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生稻最终产量

大明试验田的稻谷,复生后,长势很快,已经快成熟了。

而且依旧颗粒饱满,稻穗粗壮,看来第二茬减产减不了多少。

九月一过,十月一来,应天府气温逐渐下降,朱瞻壑大棚也都全部搭起来了,而稻谷在十月初的末尾,见基本成熟了。

于是就找人来给收了,这一次他没去邀请朱棣,只是朱高炽听闻后,第二天随着朱瞻基来了。

见到大概俩三月前才收割了的,现在复发又长起来的水稻,朱高炽也是新奇无比,虽然说魏晋时期就发现了再生稻,但是之后所有再生稻产量都不太高,所以推广的并不开,见过的人不多,只是偶尔听闻过罢了。

这一次见到后,朱高炽也迫切想知道,产量如何,如果说产量不低,这就不得了了。

随着朱瞻壑一声令下,依旧是上一批人开始收割,最后依旧是花了一上午,到中午才收割完,将其打了出来。

一番称重下,活稻谷基本在**百斤左右,比第一茬少了一两百斤的产量。

朱瞻壑算了算,干了后,可能也就七百多斤,在换算到百姓种植时,田地施肥打药照顾不如他这里,再减产一二百斤,大概也就在五百多斤左右。

也就是,百姓种植一季,一亩两茬,第一茬各方面考虑收成在七百斤左右,第二茬百姓种植在五百斤左右,一亩地收成在一千二百斤,好点能达到一千三,这也很不错了。

再算出米率,这稻谷他看了,出米率不低,在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大概保守七八百斤净米完全没问题。

朱瞻壑在算着,这个时代人,有些可不光吃净米,没粮食时,哪怕碎米,糟糠都吃。

朱高炽也在算,这一亩地一千二百斤,大明每家田地大概有十五亩,虽然这是洪武年间的统计,但是现在估计变化也不大,每家至少十亩田地应该是有。

而一般百姓会拿出一半或者一大半来种植口粮,剩下得种植其余农作物,比如豆类等等,这一算每家每年没有灾害情况下,能增加几千斤的粮食,哪怕交税后,也都够吃。

朱高炽本就关心民生,想让天下百姓吃饱,没想到,来得还挺快,只要推行得当,不出两年,大明饿殍就会大减。

“大伯,要不弄个百斤回去常常”朱瞻壑抓了一把稻谷看了看,丢了回去,拍着手说道。

“别,要是让你皇爷爷知道了,恐怕免不了一顿骂”朱高炽立马摇头。

“大伯,实话告诉你,这第二茬稻谷可比第一茬还好吃,因为第二茬灌浆期在九十月份,灌浆时期比第一茬长,光照温度也利于稻米得品质形成,所以再生稻第二茬,品质,口味更佳,只是产量会稍低”

“而且第二茬,错开了病虫害得高发期,基本不需要打药,所以只要没太大灾害都有一定保证”

朱瞻壑说完然后吩咐了下去,等干了后,给他弄五百斤到汉王府。

稻谷统计完,朱高炽还记录了折子,显然是要交由朱棣。

“瞻壑,你这棚子里面是什么”朱高炽和朱瞻壑回去时,疑惑问道了一声,毕竟整个百亩良田看来,就是亮闪闪得一片。

“秘密”朱瞻壑说了一声,并没一下就抖出来。

朱高炽见状,本想问问朱瞻基,结果人没跟他走,也不知道缩在后面干嘛?只有朱瞻壑知道,朱瞻基在这里打造了一个蛐蛐基地,里面分别圈养了几十只,都是平常没事他抓得。

然后拉着朱勇陈晟他们,陪着他斗蛐蛐。

“大伯,我看你好似瘦了一些啊”朱瞻壑打量了朱高炽几眼。

说道这个朱高炽就不累了,一下骄傲得开口“今年,你大伯瘦了三十八斤五两多,也主要是你说得那个荷叶灰确实挺有用”

“大伯,要适量啊,别当饭吃”

“唉,这个你大伯还是知道”

两人说着,回到了应天府,然而朱高炽好似想到了什么连忙叫住了他“瞻壑,你把这折子,给你皇爷爷送去,我才想起来,应天府衙门那里,有个事情你皇爷爷交代我去处理下,我差点忘记了”

朱瞻壑也只好接过了折子,然后去了皇宫。

尚书房中,朱瞻壑进入后,就看见朱棣满意得看着一封奏报。

“皇爷爷,你高兴什么呢?”

朱瞻壑来了,先把折子放去了他面前,朱棣见到他也不奇怪,毕竟自己两个孙子,没事就往这里跑,习惯了。

“你父王可能三四天后就回来了,还有郑和也和你父王他们一起回来了”

朱棣道了一声,朱瞻壑也想起来了,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就是在永乐五年,也就是一四零七年,十月十三日回来得,还带着各国来进贡得使节归来。

只是没料到,汉王进入和郑和汇合了。

等等?他忽然想背后一凉“皇爷爷,郑和他们回来了,先别急着召见,所有人也先别急着放开”

朱棣一下疑惑起来了,“咋了”

“皇爷爷,郑和他们去得西洋诸多国,有着不同瘟疫,再加上他带着大批朝贡使节,海上都密集在各船之间,我担心其中有人将海外瘟疫传来,若是在大明京师一下传开了,那问题就麻烦了”

因为他有些印象,不知道是正史还是野史有记载,郑和第一次回来时,有人感染海外瘟疫也随之带回了大明,而因为硫磺能治疗,结果有人大量囤积硫磺准备发国难财,最后被朱棣砍了。

朱棣听闻这之后,神情一下严肃,毕竟京城不少医官还在江西,没归来,若这个时候京城再被感染那问题就大了。

“等他们回来后,先大规模进行隔离,让御医排查,没问题之后,再放出来”

朱棣虽然感觉这样是有点不妥,毕竟作为功臣回来,不第一时间接见,反而先行隔离,但是为了京师安全,还是很有必要。

“还有皇爷爷,这两天下令全城,或者应天府周围百里,这一月不许大量购买和售卖硫磺,若有需要得道官府开凭证”

“这是为何”

“硫磺有消毒作用,也能灭杀一些瘟疫,有奇效,所以如果到时京师瘟疫传开,有人借机囤积硫磺,岂不坏事”

朱棣闻声也立马下了圣旨,当然也仅限这一月时间。

一切处理好了后,朱瞻壑也才放下了心,而朱棣拿过朱高炽得奏折一看,见到朱高炽所写得稻谷第二茬,产量不错,虽然不足第一茬,却也比现在所种植稻谷产量都高,让朱棣好生意外。

“好啊,没想到,真让你说中了”

“这下好了,安南那边解缙来报,水稻已在栽插了,而且足足栽插了两千多亩,这一亩就有千多斤,到时恐有一两百万斤稻谷种,应该能够大明南方使用”

朱棣将解缙奏报给了朱瞻壑。

朱瞻壑看了后,解缙他们这大半年,官兵加民众,在这里也才开垦了几百万亩近千万亩大地方,而这也才栽插了九龙江平原一小半,甚至还没有小半。

毕竟他记得如果按亩算,安南九龙江平原有着六千多万亩得沃野,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后世安南地方不大,但是却是名副其实得粮食出口大国,就因为得天独厚得气候和条件。

若全部开垦出来了,安南以后就是大明的一个粮仓之一了,他蒸汽船,实验品可能今年就能出来,明年就能开建,或者直接改造,最迟后年大明就能使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