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 第二十六章 朱棣谈西藩

姬阳各种软磨硬泡,硬是没从汉王嘴里打听出,他宏大的布局。

反而差点被汉王打断腿,最后姬阳撇了撇嘴,丢下碗筷就要回去,反正打听不到,那就懒得打听,根据历史来看,汉王这宏大布局应该不是啥子大事。

姬阳刚走出门,就听见汉王声音传来,“记住我说的话,校阅上不能丢了本王的脸,明日我会让我手下几个副将来练你骑射”

正要跨出去的脚,姬阳想了想又收了回来,“爹,骑射就免了,我认为我骑射不差,努力努力数文就好了,也就不麻烦你得副将了”

姬阳委婉拒绝,他可不想在国子监累了一天,还要回来遭受副将的摧残。

“不行”汉王几乎想都没想便拒绝了,紧接着说道“数文你输了,我能理解,但是这骑射,你要是输了,本王要你好看”

汉王从不认为他哪点比不上他大哥,论勇武,他才马背高就和朱棣南征北战,靖难时候更是率领大军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而朱高炽虽然守住了北平,但连骑射都是问题,论胆气,他偶尔敢和朱棣争论,而朱高炽看见朱棣大气不敢出,窝囊无比,论才智他自认为不输朱高炽。

而姬阳骑射是他从小亲自调教的,这回还是在他监国期间得校阅,所以他要借此压他大侄子一头。

姬阳闻声,苦笑一番,他怎么不知道汉王心思,但是他真想说,他大伯真没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历史上虽有传闻,朱高炽是靠着朱瞻基才当上皇帝的,但若朱高炽没有能力,怎么可能在位十月获得千古少有的仁宗称号,怎么可能短短数月瓦解了,汉王苦心经营得势力。

怎么可能在朱棣多次猜疑中,险象环生。

第二日,果然如汉王所说,他才从国子监练骑射回来,就被汉王的副将带去加练骑射,然而一天下来,姬阳感觉自己手臂都要断了。

骑马问题不大,关键是边骑马,边拉弓射箭,简直折磨,对身体协调性和手臂力量的考验太大。

回来后,已经是夕阳西落,姬阳拖着疲惫身躯,找来了纸笔,根据脑海中的记忆,写写画画,历经半个时辰,姬阳满意看了看自己的画作。

“啊福,啊福”姬阳叫道了两声后。

“来了世子,世子我在呢?”

阿福来了,以最快速度冲到了姬阳面前,问道“世子,何事”

随后姬阳把图纸给了啊福,并说道“去,找最好得大工匠,按照这上面图,把东西给我打造出来”

阿福接过图纸,左看右看,不明地问道“世子,这是弓吗?可为何上下还有两个轮”

“这你别管,你只管找最好的工匠给我打造,用最好的材料,多少钱都无所谓,最好在五天内打造好”

姬阳这样吩咐后,啊福也就没有再过多询问,立马就去了。

没错,姬阳拿出的正是滑轮弓,也就是现代复合弓,至于为什么是现代,因为复合弓这个名字,早在春秋就出现了。

而现代复合弓可说是弓箭的巅峰,简直就是弓箭中的高精狙,省力,上手容易,射程远,准度高,威力大等特点。

虽然在这个时代,没有现代复合材料,但是威力性能应该不俗,可能就是重量没有复合材料做出来的轻。

毕竟别小看古人智慧,而且还是应天府数一数二的工匠,换算到二十一世纪,可能就是八级工中的八级工。

姬阳做这,自然有他考虑。

……

紧接着,次日,应天府城门本还未到开启时辰,却提前打开了,在打开那一瞬间,一道身影驾着马如同疾风一样,冲入了应天府。

然而,这现象却没有,任何一人敢去阻拦。

因为这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阻拦这玩意,简直就和老太太吃砒霜,是一个道理。

很快这一份八百里加急,就传到了,在晨练的朱棣手中。

开始朱棣还有点疑惑,难道是蒙元残部侵犯边境了,还是白莲教又出来造反了?或是天下哪里又遭受灾害了?

不过等他看见这份八百里加急后,顿时,就激动得无与伦比,因为锦衣卫的密探确实在西藩境内发现了一大片盐湖,不但说是那里美如仙境,同时所开采的盐真就纯净无比,能达到自己食用标准。而且真如汉王所说,可能取之无尽。

开始朱棣还稍微抱有怀疑态度,但是这一刻,他彻底把怀疑心思驱散了,毕竟锦衣密探不敢糊弄他。

然而这个好消息,朱棣还没平复下来,不久工部尚书宋礼来了,拿着一份奏折,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鸡鸣山,来到了鸡鸣寺。

见到朱棣时,气喘吁吁,“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起来吧”朱棣道。

“谢陛下”宋礼起来后,开口道“陛下,今日老臣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朱棣问道。

“陛下请看,这是晒盐法实践后,立马得出的产量和质量”宋礼把奏折,给了朱棣。

然而还沉浸在西藩发现盐池的朱棣,也反应了过来,他想不到晒盐法的试验,也这么快出来了,而等朱棣拿过奏折看了后,更是激动得整个人都在颤抖,因为晒盐法的产量,是煎盐法和煮盐法的七倍左右,而所消耗的成本,不及煮盐法三分之一。

这个消息也就意味着,大明百姓在不久将来都能吃上盐。

不过身为帝王的他,却没有表露在脸上,只是稍微笑了笑,对宋礼说道“好,立马将这方法普及到沿海各地去,朕要我大明百姓都有盐可吃,有盐可活”

“遵旨”宋礼接下了这道口谕。

等宋礼一走,朱棣立马找来了姚广孝,提出了,西藩盐田问题。

“老和尚,你给朕参考参考,朕是先北击蒙元残部和鞑靼,还是先收西藩和乌斯藏”朱棣问道,一时无法决断,因为以前没钱时,他想对蒙元用兵,大致推算可能还得等到永乐六年,七年左右。

而现在,虽然朝廷是有了点钱,他想看看明年就动手,但忽然出了西藩这一出,如果双线作战,那么朝廷可能消耗不过来。

“陛下,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北伐是必要的,因为蒙元残部一直图谋大明边境,而西藩发现的盐田,也得彻底握在大明手中”

“朕知道,这不就在想,该先对谁动手”

“陛下,何不等等”

“等什么”朱棣问道。

“等今年大阅,到时必有西藩使节前来观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西藩以藩属国臣服于大明,大明还册封过西藩官员,西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本就属于大明,我们率先动兵,很是不妥,这样容易让周围其余藩属国感觉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到时要再经过蒙元残部鞑靼一煽动,恐生乱像”

“所以,等大阅后,先震慑住西藩,然后陛下暗中透露出,想彻底掌握西藩,让西藩接受朝廷郡县制管理”

“如果西藩接受,陛下派军驻扎,派官员上任,也就完全解决了,当然西藩不接受,也不用着急,先北上伐蒙元残部和鞑靼,等胜利之后,陛下再问西藩”

姚广孝,不得不说,是朱棣左膀右臂,给朱棣分析的头头是道。

朱棣听闻后,眼前一亮,也非常同意这个看法,毕竟晒盐法得到了验证,一时间不必急需西藩那块盐池。

而西藩确实先不急,一定程度上来说,西藩本就是大明的,但是由于西藩不接受,大明郡县制管理,而是由大明对西藩一些权贵封官,然后自行管理和藩属国很像,但是却又有一定区别,所以导致大明对西藩和乌斯藏的管理十分薄弱,在后面,西藩更是断绝了和大明之间得通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