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明银行开了

朱棣对此想了想,也同意了这一个想法,将这伙迁移过来的人丢去蒙元。

但是朱棣换了一个做法,他准备让这些人去试试蒙元这些年,实力如何,他要以这些人为兵,用在大明立本的条件,让他们去蒙元战斗,试探瓦剌和鞑靼。

朱瞻壑见到朱棣改变想法,也松了一口气,他害怕朱棣就想用这批人以夷治夷,当然随着他穿越历史可能不会再重演,不过小心为上。

“皇爷爷,如果没事,孙儿就先告退了”朱瞻壑说着,然后行了一礼后,朱棣挥挥手,让他走了。

这过了将近一月多了,他妹妹啊竹五官也张开了,一张小脸粉嘟嘟得。

韦氏心情很好,抱着孩子在王府中散步,后面跟着一群侍女,以及郭氏和李氏也都带着自己儿子陪着韦氏。

这日子也一天天平淡着,也没谁再敢找什么麻烦,自从被徐妙清掌管了代王府大半财政权后,代王也消停了,没有对外的精力了。

而五大商帮,徐家被徐妙锦警告一番后也规矩了起来,朱家同样也是,剩下三家看见就连代王都被朱瞻壑收拾的服服帖帖也一下规矩了起来,屁都不敢放一个。

甚至这五大商帮,看见有商会慢慢在和朱瞻壑合作,三大商会全都和朱瞻壑商会达成了一些合作项目,从他这里进货,贩卖去其他大城。

可谓一下让他们羡煞起来,毕竟他们也清楚朱瞻壑这货绝对好卖,所以也想合作,但是都没成功。

五月一过,六月时,京城的大明央行起来了,同时大明商业银行也起来了。

而朱瞻壑这天也被叫去了,看了看,工部弄出来的新宝钞,确实不错,有水印,油墨也可变色,效果很好,放在这个时代想要仿造出来,可能比登天要难点。

经过几方商量,朝廷决定开放了,毕竟时间拖的越久,大明宝钞贬值的越快。

而随着银行开放,一下子通过大明报社将名声打出去,所有的人在拿到大明报后,看见对大明商行的介绍,一个个都似乎傻了眼。

竟然往商行里面存钱,商行还给存钱的人发利息,这一时间可谓让不少人激动。

但是激动过后,不少人担心起来,朝廷会不会吞了他们的钱?毕竟大明宝钞的事,消耗了太多的公信力了。

让百姓用金银兑换宝钞,结果宝钞不能兑换金银。

“你们不会真信吧,这说不定又是官老爷,想骗我们手中的银两的招数”

有人看了报纸后,反正是不多相信,当然也有稍微相信的。

“我相信,但是却不敢去试试,有谁敢去试试吗?”

有人喝着茶看着报,贱兮兮的问道,遭到了周围人的白眼。

“这还说要发行新的宝钞,嘶,还有这个国债,这个国债,好似能够让我们从朝廷手中赚钱唉”

见到要发行新宝钞他们还不多震惊,可是看见国债,只要他们买了后,等到一定年限后,能分红,这让他们是没想到的,甚至一下都纷纷关注起来了这一条。

不过很快有人补刀,“这要是假的呢?如果是为了?”

“好了好了,朝廷还不至于看上你那三瓜俩枣”

这自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唉,这不是说了,带大明宝钞去商行,可以兑换相应的银两或者铜钱以及新宝钞,这个应该不是假的吧”

有人看到最后,发现官方竟然能给他们兑换金银了,一下沸腾了,有人看见后立马放下手中的报纸,回家拿上宝钞就向着地址中的商业银行去了。

而在应天府城内,一共开了四家商业银行,东西南北各一个,而且面积都不小,还有专门的士兵镇守。

有人看见士兵披甲拿刀地镇守,一时间不敢进去,纷纷你推我,我推你。

终于有个胆子大得人进去后,还兑换到相应得银两后,立马飞快得冲了出来,大喜得叫道。

“兑换成功了,兑换成功了”

众人见到真得可以,于是一时间蜂拥般冲入,可很快被士兵挡住了。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谁敢拥挤插队,就别怪我们了”

几个士兵凶神恶煞,也主要是怕太过混乱,有人进去浑水摸鱼,造成不必要损失,所以需要强硬点。

随着强硬得态度,一个个都怀着忐忑得心情排好了队,进入里面,换取银两,基本上很少有人提存钱得事。

就个别胆子大得人存了一半,至于兑换新宝钞得人就更少了,好多都是奔着金银而去。

这一兑换,第一天整天都有着人排队,哪怕下午黄昏时刻都还排着,不过被告知没了后,需要明天再来,所有人才讪讪离开。

夜晚大明应天府四个商业银行一天兑换出去得银两总和统计拿到了朱棣面前,一看好家伙,今天一天兑换出去了五十万两白银。

这还是有限制得兑换,不能大量兑换,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小商小贩,若大商人来兑换自然更多。

“陛下这是否被兑换得太多了”

“继续”朱棣说道,将统计丢在了一边,毕竟他们商量得时候,也是估计到了这个问题得。

果然第二天不减反增,直接飙升到了八十万两,第三天更加可怕直接达到了一百万两,因为这已经把消息传到应天府周围了,不少应天府周围县城得人,村中得人也来兑换了。

这场兑换一直在持续,半个月就兑换了上千万得银两,那些商人也开始用各种办法兑换了。

而这一下就掏了小半个国库,但是朱棣并没有收手,继续兑换。

因为半个月下来,兑换出去得同时,也在开始产生回流了,最早存钱有小心翼翼存半个月,现在银行还真个加上利息取出来了。

这一消息发出,在加上水军一引,报纸反响,有着不少人有开始往回存了,同时兑换得人也在变少。

因为兑换得银两依旧被限制着用银两消费,而且还变严了,要消费要么用老宝钞,要么用新宝钞,所以这银两看着不能吃,还不如存回去还能下崽。

而这一个回流在花了半个月,回流现象才好转,甚至不少人也都不兑换了,直接改存钱了,因为这一月下来。

不少人是见识到了,这银行是真得给利息,并没有诓骗人,而且特别是那前一百存钱的人,这一月下来利息高得吓人,朝廷为了打出名声是下了血本,直接翻了一倍,让不少人后悔不已,当初自己胆子怎么不大点呢?

后一千个就只翻百分之二十,在后面就按照正常的来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限制,最高限额是一百两以内,如果超出一百两外的按照正常利息来,银行也不能亏损太大。

“爹,爹,你怎么把钱存回去了”

“哈哈,存回去好在生钱啊,走,爹今天高兴,给你去买薄荷霜糖”

男子就是那大着胆子,前百个存钱的人,他存了二十两,没想到短短一月,朝廷给他翻了一倍,多了二十两。

他今天拿了三十两买了国债,存了十两,虽然只能按照正常利息来,他也愿意,毕竟放在家,还没利息呢?

前一百人,像他这样得都不少,皆是笑着离开了银行。

所以这效应一出,还有官员讲解,存钱得人更多了,很多过了好久才下定决心得听闻这事之后,那是懊恼不已。

而聪明人直接拿钱开始买国债了,要么就是有亲戚在当官,指了一条明路,相比存银行,国债得利润更高。

朝廷官员都纷纷购入,当然也有朱棣得命令,凡是为官者不许跟风换银两,但是可购买国债,必须将手中旧宝钞换新宝钞,也可存钱。

同时也有人猜想这国债应该有着一定数量,卖完后,下次发行就不知道是何时了。

所以消息灵通得,都开始购买国债。

六月银行轰动了应天府,而在大明粮食试验田,稻子也开始发生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