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间有微光 > 第122章 严峻的测查结果

人间有微光 第122章 严峻的测查结果

作者:楚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9:56:24 来源:小说旗

走出最后一户人家时,天色将晚,朦胧的月光,照着清冷的村路,将几个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李医生。”姜小音迟疑着开口道,“我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李婧灿然一笑,“当然可以。”

“嗯……我不明白,梁国栋提起他老婆的工作时,怎么语气怪怪的?他老婆可是县上数一数二的女老板,年收入上百万呢!”

“人性具有正反面,人心呢,既丰富又复杂。虽然社会进步了,可是有些男人还是存在大男子主义,他们认为赚钱养家是男人的责任,也是维系男人尊严的表现,可他们又不希望自己的老婆是个一无是处的家庭主妇,所以矛盾就出现了。”

“哦,我懂了,就是既想让老婆赚钱,又怕老婆赚得比自己多,让自己没面子?”

“呵呵,其实吧,他们自己也想不明白,所以才会纠结,才会郁郁寡欢。”

姜小音听得兴起,立马联想到另一家的情况,“就像曹小玲,虽然供养了三个大学生,被评为五好母亲,可她老公仍然嫌弃她没有文化,没有出去工作的本事,只会在家里做饭喂猪干农活!”

李婧喟叹道:“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贪’字,都有无法满足的**,否则就失去动力了。”

“可甘蔗哪有两头甜?我觉得做人还是要多些平常心才好。”

说到这儿,姜小音停下步子,表情凝重,“李医生,我想跟你道个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怎么讲?”李婧有些错愕,但心头立刻掠过一个想法。

果然,姜小音直接挑明了她们之间暗藏的芥蒂,“我以前不太喜欢你,觉得你是利用肖书记的关系,才成为了梁湾村的香饽饽,你最大的能耐,就是给人灌输心灵鸡汤,进行各种洗脑。我欣赏肖书记,渴望和优秀的他比肩而立,所以,我认为你配不上他。但是,通过梁大生、赵根儿事件,以及我们这两天的共事,我改变了想法,先入为主的看待一个人,以及用自己想当然的猜测去评价一个人,都是不准确的,性格是,能力、品质亦如是。现在,我愿意承认你的优秀,承认你和肖书记是天作之合,承认我的认知狭窄、思想肤浅,就当是我也被你‘洗脑’了,我喜欢你,希望和你成为朋友。”

心里的包袱终于卸下,姜小音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而李婧对这个坦荡直爽、敢爱敢恨的女孩儿,亦表现出了不加掩饰的欣赏,“我们彼此喜欢,自然是好朋友喽!”

夜幕下,两个女孩儿不约而同的绽开了明媚笑靥……

……

调研工作完成后,李婧借用了肖禹的办公桌,将测查结果逐一录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形成初始电子病历。不过,工程量太大了,连续工作了四个小时,不仅腰酸背痛,而且眼睛又涩又疼。

肖禹推门进来,看到李婧靠在椅背上,正在阖目休息,便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敷在李婧眼睛上面。

李婧小声嘟哝,“我没事儿,滴了眼药水,一会儿就好了。”

“你教我怎么录,剩下的工作我来做,我保证不会出错的。”肖禹说着,双手捏上李婧的肩膀,为她缓解疲劳。

李婧莞尔,“不用啦,我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可以应付得来。你自己工作也多,有时间的话多休息,要是把你累垮了,我的负担岂不是更重?”

“呵呵。”肖禹笑道,“你都说我是老干部了,我身体素质怎么可能差?放心吧,我会劳逸结合的,倒是你,虽然是医生,但医者不一定能够自医,也要把身材健康放在首位才行。”

“遵命,肖书记!”

“测查结果怎么样?”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或有焦虑症、躁郁症、或有程度不一的抑郁倾向、孤僻、人格障碍、社会适应性障碍、神经衰弱等各种心理问题。”

“这么多人?”

肖禹难以置信,拿起纸质的测查表逐一翻看,可是越看结果,越是无法理解,“村里的养殖大户孙玉梅、乡镇计生干部梁小双、集子镇中学老师梁国栋、供养了三个大学生的五好母亲曹小玲、混世魔王三蛋子……这些人要么经济条件不错、要么工作稳定家庭和睦,要么性格温和受人尊敬,就算是三蛋子,也是个既不缺钱,又没心没肺的人,怎么也会有心理问题?”

李婧坐起身,正色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往往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原因,它存在很多内在因素,或者不与人知的黑暗面。比如说,孙玉梅年收入超过二十万元,在经济上没有忧愁,对外所展示的是勤劳、贤惠、能干的正面形象,也是全镇妇女学习的榜样。可是,没有人知道,孙玉梅和老公常年分居,因为她觉得老公没有文化,除了下地干农活之外,什么也不懂,根本配不上她,结果,她老公跟隔壁村的黄寡妇好上了,她心里郁闷,却因为害怕丢脸被人嘲笑而不敢离婚、不敢告诉别人,甚至还要假装夫妻感情和睦,保持对外的形象。久而久之,心病越积越厚,就成了抑郁症。”

“居然有这种事儿?”

“再比如说三蛋子,我去医院探望他的时候,跟他简单聊过几句,取得了他的信任。出院后,他来医院找我,通过引导和交流,我了解到了他性格缺陷的原因。原来他从小到大,因为脑子笨,学习不好,经常被同学霸陵,连同村的小朋友都欺负他,骗他掉进粪坑里,然后无止尽的嘲笑他,而他的父母,整天忙着赚钱,只会拿钱哄他高兴,却从来不关心他的痛苦。童年的阴影,往往会伴随一个人一辈子,对他成年之后的思想、三观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极大的错误影响。”

“所以说,三蛋子整天寻衅滋事,不工作,不上进,是出于报复的心理?”

“是,但也不全是。三蛋子没有完全复制自己的遭遇转嫁他人,说明他内心的善,是大于恶的,所以说,人的心理承受力,对抗负面情绪的意志力不同,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说到这儿,李婧把肖禹拉到电脑前坐下,道:“我最近上网查资料时,看到了一篇讲《乡村振兴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文章,它提到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也就是《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业户口的国民中,心理健康状况“差”的约为2.6%,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约为18.3%,非农业户口中这两项比例分别为2%和13.8%。考虑到我国农业户口人数有9亿多,虽然比例相差不大,但绝对数量仍然庞大。关注和解决我国农业人口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路上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其是农业人口。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实现乡村振兴除了要有足够数量的人力资本外,更要有高效率的人力资本。但人力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取决于人的健康,而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躯体,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同时健康的人,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贡献更大的力量。”

肖禹逐句读完,内心深受震动,“李婧,我完全赞同这个理念,振兴乡村,不仅仅要让农民在生活中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让农民心理健康,精神世界充实和富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幸福感!”

翌日,肖禹召开紧急干部会议,并邀请李婧参会。

会上,李婧将心理测查结果做了详细汇报,针对造成农业人口心理不健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

肖禹提出:“扶贫先扶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同时抓!接下来,我建议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及产业培育力度,提升乡村吸引力,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文关怀,构建科学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振兴乡村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缓解老人和儿童的孤独感。”

“没错,人富了,心空了,要钱有什么用?肖书记和李医生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很正确,脱贫的意义,不能仅限于摆脱贫困,还要拔除心里的疙瘩,开开心心的过日子!”梁兵举双手赞同。

“我也没意见。”梁茂明若有所思,“以前哪,我纯粹不懂心理健康是啥玩意儿,自从带杰杰去仁和医院看病,才算开了眼界了。李医生这一查,查出这么多人有心理障碍,还包括我自个儿,是啥中度焦虑症。哎,我就是太爱操心了,不是发愁三蛋子不学好,就是发愁赵根儿下辈子怎么办,想得多了,又焦又躁,半夜睡不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