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富士山之雪 > 第四十一章 一江风月趁鱼船(四)

富士山之雪 第四十一章 一江风月趁鱼船(四)

作者:靰鞡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5:47 来源:小说旗

那位沙士山诺夫同志“只注重进攻,而忽略防守”的话让解耀先心里感觉热乎乎的。他忽然想到他叫战智湛那前儿,在“利剑部队”攻击敌人时,往往都是左手抡着“80式”冲锋手枪,右手持五四手枪.,迎着飞蝗般的子弹,舍生忘死的向敌人冲去。而他的战友“大灰狼”解文华和“黄鼬”齐福周总会一左一右的跟随在他身后,拼命地向敌人射击,压制敌人的火力,保护他的安全。

解耀先叫战智湛那前儿,固然喜欢《烈火金刚》中肖飞制住何氏父子这一段,从这里知道了盒子炮是用来枪战的,而撸子是用来防身的。就像《烈火金刚》中所说:“撸子是保护盒子”的。其实,解耀先无论是叫战智湛那前儿,还是眼目前儿,他的第一个偶像还是战智湛的爹,在解耀先来哈尔滨执行任务的同时,正在胶东大地上和小日本鬼子浴血战斗的战大鹏。

战智湛的爹战大鹏在给他讲打小日本鬼子的战斗故事时,曾经讲过追杀“掖县城大屠杀”的元凶,张宗援的得力干将伪自卫团副团长程金龙的战例。

解耀先在哈尔滨执行任务时候的战大鹏,虚岁才十七岁。别看战大鹏年纪不大,已经在山东分局敌工部所属的“铁血锄奸队”中干了一年,是老资格的八路了。程金龙这家伙穷凶极恶,就是靠能杀人得到了张宗援的赏识,在掖县城欠下了五百多条人命的血债,老百姓都叫他“杀人精”,纷纷向刚刚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请愿,除掉程金龙这个“杀人精”。

山东分局副书记兼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黎玉给“铁血锄奸队”下达了锄奸命令,这次战斗是“铁血锄奸队”队长李云超亲自带领战大鹏和另一个“铁血锄奸队”队员李秉昌进行的。这李云超可是大有来头,他是“斧头帮”帮主、“江淮大侠”、“暗杀大王”、“民国第一杀手”、“远东第一杀手”,名气如日中天的王亚樵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华大侠”的助手。

李云超在抗战胜利的前夕不幸牺牲了。而最具传奇色彩的要数“四大金刚”之一的华克之“华大侠”了。“华大侠”一九三七年五月奔赴延安,投身人民解放事业。同年,他在**面前立下了“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谎、不贪财、不想出头、不埋怨组织、不讨价还价”的“七不”誓言,并用“七不”誓言激励自己的一生。一九三九年,“华大侠”在**和朱总司令的亲自派遣下,深入虎穴,受廖承志和潘汉年同志的直接领导,在隐蔽战线为党工作了一辈子。“华大侠”多次出生入死,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使命,为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华克之“华大侠”任国务院内务部副部长。

铲除程金龙这个“杀人精”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程云龙死于李云超的利斧之下。可是,就在李云超带着战大鹏和李秉昌刚走到村口,就要走出贾家河子村的时候,迎面与前来接程金龙的伪自卫团五十多个伪军遭遇。不幸的是,一个伪军认出了李云超。这个伪军的惊呼声还没喊完,战大鹏的飞刀已经出手。还没等这些伪军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李云超左右开弓,手中的两支德国原产的“金鸡长苗二十响大镜面”就打响了。战大鹏和李秉昌也飞快的拔出腰间的驳壳枪,一左一右,冲到了李云超前面。三个人六支驳壳枪,虽然有四支是半自动的,但还是犹如六条铁扫帚,打得猝不及防的伪军根本来不及反抗,哭爹喊妈,四处乱窜。

李云超和战大鹏、李秉昌以极快的速度形成的战斗队形,就是双枪手着名的“三角站位”。这种三人六枪铁三角的近战火力,火力极猛,近战无敌。但是,如果和敌人的距离一旦拉开到一百米以上,被敌人使用步枪、机枪进行远距离射击,这些百发百中的双枪手往往就没有还手之力,单方面挨打了。

当时,无论国共哪支部队的高级将领,身边的警卫人员往往都是双枪手,尤其喜欢使用驳壳枪。小日本鬼子一旦突破外围防线,遇到猛烈密集的驳壳枪弹雨,小日本鬼子会立即反应过来他们这是遇到了我军的重要将领。小日本鬼子会立即从四面八方集中步枪、机枪合围,集火射击,造成我军高级将领的牺牲。据说,着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就是这样牺牲的。

解耀先叫战智湛那前儿自幼受战大鹏的熏陶,就十分崇拜林总“林健康”的“三三制”战术原则。这种战术强调在进攻时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解耀先叫战智湛那前儿曾经是特种兵,在丛林中转战了两年。抗战时期双枪手“三角站位”这种战术队形酷似“三三制”最基本的战斗单元,也就是战斗小组。“三三制”战术队形不仅让特种兵们在丛林战中大放异彩,也曾经在抗美援朝的进攻作战中,经常打得美国佬手足无措。美国佬的直观感受就是,无论哪个方向上看过去,都是乌央乌央的进攻的志愿军战士,直接吓尿了。所以,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人挤人,人挨人,乱哄哄的攻击纯属导演为了追求震撼效果,看看热闹而已,是不能当真事儿的。

“唉……瞅眼目前儿的地形,‘木刻楞’对面那座灯火通明的三层楼房应该就是武田德重的藏身之处。可是,‘狄安娜’这个刺客在哪旮沓藏抹呼呢?……”想到这里,解耀先忽然有点别扭,因为他猛的想起来他叫战智湛那前儿看过的阿兰德隆主演的电影《佐罗》当中,那条“大丹犬”的名字就叫“刺客”。“狄安娜”成了“刺客”,岂不就是“佐罗”的“大丹”?解耀先转念一想: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还缺乏“刺客”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解耀先很喜欢李白的这首《侠客行》,每次读到都让他热血沸腾。

闭上眼睛,解耀先的脑海中总会浮现无数个侠客的影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就像太史公司马迁所着《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刺客。“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说的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呀。这个故事叙述了荆轲刺秦王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既然来到了哈尔滨执行任务,满洲省委那就是自己的领导呀,既然“连翘”转达了满洲省委的命令,那就必须坚决的执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想到这里,解耀先不由得低吟起唐朝王焚志的诗:“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在处人携接,谙知无负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