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 第447章 朝政弊端

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 第447章 朝政弊端

作者:零七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0:11:14 来源:小说旗

“不知道为什么,我明明看出来这就是皇帝在拉拢人心,可却还是心甘情愿的被他拉拢,心甘情愿的为他而战,哪怕为他去死,我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英布看着前方的皇帝,低声对着人身边的韩信说道。

韩信看了他一眼,笑着说:“这,就是皇帝的魅力,你看我,都敢搂我夫人以外的女人了,这也是皇帝的魅力。”

英布轻咳一声:“真不知道你这个是在夸陛下,还是在咳咳……那个啥?”

“上马!我们往军中走一圈!”嬴胡亥翻身上马,身后的诸将齐齐发出呼喝,一并翻身上马,追随在皇帝身后,纵马驰骋!

大军之中,皇帝所到之处,万岁的呼喊声震天动地。

这就是皇帝的威严和魅力所在!

但凡是参与过北伐的将士们,人人都心甘情愿的去为皇帝而起。

正如英布所说的那样,他明知道皇帝这样做,就是在收买人心,可那又如何?

自己就是心甘情愿的为皇帝而死!

“万岁!”

“万岁!”

英布的大吼声,盖压全场。

热切无比的呼喊声过后,大军开始平静下来,尉先生也捧着令书,过来找皇帝禀告各族现在的真实情况。

亚羌人只有四万部众,其余的部众尚且在长城之外。

按照现在的西戎王西卡生所说,西边的高原之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部落,不知道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天地尽头在什么地方。

其余的五戎族人,乌氏一族已经不知道逃到了什么地方,但剩下的四个部落,以义渠人为首,尚且有十四万之众。

“陛下,这些人是就地留下,还是带回咸阳?”

嬴胡亥把令书丢给了尉先生,问道:“爱卿有何看法?”

“从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六国余孽,正在谋划一场颠覆我大秦的恶毒计划。

如果这些人全部带回到咸阳城,整好就可以弥补一旦开战,咸阳城压力过重的问题。”

尉先生进一步解释道:“一旦开战,那军械首先就是大头消耗,需要非常多非常多的人手来支撑军械的制作。

这是其一,其二,那就是粮草的供应,也需要大部分的人手来支撑。

我朝北伐之战,调动关中子民上百万,为大军运输粮草。

先帝时候,各地粮库丰富无比,但却也因为这战而消耗过半,堪称先帝一朝,自南征百越大战之后,最可怕的消耗。

所以,这些人到了咸阳城以后,可以把替换下来我关中子弟,用来运送粮草等后勤补给。

毕竟,后勤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交给这些奴隶来运送,其危险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嬴胡亥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自北伐之战后,咸阳城那边汇聚的匈奴已经数十万。

北上草原的捕奴团,也在不停地越过阴山,从草原上抓奴隶回来。

这个数量依旧会剧增。

如果我们把这些人带回咸阳,虽然有你说的好处,但将来如果镇压不住,这些人站起来造反的话……”

尉先生也有些迟疑,这事情说白了就是好处有,但是坏处如果镇压的下来,那自然就不能算是坏处。

可如果镇压不住,那就是一把直插心脏的刀!

“此事不急,回到乌氏城以后,再度商议。”嬴胡亥转过头,看着辕门外,跪在地上的一望无际的降卒。

这一下子,可就又是十八万人了。

“这边的资源不错。”嬴胡亥忽然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尉先生不解其意。

嬴胡亥道:“你看到这边的山丘了吗?”

尉先生跟随者皇帝的目光看了出去。

“赢田正在关中培育水稻,这水稻的产量,素来比粟米高得多,但是栽种起来,却一定要精耕细作。

而这边有泾河在,水的问题倒不用担心,如果把这些山谷地带的冲积平原,全部用来栽种水稻,而山腰上,则广阔的栽种果树、桑树。

如此一来,北地郡也会很快的富裕起来。”

尉先生沉思了一会儿,随即眼睛一亮,看向皇帝道:“陛下,此计可行啊,可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就只有从内地迁移百姓过来。”

“哦?”嬴胡亥道:“这又是为何?”

尉先生认真道:“北地郡富饶,但一定要是我老秦人富饶才可,此前陛下也说过,这北地郡看似在咸阳西北以北的位置。

但如果北地郡作乱,那就相当于在我大秦后腰上捅刀子,其危险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大秦要强盛,好的政策一定要执行下去,可老秦人富饶,方才是稳固之策。”

嬴胡亥端坐在马背上,琢磨了片刻后,看着尉先生问道:“那依照你来说,这要移民多少过来?才算是安稳之策?”

尉先生一番斟酌了,却又忍不住摇头。

“以臣之见,最少十万,三十万才是最合适的数字。”说话的人,不是尉先生,而是娄敬。

娄敬在历史上,乃是西汉初年鼎鼎大名的关内侯,其人以智慧侍奉刘邦,得刘邦恩遇,遂而显贵。

所以,嬴胡亥对于娄敬说话的,倒也是非常看重。

“三十万?”嬴胡亥微微点头,却又微微摇头,他随即看向娄敬:

“那这十八万的奴隶,可要留下?”

娄敬拱手道:“这就要陛下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北地郡了。”

“哦?”嬴胡亥忍不住笑了起来:“朕倒是想听听你的意思。”

娄敬道:“陛下可曾知道,北地郡五戎族人的由来?”

“哦?”嬴胡亥想了一会儿,说道:“据说昔年周天子曾率军在此处和戎族苦战。

那个时候,是血流成河,后来改征战为安抚。貌似我大秦都尚未得到周天子册封而立国?”

“陛下学识渊博,确实是如此。”娄敬道:“昔年周天子苦战于此处,血流成河,是真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这也是为什么自商周时代过来之后,亚羌人一直居住在高原之上,而从来不敢东出高原,入中原的原因所在。

当年旷日持久的血战中,周朝在这里亏损大量国力。

最后不得已之下,方才想到了用我华夏文化,来渗透这些戎族。

戎族之中,也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看到了我华夏先进的礼乐制度,就开始用心学习,臣服周天子。

这戎族之中,学习华夏礼乐制度最快的,便是义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义渠建国,百余年前,义渠也曾一度成为了我大秦的心腹之患。”

娄敬笑了笑,继续说道:“所以,臣的意思很简单,让这些反叛者为奴二十年,让他们看到希望。

二十年之后,就是自由之身,等到那个时候,北地郡依照陛下的诏令,在山谷冲击小平原上广泛开水稻田。

如此富饶的情况下,又有我大秦自关中迁移而来的三十万老秦人。

文化认同,且有富裕充盈,就算是有十个张良来这里蛊惑人心,也没有人会跟随他作乱造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