。”

此时,舟子离岸边越来越近。

他稳稳地撑杆,一蓑小舟在风浪中平稳前行,显露出娴熟的技艺。

这段水面因有大船经过,水流湍急,但舟子却操控自如,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逆风而行,江上烟波浩渺,却也稳稳当当。

眼看小舟即将靠岸。

老人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手帕仔细包好的小包裹,付渡船费。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裹着一些绞碎银子和擦亮的铜钱,大小不一,显然是他积攒已久的钱财。

老人脸上露出一丝不舍,但最终还是咬了咬牙,从里面数出三十两银子,慢慢递给舟子。

递银子时,老人脸偏向一边,似乎极其肉疼,连看都不敢多看那银子一眼。

舟子见状,却是哈哈一笑,从老人递来的银子中只挑出一枚,拿在手中掂了掂,爽快道:

“今日江中惊扰,我就取五两银子吧,剩下的老爷子你收好。”

老人忍住脸上的笑意,咳嗽一声。“这……这可使不得!”

手中却麻利地将手帕重新包好,迅速揣回怀中,生怕舟子反悔似的。

舟子也不点破,只是笑着提醒道:“老爷子,上了西厢楼,可得注意些。最好不要说是外乡人,本地人最是‘杀熟’,打尖住店都是看人下菜碟,得格外小心,凡事留一个心眼,可不要说什么孤身一人,就说来汴京寻亲。”

“还有些酒楼,什么陪酒的、荐酒的,通通拒绝,不然结账时可是天价。”

他说完,眼神真挚,显然是真心为老人着想。

老人虽然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但毕竟年纪大了,又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舟子也就想行个方便,少收些银子。

船缓缓靠岸,妇人见状,也开口道:“舟子大哥,也把我们送到岸边吧。”

一旁的憨厚汉子闻言,连忙问道:“我们的价格也是五两?”

舟子爽快道:“成,价格一样。”

憨厚汉子顿时喜上眉梢。

今日可算是赚大了,这一趟省下了不少银子,实在是意外之喜。

船已经靠岸,缓缓停靠在岸边的木板上。

妇人和憨厚汉子已经走下船。

老人站起身来,走了过去,在其肩头拍了拍。

舟子脸色一怔,什么时候老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放在了自己肩头。

身穿儒衫的老人笑呵呵地说道:“堂堂武道二品的高手,何必困守在这江中撑船度日?你这瘸腿,应该是被书院的弟子刺伤的吧?”

“伤口中残留着一股剑意,经久不退,导致气血不通,长久下去,这条腿怕是保不住了。”

“好在,这道剑以只是学了师弟的一点皮毛,不然你早就命丧于此。”

“你为了治这伤,便在这江中居住,想借激流之力冲散这道剑意。可惜,这法子治标不治本。若是再拖下去,不出两年,这道剑意便会爆发开来,到时候,你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舟子闻言,脸色瞬间惨白,整个身体僵硬,竟无法移动分毫,甚至连抬手都变得极为困难。

老人笑了笑继续道,“我这人不喜欢欠别人人情,你免了我渡船的银子,我帮你度去这道剑意,算是两清了。”

说完!

舟子只感觉一道浩然的炁流从肩膀涌入,顺着经脉直冲而下,瞬间贯通了小腿上枯槁的血脉。

那股盘踞多年的炙热剑意,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逼出体外。

“噗!”

一团白色的剑气从舟子脚底爆射而出,直接将他的靴子震碎,剑气如斧凿般砍在船舱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

舟子浑身一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口黑色的淤血从口中吐出,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发现身体依旧僵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镇压,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瞪大眼睛,看着老人慢悠悠地下船,背影渐行渐远。

直到老人上岸,舟子才恢复行动能力。

他连忙跪倒在地,朝着老人离去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声音恭敬至极。

“恭送大先生!”

这道剑伤,是他当年挑战一位书院弟子时,被对方用二先生的剑法所伤。

那道剑意如附骨之疽,折磨了整整九年,始终无法化解。

即便是九大姓中有人能解,也因忌惮二先生,不敢插手。

而今日!

这位老人不仅一眼看穿了他的伤势,还轻描淡写地驱散了剑意。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直呼二先生为“师弟”,自称“云游天下之人”。

舟子心中已然明了——这位老人,恐怕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书院大先生!

那位喜欢“山水”的书院大先生。

他跪在地上,久久未起,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娘子,我刚刚回头看那位舟子,似乎对着我们这边跪拜,难道是我眼花了?”

憨厚汉子挠了挠头,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那位老先生也跟上来了。”

妇人闻言,回头看了一眼,果然见到那位身穿儒衫的老人正登岸走来。

她正欲开口,却忽然注意到岸边的甲板上站着三人,似乎在等候什么。

左边是一位身穿布衣的老和尚,面容慈祥,正闭目默念。

中间是一位头戴斗笠的道袍女子,身形被宽大的道袍遮掩,面容也隐在斗笠之下。

右边则是一位负手而立的成熟中年男子,两鬓微微斑白,气质儒雅,目光深邃。

妇人眼神一凝,那右边的男子,不正是之前在奈桥头,在自己摊子上吃羊肉汤的儒雅中年男子吗?

她内心欣喜万分,没想到千辛万苦来到群芳宴,竟真的见到了他!

这三人,正是陆华、魔师许江仙和莲池大师。

陆华被许江仙说动,决定一同前往书院一探究竟。

然而,今日群芳宴中,还有一位约定好的重要之人尚未到来。

此人正是陆华敢孤身入汴京的依仗。

原先书院的大先生,现在大隋的国师。

既然三人已决定联手,属于同一阵营,陆华也不再隐瞒,便带着许江仙和莲池大师在约定好的地方等候。

三人见老人缓步而来,连忙上前迎接,越过那对夫妻,行至其前。

莲池大师双手合十,轻声道:“许施主。”

大先生名许羡,闻言微微颔首。

魔师脸上亦露出恭敬之色,道:“见过大先生。”

陆华亦是大打了一个道稽:“拜见国师大人。”

大先生许羡对陆华轻轻点头,随即含笑望向许江仙夫妇二人,道:“想不到在此又遇见两位小友。”

以他的年龄许江仙二人都是他的后辈。

一旁,憨厚汉子也是认出许江仙。

夫妻二人微微诧异想不到,路上遇到的老先生,竟然与这位中年男子的熟人,似乎专门为此等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