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改变弊端

“现在学府制度我看了看,需要改变一下”朱瞻壑开始分析道。

没错最早的义务教学,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二年的时候,下诏。

天下府,州、县都要设立学府,从上到下,依次是府学,州学,县学,甚至在边疆设卫的地方也要建立学校被称为卫学。

据闻巅峰时期学校有着一千二百三十所,在各行政机关所在地也要设立学校,可说明代办学情况之盛。

而且学生得待遇也不错,学校都是有固定得学田卫基金,学生入学就提供食宿。

但是学校规矩很严,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月考,岁考,对于学生品行有着稽查薄记录,等等一切事宜。

当然这一切目的,朱元璋也是为了,一来教化百姓,更好传授程朱理学,让大家忠于天子,这样子子孙孙才能坐好皇位。

不过呢?虽然朱元璋这想法是好,大张旗鼓得建立这个教育体系,可除他以外,朝廷上下真就没几个愿意和朱元璋一起玩这个的。

很多大臣打心眼里面不同意这个政策,因为这个政策耗钱的同时,还是在和他们作对。

本来读书也就是士族子弟,豪门子弟的专场,就算是科举能选拔寒门子弟,可一年能选几个人?寒门又能出几个?

而这个教育就不同了,弥补了科举不足,让寒门平民子弟都有资源,甚至让最底层的平民也能读到书。

表现出众的,能破格升道国子监,而在那个时候,国子监出来就能做官,这可就让不少大臣不高兴了。

再加上整个教育体系贪污严重,不少学府官吏在农村家把孩子送来时,会说学生人满了,却还在一边登记吃着朝廷下放的经费,或者收受贿赂,才放学子入学等情况。

再加上学校校规严重,一是不能讨论学校饭食,二是不能学生批评别人,更加不允许讨论政务,还不许参加各种活动,若有违反轻则打学生板子,稍微重点就打学生家长板子,在重一些就直接充军发配。

所以整个教育繁荣完全就是政治强制的效果,等朱元璋死后。

建文帝登基看了看,国子监每年出来的学生都多得没法安排,还有科举取士完全够用,在加上下面大臣劝解,同时经费在燃烧,贪污还多,索性就是能停得学府就停了,只留下了各地用得到的学府,这也是因为明代科举采取的是,科举必由学校,成为生员,才能参加科举,不然可能停得更多。

永乐大帝朱棣登基后,更加注重的是科举取士,所以基本还是保持着原样,毕竟科举已经满足了人才的需要,也就无心在大办学府,毕竟学府够用了。

“重新启动,改变,你想怎么改?”朱棣询问道朱瞻壑,毕竟这个时候,很多学府已经荒废了,重新开办又得费心废力。

“现在国子监主要收的是,贵勋子弟,以及一些被各地官员推上来的寒门子弟,而这些寒门子弟,究竟是否寒门,究竟是否正规入了各地官员的眼,就不得而知了”

“同理现在还剩下的学府,在里面读书的人,究竟是否是真正平民子弟也难说”

“那你打算是”朱棣疑问道,然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整个教育体系里面的贪污**肯定是要严厉打击,然后就是课本的选材,我觉得不能全是四书五经,九章算术,以及大明法律什么的,毕竟四书五经读得再多也无法推动生产”

“可以多出一些,关于农学,勘探地理,工匠书,医术,以及爱国教育,等等之类,分类编辑出来,然后教学下去,当然一个阶段是一个阶段的教学,最后就看学子能在哪一个领域里面绽放出来”

“然后通过考试,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这样能释放更多的人才”

“当然也并非一下全国推广,能找个地方开始试点,有什么问题突出出来,也能一下控制住”

朱瞻壑考虑得不多,现在主要是需要各方面人才,来建立庞大的工业体系,来推动社会发展是主要的。

朱棣闻声思考了起来,这样好似也行,确实按照朱瞻壑这么一说,程朱理学,自然是不能一直推广下去,若一直推广下去,将大明人思想僵化了固定了,选上来一些酒囊饭袋,那后世就危险了。

虽然按照这小子说法,将他大明传万世的梦打破了,但是不能传个万世,那也争取让大明多传几代啊,传个千百年也不错啊。

“至于科举得八股文,皇爷爷也能慢慢改,比如,题目可以从阐述圣人得观点,改成某件策论,以自己观点论述出来等等,反正也就是先将固定的改变了,解放学子们的思想,不在是死记硬背这一套最好”

“这一些下来了,不就慢慢对程朱理学撕开了一个口子了,只要能撕开一个口子,这个口子慢慢越来越大,理学也就会慢慢被弱化,减小危害,时间一久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好了,我得观点和想法就这三样”朱瞻壑说完摊摊手,看着朱棣,他一下说这么多也算将他累着了。

“皇爷爷,给我倒杯水”朱瞻壑伸展了下身体,随口说道。

“哦”朱棣下意思答应了,后一下反应过来,“嘿,你这小兔崽子,竟然命令起,朕来了”

朱瞻壑也一下反应回来“皇爷爷,这不口误,口误吗”于是他立马转移话题。

“所以皇爷爷,我说也就只能说这多了,至于要改变,如何改变,就得看你了”

朱棣没有过多计较,“你这一系列,想法和考虑也很中肯,确实将理学弊端都分析出来了,也将八股取士的危害统统讲了出来,至于改变我会召集人商量的,毕竟这件事,关乎到了整个大明,马虎不得”

他改变程朱理学的想法已经有了,至于到底怎么实施,肯定还是要和大臣商量,甚至也得再看看他人的看法,毕竟国事不是儿戏。

“嗯,那就看皇爷爷你了,如果没事,孙儿就告退了”朱瞻壑见到好似没他得事情后,于是请求告退。

而朱棣点了点头“没你事了,你先回去吧”

“皇爷爷,孙儿就先告退了”朱瞻壑说完就退下去了。

而朱棣看着已经跑了得朱瞻壑背影,莫名一笑,开始喃喃几声“虽然这小兔崽子不会说话,可比起真为大明考虑,不知强过多少人了”

朱棣感叹,“知行合一,多少人说改变大明,让大明繁荣,可说远比做的多,只知道说,没见到行动的更多”

“这小兔崽子,推崇发展生产力,工业,都对应他的商会,加强了制造业,工业,生产力,这是真心想来促进大明的繁荣啊”

朱棣对朱瞻壑商会里面有什么自然也有调查,调查报告他也看过了,现在来看这小子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呀。

还有大明粮食试验田,他也知道一些,这小子是真带人亲力亲为,完完全全是真心想弄出来,高产粮食。

让大明天下在没有饿殍,就这一点,可说已经超越太多宗室子弟,王工大臣了。

“啧啧,或许这小子真能把大明折腾出来另一番景象来?”朱棣摸着胡须思考道。

“当初怎么没发现这小子的才能,若知道,早点弄在身边教教说不定更好”

朱棣笑着自言自语,可很快又被他否定了。

“不,也或许,正是他自由成长的情况铸就了今日的他,在我这里说不定还束缚住了他”

想了许久后,朱棣在叹了口气“俩人都是人中龙凤,唉,难以抉择哦,算了还早,以后再说吧”

朱棣这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后,伸展了下身体,随后去了尚书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