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370、夫子的一生,如蜉蝣见青天

俞客心如电转,思绪震动。

原本模拟中的几次选项如潮水般涌来,一直有提示的董夫子,竟是这一切的幕后谋划之人。

作为这一世“谢观”的开蒙先生,董夫子在谢观及冠之前,曾赠予他不少儒家典籍,其中许多对谢观影响深远。

正因如此,谢观对董夫子心怀尊崇。

还有关于二先生的字帖,若非董夫子的赠与,谢观也不会有后续在鸿景院中“湖中捞字”的机缘,甚至是陆华与三真一门的造化。

然而,最终消息传来——董夫子却因酗酒而死在家中。

谢观曾为此触动过几次选项,都是指向了董夫子。

想不到,今日在群放宴的背后,暗中观察这一切的,竟一直是这位董夫子。

谢观早已被此人暗中注意。

此人的身份,俞客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马车上的老人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稍微的感叹。

就如同一个普通老者。

“我们算是第一次真正见面。”

俞客点了点头,面对这样的人物,他并未慌乱。

毕竟!

这个世界在他眼中如同“镜花水月”,虚幻而不可捉摸。

即便这位老人就是他心中猜测的那人。

在他的感应中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修为之高,令人难以揣测。

俞客的神念刚一触及老人,便如泥牛入海,被吞噬得无影无踪。

俞客心中也毫无畏惧,甚至隐隐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对面似乎对他有一种“畏惧”?

这种畏惧藏得很深,若非俞客此刻处于一种类似于“观道”的玄妙状态,恐怕根本无法察觉。

然而,俞客并不着急,此时也无法离开。

尽管对面的董夫子没有丝毫气息外露,也未曾流露出任何恶意,但那种无形的威压,却如同大水缸中取出一瓢清水,静止不动。

四周的空气都是静默。

俞客干脆负手而立,心如古井,波澜不惊,静静地站立。

两人良久未发一言。

老人缓缓从马车上走下。

他身材佝偻,头发灰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

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挂在嘴边。

两人相对而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

后面那辆枣红色的马车依旧静静地停在那里,没有丝毫动静。

骏马也是一动不动。

江边的雾气缓缓吹来,缭绕在两人之间。

老人终于抬起了眼眸,目光如深潭般幽邃。

他再次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

“老夫……”似乎觉得这个自称有些不妥,他微微一顿,随即换了一个称呼。

“我名董诚,大齐的书院夫子。”

俞客心中虽早有猜测,但听到对方亲口证实,仍不免感到一阵震惊。

眼前的老人,竟是这天下第一人——夫子!

那位在东海寻仙两百年、创立大齐书院的传奇人物。

尽管内心波澜起伏,俞客表面依旧不动声色。

老人似乎察觉到俞客的镇定,继续说道。

“我不算第一个邀请……”

董诚似乎在斟酌用词,最终吐出一个简单的“你”。

俞客略一思索,若是算亲自参与,亲自参与之前都有三次了。

他淡淡回应:“不算。”

董诚的声音在江风中显得格外悠远,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

“你听说过我吗?”

俞客虽不明白夫子为何有此一问,但仍坦然回答:

“自然是有。”

“甚至,很多次。”

老人闻言,似乎有些笑意:

“看来我并没有白活。”

董诚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年轻时,我和弟弟阿秀一同建立了唐朝,立志统一天下,吃了很多苦。”

“后来,天下统一,阿秀说,他是天下之主,不应该有人在他之上。于是,我想了一晚上,决定杀了他。”

他的语气平静。

“我一直想和当年的陆沉和陆羽一样,两兄弟和和睦睦,最后一同飞升此界。”

“可惜,我不是陆沉,他也不是陆羽。”

董诚的声音中带着些许遗憾,“我以为,天下归一之后,便会有飞升之机。”

“我等了三百年,却没有一道天门愿意为我而开。”

说到这里,老人似乎有些感叹。他看向俞客,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

“你见谅一下,人活了太久了,心里憋了太多话。”

俞客此时倒是没有显露太多表情。

他对这位在这一世模拟中怎么也绕不开的夫子,内心充满了兴趣。

董诚的话,仿佛揭开了历史的一角。

夫子是唐朝时期的人物,甚至是唐朝的建立者。

俞客接受了谢观的记忆,心中对董诚口中的“阿秀”也是知晓其后世身份。

正是唐朝的开国之主,高祖冉秀。

而董诚,或许并不姓董,而是姓冉。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以“兄弟”相称。

董诚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在叙述一段遥远的历史。

“后来的百年,唐朝又乱了。任何朝代都一样,人会吃人是本性。各地的军阀乱战,民不聊生。”

“那个时候,我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我已经快要死了。可是我不能死,于是我进行了第一次尸解。我把自己埋在一座冰冷湖底,三百年后,我重新复活。”

说到这里,老人的目光似乎有了一丝光亮,语气多了些许温柔。

“我见到了一个女人,是一个渔夫的女儿。我和她结婚生子,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给他取名为‘齐’,那四五年是我一生之中最开心的时候之一。”

“女人死了,我把齐抚养长大。我重新起了统一天下的念头,于是我帮助他建立了大齐,又创立了书院。”

俞客听后,心中微微惊讶。

他没想到,大齐的祖先居然就是眼前的夫子——董诚。

这位活了近两千年的传奇人物,竟亲手缔造了两个王朝,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兴衰。

江风依旧吹拂,雾气缭绕。

老人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沧桑。

“齐死了,他的儿子,儿子的儿子登上了王位,他们终于开始怕我了。”

董诚的目光微微低垂,“那个时候,我也又快死了。我假意让他们杀了我,他们修改了族谱,改了姓。”

“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尸解。我去了北方的长生天,多了一个身份——长生天的儿子,魔教的魔师。我建立了许家,对抗大齐。”

俞客心中一震,想起了魔师许江仙曾提到的草原黄金家族。

难道,那也是夫子所建?许家也是他的血脉。

他心中疑惑,却并未打断老人的叙述。

“草原也没有飞升的机缘,而我也要死了。于是我再次尸解,去了南方。”

“那里春暖花开,有一座座寺庙。我成了僧人,也成了他们口中的在世佛。我建立了东圣宗,慢慢将其发展为佛国。”

“无论被人怎么称赞,我还是熬不过那个冬天,我知道我要死了。我收了很多弟子,他们都是德行高尚的高僧。那个晚上,他们知道我肉身不腐朽……他们抢着分食了我。”

老人的话语戛然而止,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俞客心中想到那位莲池大师所在的东圣宗,也是夫子所创!

老人的声音依旧平静。

“我再次尸解,来到了终南山,这个传承了三千年的大教。”

“我成了道士,以为凭借这么多次尸解的阅历,我能够成为三真一脉的天师……却没想到,我在活死人墓中见到了三真一门的历代祖师。他们的肉身不腐,神念犹存,他们发现了我,我被他们打伤了,从未受过如此重的伤。”

俞客听到这里,心中诧异。

他对这一界的陆华所在的三真一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世大教!

难怪大隋是唯一能够与大齐抗衡的国家,原来大隋的背后有三真一教的支撑。

而像北方的长生天、南方的佛国,甚至是大齐本身,以这位夫子的老谋深算,怎么可能没有留下反制的后手?

“当然,他们也不好受。我灭杀了十几代祖师的肉身,但最终还是被逼得再次尸解。”

“我回到了大齐,成了夫子。我担心他们怕我,便以第二代夫子的名义重新行走人世。”

说到这里,董诚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时间的洪流。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寻飞升之机。可惜,我走遍了天下,却始终没有找到。”

老人的声音低沉。

“我虽未亲眼看见三真一门活死人墓中陆沉留下的遗训,却也知晓了不少三真一门的隐秘。”

“彭传铸鼎,腾龙飞升,于是我也铸造了大鼎,将其放置在书院,并在泽湖养龙。”

“可惜,鼎非鼎,龙非龙,照猫画虎罢了,一切终究付之东流。”

说到这里,董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遗憾,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我心中虽失意,却在大齐收下了一个弟子,渐渐地,有了四位弟子。”

“我发现了两件事,一是这五百年的时间,天地开始再次复苏。”

“二是,我的四位弟子,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要优秀。短短时间内,他们的修为已经不输给我在第二次尸解之时。”

老人的目光微微闪动,似乎想起了什么。

“尤其是老二,他的本命出现之时,我第一次感到了害怕。”

俞客听到这里,心中一动,想起了陆华曾说过的话。

二先生一剑一风骨,九剑合一,可斩夫子。

看来此话,并非无的放矢。

“可是,我也感到高兴,因为我终于追寻到了那一丝飞升之机。”

“我建造了惊神阵,故意泄露我的身份,等着四个弟子来共斩我,完成了第五次尸解。”

说到这里,老人的语气变得凝重。

“尸解虽是夺天地的造化,却也难逃天地的大限。”

“只有六次轮回,也就是尸解六次。”

“我已经尸解五次,只剩最后一次尸解。”

老人说到这里,终于第一次挺直了腰杆,这般讲述,仿佛这漫长的过往经历,五次尸解,寻常人不可思议的陆离一生。

终于在这位面前,有了底气。

他的目光如深潭般幽邃,直直看向俞客,缓缓问道:

“一千九百年的人生,在你眼中如同什么光景?”

俞客闻言,心弦微颤,思绪飘忽。

他想起了陆沉的一生,那不过是在神霄宗内一场五日的模拟。

而第二次模拟,仅仅一日之后,总计不过六日光景。

然而!

在鲲虚界之内,却已是沧海桑田,三千年悄然流逝。

人间一日,鼎中岁月已越三千年。

夫子那人间的一千九百年,在他俞客眼中,不过是在神霄宗内一日的光阴。

此刻!

俞客心中的古老大鼎悄然轰鸣,那声音古老深邃,穿越古今,响彻寰宇。

大音希声!

带着无尽的沧桑与厚重,与天地共鸣。

俞客微微颔首,沉思片刻,终是开口。

“如同蜉蝣,譬如朝露!”

夫子听后,低声呢喃,重复着那二字:

“蜉蝣……”

“譬如蜉蝣之生于朝,死于暮;譬如朝露之去无迹,来无痕。”

“此时,便是……蜉蝣见青天!”

他的声音里夹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感慨,似是在细细品味这两个字背后的深意。

江风依旧,带着几分凉意,雾气缭绕,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两人的对话,清晰而悠长。

老人怅然一笑,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董诚又问道,“你见过那位陆沉吗?”

俞客点了点头。

陆沉已经离此世整整三千年。

老人问道,“陆沉,他问了什么?”

俞客却摇了摇头,“我见过他,他却未曾见过我。”

夫子脸上却露出疑惑之色,却有没有再次追问。

老人终于问出最在意的问题,“我与陆沉相比如何?”

俞客看着面前的夫字,其实不可否认,他的一生无论说长度还是所立的功业。

所建的书院,所留下的儒家之说。

是这后世无法绕开的人物。

要是说陆沉与之比较,同样是这三千年最为璀璨的人物。

除开上下神话不可考的缥缈年代,从战国以来,历史的第一页就是《陆沉本纪》。

但是!

对于俞客来说,他的天人转世第一世就是“陆沉”,第二世是“谢观”。

夫子再强,对于自己来说,并无助益。

俞客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你的一生,我从不在乎。”

一句简短的话。

夫子脸色终于有了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