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 第六章 大千鸡

我和灶神君的人间风味 第六章 大千鸡

作者:雁舞流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0:21:09 来源:小说旗

张大千也不客气,让陈健民把菜篮里的青菜交给陆小鱼,自己挽了袖子拎起牛肉来。

那是一块少说有五、六斤重的牛肉,肉色鲜红,条理分明,是那种看得到的新鲜感。

现代美食界出名的牛肉,不是日本的和牛,就是新西兰或是澳洲的牛肉。

神户牛要出名些,但更高级的是被称为“女王牛”的处女牛松坂牛肉。精选没有生过小牛的雌牛,才有最好的品质,一盒800克的松坂牛肉大约就要三千人民币了,这还是成本价,要是在高级餐厅吃就更贵了。特级A5的“女王牛”就更贵得普通人不敢尝。

欧美那边的巴西牛肉、安格斯牛比较常见,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牛、法国的奥布拉克牛也是相当出名的牛肉,等级很高。

可以说现代着名牛肉里,就没有花国牛的位置。

但现在张大千手上的牛肉,一眼看却绝对是比现代那些牛肉好上许多。头一眼,可以看出这绝对不是注水牛肉——要知道现代注水牛肉都快成普遍现象了,想买到没注水的好牛肉还得找到好地方。

这是川省本地的黄牛,民国时应该是全草料饲养,没有喂过其他的饲料。这样的牛肉品质比吃饲料的要好很多。

牛肩胛肉,瘦肉多肥肉少,也就是说蛋白质多而脂肪少,这样的牛肉质地坚实,弹性好,除了丰富的矿物质和烟酸,维生素B1和核黄素等,还含有肉毒碱,除了补铁还能增长肌肉。

陆小鱼手里捏着香菜,摘香菜的同时,还不忘盯着在处理牛肉的张大千。

她可没忘了,她来这儿不仅仅是为了吃,还是为了学。

要说牛肉面,可能是最平凡的一道美食,相传是回族人马保子所创,源自兰州,在中华家各地开花,再小的城市也能找到清真牛肉馆。正不正宗说不好,却绝对是当地老百姓常去的食堂之一。

在美食的世界里,所有的面条都是一样,平凡、接地气,虽说是下里巴人的美食,却总是让人感到温暖而平实。

不管你是什么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亦或是富豪,在记忆深处,都会有那么一碗让你在寒夜里想起就会觉得温暖的汤面。

或是母亲清早捧出的清鸡汤面,看着你吃完面还不忘让你把熬了好几个小时的鸡汤也喝掉,等你喝了个底朝天,才会催着你快点去上学,就好像刚才拖着你喝汤的不是她一样;

或是寒冷的夜里,加班回到家,等候的妻子匆匆下的那碗火腿煎蛋面,虽然简单,味道却一样美;

又或是老奶奶擀出的手擀面,韧韧的面,滚热的浇头,再来上一碗红通通的辣子,胜却一切美味。

每一碗面,都是这样平实,却又带着家的温暖,是记忆深处永不会忘记的美味。

张大千牛肉面也是这样,看似普通,却有着让舌头忘不掉的鲜美,回味无穷,只要在张家吃过牛肉面的人,都会一直想这一口。

据说张大师被接往台湾时,只要思乡就必定要吃一碗牛肉面,很多到张家作客的人,都把这碗面视作解除思乡情结的法宝,时日久了,就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眷村牛肉面。

榕城就有眷村牛肉面,但想来,一定没有先生亲自煮出的这一碗正宗地道。

牛肉清洗精心处理,张大千下刀时不像那些名厨有时会有的炫技式刀工,但每一刀都精准无比,每一块牛肉都是切成四方小块,陆小鱼目测,每一块都差不多是相同大小,可见先生的刀功很扎实

牛肉,过水焯去血沫,热锅冷油炒香豆瓣酱,姜片、葱段入锅,然后才是牛肉入锅。

先生做菜不喜用勺,全靠手,像刚才撒姜片、葱段时就是用手撒入,看似随意,可鲜黄姜片,白绿的葱段入锅却是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让亮红的豆瓣酱添上几抹亮色,不像是做菜,倒像是在作画。

陆小鱼看得嘴角直抽,心道出锅了还不是都乱了位置,现在这么摆也没有什么用啊!这是做菜又不是作画!

那头老先生可不知道陆小鱼在想什么,还笑着回头和陆小鱼说:“若是以艺事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这做菜就和作画一样,要讲究个美……”

果然是美,只见老先生一手挽着宽袍袖口,一手挥撒调料,手中锅铲就如同他拿在手上的画笔一样,的确是做菜如作画,看起来潇洒无比,对他而言,这一锅牛肉和他价值数亿的画作一样,都是他的精心之作。

张大千牛肉面,说是红烧牛肉面,其实是黄焖,因为这一锅牛肉不放酱油,追求的是鲜味本色,全靠一点豆瓣酱提色。

十粒花椒,其余香料一概不放,却是放入上好的酒酿,还又有特别配方,就是现在陈师傅捧过来的法宝。

“这可是三妹从江南寄过来的老花雕,光是闻闻都香得很……”张大千深深吸了口气,似乎是在品味酒香,又似乎是在回味什么。

不知道老先生说的三妹是哪位,陆小鱼不好多嘴,只能在旁边看着,手里的香菜不知不觉连好叶子都快给摘光了也不知道。

捧着花雕酒,张大千没有直接倒进锅里,而是先仔细地倒了一杯酒,倒好之后这才把剩下的花雕酒往锅里倒,他也不量,就那么直接“哗哗”倒,数秒后手一顿一提,直接就是约莫半斤的花雕。

陆小鱼也不太奇怪,厨师做久了,多半都是能做到这样心里有数的,只有她这种学徒还需要厨房秤这种东西。

花雕酒倒好,锅铲上下翻炒数十下,这才加水盖锅:“再有四个小时,这牛肉就炖好了。”

低头端起酒杯,张大千转到灶台另一边。

张家的灶台不像一般人家只有一口锅,而是一个长灶,对面两边都是灶台,中间以半道小矮墙做隔断,这头是两口镶入式铁锅,一般是煮饭做炖菜的,另一边则是两口小炒锅。

身体往后移了下,目光跟着张大千看去,陆小鱼这才发现那头的灶台小矮墙上贴着一张画。

张大千的酒杯就是放在那张画下,嘴里不念念有词:“灶王爷,请你喝花雕。”

看仔细了,那张画可不就是灶神像,和陆小鱼那张一模一样的,只是显得更新。

看陆小鱼探头看,张大千就笑了:“要说年画,还是绵竹年画最妙是吧?”

诺诺应了,陆小鱼觉得自己大概找到答案了:张家有灶神像呢!是不是因为这个,张家人才会觉得祝融是自己人,连带被带来的她也成了自己人?自然,也可能是什么说给她听她都不懂的神仙法术,但不管怎样,总是她占了便宜。

放下酒杯,张大千就又去端了一个陶罐,正是刚才舀豆瓣酱的罐子:“对咱们川人来说,这可是好宝贝。一天都少不了!”

酱红色、油旺旺的豆瓣酱细细剁碎,当年新榨的菜籽油入热锅,特殊的油香立刻挥发至空气中,等到细豆瓣酱入锅煎香后,那股浓郁的扑鼻酱香真是把整个灶间都染香了。

估计这香味都传到大厅那边去了,有人在灶间探头,笑道:“先生,你这是要把我们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就是不饿都要饿了……”

他话才说完,陆小鱼就很配合地发出“咕噜”一声。

可不是嘛,她之前就饿了,现在在灶间闻着已经出味的混着酒香的牛肉味,还有这豆瓣的香,怎么能不更饿?

有些尴尬地捂住肚子,陆小鱼把头垂得低低的,只看得到一截纤细的脖颈,惹得张大千笑道:“哟,我家里这是来了一只天鹅啊!”

陆小鱼脸更红了,还是张大千笑道:“健民,有什么吃的,先给小朋友垫垫肚子——啊,可别吃太多,要是吃多了,回头吃不下我的牛肉面,可莫要怪先生不给你吃哦!”

在张大千做黄焖牛肉时,陈健民也一直在忙,陆小鱼的眼睛只盯着一边,倒没有留意陈师傅做了什么。

这会儿张大千一说,他就端了一个盘子过来,只见浅坑白瓷盘里码得整整齐齐的鸡块,上面浇着红艳艳的汤汁,又有焦香的花生碎、碧绿的葱段、香菜、香芹段点缀其中,虽然没有精美的摆盘,可这红的汤汁里浮着细碎的白芝麻,泡着白嫩微黄的鸡块,再衬着绿的叶,黄的花生碎,已经是一幅勾人流口水的画面。

只看,是着名川菜口水鸡,吃到嘴里,才发觉这不是口水鸡。口水鸡是麻辣鲜香,这个鸡块里除了麻辣鲜香外,还加重了甜酸味,比口水鸡的味型更复杂,入口细嚼,每一口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正是川菜凉拌鸡里另一道名菜怪味鸡。

吃了一块,陆小鱼搓了搓手指,真不好意思再拿一块,还是张大千冲她笑笑,示意她再捻一块:“咱们悄悄吃,不让他们知道——做厨师就这点最好,可以偷吃。”

进来勾起陆小鱼馋虫的男人也大笑,咽下嘴里的鸡肉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手指:“先生说得对,我就觉得这在厨房偷吃比吃席还好吃。”

张大千笑笑,又品了品味道,才道:“这次比上次味道更好一些,健民,你的手艺进步了。”

陈师傅略低了头,笑道:“上次先生说过后,我又改良了配方。先生,这怪味鸡吃得可还合口味?”

怪味鸡,又叫秧盘鸡,据说最初出自乐山,是一对乐山夫妻挑担在宜宾叫卖,并在宜宾发扬光大。

在学校里,关于怪味鸡的起源是这样的,但还有另一个故事……

“嗯,这次比上次更好吃,不只是可以入口,而是美味。”老先生捋了把胡子:“不过,这个‘怪味鸡’不雅,不如,就用我的名字,叫‘大千鸡’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